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北洋合唱團
天津大學北洋合唱團是國內最高水平的高校合唱團之壹。其成員由天津大學非音樂專業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組成。中國合唱協會指揮委員會副主任任保平教授擔任常任指揮。三十年來,合唱團演出了文藝復興、巴洛克、古典、浪漫、現代等不同時期的1000多首作品,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國首次演唱。
壹、天津音樂工作組
天津市音樂劇團前身是平山縣鐵血劇社,成立於河北省平山縣1938年4月。19
43年4月劇社更名為“晉察冀群眾劇社”,5月1948更名為“華北群眾劇社”。1949 65438+10月15天津解放後,華北群眾戲劇社作為天津軍管會文藝部“第壹宣傳隊”入城。
6月,1950天津音樂工作組成立,吸收青年學生參加,繼續以、曹、劉沛、徐鳴、顧品祥、張、肖雲祥、韓、陳為骨幹。團長是,副團長是曹,是指導員。藝術團演出的歌曲多為解放區流傳和進城後創作的音樂作品,如曹的《沒有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歌唱祖國》、《紅五月合奏》、雲翔的《祖國之歌》、《運輸工人之歌》、的《鋼鐵工人之歌》等。當時,該樂團面向社會招募音樂人才,很快組織了壹支近百人的音樂隊伍,湧現出李萍、林青、王維、顏家明、樓、王子申、牛婉莉等壹批骨幹力量。集團只存在了壹年多,卻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成績。
二、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歌舞團
1951 9月,天津市人民藝術劇院在天津市群眾劇社和天津市音樂工作小組的基礎上成立,以王詵為首的歌舞團。1953,歌舞團改為歌舞團。1956,歌舞團由“人藝”改為獨立組織,團長為,副團長為曹、。當時由、顏海登、尹、郭等組成的劇團創作整理了《小太平》、《劉》、《騎驢》、《影中鳥》、《紅花遍地開》等壹批具有華北特色的曲目,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1956年8月參加首屆全國音樂周,表演了《農業合作化》和民歌《誇女婿》、《對花》、《王三姐的集市》,受到毛澤東主席、朱德委員長、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好評和好評。在此期間,該團參加了中國人民赴朝代表團的慰問演出,王新演唱的《防空哨之歌》、《英雄陣地馬梁山》、《只因為有功才幸福的家》等歌曲受到廣大指戰員的好評。該團還到內蒙古邊防為戰士們進行慰問演出;去康藏高原為藏族同胞表演。他還出國在埃及、敘利亞和阿富汗演出。演出的歌舞節目主要有《茉莉花》、《坦克與打擊樂》、《勝利》等。
三、天津人民歌舞劇院管弦樂團
1959年,天津市歌舞團擴建為天津市人民歌舞劇院,配有樂團。該樂團由原天津歌舞團樂團擴建而成。樂團成立後,排練了民族和西方管弦樂,由陳以信擔任指揮。1964撤銷樂團編制,樂團劃歸歌舞團、戲曲團。
“文革”期間,歌舞劇院更名為“東方紅歌舞團”,排演了鋼琴伴奏《大紅燈籠高高掛》和交響樂《沙家浜》。
1978年十壹屆三中全會後恢復的天津歌舞劇院,有歌舞團和戲曲團。歌舞團創作排演的大型舞劇《孔雀情歌》在天津國慶30周年文藝匯演中獲得創作表演獎。該劇已在北京、濟南、上海、杭州、鄭州、長沙、桂林等地演出200余場。1984年,為慶祝引灤工程的圓滿完成,創作並演出了引灤歌舞。劇團恢復後,排演了天津作家杭穎創作的新歌劇《喜事的煩惱》。此後,陸續上演的《血色櫻花》、《銀杏樹下的愛情》、《廣廈抒情》、《三個女兒的婚事》、《草心》、《唐宋風韻》等歌劇開始排練。排練了由韓偉、王全編劇,雲翔、孟真、陳武作曲,於淑珍、關牧村主演的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歌劇《還娘》。該院曾多次出國演出。1966,1977兩次去日本,1982去北愛爾蘭,塞浦路斯,1984去澳大利亞訪問演出,都是民族器樂合奏,獨奏,女單。圖4-5天津歌舞劇院演出大型音樂舞蹈詩畫《唐宋風韻》
