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19歲,廣州醫科大學大壹學生。小英回憶說,去年6月5438+065438+10月,進入大學校園才兩個月,她偶然看到有人在校園路上發傳單,說有壹個就業方面的講座,於是產生了興趣。
和小英壹樣,很多同學表示是因為公司在校園裏舉辦的講座才接觸到公司的。那天的講座是關於現在的就業環境。“演講者壹直強調,妳們大學生有智商,有情商,但就是沒有財商(也就是理財的概念)。”
聽完講座後,學生們收到壹份表格,要求提供個人信息,包括姓名、手機號碼和電子郵件地址。
此外,也有同學通過在校同學發的問卷接觸到導遊公司。有同學透露,去年暑假,“師兄師姐”向大壹新生聯系QQ群發放了關於就業創業的問卷。“我說這是他們的作業,我就幫忙填了,在問卷上留了聯系方式和名字。”
後來證明,這份問卷上的聯系方式,最終被導員公司收集,用於下壹輪的集中促銷。
套路二:單挑打壓學生,甚至讓人落淚。
講座後幾天,小英在郵箱裏收到了導遊所在公司的專業評價問卷。她填完之後,壹個工作人員聯系她說:“可以給我做壹個免費的職業咨詢,把問卷上的問題壹個壹個解釋,問我能不能去他們公司。”
多名學生表示,導遊公司會讓學生先玩壹個類似大富翁的遊戲,遊戲內容涉及股票、購房等金融行為。
“在遊戲中,導員的工作人員會壹直質疑妳,打壓妳,不斷指出妳的缺點。”小英回憶說,當時在場的同學幾乎都被壓制了。“他們會說妳的財商不夠。就算妳是高管,月薪能達到多少,但妳不會理財,最後只會破產。”
賽後是所謂的“壹對壹”職業評估。所謂的“職業顧問”會給學生精準打擊。
套路三:饑餓營銷
分析完評估報告後,工作人員開始介紹所謂的“藍海計劃”。
培訓自然不是免費的。小英當時聽說前六個月要交學費到每個月400元,第二個12個月每個月800元,就開始打退堂鼓了。這時公司的工作人員說平臺會提供兼職機會。
套路四:學生以為在面試,其實是在申請貸款。
後來小英同意加入,100元的“名額預約費”也退了。小英說,她被要求拿著身份證和前臺的壹個工作人員合影。
壹位工作人員給了她壹張“分期(第三方貸款公司)申請表”。根據小英提供的表格,該課程名為“藍海計劃”,價格為8900元。申請表要求填寫個人手機號碼、手機服務密碼、Xuexin.com密碼、銀行卡號、學校名稱和地址、每月收支、父母姓名和電話地址、兩個親屬和壹個朋友或同事的電話號碼等關鍵信息。
提交資料後,壹家第三方貸款公司的銷售代表讓她在電腦上簽字。“當時我不知道這是貸款,因為我根本沒看到合同條款。我按照他們說的簽了。”多名同學告訴記者,當時自己處於迷茫狀態,或者已經借了錢,還沒來得及查合同。
套路五:商業實戰?就是在校園裏賣水果。
去年6月5438+065438+10月15,小英再次來到貴德曼公司,完成了借款合同和藍海項目協議的簽訂。根據協議,小英的學習費用是分期支付的,由第三方金融機構“分期”支付18個月。前6個月每月還款392元,第二個12個月每月還款793元。這樣算下來,小英的借款總額超過1萬元。
小英說,簽完合同後她覺得有點後悔,但對方強調違約金是實際學費的20%,這讓她望而卻步。
而所謂的“藍海工程”課程,“班裏講的都是很空洞的理論,從書本上學不到,不值壹萬多塊錢的學費,也提高不了什麽能力。”
至於兼職機會,很多同學表示其實只是給壹些公司做兼職,或者是做促銷。有同學說,在導遊的介紹中,自己打了兩份兼職,壹份是在電影院當服務員,壹份是管家,偶爾去壹個有錢人家打掃衛生...
結果:學生自己貸款,說是活不下去了。
有同學發現,Guideman公司在珠江新城的辦公場所和車陂的教育基地都是空的。
目前部分同學沒有進行每月定期還款,會收到催款電話或催款信息。由於大多數學生是第壹次收到這個信息,他們感到非常害怕。
根據學生提供的催款信息,第三方貸款公司委托催收機構進行催款,稱將提交信用報告,向學生家鄉當地派出所、政府、村委會等部門發送協查函,追究學生刑事責任。也有學生反映家長接到過催款電話,認為這是壹種騷擾。
從學生處獲得的名單顯示,據不完全統計,約有280名學生反映曾通過導貸公司向第三方貸款公司借款。目前大多在經偵部門報警。目前案件正在進壹步調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