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合作社運營自己的網站。通過網絡,我們可以在生產和銷售方面與客戶建立聯系,並將我們的產品銷往國內外。例如,北京有200多個合作社建立了自己的網站或網頁。北京市大興區建立了電子商務交易系統營銷模式,初步建立了“線上交易,線下配送”的架構。2009年,農副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0多萬元,進行了創新探索。
二是網上開店。合作社可以入駐阿裏巴巴、淘寶等網絡交易平臺,實現合作社農副產品的網絡營銷。相對於合作社自營網站,進入成熟電商平臺的成本相對較低。
三是線上聯合代理的營銷模式。例如,2008年,北京市房山區在“房山農村合作社網”的基礎上建設了“網上合作社”。網上合作社開業運營兩年來,已為120個合作社建立網店,引進會員產品562種,涉及會員和帶動農戶20059人,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7萬元。網站設置了合作社介紹、產品展廳、管理建設、技術服務等欄目。,為合作社宣傳產品,為成員提供技術服務,樹立合作社的文化形象,加強合作社的對外交流。“網上聯社”信息服務平臺的開通,為合作社成員拓寬了收入渠道,增加了收入。
合作社在發展電子商務時,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壹是人才匱乏,尤其是專業的電子商務人才,而吸引優秀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對單個合作社來說是非常昂貴的,所以培訓電子商務方面的銷售人員可能更適合合作社目前的發展;二是資金困難,要運營好網站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很多合作社在發展電商的前期都會投入,但往往到了後期就放棄了,導致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前功盡棄;三是合作社品牌推廣難,尤其是小規模合作社,其農副產品不具備規模效應或品牌效應,開展電子商務時投入產出比很低。
案例:海寧市長安鎮城東村三聯果蔬專業合作社
浙江省海寧市長安鎮城東村三聯果蔬合作社是壹家專業從事葡萄生產銷售的合作社,基地面積3000畝,年產葡萄6600噸。2011年3月,合作社花了2萬元左右建立了壹個網站,宣傳推廣“聖優”葡萄。城東村的大學生村官提供照片、新聞等資料,提高市場知名度,同時搭建完整的信息平臺,方便供需雙方溝通,擴大銷售。網站建立後,越來越受到批發商和消費者的關註。最近每天有四五百的點擊量。山東、江西、廣州、杭州、金華等地的批發商紛紛前來采購葡萄。此外,壹些品種的葡萄供不應求。
合作社與“某網站”合作,參與搜索排名。按點擊付費,每次點擊80分,每天300到400元。雖然成本不低,但考慮到“壹個網站”覆蓋了90%以上的中國網民,可以為合作社的葡萄品牌帶來巨大的客戶流量,並轉化為商機和收入。當時合作社認定還是值得的。網站上線運營後,合作社很快意識到這不是“物有所值”,而是“物有所值”。據合作社負責人介紹,采取網絡營銷後,品牌知名度上去了,銷量和銷售價格比去年增長了20%以上。現在總銷售收入的30%來自於通過網絡平臺獲取信息渠道。據初步估算,這筆收入約為654.38+0萬元,與網站建設和後期維護費用所需的2萬元相比,無疑是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