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廣東大灣區建設的“施工圖”和“任務書”進壹步明確:近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了《中國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同時,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發布了《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規劃了全省要重點抓好的大事,部署了近中期要加快推進的重點工作,進壹步量化了階段性目標。
中山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壹員,在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中被多次提及。記者梳理這兩份文件發現,其中有22處提及中山,以及與中山密切相關的關鍵詞“* *”。從優化升級城市空間發展格局,到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再到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搭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臺,推進“施工圖”有哪些關鍵節點?從城市發展的驅動力來看,這些關鍵節點的建設,恰恰是中山實現新壹輪大發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質的核心。
關鍵點1
優化空間格局
推進環灣城市布局,向東發展
近日,翠亨新區中山紀念小學確認將於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作為翠亨新區起步區的第壹所公辦學校,中山紀念小學的建成投產,意味著翠亨新區的居住配套正步入完善的軌道。
中山抓住歷史機遇,以改革創新精神提出建設世界級灣區城市,最明顯的布局就是城市東移戰略。在今年的中山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積極推進環灣東移布局發展”被視為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首要任務。報告提出,要順應灣區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推進中山灣布局,加快城市發展重心東移。其具體措施是堅持東部沿海地區與中心城市壹體化規劃建設,從市級層面綜合考慮東部沿海地區的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努力建設灣區國際壹流、國內壹流的現代化濱海新城。
作為珠江西岸的登陸點,穿越珠江口的通道翠亨新區成為中山加快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的前沿陣地。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翠亨新區也對起步區的原有規劃進行了調整。根據中山翠亨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原用地規劃和功能區有較大改變。原規劃中,馬鞍島中部規劃為“依托英皇集團全球中華文化村項目的多元服務中心”。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快速發展,廣東翠亨新區的功能定位要求發生了變化。其中,馬鞍島中北部由原來的工業用地調整為新增工業用地、綜合服務和科研開發的綜合功能區;此外,創新產業集聚區東南部的物流-工業混合用地調整為新型工業用地;先進智能工業區也進行了調整,東部沿海工業用地調整為新工業用地。
同時,在翠亨新區南部,中山市布局了珠江口的另壹座“科學城”——翠亨科學城。2065438+2008年7月,中山翠亨科學城啟動城市設計國際咨詢,面向全球公開征集設計機構,旨在打造國際化現代化城市新中心。今年4月,《中山翠亨科學城城市設計》草案通過了相關審查程序,並於今年6月審議通過。根據翠亨科學城城市設計規劃,中山將以國際視野、前瞻思維、創意設計開展城市設計國際咨詢,提出構建“兩軸四帶壹心五區”多元復合結構框架,打造灣區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新中心。
在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中,“支持中山翠亨新區建設”被列入“搭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臺”建設內容,明確提出要通過深化與港澳臺深等城市和國際先進地區在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壹代電子信息、高端服務業、青年創新創業等領域的合作,高水平建設翠亨科學城。
關鍵點2?
加速交通網絡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融入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伶仃洋上,深中通道施工現場壹片繁忙。
在樊氏水道附近,中國唯壹的精挖抓鬥式挖泥船“金雄”號和它的合作夥伴“金劍”號正在開挖海底隧道基槽,清理平整遍布沈管基槽區域的28萬立方米全風化花崗巖和強、中風化花崗巖,為世界級跨海通道開挖壹條平坦的海底隧道。
近日,深港通道重大進展消息頻傳:從廣州起航的深港通道沈管隧道首個管狀鋼殼順利抵達位於伶仃洋畔的珠海桂山鎮牛頭島預制廠;7月4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東塔首個超大質量鋼吊箱下放。《實施意見》提出“構建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重點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構建城際快速交通網絡,提升客貨運輸服務水平,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其中,包括深(深圳)中(山)通道在內的過江通道建設再次被明確提出。
抓住深中通道建設窗口期,中山投資6543.8+050億元啟動新壹輪大規模交通建設,統籌推進高速公路、幹線公路、港口、通用機場、市政交通等綜合交通項目建設,推動交通區位決定性轉變。記者梳理發現,在高速公路建設方面,中山通過加快推進深中通道、仲愷高速、西環高速(含小欖支線)、東外環、廣中江高速、向海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設,完善深中通道中山壹側路網布局,推進港珠澳大橋延長線高效對接,構建“四縱五橫”高速公路網,盡快啟動華南快速路項目。同時,我市提出全面改造提升高速出入口連接道路,消除上下高速出入口堵點,實現與市區中心15分鐘互通。