1985年6月,撤銷書院編制,分別成立歌舞團、歌劇團、交響樂團、輕音樂團。
第四,天津歌舞團
天津市歌舞團成立於1985年6月,演出人員180人,團長孫振東。自成立以來,該劇團參加了許多重要演出。如1986年6月參加第四屆華北樂舞節,演出了《金門花節》《老山戀》等音樂舞蹈節目,受到好評。10月,我團演員張、金、、祁連生、王宇、赴雲南老山壹線慰問演出。表演包括《老山戀》、《青春火焰》、《紅燭》、《追魚》、《鴿子》和《小水手》。同年8月,該團由關牧村、、楊德福、劉英、、高克勤、李樹明、米守國、戴、金、等38人赴新疆演出。演出以聲樂和芭蕾舞為主,受到當地黨政軍民的熱烈歡迎。
動詞 (verb的縮寫)天津交響樂團
天津交響樂團成立於1985年6月,演職人員120人,首任團長韓;第二任團長兼首席指揮王君實。該樂隊為大型交響樂團編制,為"三管"樂團,在樂團成立初期,作曲家韓、王蓮,詞人倪偉德,演奏家林、李同舟、樓、李白雲、關及歌唱家趙英明等壹批老藝術家,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們創作並演出了交響聲樂套曲《騰飛的祖國》和《現代天津最浪漫》。後來又培養了壹批中青年藝術家,如作曲家李剛,演奏家董、吳、、曹、趙燕春、王蒙、、夏冠玲,歌唱家張桐龍、李華典等。自聯盟成立以來,已舉辦了6屆世界名曲欣賞會、5屆海河之春音樂會、春之聲交響音樂會、中國古典音樂會、中國京劇交響音樂會、中外電影經典歌曲音樂會等。還多次舉辦世界著名音樂家作品專場音樂會,包括貝多芬第1至9號交響曲、柴科夫斯基第1、4、5、6號交響曲等。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曲》、穆索爾斯基的《荒山之夜》、比才的《第1號交響曲》等。
6.天津輕音樂藝術團
1983,天津文藝體制改革期間。天津歌舞劇院的張建國、李青、趙雪媛組建了壹支33人的試點簽約“輕音樂隊”。張建國、趙雪原、黃健為領導小組成員,青年歌手李青領銜演出。從5月23日1983在延安劇院首演到5月23日1984,已在東北三省、北方各省、江蘇、浙江、上海、廣東、深圳等地演出300余場。每到壹個地方,我都受到熱烈歡迎,並獲得了良好的福利和豐富的經驗。1984年6月,天津輕音樂劇團在“小團隊”的基礎上成立。輕音樂劇團實行“全民所有制、集體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新體制。共有40人,由任團長,何、趙學勛、李青任副團長,、苗偉成任政治指導員,龐躍江任黨支部書記。新體制打破了劇團吃國家“鍋飯”,演員吃劇團“鍋飯”的舊體制。管弦樂隊的每個成員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還做壹些兼職的日常工作。演員的工資要根據貢獻、角色、工作量合理分配。為了適應演出市場的變化,劇團從1992開始興辦第三產業,開設音樂人餐廳、音樂人舞廳。1995年底,劇團並入天津歌舞劇院。
七、天津廣播電視藝術團
天津廣播電視藝術團,包括聲樂、管弦樂、民族器樂,成立於6月1979 165438+10月1,隸屬於天津市廣播局。全劇團現有演職人員120余人,音樂人員70余人,先後由崔巖、、萬擔任團長。
集團成立後,創作、發行、錄制了數百部電視音樂和各種音樂作品。其中大型聲樂套曲《海河之濱》、聲樂套曲《節日歌》、電視音樂《渤海明珠》均有獲獎。歌曲《祖國!我親愛的媽媽,我怎麽能不愛我的祖國,金城的美麗和我們的笑聲獲得了許多獎項。
