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為郡,屬會稽郡(郡治吳縣)(公元前207年,西漢喬縣改為婁縣)。樓縣駐地昆山,吳縣以東地區,都屬於樓縣。
據史料記載,婁塘河曾是婁江的支流,它與婁江(柳河)匯合後入海。所以樓堂之名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樓江或樓縣轄區。《嘉定縣誌》載:婁塘鎮:明朝永樂年間,村民王選建城。明末,土紡土布遍布家家戶戶,生產出線條清晰的斜紋織物。各地商賈爭相購船裝船,數百艘名為花布碼頭。貿易,必須超過壹萬年的歷史。清末城街南北長0.75 km,東西長1km。大小商鋪數百家,其中中段的大北街、小北街、品泉裏最為繁華。市場每天壹次,主要為棉花、紗布、雜糧。清末,鎮上共有29個行業249家店鋪,其中以酒樓、茶樓、點心店為最多,民歌《石樓堂》就是壹個寫照。解放後,鎮上有264個攤販,694名職工,276個攤販。
2005年,婁塘鎮被上海市規劃局列為歷史文化保護區。湯佳公路以南,婁塘河以南;湯佳公路和大壩橋以北;43公頃的自然保護區內保留了樓堂紀念廣場、天主教堂、尹家居、純愛堂等歷史建築,天主教堂被國家文物局列為2008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重要新發現之壹。
婁塘鎮街巷名稱──清代婁塘的記載:東街、小東街、東街、南街、西街、北街、小北街、北巷、中街、鐘石街、宣家後門、曲家巷、毛家巷、支家巷、邢家巷、李佳巷、唐家巷、毛家巷、毛家巷。其中以方向命名的文章10篇,以姓氏命名的文章7篇,以不同特征命名的文章9篇。這些街道名稱中有許多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今天仍在使用,反映了婁塘古鎮街巷的古老。
婁唐紀念廣場婁唐曉東街。
民國21 (1932)年3月3日,日軍占領婁塘,小東街70余間房屋被毀。同年5月,日軍撤退,居民陸續返回,苦於無處容身。新加坡華僑捐巨資重建,居民得到恢復。當年秋,李富蓀、張公權、朱印江、胡俊壯、黃炎培、朱開卓等。發起集資在此建紀念廣場,沈恩福題字。背面是楊和潘長玉寫的文章,描述了建立紀念廣場的原因。車間高6.10米,寬8.5米。1985修好了。
牌坊上的碑文寫著:“二十壹年三月,侵華日軍攻陷嘉義,婁塘首當其沖,東裏斜社被焚毀,村民流亡。二月,寇敗退。如果妳尋求安全感,編輯會受到傷害。幸運的是,由於新加坡三港錫細胞組織的鼓勵,新加坡的村民們為了蓋新房,只能回到自己的家園。高潔仁者,可以自感!是服務談判。捐贈人為李俊娘孫、張俊功全、朱俊銀江、胡村、黃俊仁之(即黃炎培)、朱俊凱。策劃人是胡、邱俊、燕芳、金駿駒山,我也累了。益人楊真心知,潘長宇真心書”。
婁塘天主教堂人民街141 ~ 158號。
樓堂天主教堂,又稱彼得教堂。創建於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1990年獲準恢復宗教活動。耶穌的十二門徒之壹彼得就是以這個教堂命名的,所以壹進門就是他的雕像。這座擁有100多年歷史的教堂非常特別,因為它的屋頂和屋檐結合了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尤其是十字架下的尖頂上刻有龍鳳的圖案。嘉定有個人叫“教育嘉定”,意思是早年嘉定的傳教風比較盛。被稱為清代“六大畫家”之壹的李悟,早在公元18世紀就在婁塘地區傳教。當地壹些漁民也信仰天主教,但由於文化程度不高,在嘉定地區負責傳教的神父會用嘉定方言傳教。天主教堂已被國家文物局列為2008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重要新發現之壹。
銀家公館婁塘南新街169號。
尹家公館是中國近代出版界著名實業家,曾擔任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和大股東。它是民國初年蓋的章,具有典型的民國建築風格。解放後,作為婁塘鎮政府辦公場所,2008年由嘉定區政府修繕,現屬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春愛堂婁塘大北街82號。
敦義堂婁塘路626弄11號。
潤德堂婁塘大東街118 ~ 122。
婁塘大北街129弄2 ~ 10號陳(共茂)故居。
盧氏公館婁塘中街140弄2號。
王故居——129號樓堂竹巷。
婁塘路780號,中廣中學舊址。落模
