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山西浮山有哪些民俗和特色?

山西浮山有哪些民俗和特色?

剪紙剪紙是本縣壹種古老而流傳廣泛的傳統裝飾藝術。魏晉時期,民間女子有剪彩、插花、寺廟花鳥之風。到了唐代,更是用紙剪出花鳥蟲蟲,貼在窗戶上。明清時期,該縣的剪紙藝術趨於達到高潮。切割的藝術根植於人民。以前成年女性都能做,還有人專門在市場上賣。縣城人剪紙藝術取材廣泛,構思巧妙,形式多樣,風格粗獷。類別主要包括:窗花、婚禮花、煙花、鼻煙和刺繡圖案。

浮山剪紙有五個特點:壹是多點透視,單擺平展;二是裝飾性;三是暴露空間和線路連接;第四種是對稱折疊;第五,誇張性強,想象力豐富。

剪紙主要用於民俗活動中,如窗花、壁掛、掛簾、春節的佛塵紙、男女結婚時的新房裝飾和化妝服、老少出生時的團拜和壽花,甚至還有香燭、紙人、紙馬等。在葬禮上,所有這些都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民俗產生剪紙,豐富了民俗活動。

新中國成立初期,先後出現了南張村的邢、西王村的王久明、橋北村的袁月娥、石壁村的楊萍、徐村的、和村的、喬、等剪紙藝術家。其中,來自王貝村的王保貞可謂出類拔萃。她做了60多年的藝人,刀工嫻熟,精湛。她親手剪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動物栩栩如生。作品《豬八戒背媳婦》在1986年山西省舉辦的剪紙大賽中獲得壹等獎。70年代中期,縣文化館舉辦了剪紙培訓班,培訓了壹批剪紙新手。他們在繼承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從單色剪紙發展到彩色剪紙和染色剪紙。使這個縣的剪紙藝術突破了以往的實用範圍。剪紙藝術家鄭紅娥、藝術家和剪紙專家梁春蘭、喬、周、張的作品曾在國內外多家報刊上發表。鄭紅娥《農耕圖》被《中國建設》雜誌收錄為1976年畫,以英、法、西、阿、俄五種文字出版發行,並入選全國年畫展覽。它的原作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1979年創作《中國古代科學家》壹書,入選全國科普藝術展,獲二等獎。1984後,中國福山剪紙和福山民俗剪紙相繼由山西出版社編輯出版。1979縣二輕工業局成立剪紙廠,有34名美工。二十四種產品已出口日本、美國、法國、意大利、香港等12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超過65438+萬套。1980年,浮山縣在全國率先成立剪紙研究會,會員105人。從65438到0984,鄭紅娥當選為全國剪紙學會理事,山西剪紙研究會副會長。1985本縣民間剪紙在省會太原迎澤公園展出。1986年參加山西省首屆剪紙大會的民間藝人有10人。其中兩人獲得壹等獎,三人獲得二等獎,五人獲得三等獎。同年,山西省文化廳授予浮山縣“剪紙藝術之鄉”榮譽稱號。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電影新聞錄制廠、山西電視臺、臺北電視臺多次采訪。1993 65438+2月,文化部授予該縣“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牌匾。來自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國家的藝術代表團訪問了該縣。法中友協代表吉勒姆高度評價福山剪紙。“衷心祝賀福山剪紙的收藏和引進,造型清晰,裝飾性強,表現力強。”1998農民剪紙專家梁春蘭應邀赴澳大利亞講學,舉辦剪紙博覽會。1999春節期間,梁春蘭、王澍參加山西農民絕活大賽,分別獲得壹、二等獎。浮山剪紙精品已成為人們收藏和贈送國際友人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