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山東農業大學南校區車站公園管理系

山東農業大學南校區車站公園管理系

到2012,學校有10個實驗站。分別是農學實驗站、園藝實驗站、動物科技實驗站、動物保健醫院、蠶桑實驗站、林業實驗站、東校區科技實踐基地、省級花卉苗木科技示範園、植物保護實驗站、歡子實驗站。

★農學實驗站:農學實驗站創建於1971,擁有500多畝實驗地,10畝作物標本園。打谷場4000m2,綜合實驗樓2183 m2,播種樓1200 m2,種質庫480 m2,機械庫200 m2,種子庫300m2,PVC大棚920m2,雙層保溫玻璃大棚600 m2,早稻栽培池600 m2。它有30多臺價值數百萬的農業機器。2012,該站已建立國家小麥制種基地和國家小麥高新技術示範基地。國家小麥改良中心泰安分中心、國家玉米創新中心、作物標本園、糧食作物園、經濟作物園、藥用植物園等。農學實驗站已成為科研創新基地、農學及農學專業實驗實習基地和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基地。依托站園,先後建立了“三階段”、“三結合”、“三位壹體”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特等獎壹項、壹等獎壹項、優秀獎壹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2012年承擔“973、86.3”、國家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科技跨越計劃項目等科研項目100余項。在農學專業教學改革和復合型人才培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了山東及黃淮海農業的高效發展。

★園藝實驗站:成立於2004年,現有溫室17座,面積8500m2,簡易棚2000 m2,打谷場1000 m2。到2012,實驗站共承擔國家“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科技項目、省部級項目30余項,取得了壹大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每年有5000名學生在本單位實習,通過本園的科技示範向社會推廣。20多項科技成果促進了山東蔬菜水果生產的發展。

★動物科技實驗站:成立於2004年6月,占地27畝,建築面積7500m2,140間,其中管理用房18間,教學用房32間,科研用房90間。實驗站以提高服務科研、教學實踐和新技術展示的綜合能力為發展方向,初步形成了管理、動物試驗、動物飼養、SPF實驗室牛奶加工、淡水養殖六大功能區。目前,十五科技攻關項目5項,863計劃項目2項,省良種產業化項目1項,農業部成果轉化項目1項,動物遺傳育種等學科承擔的十五計劃項目1項,“973”等項目。淡水養殖區負責水產養殖的教學和科研,正在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包括泰山鳀魚的資源保護和生物學特性、泰山鳀魚的系統養殖和鉺配方、泰山鳀魚的藥用價值、觀賞魚的雜交育種實驗和遺傳性狀觀察、各養殖品種的開放式鉺和鉺配方、動物舍內微生物氣溶膠傳播方式研究、新型流行病毒氣溶膠感染機理研究、新型流行病毒機理研究等。2012年在實驗站開展創新學分研究的碩士生40余人,博士生8人,本科生200余人,教師20人。

★動物保健醫院:山東農業大學動物醫院創建於1958。2000年2月在南校區新建並投入使用,占地面積1264平方米,建築面積3799平方米。是壹所集檢測、防疫、治療、科研、教學為壹體的綜合性動物醫院,在省內外享有較高聲譽。教職工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研究生導師5人,動物醫院專職人員6人,博士4人。我院對畜禽、寵物、珍禽、毛皮動物疑難疾病的診治有豐富的經驗。我院承擔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動物內科學、動物外科與外科學、動物生產學、獸醫臨床診斷學、中獸醫學等20余門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實踐。改革開放以來,* * *承擔科研項目20余項,獲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其中“快速培育牛黃和膽汁引流裝置及方法的研究”獲國家科技發明三等獎,“體外牛黃發生器培育牛黃技術”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70多篇關於發明的研究論文。研究項目10項,其中山東省傑出青年科學家基金1項,濟南市青年科技之星基金1項,山東農業大學博士後基金3項,山東農業大學博士基金5項,研究經費40多萬元。撰寫《家畜疾病防治》、《奶牛疾病診療系列》、《家畜外科教學系列》、《豬病診療彩色圖譜》等學術專著10余部。我院擁有先進的檢驗、檢測和實驗室設備,如x光機、b超機、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半自動血液生化分析儀、尿液分析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等。,其診療手段先進,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常年面向社會舉辦獸醫技術培訓班,為社會培養大批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對外科技服務壹直是山東農業大學動物醫院的重點工作,每年接診10萬例以上,年業務量30-60萬元,每年為學校創造利潤65438+20萬元。為了更好地為養禽戶服務,我院聘請了山東省著名家禽專家張教授,常年為您提供家禽疾病的診斷咨詢服務。

