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

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

國土資源部對外科技交流與合作蓬勃發展,形成了多層次、多渠道、有重點、全方位的新格局。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服務”的原則,通過雙邊和多邊國際科技合作,極大地增強了該部的科技創新能力,使國土資源部的地球科學研究在世界上占有壹席之地。2005-2006年,國土資源部共向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英國等國家派出18期培訓班(團),派出523個代表團,共計2538人次。

落實政府間合作協議,加強土地、資源、科技等領域政府間合作。

2005年6月5日至10月6日,孫文勝部長會見了挪威石油和能源大臣Xi·薩德·韋德維女士。雙方就石油和能源領域的合作進行了親切交流。孫文勝回顧了兩國在油氣領域的合作,歡迎挪威石油公司和中國企業采取多種方式勘探開發中國油氣資源或在第三國勘探開發油氣資源,以進壹步發展和加強兩國在油氣領域的合作。魏德威表示,挪威將繼續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強與中國企業的合作。他希望雙方開展專家學者交流、技術信息和人員培訓,開展合作研究,進壹步促進油氣領域的合作與交流。

2006年8月29日,孫文勝部長會見了美國白宮環境委員會主席康諾頓。孫文勝著重介紹了中國近年來在土地管理、礦產資源管理、地質工作和海洋管理等方面的進展。他希望有機會向美國同行學習先進經驗,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互訪,推動兩國在自然資源管理領域的合作取得進壹步實質性進展。康諾頓表示,中美在礦產、海洋等領域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他希望兩國今後在更廣泛的領域加強合作和互利,以便更有效地保護我們的自然資源。

2006年5月6日,李元副部長會見了由俄羅斯國家杜馬自然資源與利用委員會主席付娜·科馬羅娃率領的俄羅斯國家杜馬代表團。李元表示,中方願與俄方在礦產資源管理、礦產資源信息、勘探開發管理和技術等方面加強廣泛交流。付娜希望通過更多的互訪和交流,進壹步擴大雙方的合作。

孫文勝部長、鹿心社副部長會見挪威石油和能源大臣Xi·薩爾德·韋德維女士。

李元副部長會見了津巴布韋礦業和礦業發展部長米德澤壹行。

2006年6月6日,李元副部長會見了津巴布韋礦業和礦業發展部長米德壹行。李源副部長回顧了中津礦業合作的成功,表示雙方應繼續合作,爭取取得更大的成績。米澤希望中國的地質和科技人員參與津巴布韋煤層氣、石油等礦產資源的勘探和開發。

2006年7月6日,李元副部長會見了哈薩克斯坦能源礦產部地質礦產利用委員會主席布拉特·烏日·科諾夫壹行。雙方就地質調查和地質環境交換了意見,並表示將繼續開展地質構造對比研究和地下水合作項目研究。

2006年4月6日,鹿心社副部長會見塞拉利昂國土規劃部長塞塞。鹿心社說,中國和塞爾維亞國情不同,但面臨的問題非常相似。近年來,我國通過土地資源調查摸清了土地利用狀況,根據經濟發展需要規劃土地,實行了最嚴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取得了許多成功經驗。中國真誠希望與塞拉利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交流經驗。塞塞部長表示,今後兩國要攜起手來,多溝通、多交流,做好國土資源這篇大文章。

2005年5月20日,鹿心社副部長會見了中美可持續發展中心美方主任威廉·麥克唐納,雙方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談。會談後,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和中美可持續發展中心(美國國際可持續發展基金會)美國秘書處關於土地和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培訓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2005年6月6日,齊副部長和德國環境部部長特參觀了北京地熱開發利用典型的南宮村。齊說,國土資源部應加大新能源的開發,包括地熱資源,同時做好其他能源的發展。地熱資源的開發應當有計劃、有重點、分階段實施。特裏參觀了種植有地熱資源的花卉和蔬菜的溫室,並表示回收地熱資源是壹種非常值得稱贊的做法。

