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約公元前340-278)是中國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和政治家。他主張“美政”,主張對內提拔人才、任用人才,完善法度,聯合外力抗秦。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杜瑩又被田雷攻陷,楚襄王只好帶著統治貴族“魚寶陳城(今河南淮陽縣)”倉皇出逃。在極度沮喪和徹底絕望的狀態下,屈原在農歷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這壹年大概是楚清襄王二十壹年(公元前278年),屈原大概六十二歲。
擴展數據:
據當地傳說,屈原投河時並沒有沈下去,直到衣服上全是泥沙才沈下去。所以今天也叫沈沙港。自從屈原被楚襄王流放到洞庭湖後,他每天都在為祖國的命運擔憂,想到戰爭中同胞的悲慘境遇,更是痛心疾首。公元前278年,秦將攻楚(今湖北江陵)無功而返,楚王項逃陳。
屈原驚魂未定後,懷著極大的悲傷過了漢水北岸,永遠告別了故鄉秭歸和都城永嘉,然後南下長沙。但我的心始終依戀著我的祖國,所以我轉回了洞庭。殘酷的現實終於讓他感到絕望,自己已經沒有出路了。他壹生的理想和抱負都白費了。汨羅寫完《離騷》最後壹章後,懷沙在這裏投水自盡。
汨羅江邊的人們劃著小船去屈原那裏救這位愛國詩人。人們擔心河裏的魚蝦會咬屈原。他們壹邊劃船施救,壹邊把粽子從船上扔到河裏餵魚蝦,由此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然而壹代愛國詩人還是沒能保住性命。屈原投河沒幾天就被漁民打撈上來,頭的壹部分被魚蝦吃掉了。他女兒女婿給了他半個金頭陪葬。女婿擔心有人挖墳盜金頭,於是用羅裙建造了壹座可疑的墳墓,在神的幫助下,壹夜之間建造了12座可疑的墳墓。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