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關於推進實施科技創新的工作報告

關於推進實施科技創新的工作報告

大力引進創新人才,支持企業將創新能力、創新成果和產業化程度作為重要分配標準,充分調動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以下是我分享的壹篇關於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工作報告的文章。歡迎訪問應屆畢業生官網!

關於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工作的匯報1:為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推進科技創新金融振興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我縣於20xx年6月3日召開了全縣推進科技創新、金融振興和民營經濟發展工作會議。動員全縣上下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進壹步提振精神,堅定信心,開拓進取,攻堅克難,推動我縣科技創新、金融振興、民營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為深化“四五”規劃、加快“六大發展”註入新活力,努力開創糾弊富民強縣新局面。

壹、推進科技創新的進展

壹是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縣委、縣政府成立創新驅動行動計劃實施領導小組,落實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各項任務,整體推進科技創新。二是積極開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宣傳,把企業技術改造、節能減排作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重要切入點,下決心淘汰壹批落後產能的小煤礦、小石灰窯、小磚廠,淘汰二手車、黃標車300輛以上。三是大力推進沼氣富民工程,引導農民利用小額貸款和縣財政補貼建設沼氣池。目前,5000多戶農民使用沼氣,極大地激發了全縣農民積極走低碳環保新生活的積極性。四是根據省委、政府關於“氣化山西造福三晉百姓”的總體戰略目標,積極與長治華潤燃氣有限公司簽訂城市燃氣特許經營協議,截至目前,已有xx000余戶受益。第五,引進和推廣可生物降解的液體塑料薄膜產品。在金莊鎮北莊村進行了試點。該產品以生物質為主要原料,無汙染,可完全降解,徹底根除塑料薄膜的“白色汙染”問題,消除稭稈焚燒帶來的汙染問題,達到農業增產增效和資源綜合利用的目的。第六,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順應網絡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趨勢,加快發展眾創空間等新型產業服務平臺,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支持和鼓勵企業、投資機構、行業組織和企業孵化器投資建設新型孵化載體,打造壹批低成本、便捷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以創新思維,深度轉型,長治方圓投資有限公司投資近億元,聘請專業人才100余人,與港、滬、深知名軟件公司合作,* * *聯合開發山西老陳醋電子商務網絡軟件,包括電腦PC、手機APP、微信商城移動端,還與百度、騰訊、阿裏巴巴等互聯網巨頭開展深度合作。同時,對全省大型老陳醋企業進行逐壹檢查,與50余家有實力的企業簽訂網上購銷協議,代理銷售山西老陳醋50多個品牌、300余種優質產品。電商總部和運營後臺在壺關,網站服務器在北京,在太原和長治有兩個百噸級倉儲物流基地。山西老陳醋電子商務網支持支付寶、通聯、微信等多種支付方式,可同時連接中、農、工、建、交20多家銀行,實現安全、便捷、省心的交易。20xx年7月24日,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在胡華集團舉行啟動儀式。

