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安徽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安徽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前身為安徽省體育運動學校,創建於1954。幾經變遷,八次更名。2001年6月26日,經安徽省政府批準,升格為安徽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60年來,辦學內涵不斷豐富,“傳播德藝雙馨,培養體育精英”的辦學理念逐步明確;確立了“立足行業、面向社會、突出技能、德育並重,把體育學院建設成為集體育教育、運動訓練、體育科研為壹體的優秀體育人才培養基地”的辦學定位;凝練“求實、創新、中標、育人”的校訓;確立了“培養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高精度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高素質社會體育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肩負起“報效國家、爭光省、服務安徽崛起戰略、服務人民健康需求”的重大歷史責任。
學院現有教職工313人。高級職稱60多名,中級職稱70多名。有10個教學訓練部門,其中4個體育部門為省級體育項目管理中心,6個部門為教學部門。學院現設有13個專業,分別是:運動訓練、健身指導與管理、康復治療技術、體育教育、體育經營與管理、休閑服務與管理、社會體育、表演藝術、體育保健與康復、老年服務與管理、體育藝術表演、民族傳統體育與休閑體育。其中,中央財政支持項目(運動訓練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運動訓練、康復技術與表演藝術專業)3個,省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教學團隊4個,省級教研項目5個,省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名師3名,省級教學新秀4名。此外,我們還與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大學、安徽師範大學和合肥師範大學合作辦學,開展本科教育和研究生課程。註冊學生3000余人,近幾年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
學院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體育人才。* * * 2名運動員獲得3個奧運冠軍,20多個世界冠軍,2個世界紀錄,21個亞洲冠軍,18個亞洲紀錄,近400人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得全國冠軍。20世紀50-60年代全運會冠軍楊傑、連小山、李俊奇、尹惠萍,是我省體育事業快速發展的標桿領軍人物。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家級明星鉛球運動員丁誌年在我省男子100米比賽中,特別是在1984洛杉磯奧運會上,終結了與全國冠軍失之交臂的短跑運動員於剛,奪得男子60輪慢射手槍冠軍,成就了中國全運會金牌榜。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湧現出了更多為世界所熟知的優秀運動員,如全國勞動模範蔡、太極拳皇後、亞洲拳擊冠軍、女子籃球彭萍、女子手球娥等,她們在各自的領域展現了風采,以健美的姿態在世界舞臺上為國爭光。在新世紀,更多的大學生運動員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國家和國際舞臺上。學院在第十屆全運會上獲得5枚金牌、4枚銀牌、3枚銅牌,在第十壹屆全運會上獲得7枚金牌、6枚銀牌、3枚銅牌,其中包括鄧、張、胡青、施蓉蓉、、、胡軍,在北京奧運會上,鄧面對危機無所畏懼,與隊友配合默契,奪得女子體操團體金牌,圓了安徽24年奧運奪金夢。徐麗敢打硬仗,獲得女子自由式摔跤銀牌,實現了安徽摔跤的歷史性突破。2012倫敦奧運會上,鄧再次獲得平衡木冠軍,成為中國女子體操史上連續兩屆奧運會奪冠的第壹人。第十二屆全運會,山地車老將季建華以頑強的意誌奪得男子越野賽金牌,結束了安徽自行車運動12年的漫長等待,譜寫了安徽自行車運動歷史的新篇章。女子手球成功奪冠,實現了幾代運動員的夢想。他們既是學院刻苦訓練的成果,也是中國體育強勢崛起的引領者。不僅如此,同時學院以培養各領域人才為己任,培養了壹大批國家級、省級體育行業領軍人物、軍界、商界精英、著名演員、優秀教練員、中小學體育教師,各類人才和體育工作者數以萬計。
學院先後四次被授予“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稱號;連續兩次被評為“國家手球奧運後備人才培養基地”;“國家奧林匹克田徑後備訓練基地”。學院還先後被國家體育總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省教育廳、省體育局認定為“國家體育行業特殊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基地”、“安徽省教練員培訓基地”、“安徽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教師培訓基地”、“安徽省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等。積極承擔各類教育培訓任務,為社會培養各類高素質社會體育人才。
學院多次被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省三個優秀文明單位”、“安徽省全民健身先進單位”等稱號。高校體育二部(省體操、擊劍運動管理中心)獲省政府表彰獎勵,中國體操協會、中國擊劍協會“倫敦奧運會突出貢獻獎”,省總工會“五壹勞動獎”,省體育局“安徽省參加倫敦奧運會突出貢獻獎”。2006年學院在全省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評估中被評為“優秀”,2009年在全省高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中被評為“優秀”。2011中國體育科學協會運動訓練分會舉重、摔跤、柔道專業委員會在我院掛牌。
2008年,學院遷至包河區花園大道1號。新校區毗鄰著名的“生態小鎮”和“體育小鎮”——有著“中國最美都市田園”美譽的大圩鎮。學院占地700余畝,擁有標準田徑場、綜合訓練館、實踐訓練基地、圖書館、學生公寓、拓展基地等現代化教學訓練設施,能充分滿足學生和運動員的教學、訓練和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