在港口建設方面,中山市正在加快建設中山港馬鞍島新客運樞紐工程,提出大力拓展水上巴士航線,增加開往深港等周邊城市的高速客船,建設大灣區西海岸異地候船航運中心。同時推進中山港貨運港口和水路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為加強中心城區與東部沿海地區的互聯互通,打通向東的交通聯系,中山市提出規劃推進博愛路、中山路、康華路向火炬區、翠亨新區腹地延伸,規劃孫文東路快速改造。
《實施意見》還提出,暢通綜合交通走廊,研究規劃廣州至清遠(研究延伸至永州)、深圳經江門至南寧、廣珠澳、廣深第二高鐵等高鐵項目。大力發展軌道交通也是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內容之壹。根據規劃,中山將重點推進深茂鐵路深江段建設,加快南沙港鐵路建設,盡快啟動中南湖城際和廣珠澳高鐵前期工作,爭取深南高鐵在中山的布局,推進廣州地鐵18線延伸至中山,完善中山軌道交通規劃。
這也得到了周邊城市的呼應。《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8—2035)明確提出“規劃連接佛山、東莞、清遠、中山等周邊城市的地鐵”。此前,兩市就廣州地鐵18線延伸至中山達成壹致。中山提出廣州地鐵18號線番禺廣場至中山市三交鎮、中山站的支線方案,以及南沙至中山市民眾鎮、中山站的延長線方案。
關鍵點3
建設現代工業體系
創建國家生物醫藥科技國際合作創新區
今年上半年,中山生物醫藥產業有幾個動態值得關註:5月底,由廣東中昊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全球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藥物本維莫德乳膏(商品名:Hinbik)在國家醫藥產品管理局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後上市,這是中國在該領域領先國際的標誌性成果;幾乎與此同時,“廣東手性藥物工程實驗室(中山中心)”在中山合博制藥公司揭牌;4月初,粵港澳大灣區中山生物醫藥產業高峰論壇在中山翠亨新區舉行。當日上午,中國科學院藥物創新研究所中山研究院(華南分院)揭牌儀式在翠亨新區舉行,中山再添壹家重量級生物醫藥研究機構...
觀察產業動向可以發現,中山生物醫藥平臺的布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從火炬開發區的國家健康基地,到南朗鎮的華南現代中藥城,再到翠亨新區國際醫學中心的規劃:產業布局向珠江東岸延伸,尋求協同創新的更大可能。
《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支持中山市創建國家生物醫藥科技國際合作創新區”,作為“塑造健康灣區”的重要內容之壹。記者觀察到,近年來中山在推進生物醫藥科技創新、打造生物醫藥科技國際合作創新區方面也推進了大量工作:
在檢驗檢測領域,今年5月,廣東省藥品檢驗所中山實驗室在火炬開發區成立。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實驗室主要負責參照粵港澳大灣區國家壹類口岸藥品檢驗所的標準,對中山、珠海等珠江西岸城市的藥品進行進口檢驗,並為藥品的委托檢驗提供技術服務。該實驗室的建成運營,將有效提升中山市藥品檢驗檢測技術能力,加強中山市藥品安全監管,為全面提升藥品質量檢驗水平,促進藥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在協同創新領域,中山與港澳高校建立了緊密聯系,充分利用香港大學生物醫藥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科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高端創新資源,充分挖掘醫藥產業協同創新能力。根據《廣東省教育廳與中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廣東藥科大學中山校區建設的協議》,批準廣東藥科大學省市共建總體規劃。根據該計劃,將支持廣東藥科大學、香港大學和中山大學建設新的R&D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和技術轉移中心)和生物醫藥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山分部。
《實施意見》提出,加快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推進跨珠江口通道建設,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等現有通道作用,科學規劃新的過江通道,打造區域經濟發展新軸。生物醫藥作為中山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壹,正在向珠江口東移。在加快與香港、廣州、深圳協同創新的同時,也在利用自身優勢實現與這些城市生物醫藥產業的錯位發展。目前,翠亨新區正在整體引進深圳醫療器械產業園。目前已引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華南分院。按照規劃,翠亨新區將建設藥物臨床研究、藥物安全性評價、藥物研發、大分子藥物等產學研平臺。
關鍵點4
拓展“雙創”空間
加快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臺建設
廣珠城際鐵路中山北站對面,是中山760文化創意創業孵化基地所在地。自與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合作以來,雙方在基地內建設了420平方米的“760澳門互動區”,由中山提供場地和運營管理,澳門提供風險投資融資和創業培訓平臺。目前已有超過10名澳門青年創業者入駐。
在今年中山市“三·二八”招商引資人才引進洽談會上可以發現,今年的簽約項目更加註重加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和產業轉化基地建設。去年,中山市引進了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本次洽談會上,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項目登臺簽約,將為香港創新創業人才提供有利的產業轉化載體。