二,科技創新舉措

壹是發揮縣級科技投入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千方百計增加科技投入。在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縣財政投入1350萬元,超過同級財政支出的1%,支持了長平集團科技服務平臺實施、胡華集團雷管傳爆包技術裝備研發、邦仕德年產5000萬支特效燒傷藥“克燒精”項目技術研究等科技含量高、前景廣闊的科技項目二是著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創新能力。通過大力實施科技創新,胡華集團被科技部評為高新技術企業和中外合作基地。20xx年1月xx日,正式向政府和國家證券部門提交上市申報,有望在上海證券上市;紫團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引進創新技術,引進美國液體育種技術、韓國蘑菇生產設備和臺灣省管理團隊,將自動化設備直接註入培養基中,在密閉空間培養液體菌種。這種液體育苗方法可使成活率達到99.8%以上。存活率的提高,在後續產業鏈中的收益會成倍增長。“先進的理念+前沿的技術+科學的管理”,使其成為國家食用菌標準示範區和華北地區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加工基地,年銷售收入5.2億元,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到設施農業、現代農業的“三級跳”。第三,大力推進創新驅動和人才強縣戰略,完善產學研創新創業模式探索。積極組織縣域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和簽約,重點支持縣域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開展研發技術研究,設立了“華興環保”、“紫團生態”工農業兩個博士工作站,縣域企業與北京大學等8所高校、中科院植物所等7所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四是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實現創新人才發展。先後引進中科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段、北京大學張作泰等20名博士專家,引進“三區”科技服務人才37名,為華興環保、國食品等企業提供科技創新服務。按照為我所用的原則,以培養本土人才為根本任務,選派xx人到清華大學、山西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進行技術培訓。第五,全面推進旅遊管理,實施科技創新。引進Xi安曲江呂雯集團公司高層次管理人才12人。在縣機關公開招聘30名管理人才參與管理的基礎上,縣委、縣政府今年高薪聘請1名高級管理人員,高水平、高水平、高質量地管理太行山大峽谷景區,積極推動了我縣旅遊業的快速發展。第六,大力推進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紫團生態農業公司不斷完善科技體系,與天津科技大學密切溝通,開發鮮富硒食用菌,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基地;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臺灣省鼎銀食用菌研究所等8家科研院所合作,引進轉化了壹批科研成果,構建了產學研結合的成長模式。成為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培訓基地,今年承擔市級食用菌科技特派員技術培訓,涉及全市13個縣市120余人。

第三,科技創新的有效性

1,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1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研發經費(R & amp;d)上半年4300萬元。

2.確定保持1高新技術企業(胡華集團)、培育1高新技術企業(紫團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3.發明專利數量4項,完成年度任務;專利申請量為25項,占45項年度任務的55%。其中,胡華集團研發的雷管和山西邦仕德藥業有限公司研發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通絡止痛藥物,使其成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試點企業。

4.新任命了8名市級科技特派員,發展了3個市級科技示範社,建立了2個市級星火示範基地,完成了年度任務。

5.大力推進產學研結合,設立了“華興環保”“紫團生態”工農業兩個博士工作站,引進博士專家20名,與北京大學等8所高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6.多項科技成果處於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山西胡華集團建成中國首條中美合作高強度塑料導爆管生產線,並通過國家安全驗收。該生產線由胡華集團從美國引進,可實現在線藥量和關鍵工藝參數自動控制的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民爆產品和爆破技術的多項空白,配備了自動數據采集、處理和存儲、異常起爆檢測和快速報警切斷等裝置,居國內領先水平,極大提升了我國民爆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山西紫團生態有限公司完成“精氨酸硒酸鹽富硒平菇栽培技術研究”項目,通過省科技廳科技成果鑒定。本項目研究了不同濃度的硒酸精氨酸對平菇含硒量、產量、生長發育的影響,確定了以硒酸精氨酸為硒源的富硒平菇栽培技術,生產出壹種高硒、高產的"小頭大柄"平菇。達到同類研究的國際先進水平;山西紫團生態有限公司完成了“食用菌風味特征分析及生物增鮮技術研究”項目,並通過了省級科技成果鑒定。本項目在分析食用菌風味特點的基礎上,以食用菌或其下腳料為主要原料,通過預處理、粉碎、添加還原麩皮和氨基酸,開發出壹種食用菌調味增鮮產品。達到國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

7.上半年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459萬元,占去年全年765萬元技術合同交易額的60%。

四、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近年來,雖然我縣科技創新取得了很大進步,但與縣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仍不相適應。與先進縣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壹)高新技術產業總體規模小。目前我縣高新技術企業僅有1家,新培育1家,整體規模較小。雖然近年來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有所上升,但與其他縣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我縣更加重視經濟發展總量的擴大,但對產業的宏觀布局、項目的技術含量和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重視不夠,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沒有完全依靠科技進步。

