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關鍵生命體征的監測
1.呼吸功能監測:包括血氧飽和度(SpO2)、呼吸頻率、動脈血氣分析(PaO2/FiO2等指標)、肺順應性、機械通氣參數的設置和調整。
2.心血管功能監測:持續監測心率和節律,記錄心電圖,註意心律的變化。血壓監測包括有創動脈血壓監測(IBP)和無創血壓監測(NIBP),動態觀察血壓波動。中心靜脈壓(CVP)監測反映了心臟前負荷和循環血量的狀態。
3.神經系統評估:監測意識水平(如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評分)、瞳孔反應、腦電圖等。對患有嚴重神經疾病的患者尤為重要。
二、器官功能評估
1.腎功能監測:通過尿量、血肌酐、尿素氮等實驗室檢查了解腎功能,必要時監測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
2.肝功能監測:定期抽血檢測肝酶、膽紅素等指標,評估肝功能是否受損。
3.代謝和酸堿平衡的評估:監測電解質和血氣分析結果,評估體內酸堿平衡的狀態,保證內環境的穩定。
第三,疼痛和鎮靜評估
使用CPOT(重癥監護疼痛觀察工具)和其他特殊工具評估重癥監護患者的疼痛,並相應調整鎮痛方案。根據患者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身體活動程度等變化來判斷疼痛程度,並在確保疼痛得到控制的同時避免過度鎮靜。
第四,感染監控
密切觀察體溫變化、白細胞計數、降鈣素原等感染標誌物,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的感染問題。
重癥監護中的個體化治療和預後評估
第壹,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個體化治療方案是重癥監護的重要環節。基於以上全面詳細的生命體征監測數據、器官功能評估結果以及對患者基礎疾病狀況、年齡特異性生理變化、營養狀況、免疫反應能力等因素的深入分析。醫生需要綜合考慮這些信息,精準調整,實施個性化治療措施。
二、預後評估
在重癥監護中,采用APACHEI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狀態評分系統II)和SOFA(序貫器官衰竭評估)等預後評估工具,對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和潛在生存風險進行定量分析。這些評分系統可以通過患者的各種信息,科學地預測短期死亡率或長期康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