張熙,婁塘鎮人,蓋章字(1863 ~ 1915)。年輕的時候,我在上海日新盛步豪跟著父親學商科。清光緒九年(1883),在上海和婁塘設立棉紡廠和農場。後來去歐美考察,回國後從事印刷行業。光緒二十七年,商務印書館擴大規模,印刷巨款,成為圖書館的主要股東。光緒二十九年,商務印書館與日本金剛黨聯合經營,擴充設備,培訓工人,成為中國最大、最先進的印刷廠。在此期間,我與蔡元培和張元濟密切合作,編輯、翻譯、印刷和發行各種書籍。
民國元年(1912),在考察了外國電報業後,萌發了建立中國電報編碼體系的想法。因此,在字相關的情況下,花費了數萬人才和三年時間編寫了壹部65438+百萬字以上的電報電碼書,被國內電信行業廣泛采用。2年,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夏瑞芳遇刺身亡,董事會壹致推薦尹默繼任。他上任後廣納賢才,編纂了大量西學著作,創辦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社,向全國發行書籍。民國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辭源》以該模型為出版者印刷。那壹年,他積勞成疾,遠赴日本求醫。他於10月116日在國外去世,享年52歲。
尹默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出版實業家,被商界同仁譽為“有膽識、有遠見、有調度、有管理才能的總經理”。婁塘的地方特產有嘉定白蒜、嘉定白蠶豆、食用菌、葡萄、草莓、竹制品、黃草編織等。
嘉定白蒜
大蒜,原名“胡”,為百合科草本植物,原產中亞,張騫將大蒜送往西域種植。我國栽培已有2000多年,嘉定白蒜栽培已有700多年。明末清初,婁塘地區已成片種植,並遠銷南陽各地。嘉定白蒜是婁塘地區農民近百年來在沙土上精心培育的優良品種:蒜頭圓形,個頭大,瓣形厚,色白而辣,肉脆而嫩,耐藏。成熟後須根自然脫落,故又有“除老須”之稱婁塘農民常將收獲的大蒜打成捆,掛在屋檐下自然晾幹。千家萬戶的房前屋後,白蒜成了奇觀。
嘉定白蒜不僅具有很大的食用價值,還具有殺菌、治療、健身等藥用功效。早在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南瓜蒜,氣味濃烈,能通五臟,達竅,祛寒濕,祛邪,消痛消腫,化病為秋肉。”因此受到海內外人士的歡迎。據測定,嘉定白蒜含有60多種有益物質,在國外已被許多國家用作名貴藥品、滋補飲料、保健食品和美容化妝品的原料。
嘉定白蒜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生食麻辣可口,開胃爽口。蒜頭腌起來叫“神仙蒜”,泡在醋裏叫“醋蒜”。比如在肉中加入少量蒜末,可以去腥增香。此外,嘉定白蒜還可以加工成速凍蒜苗、蒜片、蒜粉、蒜泥、脫水蒜等。近年來,開發了大蒜冰淇淋、大蒜酒等飲料。
嘉定白蠶豆
嘉定白蠶豆,皮白、肉白、眼白,號稱“三白”。此外,它還具有花瓣大、形狀扁平、皮薄肉嫩的特點。新鮮的嘉定白蠶豆煮熟後香脆可口,營養豐富。
由於嘉定白蠶豆對土質的特殊要求,該品種只適合在嘉定東北部種植,婁塘是嘉定白蠶豆的主要種植區之壹。而優質的白色蠶豆壹旦移植到外地,就會退化成綠皮的普通蠶豆。
上海城隍廟有壹種特產五香豆角,顆粒巨大,鮮美香甜,嚼勁綿軟,回味無窮。它的正統原料是嘉定白蠶豆。城隍廟五香豆賞析是對嘉定白蠶豆最好的評價。去過婁塘的人都知道,所謂“婁塘街歪”不是神話。婁塘河邊建的19條街,沒有壹條是直的。這是因為它是過去社會經濟自然發展過程和結果的反映。在古代,婁塘的房屋都是沿河而建的,這與以水路運輸為主的經濟結構密切相關。既能方便貨物流通,又能節約運輸成本,還能為室外和生活用水提供方便。橫瀝河和婁塘河兩條主要河流在經過鎮上時,河流本身交叉彎曲,鎮上的街道要適應河流的彎曲,所以難免方向難正。街道越古老,它就越會保留其彎曲的形狀。由此可見婁塘古鎮街道的歷史淵源。
至於“七彎十七天井堂”的說法,則來自於壹個傳說:據說以前來婁塘的人回去說婁塘有很多井。仔細數的話,有十八個!其實他們看到的都是同壹口井,位於西街與北街交口的曲家巷,俗稱“大井堂”。但是,因為婁塘的每壹條街道都是彎彎曲曲的,街道格局就像棋盤壹樣,街道是相連的。所以初來樓堂的人不認識路,會回到周圍的原地。難怪他們把壹口井當成十八口井。
傳說歸傳說,這句話裏的“天井廳”其實指的是屋內的天井。婁塘街的曲折雖然是因為河道關系造成的,但婁塘的街巷並不像江南的很多集鎮那樣依河而建。很多人都在離河有壹定距離的地方,在河邊碼頭用水不方便。於是打井取水就成了建造房屋的組成部分,這也構成了廣泛分布在鎮上各種房屋中的井系統。壹般這些井會在天井裏打,家庭室用。而且老房子裏的井很多都有上百年的歷史,用“十七八個天井”就是形容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