1984期間,劇團試行“分期承包演出”機制,先後赴20多個省、市、自治區,深入工業、礦山、企業、農村、部隊、機關、學校和革命老區,演出2000余場,接待觀眾400萬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該團的作曲家萬、楊長庚、孫魯端等均為國家壹級作曲家。歌手、、姜、姜德賢、、馬德民、、王鶴等在全國及地方各類比賽中獲獎。演奏家韓燕婷曾代表國家參加第22屆匈牙利國際小號比賽。
1987年,該團代表天津赴承德參加第五屆華北樂舞節——《離宮之夏》攜新作《金城之歌》,獲得好評。
7月27日,1988,中國文化報在頭版發表了題為《崛起的秘訣是什麽》的文章,對集團的改革發展做了長篇報道。
八、天津歌舞劇院
1989年6月,天津歌舞團與天津歌劇團合並,恢復天津歌舞劇院。孫振東為會長,、李、周、為副會長。到1995,劇院排練演出了《唐宋之韻》、《媽祖》等大中型歌舞節目。該院民族樂隊創作演出了《紅花遍地》、《飛屋環遊記》等壹批音樂作品。樂團創作並演出了交響史詩《東方慧光》。
1992年2月,該院赴昆明參加第二屆中國藝術節,演出唐宋神韻。65438-0994年赴福建莆田參加“94媽祖文化旅遊節”,演出《媽祖》,受到好評。東方慧光在天津、北京、深圳、香港等地的演出引起轟動。在此期間,“俄羅斯風情之夜”、“中國戲曲經典之夜”、“於淑珍與關木村回歸音樂會”等各種音樂會受到觀眾的歡迎。
擴展內容:
群眾業余音樂表演團體
壹、天津教師合唱團
天津教師合唱團成立於天津解放初期,成員100多人。它長期堅持歌唱活動,並永久進行王剛。“文革”期間停止活動。1981 4月活動恢復後,邀請了中央樂團指揮邱莉、上海音樂學院指揮馬格順、美國合唱指揮蒙巴克斯特等進行授課。1985年,劇團參加天津工人藝術節,獲歌唱壹等獎;5月,1986,教師,他們是多麽驕傲,教師的幸福與海,故鄉獲得三等獎。1991年與天津樂團、河西區教師合唱團在音樂廳演出黃河大合唱,獲得好評。
二、新歌合唱團
新歌合唱團成立於20世紀50年代初,成員有教師、工人、幹部、學生等100多人。由楊金浩(任教於河北師範大學音樂系)執導。排練過《瑤舞》《半月登高》等合唱歌曲,多次參加天津市組織的音樂會。1958年,劇團改組為“海河合唱團”,隸屬於天津市音樂家協會。指揮楊金浩、趙、尚永昌。劇團經常深入基層為群眾演出。演出主要有《青春之舞》、《金雲花夜》等。在1983舉行了壹場音樂會,由王新和楊金浩創作的合唱歌曲《紅巖頌》廣受歡迎。1991 10應邀赴北京參加以“歌頌黨”為主題的第三屆合唱節,表演《歌頌祖先》、《社會主義大道上的進行曲》獲歌唱二等獎、指揮獎、伴奏獎。多年來,該團已向壹些省市的專業音樂團體派出了100多名歌手和學生。
第三,蘇聯音樂合唱團
蘇聯音樂合唱團成立於20世紀50年代初,隸屬於中蘇友好協會天津分會。其成員來自城市基層單位,超過100人。他曾排演過《紅莓果》、《春天來到戰場》等合唱歌曲,對中蘇音樂文化交流起到了積極作用。歷任指揮包括李洪斌、郭仁源、李華德、張金銳和尚永昌。著名歌手李光羲、王開平、王傳娟都參加了該團的活動。後因中蘇關系冷淡,改名為“東風合唱團”,“文革”期間停止活動。1990年底,原蘇聯音樂合唱團協會30多名成員恢復組隊,由老成員李玉生負責。1991更名為“友誼合唱團”,吸收了壹批新成員,堅持活動。曾通過排練《伏爾加船夫之歌》、《春天來戰場》、《夕陽》、《少年團員》等中外著名合唱歌曲在天津參加音樂會。
四、天津工人業余歌舞團
天津市工人業余歌舞團成立於50年代初,隸屬於天津市第壹工人文化宮,有合唱團和管弦樂團。由中央音樂學院指揮,樂團先後排練了《費加羅婚禮序曲》和《陜北組曲》。合唱團排練過天津職工音樂創作集團創作的歌曲,多次參加職工文藝匯演和音樂會演出。
五、天津市人民委員會青年合唱團
天津人民委員會青年合唱團成立於20世紀50年代初,成員70人。天津音樂工作組徐明任音樂總監,時任團市委幹部蔡振源任團長兼指揮。經常參加市內音樂會,演出曲目有《解放區的天空很晴朗》《淮海戰役之歌》等。“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活動停止了。