2018 12,中山成立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專項小組,“1+1+N”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平臺格局加快形成。根據規劃,以易創空間孵化示範基地為核心,重點建設翠亨新區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帶動中山市建設壹批面向港澳青年的社會化創新創業孵化載體。
為促進港澳青年在中山創新創業合作,中山同步建設了壹批創新創業平臺:建設易創空間創業孵化基地,設立1000平方米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區,為23個港澳青年團隊提供孵化服務,孵化12個港澳青年項目;2065438+2008年3月,翠亨新區管委會與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簽署《關於推進澳大利亞中青年創新創業園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約定該項目由澳門中山青年商會牽頭,占地48畝,總投資6168萬元,擬建設中澳創新創業基地, 重點為澳門和中山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服務,結合中山和翠亨新區的特色。
《實施意見》提出了“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臺”。目前,中山已全面落實國務院取消港澳居民在內地就業許可政策。港澳青年憑居住證、港澳居民往來內地通行證或內地高校畢業證等有效身份證明,可在中山創業,享受與中山戶籍青年同等的壹次性創業扶持資金、房租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創業人才培訓補貼、創業項目資助等服務。根據工作方案,中山將以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臺為核心,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設立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為粵港澳青年在中山創新創業提供環境最好、成本最低、要素最齊全的硬件支持,進壹步拓展就業創業空間,鼓勵更多港澳青年來中山創新創業。
關鍵點5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爭做綠色發展的“領跑者”,建設宜居宜業宜遊之城。
走進中山市小欖鎮北區社區復興新村門口的社區農場,瓜果蔬菜映入眼簾。這片曾經的荒地被開墾為農田後,被統壹劃分為30個區域,由復興新村的居民認領種植。
自2014入選廣東省重大低碳示範項目以來,小欖鎮北社區復興新村居民成為低碳生活的探索者和實踐者。2017年底,北區社區進入第壹批近零碳排放區省級示範項目,是全省唯壹的近零碳社區試點項目。
除了社區農業園,小欖低碳發展促進中心還在村裏推廣綠色屋頂,即在村民家的陽臺上搭建“小菜”,以小系統推動整個村莊的綠色循環。《實施意見》在“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模式”的內容中,著力構建綠色發展體系,改變傳統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其中,提出深化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低碳城鎮試點示範,推廣深圳東部、東莞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經驗,推進廣州、深圳、中山等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支持佛山禪城低碳發展示範區建設和中山小欖北區近零碳排放社區建設。
天險是五桂山,煙浪無邊,風景秀麗,而中山市作為嶺南水鄉,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山清水秀。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山幾乎包攬了中國城市建設領域的所有榮譽。從65438年到0997年,中山被授予“人居榮譽獎卷軸”,成為當年唯壹獲得世界人居領域最高獎的亞洲城市。
近年來,中山市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尋求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平衡、保持好山好水好風景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在生態補償機制方面,中山在全省率先實施“統籌”生態補償政策,也是新環保法頒布後,全省首個制定生態補償政策的地級市。通過“生態公益林生態效益橫向補償”的創新性提出和實施,對生態公益林的生態效益進行評估和量化,根據區位、人口、經濟、資源等綜合因素確定各鎮享受生態公益林生態效益必須付出的成本,由中山市財政統壹收取,再按生態公益林面積重新分配。
2018 10 15在2018森林城市建設論壇上,中山被授予森林生態建設領域含金量最高的“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在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過程中,中山樹立和踐行山清水秀是無價之寶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重要戰略位置,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加強與珠三角城市生態環境的協同管理,堅決打好水、氣、土汙染防治“三大戰役”,強化大氣、水汙染聯防聯控,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同時,通過大力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工程,促進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建設綠色低碳的萬美麗區。
近期,中山發布了多個中心城區分區規劃,在城市設計上更加註重山、海、城的融合,努力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宜居、宜商、宜遊的精品城市。目前,中山已將五桂山、岐江河、金鐘湖納入城市景觀設計,勾勒出“壹山壹河壹湖”的城市發展景觀。踐行碧水青山是無價之寶的理念,中山把生態保護放在首位,推動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爭做綠色發展的“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