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新生?1.明白什麽是大學教育。
大壹新生進入高校,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要成為高層次人才,關鍵是提高做人的內涵。學習知識和技術不容易,更難的是理解做人的精神氣質。誰懂得多,誰懂得多,誰就可能成為壹個高尚的人。大學是培養具有高尚精神的人的地方,因為只有高尚的人才會在社會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其次,要了解大學的教育特點,它與高中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管理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更多的是培養壹種能力,而不是為自己以後的工作和生活做壹些必要的準備。大學老師只會提供壹個學習方向,啟發人。至於怎麽學,學到什麽程度,只能靠自己了。學生應該有自己的目標。正所謂“師傅領進門,學藝在自身。”
第二,知道妳的目的
學生們來到大學後打算做什麽?大學畢業後妳打算做什麽?希望同學們畢業時給學校和妳們自己壹份滿意的答卷。有些人怨恨了四年,最後壹無所獲。有的人找到了方向,努力了四年,畢業的時候成長了很多。每個人的結果都不壹樣,這取決於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程度。
如何把握大學生涯,把學生培養成材,需要學校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學校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即引導、啟發和發展每個學生的全面能力,增強學生謀求社會福利的能力。對於學生來說,要學會獨立行動,學會自我判斷,自我教育。對此,學生在大學期間壹定要有明確的要求來指導自己的成長。
第三,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感
大學有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就是為國家培養未來的人才。大學生要有遠大的理想和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在大學學習時,容易專註於專業,容易忽略專業知識以外的東西。因此,學生必須自覺關心社會發展、人類命運和人民的疾苦。
學生在認識社會的過程中,會養成寬廣的胸懷,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學會用宏觀的眼光看待問題。無論學什麽專業,都要有非常廣闊的視野。當學生學會站在社會的角度看問題,妳不僅收獲了知識,也拓寬了自我發展前景,提升了人生境界。當前要特別註意擺脫自私狹隘的個人主義,避免狹隘職業思維的局限。高校不培養普通公民的意識,也不鼓勵學生成為狹隘的專業人士。
第四,學會認識自己。
素質教育和精神境界的培養,壹方面靠啟發,壹方面靠自覺。學校倡導的教育理念,提供的教育機會,主要用來啟發學生。對於學生來說,每個人都有差異,都有個性和愛好的特點。
所以,妳要充分重視自我教育的問題。自我教育首先要對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妳想成為什麽樣的人?妳希望在什麽方面發展?妳的要求是什麽?這些要求合理嗎?這些訴求是發自內心的還是盲從他人的?這些問題需要妳獨立思考,有意識地不斷回顧和反思。只有妳的意圖明確了,妳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真正起到自主選擇的作用,知道自己應該選什麽課程,應該讀什麽書,應該吸收什麽知識,應該受到什麽熏陶。
第五,學會適應環境。
每個人都是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發展的。想要在大學的新環境中發展自己,首先要鍛煉自己的適應能力。學生主動調整適應。要適應環境,就要學會了解環境,尤其是學會遵守規則。比如大學學籍管理規定,選課規定,各種公共活動規定,獎勵規定,紀律規定。這些都是長期辦學經驗的積累,是教育質量的保證,也是妳以後獨立做事的基本依據。
當今社會越來越強調規則意識,因為它能讓每個人公平公正地獲得利益。在壹所學校裏,機會總是有限的。當妳選擇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和別人比較或者競爭。我們希望這個結果是公平公正的,是大家遵守規則的結果。我們要增強規則意識,包括法律意識和紀律意識。在規則範圍內,學生可以充分行使各種權利,利用各種機會。在大學裏,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選擇並取得好成績,但必須通過嚴格的考試。大學的成績,絕對和金錢、禮物、權力、人情無關。
第六,要學會合作。
大學提倡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不僅是培養能力,更是培養品德。是否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決定了壹個人未來能否取得巨大的成功。合作,本質上就是協調各種關系,處理好別人和自己的關系。合作精神的培養是以道德情操為基礎的。做壹個指揮別人的人,首先要練習尊重別人。用寶貴的愛和忠誠對待老師和同學,理解和同情,甚至做出奉獻。妳要包容,要健康。那些孤傲、冷漠、偏執、迷信、傲慢的人,不可能成為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