六、天津青年業余無線電藝術團
天津市青年業余廣播藝術團成立於1951年秋,隸屬於天津人民廣播電臺青年部,下設青年廣播合唱團。成員是小學三年級到初中三年級的學生,活躍多年。“文革”期間停止活動。十壹屆三中全會後恢復活動。合唱團除了在電臺錄制和播放兒歌,還參加市裏組織的大型音樂會。導師有董淑敏、尹啟平、劉保運、吳錦波。
劇團參加1979全國大城市兒童音樂表演比賽,演唱《獻給張誌新阿姨》、《摘星》兩首歌曲獲得壹等獎。1982參加華北音樂節——《海河的秋天》音樂會和“全國少兒合唱比賽”受到表彰。該團體的壹些年輕歌手已經成為專業音樂家和著名歌手。
七、天津市少年宮合唱團
天津市少年宮合唱團成立於上世紀50年代,隸屬於天津市少年宮,現有全市中小學學生200余人。這是由兒童歌曲作者蘇勇指揮的。劇團排練了《我們是* * *資本主義的接班人》等兒童合唱歌曲,多次參加天津大型音樂會,受到好評。當時,該團的年輕歌手,如關牧村和劉玉婉,已經成長為全國著名歌手。
八、天津青年業余歌舞團
天津市青年業余歌舞團成立於6月1953+10月65438,隸屬於天津市青少年宮,有兩個合唱團和兩個樂隊(國樂隊和西樂團)。全團400多人,成員都是來自學校、工廠、機關的歌舞愛好者。現任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教授的,現任中央民族樂團主唱的戴,現任天津音樂學院院長、教授的石,都是該團的成員。第壹指揮李華德(原天津市青少年宮副主任,1956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畢業後留校任教,著名指揮家)。藝術團表演的歌曲有合唱《歌唱祖國》、《歌唱祖國》、《祖國到處都是春天》、合唱《遊擊隊之歌》、《二月來了》、獨唱《看戀人》、《五兄弟放羊》等。1955期間,由文化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高教部、教育部聯合主辦的“群眾性業余音樂舞蹈展演”。天津派的學生隊基本都是團裏的成員。其中女聲合唱《只因有功》獲得優秀獎(會後制作成唱片在全國發行)。戴的女聲獨唱、王開平的男聲獨唱和應時珍的鋼琴獨唱分別獲得壹等獎和二等獎。
九、天津業余廣播樂團
天津業余廣播樂團成立於1955,隸屬於天津人民廣播電臺。該劇團有兩個合唱團和壹個民族管弦樂團,成員超過200人。除了錄制和播放歌曲和音樂,我還經常參加天津組織的音樂會,去鄉下演出。
X.天津群眾業余歌舞團
天津市群眾業余歌舞團成立於1956年7月,隸屬於天津市群眾藝術館。劇團下設合唱團(112人)和樂隊(52人),成員均為來自城市基層單位的文藝骨幹。合唱團曾由中央音樂學院院長黃飛力執導,鄭小英、高偉等領銜。曾排練過《英雄過大渡河》等歌曲,並在天津參加過演唱會,深受好評。
Xi。天津業余民族樂團
天津業余民族樂團成立於6月1963,隸屬於天津群眾藝術館。全團從工廠和街道招募了70多名業余音樂家指揮王誌遠。他曾排演過合奏《翻身的日子》、《光明行》、《好江南》、《秦腔排子曲》(合奏),演出受到好評,對民族音樂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活動停止了。
十二、天津群藝民族樂團
天津群藝民族樂團成立於1978年初,隸屬於天津群眾藝術館。它的團長和指揮是陳家瑞,副團長(二胡手)是楚仁。該團前身為“天津市中國音樂研究會”,1952並入天津廣播電臺後更名為“天津市業余廣播民族樂團”,後從廣播電臺分離後更名為“陽春市業余民族樂團”。小組成員有教師、學生、幹部、科技人員和產業工人,50人。小組成立後,發掘整理了壹批膾炙人口的古琴曲、秦腔、傳統音樂,以及瀕臨失傳的天津樊氏曲、天津大嶽曲、天津古法曲、天津絲竹曲、天津梵音曲、道樂曲等獨具地方特色的音樂。創作了《土地歸故裏》、《人見人愛》、《為祖國奉獻青春》、《青春之旅》、《屈原問渡江》、《漁舟歸來》(廣東音樂)、《珍珠歸來》、《收獲的季節》(帕吾獨奏)、《夜思》、《河摩羯座》、《人民的歡樂》、《等。