2005年4月6日,王民副部長會見了南非礦業與能源部副部長辛瓦納。王民簡要介紹了中國的礦產資源形勢和礦業政策,希望加強與南非在礦業技術、礦業安全特別是礦業立法方面的合作,學習借鑒南非成熟的做法和經驗。辛瓦納表示,南非將繼續鼓勵企業與中國企業合作,使兩國礦業企業有更多的交流機會。

鹿心社副部長會見中美可持續發展中心美國主席威廉·麥克唐納。

2006年3月23日,王民副部長會見了玻利維亞礦冶部長比利亞·莫爾壹行。王民希望玻利維亞客人和礦業公司與中國礦業多接觸、多往來,在礦業領域多合作。維拉莫爾說,玻利維亞擁有巨大的鐵、鉛、鋅、銀和天然氣儲量,壹些大型礦山需要與外國礦業公司合作。中國是最好的合作夥伴,中國的管理和礦業發展經驗值得學習。

外交部副部長王民會見玻利維亞礦冶部長維拉莫爾。

2006年8月25日,王民副部長會見了幾內亞地礦部長奧斯曼·西拉壹行。雙方就礦業開發領域進行了友好交流,並表示今後將積極創造條件,密切聯系,加強合作。奧斯曼·西拉表示,幾內亞希望加強與中國在礦產資源開發領域的合作,建立互利交流平臺,吸引更多中國企業到幾內亞開發礦產資源。

2006年6月5日,王民副部長會見了挪威石油和能源部副部長烏特塞塞壹行。王民說,中國在海洋石油立法和合作模式的選擇上更多地借鑒了挪威的經驗。挪威國家石油公司與中海油簽署了多項協議,合作進展順利。雙方在油氣資源管理、勘探開發和人員培訓方面也有著良好的合作。王民建議未來進壹步加強合作,探索多種合作方式,通過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中國油氣資源管理正在深化。今後要加大招標力度,加強區塊管理,逐步建立區塊退出機制,目的是進壹步引入競爭機制,保證公平公正,充分合理利用資源。烏特塞塞介紹了挪威的油氣資源管理情況,表示要進壹步加強交流與合作。

外交部副部長王世元會見西澳土地信息部首席執行官希勒。

2006年4月24日,王世元副部長會見了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土地與信息廳首席執行官希勒壹行。雙方就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交換了意見。王世元介紹了國土資源部的主要職能和工作重點,並著重介紹了信息化建設和“金地工程”。希勒希望了解中國國土資源部門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進展和需求,以便開展更廣泛的合作。

積極參與有關國際組織的活動,使我們的科技走向世界。

6月5438+10月65438+2005年2月,由中國地質學會和中國地質科學院主辦的永久性全球性組織——國際地質公園與社會經濟發展促進會秘書處在北京正式成立。國際地球科學聯合會主席張和國際地球科學聯合會秘書長雅諾塞克為其揭幕。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趙荀擔任第壹任秘書長和財務主管。

代表合影

2005年2月26日至25日,第三次礦產資源評價項目工作會議在昆明召開。CCOP主任陳錫培博士和USGS代表Steven Peter博士分別在開幕式上發言,工作分為東北亞組和東南亞組。根據項目設計的進度安排,各國已初步完成斑巖銅礦和砂巖銅礦的資源潛力評價,本次會議對初步結果進行了討論。同時,本次會議還將啟動第二階段評價,即工作區鉑族元素和鉀鹽資源評價。

1年3月30日至4月30日,國際大陸科學鉆探委員會在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舉辦了“大陸科學鉆探10回顧與展望”國際研討會。會議在氣候變化與全球環境、隕石撞擊構造、地球生物圈與早期生命、火山系統與熱機制、地幔柱與裂谷、活動構造、碰撞帶與匯聚板塊邊緣、自然資源等八個領域進行了廣泛的討論。中國大陸科學鉆探工程是國際大陸科學鉆探正在實施的最大項目,其鉆探技術和科學意義以及壹系列新成果受到與會代表的壹致好評。

