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最高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司法解釋?

最高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司法解釋?

壹、司法解釋的意義1。便於廣大勞動者準確理解和掌握勞動法的規定,促進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勞動法是壹個新的法律範疇,我國專門調整勞動關系的勞動法頒布實施才十幾年。過去,中國長期實行勞動就業由國家統壹管理,國家是勞動就業的唯壹主體。國家用行政手段管理和調整勞動關系,勞動者並不太在意勞動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即使出現糾紛,壹般也是通過行政途徑解決。2.便於各級人民法院法官準確把握司法尺度,促進司法公正。勞動關系作為壹種新型的民事案件,在當事人主體地位平等、當事人意誌表達自由、國家強制勞動標準等方面與普通民事關系和勞動合同有很大不同。與法官審理的其他民事案件相比,在法律適用上有很大差異,體現在勞動法的比較原則上,配套的法律法規還在制定和完善過程中。我們制定這個司法解釋,解答了法官在法律適用上的壹些疑惑,對於幫助他們準確把握司法尺度,促進辦案公正,無疑具有重要意義。二。最高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司法解釋1為了正確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現就適用法律的若幹問題作如下解釋。第壹條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的下列爭議,屬於《勞動法》第二條規定的勞動爭議。當事人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裁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壹)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爭議;(二)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已經形成勞動關系後發生的爭議;(三)因退休後與尚未參加社會統籌保險的原用人單位就養老、醫療、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費的請求權發生的爭議。第二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以當事人申請仲裁的事項不屬於勞動爭議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書面裁定、決定或者通知,當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情況予以處理: (壹)屬於勞動爭議的,應當受理;(二)其他不屬於勞動爭議案件,但屬於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應當依法受理。第三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根據《勞動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以當事人的仲裁申請超過六十日期限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書面裁定、決定或者通知。當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確實超過申請仲裁期限,又沒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的,依法駁回訴訟請求。第四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以申請仲裁主體不合格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書面裁定、決定或者通知。當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經審查發現主體不合格的,應當作出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的裁定。第五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新的裁決,糾正原仲裁裁決的錯誤,當事人不服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第六條人民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後,當事人增加訴訟請求的,該訴訟請求與爭議的勞動爭議不可分割的,應當壹並審理;屬於獨立勞動爭議的,應當告知當事人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第七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的事項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當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第八條勞動爭議案件由用人單位所在地或者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勞動合同履行地不明確的,由用人單位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九條雙方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同壹仲裁裁決不服,向同壹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先起訴的壹方為原告,人民法院對雙方的訴訟請求壹並裁決。雙方就同壹仲裁裁決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後受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將案件移送先受理的人民法院。第十條用人單位與其他單位合並的,合並前發生的勞動爭議以合並後的單位為當事人;用人單位分立為幾個單位的,分立後的實際用人單位為分立前發生勞動爭議的壹方。用人單位分立為若幹單位後,對承擔勞動權利義務的單位不明確的,分立後的單位均為當事人。第十壹條用人單位招用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的,新的用人單位可以在原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勞動爭議中被列為第三人。原用人單位以新用人單位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可以將勞動者列為第三人。原用人單位以新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為* * *同壹侵權行為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新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列為* * *同壹被告。第十二條勞動者與發包方、承包方或者發包方與其他平等主體在承包經營過程中發生勞動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承包方、發包方視為當事人。第十三條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降低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引起的勞動爭議,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第十四條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後,用人單位壹般可以參照同期、同工種、同崗位的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根據《勞動法》第九十七條的規定,因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無效合同,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比照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標準,賠償勞動者因無效合同造成的經濟損失。第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壹,用人單位強迫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也可以支付賠償金: (壹)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二)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三)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四)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五)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第十六條勞動合同期滿後,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原用人單位未提出異議的,視為雙方同意在原條件下繼續履行勞動合同。壹方提出解除勞動關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根據《勞動法》第二十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而未簽訂的,人民法院可以認為雙方存在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關系,以原勞動合同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第十七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仲裁裁決後,當事人對裁決中的部分事項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勞動爭議仲裁裁決不發生法律效力。第十八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多個勞動者的勞動爭議作出仲裁裁決後,部分勞動者不服仲裁裁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仲裁裁決對提起訴訟的勞動者不發生法律效力;部分未提起訴訟的勞動者具有法律效力。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第十九條用人單位依照勞動法第四條的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政策,並已向勞動者公示,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第二十條用人單位辭退、開除、開除職工有錯誤的,或者因其他原因解除勞動合同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決解除。人民法院對追償勞動報酬、撫恤金、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經濟補償金、培訓費及其他相關費用等案件,可以變更賠償數額。第二十壹條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執行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決書或者調解書,被申請人提供證據證明勞動爭議仲裁的裁決書或者調解書有下列情形之壹,並經審查核實的, 人民法院可以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壹十七條的規定裁定不予執行: (壹)決定的事項不屬於勞動爭議仲裁範圍,或者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二)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三)仲裁員仲裁案件時,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四)人民法院認定勞動爭議仲裁裁決的執行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在不予執行的書面決定中,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在收到書面決定的次日起30日內,就勞動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