劇團經常參加天津的大型音樂會,演奏的音樂大部分是通過廣播播放的。他們創作的、群眾喜聞樂見的音樂已被收入《民族樂器集》。
80年代中期,在流行音樂和電聲樂器的沖擊下,劇團舉辦了民族古典音樂、古琴曲、粵曲、傳統民樂等專場音樂會,深入學校、部隊、工廠、街道、農村。65438-0987年在廣州舉行的“第壹屆全國廣東音樂邀請賽”,劇團演出了《漁船歸來》等曲目,獲得創作獎和表演獎;中國國家廣播電臺的“海峽之聲”節目為臺灣省舉辦了壹場民間音樂專場。同年,還與日本神戶舉行了城市廣播節目對口交流。
1992期間,第三屆海內外江南絲竹音樂會在上海舉行,劇團演出的《青春之旅》獲得創作獎和演出獎。同年,在河南省泌陽市舉辦的“朱載堉杯嗩吶比賽”中,該團演奏的《勝利秧歌》獲得獨奏三等獎和伴奏獎。5438+065438+10月文化部舉辦的全國音樂舞蹈大賽獲得巴烏獨奏創作與表演三等獎,民樂合奏《青春漫步》優秀表演獎。
十三、天津青年業余藝術團
天津市青年業余藝術團成立於1979,成員是來自工廠、學校、社區街道的青年。團裏有音樂隊、民樂樂隊、輕音樂團隊,100多人。
劇團以“走正道,出作品,出人才”為宗旨,積極創作,刻苦排練,出了許多優秀作品。在“天津市群眾文藝新創作展演”中,該團的民樂合奏《海河春光》和輕音樂《白雲》、《鵝》榮獲二等獎。1979-1984期間,由劇團走上專業藝術團體的歌手,先後有王躍、楊曉迪、郭雨晴。
十四、天津群藝口琴俱樂部
天津群藝口琴俱樂部成立於1980年初,隸屬於天津群眾藝術館。其成員多為工程師、技術員、教師、工人,有40余人。在口琴大師楊的指導和帶領下,協會的水平不斷提高。曾參加國際全日口琴聯盟、國際卡帶錄音大賽及國際國內口琴大賽並多次獲獎。該協會經常為天津人民演奏,並在天津電臺和電視臺播出。《藍色多瑙河》、《杜鵑圓舞曲》、《春風》、《珍珠貝》、《赫裏南迪》、《星星和繩子》、《紅河谷》、《生日快樂》等中外名曲深受觀眾喜愛。
十五、天津大學北洋藝術團
天津大學北洋藝術團成立於4月,1985。由交響樂團、軍樂團、民樂團、合唱團、音樂愛好者協會組成,成員400余人。交響樂團成立後,排練了莫紮特的《費加羅的婚禮》和貝多芬的《第五命運》交響曲。民樂團成立後,先後排練了《神宮桃花》、《春江花月夜》、《生日快樂》。
20世紀80年代末,由導師任保平、韓秀成組織的創作組先後創作了交響《北洋頌》、交響組曲《校園歌曲》、交響合唱《壹代小學生》、合唱組曲《青春的腳步》、《獻給母校的壹首歌》、合唱《祖國,壹個充滿生機的地方》、《北洋頌》、《張頌》。
1991年春,民樂團以《翠湖春曉》、《彩雲追月》等歌曲參加天津市大學生器樂比賽並獲獎。從1991開始,合唱團每年都會舉辦音樂會。65438-0993天津大學承辦由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主辦的“中國首屆大學生演奏音樂大賽暨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夏令營”,軍樂團獲得三等獎和特別表演獎。1995曾在天津音樂廳、北京音樂廳演出。
1988-1996期間,該團在天津市大學生藝術節雙年展比賽中獲得器樂組壹等獎、合唱組壹等獎。
十六、天津小天使電子樂團
天津小天使電子樂團成立於1986年6月和10年6月。由天津音樂學院附中和河西區三義莊文化站合作建立。集團與天津教育學院培訓中心和史靜學校合作,采用世界先進的科學教學體系開發兒童智力。在過去的幾年裏,培養了壹批年輕的音樂家。該團多次參加天津市和全國組織的演出,均獲得好評。劇目主要有:賣報歌、采茶采蝶、日出、滑冰圓舞曲、藍色多瑙河、沂蒙山變奏曲等。
19911 10月26日,劇團在音樂廳舉行了成立五周年音樂會,青年音樂家們演奏了自己的音樂,受到各界好評。團長朱,由日本音樂家左昭夫指揮。
