這本書的作者是被譽為“溝通之父”的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博士。他師從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並成為同事。他花了近50年的時間教授有效溝通的“戈登模型”,這成為人們相互溝通和解決沖突的壹種方式。它被40多個國家引進,影響了數百萬父母。“戈登模式”不僅適用於親子關系,也適用於所有人際關系。
什麽是寵物父母效能訓練?PET是家長效能培訓的縮寫。父母效能訓練為父母提供了解決親子關系問題的有效途徑。它是世界上第壹套深入研究和實踐的方法,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贊譽。家長效能訓練提供的有效溝通技巧包括“積極傾聽”、“I-information”,這是處理孩子負面情緒的有效技巧,以及處理親子沖突時“沒有失敗者”的沖突解決方法。
01 * * *處理孩子負面情緒的有效技巧——“主動傾聽”
很多研究過父母效能訓練的父母都證明,他們學會了讓孩子自覺地遵從父母的意願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而不是因為害怕被懲罰或失去特權而表現得很好。父母效能感可以讓父母拋棄懲罰,放下恐懼,培養出有責任心、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
“積極傾聽”是處理孩子問題的有效技巧。“主動傾聽”是指主動傾聽對方在說什麽,掌握解決問題的真實事實,而不是被動傾聽對方在說什麽。
關於孩子的問題,首先要了解壹個重要的概念——“問題歸因”。家長效能的所有溝通技巧都是圍繞“問題歸因”展開的。指的是誰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問題屬於誰。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說明孩子遇到了問題,他的壹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比如孩子覺得作業太難;這個孩子沒有進入棒球隊;孩子被朋友嫌棄,等等。這些讓孩子感到挫敗、失望、沮喪的問題,都是屬於孩子的。這不是家長的問題,也沒有影響到家長的需求。這個時候,家長需要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代替孩子。
書中有壹個例子。我母親通過“積極傾聽”幫助她12歲的女兒艾莉莎接受了她無法改變的處境。
艾莉莎說:我討厭我們的新英語老師,約翰遜夫人!
媽媽說:哦,這學期妳遇到了壹個妳不喜歡的老師。
艾莉莎說:是的!我看著她沒完沒了地說自己,好煩!我真想讓她閉嘴。
媽媽說,她真讓妳生氣。
艾莉莎說:是的,其他學生也不喜歡她。真不明白學校怎麽會請她這樣的人來當老師!這樣的人還能保住工作?
媽媽說:老師這麽窮的人,讓妳納悶。
艾莉莎說:是的,但她壹直是我們的老師,現在換班已經來不及了,所以我只好將就。對了,我要給戴打電話。我們得討論壹下周末的事情。再見!
在這次談話中,母親沒有發表評論,也沒有說教或暗示。相反,她總是允許艾莉莎表達她的情感,同時接受和理解她的情感。這使艾莉莎釋放了她對英語老師的不滿,並接受了她無法改變的現實。母親的“積極傾聽”也向艾莉莎表明,當她遇到困難時,母親是壹個接受她並能與她分享的人。
使用“積極傾聽”有兩個重要部分。壹種是傾聽和解讀孩子的情緒,即識別孩子的情緒並說出來與他們核對。比如艾莉莎向媽媽傾訴的時候,媽媽說:“她真的讓妳生氣了。”是識別和檢查艾莉莎的憤怒情緒。
第二是傾聽事實,幫助孩子定義他的問題。當艾莉莎說:“我討厭我們的新英語老師,約翰遜夫人!”媽媽說:“哦,這學期妳遇到了壹個妳不喜歡的老師。”媽媽聽到了艾莉莎的真相——她換了壹個新老師,幫助艾莉莎看到了她的問題——她不喜歡這個新老師。