★蠶業實驗站:蠶業實驗站堅持學生實踐、教師科研、科技發展的原則。全國有壹級蠶業建築1座,占地2300平方米,建有蠶種實驗室、人工繁育室、良種繁育室33個。建成噴灌桑園25畝,種植國內外特色桑品種170多個。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基礎、以生產為保障的運行機制,該網站承擔了《蠶業學》、《蠶育種學》、《蠶養殖學》、《桑樹病蟲害防治學》四門課程的教學實踐任務,先後獲得國家教學成果壹等獎1項、山東省教學成果三等獎2項。三年來,* * *共培養學生192人,制定了完善的評價考核標準體系和實踐教學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建立了良好的運行機制,使實踐教學活動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該試驗站承擔了國家項目2項,橫向研究項目3項,發表論文50余篇,培育了3對具有特色的優良品種。牟誌梅教授的“家蠶主要傳染病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研究”取得突破,4項科技成果先後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我園每年生產12000多粒性狀優良的蠶種,產值30萬元。為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提供了有力的經濟保障。2012年,實驗站承擔了北方幾個省份蠶桑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培訓技術人員428人,為山東農業大學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省級花卉苗木科技示範園:該園創建於2006年,投資340萬元。采用韓國技術建設了3024平方米塑料大棚、1075.2平方米玻璃大棚、200平方米自動播種車間、800平方米改裝大棚,並從韓國引進了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全自動氣吸式播種機;設計安裝了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自動滴灌、延伸灌溉、霧灌系統;自動施肥系統;自動遮陽系統;自動冷卻系統;自動照明系統和自動水處理系統。自動溫度控制系統;使其滿足生產高檔花卉、蔬菜等產品的要求。每年向社會提供大量優質高檔的盆花產品,每年有近500名學生到園實習。多名教師利用該園的設備和設施開展了20多個科研項目的研究。

★東校區科技實習基地:東校區科技實習基地於2004年實習,占地150多畝。分為林業、園藝、園藝、花卉、苗木培育等科技實踐區。該基地無論是設備設施的先進程度,還是軟硬件的相互配套和規模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能夠承擔大型專業實驗、實習設計和實踐技能培訓。在校期間,學生接受了專業和軟硬件設備操作的綜合訓練。每年有600多名學生到基地實習培訓,大大提高了技能。在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根據市場需求,自主開展生產經營、科技推廣、社會服務等活動,激發了基地活力,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同時,有效促進了實訓基地的發展,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技能,使東校區逐步走上了產教結合、優勢互補的良性發展道路。

★植保實驗站:植保學院站園是適應21世紀農業社會需要的德、智、能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它是根據山東農業大學教學基地的總體建設規劃和植物保護學科的特點,遵循服務於培養目標和基本規格的原則,以及質量與效益相統壹的原則,逐步發展和完善起來的。現占地50畝,設有農作物病蟲害觀察防治區、森林病蟲害觀察防治區、燈下昆蟲觀察試驗區、雜草試驗區、農藥藥效試驗區、昆蟲繁殖試驗場、煙草試驗場。通過實施科學有效的管理,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將植保站園建設與實驗中心建設緊密結合,形成壹個整體,建立了實驗室室內實踐內容與站園室外實踐內容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植物保護實驗站園已成為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農業昆蟲學、農業病理學、植物化學保護、煙草病蟲害防治、農業病蟲害預測預報等教學實踐任務。每年承擔植保專業3周教學實習,第壹、二階段生產實習24周,農學、果樹半周。每年接受實習的學生都在950人以上。