17.愛樂合唱團
愛樂合唱團成立於9月,1988,成員均為退休聲樂工作者,70余人。原天津歌舞劇院壹級指揮趙寶山擔任指揮。劇團的宗旨是弘揚嚴肅音樂,引進中外名曲,活動方向是服務基層,搞活天津音樂生活,堅持正規排練和演出。聯盟成立至今,已在工廠、機關、學校、部隊、油田、SOS兒童村演出百余場。他們經常演奏的歌曲有100多首,代表歌曲有:歌唱祖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輝煌的黨旗,春天的故事,邁向新時代,祖國,慈祥的母親,花瓣飛舞,遠方的客人邀妳。外國歌曲有《伏爾加船夫之歌》、《藍色多瑙河》、《喀秋莎》等。
劇團積極參加天津的各種節日和比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1992年夏天在天津第二屆合唱節演唱《回聲》、《晨鐘》、《藍色多瑙河》等歌曲,獲得組織、表演、指揮、伴奏、創作五個單項獎。1994年夏天,著名指揮家嚴良堃與天津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人民音樂家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中央芭蕾舞團兩次來天津演出經典劇目《紅色娘子軍》;劇中的合唱等。,受到好評。近年來,藝術團吸收了學校、工廠和機關的青年聲樂愛好者,增強了活力。到1995,群已經有60多人,經常參加活動的有40多人。團長趙寶山,副團長王宜林。
十八、天津女子合唱團
天津市少女合唱團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末,隸屬於天津市青少年宮。80多名成員都是和平區中學的女學生。聲樂指導兼指揮家王平。該劇團經常在城市參加音樂會,表演的歌曲有《花不是花》、《尋梅雪中漫步》、《燕子》、《鐵鞋下的歌女》等。
十九。天津延長女子管樂隊
天津延長女子管樂隊成立於1990年8月,女員工45人,平均年齡30歲左右。在天津歌舞劇院的王春生、尚永昌老師的指導下,我們排練了《國歌》、《團結友誼》、《我們工人有力量》、《三大紀律八項註意》、《歡迎歌》、《歡迎歌》、《多瑙河》、《兩只鷹的旗幟下》等。經常參加廠、區、市的重大慶典和演出,都很成功,深受好評。
二十、寧河縣南澗吹花音樂班
寧河縣南澗吹花音樂班創辦於1949。它的前身是早年成立的壹個民歌吹社。解放後,樂手們帶著慶祝解放的喜悅在演奏中加入了技巧和技法,並形成了壹些節目堅持下來,因此有了“吹花班”的稱號。
這個班的主要創始人是熱愛民樂的歌手藍作勇。他與同為青年音樂家的李姬珍、薄連順壹起研究和探索了壹系列吹花技藝的表現形式。其中主要有:彈時吸煙:嘴角各壹根,鼻孔各三根,彈時每根煙都會冒煙;頂水碗:頭頂壹個,肩膀各壹個,手肘各壹個。碗裏裝滿清水,玩耍時水不能灑出來;用2英尺長的軟管連接嗩吶吹口,擺動吹;在儀表桿上安裝壹個支架頂部轉盤。播放的音樂有《喜迎》、《跑驢》、《柳青娘》、《王婆罵雞》等。“文革”期間,我們不演老歌,演“樣板戲”。這個班平時玩民俗和節日。20世紀70年代中期,他多次參加寧河縣和天津舉辦的藝術節和其他演出。隨著該班名聲的傳播,他們不僅走遍了天津的四個郊區和五個縣,還被邀請到河北省和東北的壹些地區演出。1989參加首屆天津田野文化藝術節。藍作勇、李姬珍、薄連順被天津市文化局、天津市音樂家協會授予“民間音樂家”稱號。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這個班培養的年輕音樂人就開始嘗試傳承吹花技藝。樂器在傳統的嗩吶、管子和鼓、鈸、鑼、梆子、木魚、敲鐘等打擊樂器的基礎上,增加了電子琴、架子鼓等電聲樂器,增強了音樂的演奏效果。
到1995,吹花音樂班已經有30多位音樂人,由薄連順擔任主任。
見天津文化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