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壹步深化土地改革制度,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解決耕地分散經營、村莊布局淩亂、戶均占地過多、生產方式落後、保障水平低等問題和矛盾,盤活利用農村建設用地, 實現保護資源和保障發展的雙贏,加強節約集約用地,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推進規模化和現代化發展,促進農村耕地資源、建設用地資源、勞動力資源和市場需求及公共服務資源的有效集聚。 根據《關於印發江蘇省“萬公頃耕地建設工程”試點方案的通知》(蘇果土資發〔2008〕290號)精神,陳侗鎮開展了“萬公頃耕地建設工程”試點。
1的開發背景
隨著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發展的深入,對土地的需求越來越大,土地壓力越來越大。通過盤活存量、盤活土地資源,走溝塘造地占補平衡之路,整治老莊園、孔官村,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有效緩解了用地需求壓力。但隨著這兩項工作的不斷推進,資源挖潛之路已不能滿足陳侗鎮工業和城鎮建設用地的需求,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違法用地苗頭時有發生。實施“萬公頃良田建設工程”可以有效解決保護資源和保障發展的問題,也是實現土地資源集約高效利用的有力措施。項目區居民區和獨立工礦區拆遷復墾,享受城鎮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相關政策。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增加的耕地和農用地面積將全部用於農民住房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剩余指標統籌用於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可有效滿足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對建設用地的需求。通過將項目區農村居民點整村搬遷到城市或重點鄉鎮,壹方面可以加快城鎮化步伐,有效聚集市場需求和公共服務資源,另壹方面可以減少農村居民點的重復拆遷和居民點分散造成的道路、水、電、綜合服務設施等公共服務資源的浪費。
2指導思想
“萬公頃良田建設工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保護資源、保障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出發點,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鄉村建設規劃的要求,在現行法律制度允許的範圍內,以土地開發復墾綜合利用為抓手,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為抓手,並以此方式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承包經營權流轉。 開展農村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大規模空間整合,打破城鄉二元格局,集聚建設用地資源、耕地資源、勞動力資源、市場資源等四大要素,實現區域發展差異化、農業規模化經營、農業生產現代化、居住生活城鎮化、社會保障制度化的目標。通過大規模的農田整理,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化和現代化;通過建設用地的空間整合,優化土地結構,節約集約用地;通過農民在城鎮的集中居住和享受社會保障,促進農民對市民的身份認同,加快城鎮化進程;最終有效聚集耕地資源、建設用地資源、勞動力資源、市場需求和公共服務資源。實施“良田建設工程”,推進農業農村改革發展,必須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實施,實行村民自治制度,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調動基層積極性和創造性;必須在優化城鄉壹體化規劃和行政區劃的基礎上,制定新農村社區規劃和高標準農業示範區規劃;要以建立和完善新型社會保障制度為保障,以農村土地承包權換取城市社會保障,以農村宅基地換取城市社會保障制度,以城市居民身份換取農民身份,讓離開土地長期在城市就業居住的農民真正成為城市居民;要以大力發展新型農村合作組織為支撐,以土地股份合作和專業經濟合作支持沃土建設;要著力建設高標準農田,確保建設項目實施後,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發展現代農業;必須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社會化服務、完善土地、財政和金融政策來保障。
3建設目標
“良田建設工程”是以土地開發整理工程為基礎,以落實城鎮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為抓手,通過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將農村居民遷往城鎮,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建設大面積、連片的高標準農田,優化區域土地利用布局,實現耕地集中、居民點集聚、土地集約利用、效益集中的目標,是壹項系統工程。
“良田建設工程”的實施,有利於解決農田經營分散、生產方式落後、村莊布局淩亂等問題和矛盾,是促進農業由分散經營向規模經營轉變、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具體舉措;它是實現土地資源集約高效利用的有力手段。項目實施後,可以建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統壹采用稻麥輪作的形式,不僅有利於機械化的實施,而且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陳侗地區涉及江總村、範橋村、塘灣村、何山村、杭橋村5個行政村,57個村民小組。項目區涉及農村居民點及工礦拆遷113.22公頃(農村居民點109.24公頃,工礦用地3.98公頃),搬遷戶數65438+。其中17戶不涉及拆遷),其中1099棟,主體建築總建築面積601808平方米,附屬建築222095平方米,拆遷人口6575人,其中農業人口5899人。陳侗地區總面積為756.86公頃。通過規劃分析,項目區計劃增加耕地249.39公頃。
4.項目實施的保障措施
“良田建設工程”是壹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為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根據該鎮的經濟、自然和社會條件,針對“良田”的特點和問題,采取相應的行政、經濟和技術措施予以保障。
4.1行政措施
良田建設工程是壹項全新的系統工程,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涉及領域多,政策要求高。需要科學有效的組織指導,統壹規劃,加強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合理分工,逐步實施。為確保“良田建設工程”規劃方案的順利實施,如臯市成立了“良田建設工程”領導小組。陳侗鎮“良田建設工程”領導小組由如臯市人民政府領導,成員由國土、建設、財政、審計、農工辦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負責如臯“沃土建設工程”重大問題的決策,研究制定相關政策。
4.2經濟措施
(1)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建立多元化、多渠道融資機制,推進市場化運作,吸引境內外資金參與,推動聯動規劃發展;
(2)樹立發展鞏固階段和區域差異發展的觀點,謹慎務實,循序漸進,先易後難安排項目;
(3)嚴格收取各項費用,加強資金使用管理,確保“良田建設工程”資金及時到位;
(4)制定相關稅費優惠政策,如占用耕地建設農民住宅和公益設施的,可按政策免征耕地占用稅。
(5)貫徹“誰安排誰受益”的原則,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
4.3技術措施