(2)科技創新投入和項目儲備不足。據調查,科技投入不足已成為制約我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壹大技術創新“瓶頸”。政府科技投入少,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的專項資金嚴重不足。大多數企業的R&D投資不到總銷售額的65,438+0%,高新技術企業的要求遠沒有達到5%。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傳統行業,而對高新技術行業的投資較低,金融機構缺乏對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手段。資金嚴重不足已成為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融資難,貸款難,生產性資金還不足,更不用說科技研發投入了。完善融資渠道可以促進企業自主創新。

(三)人才匱乏,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我縣人才總量不足,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低。全縣私營企業統計博士10人,高層次人才短缺。博士、碩士占人才總數的比例不足,生產壹線人才比例低。企業缺乏高技術專業人才,嚴重影響了企業的自主創新,很多企業難以形成研發能力。即使引進了技術和項目,也很難達到消化吸收創新的目的。全省有6%的企業建立了R&D機構,我縣只有8%左右。此外,在科技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和選拔中,普遍存在重項目、輕人才,重使用輕培養,缺乏現代人才意識等問題。此外,我國缺乏高校和科研院所,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尚未建立,企業的R&D實力較弱,高新技術成果的創新源泉缺乏。大多數企業沒有自己的專利和科技成果。

(四)科技資源分散,社會公共科技平臺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多年來,由於部門和單位的利益和碎片化,科技資源被分散和浪費。在人才、設備、科研基礎資源等方面,不僅薄弱,而且難以統壹調度。科技社會公共服務平臺的資源剛剛起步,規模和渠道遠未暢通,難以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

原因:1。科技創新專項經費不足,從源頭上堵住了科技創新獲得的可能;2.對職能部門的任務目標和考核獎懲機制缺乏要求,對工作人員既無壓力又無動力的態度,是做是不做,多壹事不如少壹事,強化了科技創新止步不前的可能性。3.缺乏對企業科技創新的激勵政策,R&D團隊的企業科技創新積極性不高。

動詞 (verb的縮寫)關於推進科技創新的意見和建議

政策措施

1.鼓勵企業積極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縣財政在認定後第二年給予65438+萬元的資金支持,三年復審後再給予5萬元的資金支持。

2.支持企業爭取各類國家和省級科技項目。對列入國家科技計劃和省重大科技專項計劃並獲得項目經費支持的,按國家和省兩級分別給予xx%和10%配套資助,或根據項目部要求給予配套資助。

3、對我縣博士工作站建設、科技項目研發,優先給予科技研發經費支持。

4、對於首次引進和應用國內外領先技術成果,在我縣取得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給予重點支持和獎勵。

(2)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科技創新領導小組協調機制,明確責任,分解任務,狠抓落實。建立科技創新領導小組例會制度,研究完善科技創新政策和機制。

2、加強科技管理機構建設,加強科技管理人員培訓,提高科技管理服務能力。要單獨設立科技管理機構,充分發揮其在創新型城市建設和科技管理中的主體作用。

3.加強對科技創新創業的金融支持。發揮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導作用,科技研發投入應當達到國家科技進步考核指標要求。

4、加大激勵力度,強化創新氛圍。政府對科技進步的獎勵向企業創新傾斜。對科技創新成果突出、經濟效益顯著、產學研結合有重大貢獻的進行評選和獎勵。

(3)決策建議

1,進壹步突出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激發自主創新的內在動力。大力引進創新人才,支持企業將創新能力、創新成果和產業化程度作為重要分配標準,充分調動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2.建立科技資金多渠道投入機制,完善科技創新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確保科技經費增長速度高於經常性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優化財政資金投入,建立跟蹤機制,明確支持重點,切實提高財政科技資金使用效率。