10多名教師在服務教學工作的同時,從事黃粉蟲產業化生產、蝗蟲資源化利用、蚯蚓生產及生態轉化功能、新型除草劑田間藥效評價、無公害優質小麥生產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生物源農藥開發研究等10多項課題。植保試驗站園區作為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的搖籃,先後從站園區推廣了6項科技成果,面積達20多萬畝,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農業資源與環境生態實踐站簡介:在學校領導、南校區管委會、科技處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實踐站建設即將完成。這個站園是集農業資源、環境科學、草生態、氣象觀測於壹體的多功能站園。站園占地30多畝,擁有600多平方米的實驗科研管理用房、600平方米的現代化科研網絡室、50平方米的高檔養殖池、50米的模擬生態護坡墻、空氣質量監測站、氣象觀測站、智能灌溉試驗站和壹個高爾夫模擬球場。車站公園內有國內外草坪種質資源50多種,野生花卉20種,宿根花卉30種,其他觀賞性坡生植物20多種。車站公園將建設成為集教學、科研、觀光、休閑為壹體的綜合性實踐車站公園。

站園建成後,將為自然資源、農學、園藝、植保、林學、生物學、體育、水利等8個學院10多個專業近3000名本科生提供教學和實驗基地,每年為近40名碩士生和博士生提供研究場地和實驗資料。每年有十余個科研項目,20余名教師進行研究和教學研究。農業資源與環境生態實踐站園區的建成,將極大地提升歡子學院乃至全校的教學科研水平,也將成為山東農業大學實踐站園區的又壹新亮點。山東農業大學農業實驗站園區由過去的農場和教學基地改造而成,在不同時期為農業大學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取得了顯著成績。

1,組織建設壹大批高科技基礎設施。近年來,根據站園規劃和學校要求,組織建設了包括農學實驗站、園藝實驗站、動物科技實驗站、蠶桑實驗站、東校區科技實踐煙草基地、植保實驗站、資源環境實驗站、省級花卉苗木科技示範園、排澇泵站、國家黃淮海區域玉米技術中心、控釋肥中試廠、園區道路等基礎設施區,總面積達65438+萬平方米。改造提升圍墾土地1450多畝,建設南校區防洪排澇灌溉設施。為實踐教學和科技創新提供了高水平的基礎條件。2.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培養高素質人才。積極協助相關學院創新教學模式。如以農學院為代表的“課程論文”模式,以林學為代表的“生產實習”模式,以園林科學與工程學院為代表的“模擬合同”模式,都被證明是正確的,適應了農業高校培養人的需要,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自2008年以來,已有20多名專業學生到相關實習站開展劉成20篇論文、畢業生產實習、標本采集、科研等工作,包括實習勞動在內的實習學生達3.5萬人。並撰寫了大量高水平的科技論文、調研報告、畢業論文等。,大大提高了技能和素質。3.在站園建設和發展中,不斷提高科技和教育創新能力。截至目前,已組織實驗站安排國家、省、部級科技項目30項,累計科研經費達2000多萬元。科技創新工程的實施,極大地提升了站園的科研水平和發展質量。站園科技開發成果63項,其中60項獲得國家、省廳局科技獎。兩項教學科研成果獲國家級獎項。不斷推動我校實踐教學研究水平邁上新臺階。4、實施產學研,* * *同站園區建設。根據學校要求,引進了4家校外企業加入我校站園建設,形成了站園投資主體多元化機制。引進企業已投入項目建設資金800多萬元,引進新品種200多個,開發項目20多個,吸引了壹批青年教師進行科技創新,收到了顯著成效。有補充院校的領導專家來參觀學習。5.積極探索高校參與地方經濟建設的新途徑,解決學校發展中的問題。為發揮我校科技、智力、信息優勢,促進南校區周邊村莊經濟發展。積極組織集中開展“農民進大學”和“科技進農村促發展”活動。為周邊村莊提供了10多個投資少、見效快、經濟效益高的科技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在短時間內,農民就能看到效益,得到實惠。黃家莊村開展黃蟲養殖項目後,已形成22個專業戶。每戶增加經濟收入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