2005年9月,東亞和東南亞地球科學計劃協調委員會(CCOP)第42次年會暨指導委員會第46次會議在京召開。王民副部長和三大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領導出席開幕式,王民副部長代表中國市政府致開幕辭。* * *所有成員國共有140名代表出席會議。2005年,國土資源部和CCOP在中國舉辦了四期培訓班,內容包括近海深水勘探技術、全球礦產資源評價、提高油氣采收率技術和勘探項目的經濟分析。

東亞和東南亞地球科學項目協調委員會第42屆年會會址

2005年6月65438+10月65438+9月至2005年6月265438+10月,王民副部長出席了在韓國慶州舉行的第二屆APEC礦業部長會議。本次會議的主題是“面向礦業未來”。會議包括商務對話會、部長級會議和訪問三個部分。其中,部長級會議討論了三個議題:市場透明度和貿易便利化、礦產勘探和開發、礦業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2006年9月19日至9月21日,第六屆國際地質與環境材料分析會議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的主題是資源與環境材料的現代分析技術。會議安排了環境與地球化學研究中的分析技術、微區與原位分析技術、同位素地球化學與同位素年代學、數據質量控制與標準物質、勘查地球化學與地球化學填圖中的分析技術、現場分析技術與儀器、樣品制備技術、綠色實驗室與分析技術等八個專題報告。

國土資源部領導參觀第34屆國際水文地質大會展覽。

第34屆國際水文地質學大會於2006年10月9日至6月3日在北京召開。會議確定的九個學術交流主題是:地下水與可持續發展;區域地下水系統演化規律;地下水補給和地下水生態功能;地下水質量安全和汙染修復;農村扶貧開發中的地下水;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中的地下水;特殊類型的地下水及其利用;礦業開發和基礎工程中的地下水和地質災害;同位素、數值模擬、地下水勘探、評價和開發技術。

加強科學家間的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

2005年3月29日,世界地質圖委員會指導並與亞洲國家合作編制首個亞洲地質圖項目,在北京啟動。這壹規模為1∶500萬的亞洲地質填圖項目於2004年佛羅倫薩會議上啟動,2005年開始實施。項目工作範圍東起馬裏亞納群島,西至愛琴海,北至北冰洋,南至爪哇海溝,包括地圖上所有亞洲及相關大陸和海洋——非洲、歐洲、北美和大洋洲的部分地區,以及西太平洋、北印度洋、北冰洋和北大西洋。

2005年7月8日,美國洞穴協會授予袁道賢院士美國洞穴協會2005年度榮譽會員獎。在過去的15年裏,袁道賢院士提出並主持了三個聯合國科學比對項目,其中最突出的是巖石溶解與全球碳循環、全球巖溶地質及相關生態系統。在2005年的國際地質對比計劃中,他和外國專家提出的全球巖溶含水層和水資源計劃在今年年初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批準。

2005年8月,中國工程院趙院士帶領項目骨幹奔赴昆侖山和可可西裏,完成了青藏高原北部的野外考察,標誌著青藏高原深度剖面測試與綜合研究國際合作項目第四期,即從北緣“透視”青藏高原的計劃正式啟動。本項目的科學目標是完成壹條跨越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通過多學科、多方法的綜合考察研究,探索陸-陸碰撞造山帶和青藏高原的隆升機制。

2005年9月16日,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學合作計劃第42屆年會上,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陳孟雄教授在中國水文地質調查研究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為促進中國與歐洲國家的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做出了巨大貢獻。經德國地質學會討論,壹致同意授予陳孟雄教授2005年利奧波德·馮·布什獎章。

中德專家討論

2006年3月6-9日,在德國基爾舉行的地質-生物系統甲烷研討會上,中德科學家首次集體公開了中德合作項目“南海北坡甲烷和天然氣水合物分布、形成及環境影響研究”的研究成果。該項目歷時兩年,研究了甲烷型碳酸鹽巖的礦物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微生物學和微觀結構,研究了冷泉生物群。