3、提高重點領域科技創新能力,培育和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擴大高新技術產業規模。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支持、產學研聯合等措施,切實加強高技術研究和科技攻關,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壹批輻射帶動作用強的產學研聯合體,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引進和壯大,促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4、加強科技服務平臺建設,盡快增強對企業科技創新的服務功能。建立健全技術交易信息服務平臺、人力資源服務平臺、科技創業投資服務平臺、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專利交易服務平臺等五大公共服務平臺,使之成為推進科技興縣戰略的主要抓手。壹、整合我縣現有科技平臺資源,充分發揮現有設備的最大效益,服務我縣農村和廣大中小企業。盡快設立科技平臺運營補貼專項資金,財政對相關平臺運營資金進行壹定期限的補貼,到期後實行市場化運營。二是加快培育技術咨詢、技術轉移、知識產權代理等科技服務中介機構,提高其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和服務的能力。三是加快培育技術市場、金融、技術服務、信息咨詢等現代服務業,為創新型企業提供良好服務。

5.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重視企業無形資產的創造。引導企業盡快實施知識產權等工作推進計劃,采取專利化、標準化、品牌化戰略,發揮其對自主創新的推動作用。建立完善的專利管理、保護和服務支撐體系,加強行業協會對知識產權的協同管理,提高企業保護和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

6、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人才資源是第壹資源。充分發揮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關鍵作用,構建充滿活力的人才機制,營造有利於各類人才施展才華的良好環境。采取靈活的策略和優惠的條件,吸引有專長、高層次科技創新和科技管理的人才來我縣創業就業。有限的資源被政府用來吸引投資創業人才,而技術管理人才則由企業自主選拔,促使企業引進急需的技術骨幹,敢於打破常規,高薪聘請。在招商引資過程中,要重新選擇技能,吸引人才,吸引優秀人才加盟,有目的地引進高校和科研機構,增強我縣的科研實力。

7.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交流新模式。

促進企業與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等社會科技資源的緊密結合,打破現有體制分割和隸屬關系的界限,以行業領軍企業為核心整合現有人才資源,打造產學研聯動的人才流動新模式。

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工作報告二: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縣“三會”精神,積極實施科技創新工程,紮實開展服務企業活動,取得了較大成效。累計幫助華嘉食品等18家企業向速客申請貸款5500萬元;申請專利868件,占年度任務的45%。幫助開發區“我能工場”完成省級眾創空間申報。豐原生物獲省科技進步壹等獎。

壹是紮實開展服務企業活動。上半年,我局以“三引(引導企業申請專利、申報專項、打造科技品牌)”和“四引(引進人才、項目、技術、資金)”活動為重點,幫助清華環保、賽富檢驗等企業完成22項省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其中R&D重點項目3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成果轉化項目2項、自然科技基金3項)。建橋乳業等19家企業申報省級民營企業,三仁機械等14家企業申報省級優質xx企業,三麥機械等18家企業搞好國家優質申報業務培訓;為洪鐘閥門工業、銀豹生物科技等xx企業申報90萬元支持20xx年第二批科創企業創新券;為通能電力、華佳食品等18企業爭取“蘇科貸”資金4400萬元;康傑生物、豐原生物等28家企業,申報認定科技R&D項目63個。

二是紮實推進創新載體建設。壹是做好高新區創建工作。協助鹽城染改創業園共同成立專項工作小組,邀請市科技局負責人到現場指導創建工作。組織人員幫助該區申報鹽城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民營高新技術企業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指導編制高新區規劃和園區發展規劃。積極建設科技孵化器和園區服務中心等載體。二是認真做好眾創空間工作。討論起草射陽縣關於發展眾創空間促進大眾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和配套政策措施,重點服務我能工場創建省級眾創空間。目前,全縣共有開發區“我能工坊”、縣社區“新合作”、長蕩鎮“蟲洞π”農業創新、思明海發、馬洋雛菊等5個眾創空間,其中我能工坊已獲批市級眾創空間1個,正在爭創省級眾創空間,其余4個待批市級眾創空間,建築面積60 * * *。引進各類創業項目50個,入駐企業42家。三是重點服務開發區要建立省級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幫助黃沙港鎮打造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現代漁業分園。5個新申報的市級R&D機構。