02****面對孩子無法接受的行為時的強力影響技能——“I-information”
很多育兒理念都會談到無條件接納孩子。然而,戈登博士認為做壹個真正的父母更重要。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會有接受和不接受兩種感受,父母心裏不接受也不需要假裝接受。
戈登博士也不同意父母需要保持壹致性的建議。他認為父母可以缺乏壹致性,不需要建立“統壹戰線”。每個父母都是不同的凡人,他們可能同時對孩子的行為有不同的感受。如果他們試圖保持壹致,那就不是真的。
“I-information”是處理孩子不可接受行為的技巧。當孩子的行為影響到家長的需求時,問題就屬於家長了。比如,妳和朋友說話時被孩子打斷;孩子用了妳的東西不放回去;孩子們經常晚餐遲到。孩子的這些行為影響父母滿足自己的需求。
很多家長會在這個時候訓斥或者警告孩子,用“妳-信息”,比如:不要打斷我!妳能把妳的東西放好嗎!妳吃飯總是遲到!“I-information”技術提供了壹種尊重兒童並影響他們更多合作的方式。“信息”技術由三部分組成:描述不可接受的行為;表達父母的感情;指出這種行為對父母實際具體的影響。
在上面的例子中,使用“I-information”技術,父母可以說,“我正在和壹個朋友說話,妳打斷了我。我覺得很生氣,所以不能和朋友正常交流。”“我的東西還沒放回原處,我覺得很煩。找不到了,下次可能會用到。”“我們開始吃飯的時候,妳連續三天沒有及時坐下來。我感到非常焦慮。沒有妳,我們不能吃晚飯。”
03“沒有輸家”解決親子沖突
“主動傾聽”用來處理孩子的問題,“I-information”用來處理家長的問題。然後,當父母和孩子都出現問題,也就是他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使用“沒有輸家”的沖突解決方法。
面對與孩子的矛盾,很多父母往往會陷入“妳輸我贏”的局面,最後要麽強迫孩子服從自己,要麽妥協。這些看似解決了問題,卻在關系中埋下了隱患。無論是孩子“輸”了,還是家長妥協了,都是壓抑了自己的需求。“沒有輸家”的沖突解決方法是壹種不涉及權力的解決方案。沖突解決後,誰也不會輸。
“沒有輸家”的沖突解決方案有六個步驟:
1****發現和定義沖突(定義雙方需求)。
2****,提出可能的替代方案(頭腦風暴)。
3****,評估可能的替代方案。
4****,確定最優解。
5****,確定實施。
6****,跟蹤評估解決方案。
做好“沒有輸家”的沖突解決方法的準備也很重要。妳需要明確的告訴孩子有壹個問題需要解決,明確的告訴孩子妳想和他找到壹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妳要和孩子達成壹個對開始時間的理解。
最近因為三年級的兒子玩的時候忘了寫作業,我提醒他太多很煩,他也很煩,於是我們壹起商量解決辦法。之前我讓他先寫完作業,然後才能看30分鐘動畫或者打30分鐘遊戲。他提議把作業拋在腦後。然後我們壹起商定了具體的安排時間。經過評估,他基本上能遵守協議,做作業的主動性也增強了。
想起書上的那句話:“每當父母握著方向盤,試圖把孩子轉向某個方向時,都會遭到反抗。”在兒子作業這件事上,我也覺得當我要他聽從我的安排時,他抗拒。當我放下焦慮,跟著他的節奏走,他做作業會更有效率。
前兩天我也把這個分享給了我老公,最後對他說:“我們要時刻保持副駕駛的教練位置,不要搶方向盤。”他也笑著點頭。這兩天,我們刻意忍住不催作業——“不要搶方向盤”。
有時候很難忍住孩子,因為妳要處理自己的焦慮。但我覺得值得。只有堅持住自己,才能不觸犯孩子的邊界,讓他對自己的事負責。
總而言之:
父母效能感為我們提供了實用的操作技巧:在孩子有未滿足的需求和負面情緒時“積極傾聽”;面對孩子不可接受的行為時使用“I-information”,父母與孩子發生沖突時使用“沒有輸家”的沖突解決方法。
希望我們都能在生活中掌握並運用這三種技巧,讓親子溝通變得高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