2006年6月22日,中美國際地下水模型中心合作備忘錄簽字儀式在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舉行,雙方達成在地下水模型研究和信息系統建設方面建立合作關系的意向。雙方的合作包括:中方翻譯了美國地下水模型的通訊,並在中國出版;中國進行地下水模型技術培訓,美國派專家來華講學並提供技術支持,與中國聯合舉辦國際學術交流會議;雙方共同開發新的地下水模擬軟件,逐步推進中國地下水信息系統建設;中方負責開發該中心中文網站,並與美國中心網站鏈接,擴大地下水模型研究的學術交流。

2006年9月27日,繼亞非地質調查管理部門官員研修班、安哥拉地質礦產資源管理研修班、拉美能源礦產官員研修班之後,由商務部主辦的第四期外國礦業官員培訓班——非洲國家礦產資源管理研修班圓滿結束。這次研討會的20名與會者來自12個非洲國家的地質和礦產管理部門,包括喀麥隆、加蓬、津巴布韋、贊比亞、納米比亞、幾內亞、埃塞俄比亞、厄立特裏亞、塞內加爾、塞拉利昂、利比裏亞和馬達加斯加。

研討會開幕式

2006年6月5日至10月,中國國土資源部和商務部聯合舉辦了非洲國家土地利用與管理研討會,這是中國首次在土地管理領域對非洲國家相關官員進行培訓。

4.通過國際合作確保土地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2005年8月30日,孫文勝部長、王民副部長會見英美資源集團首席執行官崔拓利先生壹行。雙方就引進采礦技術和英美資源公司的合作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交談。孫文勝說,中國需要外國公司參與中國的經濟建設,給我們帶來先進的管理經驗。崔拓利表示,英美資源集團不僅應該增加在礦業領域的投資,還應該增加在其他領域的投資。

李源副部長會見英美資源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金若淑。

2006年3月9日,李源副部長會見英美資源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金若淑壹行。雙方就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和礦業法制建設等問題交換了意見。李元說,中國將進壹步放寬政策,該部正在開展礦產開發秩序的整頓,並積極修訂相關法律法規,為外國公司提供壹個開放和公平的投資環境。金若樹表示,英美資源集團高度重視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礦山的安全,將進壹步加強與中國在這壹領域的拓展和交流。

2006年8月7日,李元副部長會見了加拿大哈斯奇能源公司首席執行官劉壹行。李源表示,中國高度關註能源發展,在能源發展領域做出了巨大努力。中國政府鼓勵外國公司勘探和開發能源。國土資源部願為外國公司在華合作搭建溝通橋梁,提供滿意服務。劉表示,中國在能源領域發展潛力巨大,是哈斯基公司長期規劃中最有力的合作夥伴。目前,哈斯基公司已與中國三家石油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他希望今後這種合作能在更廣泛的領域開展。

2006年9月20日,王民副部長在北京會見了全球最大礦業公司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顧誌波壹行。王民指出,中國礦產勘查開發要堅定不移地對外開放,引進來,走出去。不僅是礦業發展,礦業的管理、技術和文化都需要促進互利共贏的對外合作。顧誌波表示,必和必拓願意在中國的礦產資源勘探開發中發揮積極作用。

2005年5月,中比雙邊科技合作項目“土地可持續利用——合作夥伴的交流與理解”正式啟動。該項目旨在通過相互調查和交流,借鑒彼此的經驗和教訓,促進土地整理的進壹步發展。

2005年6月24日,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礦山土地復墾中心正式簽署了礦山土地復墾領域的合作備忘錄。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將是雙方在礦山土地復墾領域合作的新起點,雙方將在合作備忘錄框架下開展礦山復墾領域的合作研究、交流和培訓。

2006年6月5日至10月9日,由中國發起並主導的全球變化研究領域第壹個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季風亞洲區域壹體化研究計劃正式啟動,lasg國際項目辦公室開始在北京運行。這壹計劃的科學目標是進壹步認識亞洲季風區人類活動與大氣、陸地和海洋變化的相互作用,為這壹地區未來的變化提供預測意見,為亞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為政府部門提供對策和建議。

2005 ~ 2006年國土資源部科技發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