三是產學研深度合作紮實推進。上半年組織企業在中科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有技術問題和需求的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交流活動,新達成產學研合作協議38項,幫助射陽港口經濟區、鹽城師範學院建立聯合技術轉移中心射陽分中心,引進壹批現代漁業精深加工項目。推動賽福檢測、海普潤膜技術、衛龍電器等重點企業與中科院聲學研究所、清華大學等兩校壹院初步達成合作意向,為下壹步鹽城市與在京高校產學研對接活動做好充分準備。

四是抓好科技創業大賽。接到省市創業大賽通知後,立即制定工作方案,並於5月30日下午召開專題培訓會,召集通海生物等20家企業、I能工場等5家眾創空間、合德鎮高新創業園負責人,明確要求各參賽單位把握時間節點,精心策劃科技項目,精心制作PPT,選拔壹流團隊和科技人才參賽,力爭取得優異成績。通過上壹輪啟動,根據網上報名情況,目前我縣已有xx個團隊,14家企業,超額完成市下達的24家報名任務。

五是紮實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年初,我局制定了招商計劃。3月4日,上海中青能源董事董偉壹行應邀代表中青能源和上海汽車集團來我縣考察,洽談清潔能源和R&D投資及自動停車系統生產項目。目前已達成初步投資意向。3月下旬,我局和開發區去昆山洽談捷安特公司汽車樞紐項目。

下壹步工作安排

壹是突出重點鄉鎮和對象,進行推廣。對年初目標任務較大的重點鄉鎮,加大服務力度,細化工作措施,確保率先完成各項指標。對科技工作組織不力的鎮,加強溝通,督促明確工作人員,落實年初任務。同時,根據“雙半”目標任務,逐項查漏補缺,加強上下銜接,積極組織沖刺,確保各項指標及時推進。

二是突出創新載體建設並加以推廣。壹方面重點服務鹽城紡織染整(服裝)產業區建設紡織染整產業研究院、合德鎮啟動高新區創建、長蕩科技創業園創建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重點動員大學生創客、創業團隊、企業參加省市科技創業大賽。另壹方面,繼續推動企業自建或聯合高校設立R&D機構,確保企業R&D機構對法規的普及率達到70%。重點服務的金馬油脂、春竹香料等3家企業將申請省級R&D中心,泰伯環保和休閑保健將申請xx市級R&D中心。

三是突出眾創空間,加以推廣。通過微博、微信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推廣現有眾創空間建設經驗,宣傳落實縣裏出臺的配套政策,繼續動員各鄉鎮發展眾創空間,努力實現“全覆蓋”。積極吸引36Kr、天使匯等國內領先的眾創空間,華歐創投、華銳創投等創投機構與我縣企業合作,共建眾創空間。同時,全力打造“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鏈條的服務平臺,快速建立和引進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創投基金,激活資金鏈和產業鏈;建立產業+互聯網模式,實現信息和資源的耦合,共同推動經濟發展。

四是突出科技企業服務,促進科技企業發展。壹是繼續抓好“三導四引”活動。重點幫助合德園區電力管架特色產業基地、盤灣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基地申報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金達紡機、恒愛醫療器械等4家企業申報國家火炬計劃,清源康生物、瑞恒電力等13家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第二,繼續擴大蘇聯貸款規模。定期組織科技金融與江蘇銀行射陽支行、中國農業銀行、南京銀行鹽城分行等三家合作銀行聯合會,實現“速客貸”企業續貸無縫對接,促進企業資金良性運行,為廣大科技型企業提供充裕的流動資金,確保全年突破1億元。三是積極實施知識產權強縣工程。下半年將加快成立射陽縣知識產權保護援助分中心,加強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大力開展“零專利企業淘汰行動”。提高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制度開展創新活動和保護創新成果的水平。確保高新技術企業發明專利年申請量覆蓋8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專利申請量占比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