(1)完善專門機構,加強人才培養,全面提高沃土建設專業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強對《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管理辦法》、《江蘇省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實施管理暫行辦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則》等相關規範和標準的學習,加強技術培訓,提高管理人員水平。
(2)加強工程質量管理。為保證項目質量,領導小組辦公室對項目內容進行逐項分解,並向社會公開招標。競爭者根據工程質量和施工要求擬定工期、報價、質量標準等設計方案,最終由領導小組選定中標人。該工程采用業主負責制和政府監督相結合的方式來保證整個工程的質量。
5.拆遷安置保障措施
根據陳侗鎮和村莊集中居住區的規劃,陳侗鎮政府計劃在鎮上設立安置社區。居住設施功能齊全,拆遷戶以低房價政策安置。安置房的布局和面積應當根據被拆遷戶的經濟承受能力,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充分考慮,努力解決。總的原則是實行“拆壹還壹”的政策,超出部分按市場價收取。
5.1有效加強領導
在領導小組的指導下,成立了由如臯市和陳侗鎮主要領導掛帥的項目區搬遷安置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後勤保障組和搬遷小組,選派熟悉搬遷安置工作的機關和村幹部充實工作隊伍。
5.2部門積極配合,鄉鎮相互配合。
各部門主動為拆遷戶提供社保、醫保、就業指導,免費提供服務,方便群眾,減輕拆遷戶負擔。村鎮要配合拆遷安置的協調工作,配合部門落實各項措施。
5.3完善配套政策
嚴格執行相關文件,各類建築物按文件上限標準進行補償。廣泛征求拆遷對象意見,制定激勵措施鼓勵群眾搬遷,采取按拆遷進度時間段給予獎勵的方式調動拆遷積極性。
5.4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加強輿論宣傳。
加大對群眾關心的拆遷事項的正面宣傳,以及對國家拆遷政策法規的宣傳。通過輿論監督和引導,規範行政行為。層層召開拆遷工作動員會,深入農戶做耐心細致的動員工作。
6規範流通,保護權益
隨著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二三產業的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土地,從事二三產業或進城務工。項目區土地資源浪費嚴重,未能充分發揮土地資源的最大效益,嚴重影響農民的土地收益。因此,項目區居民基本上是贊成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項目區土地流轉有三種方式:壹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二是入股土地承包經營權;項目區內陳侗有1.542戶,陳侗有1.7戶。其中,596戶農戶願意以入股方式流轉承包土地經營權,946戶農戶已流轉承包土地經營權。為規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提高農村土地使用效率,切實保護土地經營權流轉參與各方的合法權益,在實施土地經營權流轉過程中,以村為單位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或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由土地股份合作社或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對項目區域內的農用地進行統壹管理,加強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規模經營的管理和指導。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各項制度,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信息服務,規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管理,及時調解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維護各方利益,保障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和規模經營。
(1)土地流轉後,土地由合作社統壹承包給種植大戶,采取集約化生產、標準化管理、規模化經營,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實行科學化、系統化、機械化種植。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土地可以作為承包人使用,也可以返聘為承包人。
(2)通過技能培訓成為企業工人。按照“政府引導、部門監管、農民受益”的原則,安排被拆遷農民接受免費技術培訓。通過培訓,競爭上崗。農民掌握了就業企業的技能後,不僅解決了企業就業難的問題,也為自身發展創造了條件。
(3)合理調整城鄉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通過各種專業技術培訓,有意識地引導拆遷農民向第三產業發展,自主創業。安置小區建成後,將招聘壹部分搬遷農民從事物業管理、治安管理、餐飲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以及社會治安、保潔、公益性崗位、綠化養護等其他崗位。同時,在政策允許的條件下,在資金、稅收、場地等方面對個體戶予以支持。,以降低他們的創業風險,增強他們創業的信心。項目實施後,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壹方面,通過宅基地整理、村莊搬遷整理、基礎設施完善等措施,擴大了有效建設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盤活了農村建設用地存量,緩解了土地供需矛盾。另壹方面,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居住集中和城市化進程,對於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促進農村經濟現代化和農村社會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6.1增加耕地面積
通過土地整理,項目區內的破碎地塊整理成標準農田,廢棄的坑塘全部填平復墾,未開發的土地也整理成耕地,土地整理後增加耕地249.39公頃。
6.2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耕地質量
通過土地整理和工程、生物措施,為增加耕層厚度和培肥土壤奠定基礎。形成較為完善的田間道路系統、農田排灌系統和農田防護林體系,進壹步改善項目區耕作條件不完善和洪澇、幹旱、澇漬災害頻發的狀況。全區所有耕地抵禦旱澇災害的能力得到提高,耕地數量和質量全面提高。同時,該項目的實施為農業集約化、規模化、智能化生產奠定了基礎。
6.3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
以土地整理為契機,利用水利、電力、林網、道路等設施,開展種植、養殖等多元化經營,形成農田生態系統物質和能量的良性循環體系。通過稭稈還田,壓青,輪作豆科和禾本科作物,施用農家肥,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的產出能力。土地整理項目實施後,土地利用結構將更加合理,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將大幅提高,為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奠定基礎。
6.4有利於社會穩定
完成後,項目區的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農業生產效益將顯著提高,進壹步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合理合法的土地權屬調整,避免“種花地”的出現,可以減少未來土地使用過程中可能引發的各種糾紛和費用,有利於維護項目區的社會穩定,降低農作物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