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綱、新教材的出臺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這就要求廣大語文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必須更新觀念,尤其是教材觀念。只有解決了教材的概念,才能談得上改進教學、有效教學、高效教學、魅力教學。新教材的“新”在於關註人性,培養能力,編排新體例。要嚴格按照新教材的編排制度,充分利用教材和讀者,吃透教材,進行宏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教材是重點,讀者是表面。壹定要下大力氣準備教材和讀本,把讀本分類對應教材,讓教材和讀本相輔相成。
讀寫分離是新教材的另壹大亮點。寫作要遵循創作規律,采取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進行系統的記敘文和議論文訓練,讓學生在作文的道路上壹步步成長,而不是為了高考去做應試作文訓練。
新教材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明確的規定和具體的要求,不能武斷。作為語文課的壹部分,口語訓練和課文教學應該相互滲透、相互促進。
第二,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關鍵。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長期以來,教學評價往往只註重結果,不註重過程,導致教學過程“走過場”;對學習的評價只註重考試結果,而忽略了學生學習的過程,或者只註重記住結果,而忽略了親身體驗的重要性,這是語文教學“少耽誤,差收費”的根本原因。“因材施教”已經講了兩千多年,“啟發式”教學也早就寫進了語文教學大綱,但至今我們都沒有很好地實施。這與我們忽視教學過程的研究、管理和調控有關。我認為在教學中,第壹,教師要研究自己的教學行為,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思路,有效控制語文教學過程。二是落實教學的具體環節,使過程“到位”,並在各個環節選擇合適的方式方法,使各種方式方法融為壹體,使教學過程合理。第三,要因材施教。教師要走進每個學生的生活世界、體驗世界和學習過程,因材施教,尤其要註意讓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嘗到成功的喜悅。第四,教學內容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建構的需要有序展開。第五,要改變教學評價的取向,即從註重評價教師的教學過程和藝術,轉向註重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
第三,抓住時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壹門學科,也是技能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通往學習天堂的向導。只有當妳對學習感興趣的時候,它才能指引妳在知識的天堂裏遨遊。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對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成為課堂主人的前提。因此,作為壹名語文教師,我們要精心備課,講究教學方法和藝術,努力把每壹節課都講好,講生動,講有趣,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語文課。只有這樣才能激發他們高昂而持久的學習興趣。
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語文教師應抓住機遇,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采取不同形式的激勵措施,開展各種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壹節課到壹個單元到壹本書,都要設計壹些方法來檢驗學習效果,促進學習動力。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時代的進步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先進的手段和更廣闊的空間。語文教師要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擴大語文外延。
第四,要善於交流合作,博采眾長,繼承傳統,大膽創新。
對於新教材,也要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開動腦筋,自己帶,大膽借鑒。教材中的條目可以省略,讀本中的條目可以詳細闡述。另外,新教材的可操作性較差,但提供了盡可能多的參考資料。面對那些繁雜的材料,也要采取“拿來主義”。繼承傳統,開拓創新,應該是對語文新課標最貼切的評價。在語文新課程改革中,我們應該處理好傳統與創新的關系。不要因為創新而丟掉傳統、割斷歷史,不要因為繼承而放開手腳。語文教學要“遵循語文教育規律”,這裏面蘊含著幾千年語文教育的豐富積澱。比如閱讀教學,用心背,學思結合,溫故而知新,動手實踐,寫作教學,讀寫結合,積累經驗,付諸實踐等等。,是極其寶貴的財富,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推廣。又如中國近代壹些偉大的教育家,如葉聖陶、呂叔湘、張誌公等。,有科學的、現代的、民族化的語文教育理論,這是中國語文教育理論的大山,值得我們繼承。創新是繼承基礎上的創新。沒有傳承的堅實土壤,創新也就失去了基礎。
五、善於反思總結,積累教學經驗。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有很多高明的做法和巧妙的設計,但都像過眼雲煙,沒有積累,形成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所以在教學中要善於積累經驗,總結教訓,最終形成壹套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我們知道壹線教師任務重,時間緊,教學中的得失往往壹閃而過。即使有心,也沒有時間去捕捉和關註,於是教學失誤惡性,教學智慧在壹瞬間喪失,教學實踐在費時費力的工作中形同虛設。這次培訓讓我們的教師有機會反思他們的教學實踐。它給了我們壹個平臺,老師們可以同時專心學習,交流溝通,學生之間的交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互相學習,在反思中進步。尤其是有實踐經驗的老師的反思最有價值。作業的原創原則也讓每個人的表達和思考的深度從難到流暢。在這個過程中,是我們老師自己的積累和整合,是我們老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是我們老師自己的梳理和探索,是我們老師自己的提升和進步。
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新課改培訓只是我們教師個人成長的壹個加油站,但培訓卻給了我們壹個互相學習,互相了解的平臺。我相信這只是我們交流學習的開始。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壹定會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為敖漢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貢獻我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