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特種作戰部隊的訓練主要包括士兵基礎訓練、軍官訓練、海上訓練、偽裝訓練和戰術訓練。其中,士兵的基礎訓練通常持續3個月,在遠離城鎮的荒山野嶺進行輕武器射擊、指示目標、修正撞擊、確定方位、選擇攻擊路線和目標、戰術訓練等。士兵的基礎訓練以野外演習為主,夜間訓練約占總訓練時間的1/3。
軍官訓練包括學習基本指揮方法、快速繪圖、組織偵察、協同和各種戰術訓練。平時先學習理論,看電影和視頻,研究圖片和模型,然後進行野外訓練。特種作戰部隊軍官應能在10秒內識別偽裝移動目標的數量、性質、方向、速度和企圖。臺軍每年進行三次目標識別野外演習,識別20公裏外的各種移動目標。
海上訓練主要包括爆破海軍武器和碼頭設施、高難度潛水、海上機動、水下射擊、定向確定、定點登陸、水下自救、軍事遊泳和夜間通信。戰術訓練主要包括遊擊戰與反遊擊戰、破壞與反破壞、偵察與反偵察、跟蹤與反跟蹤、搜索與反搜索、滲透與反滲透、攻擊與反攻擊。
為了提高訓練質量,臺灣特種作戰部隊每年都會派官兵到西方發達國家的特種作戰訓練基地學習。正式加入特種部隊後,隊員平均每月要進行壹次技能考核,鞏固和掌握各種實用技能。不達標的要限期補上,否則要從名單中剔除。
由於待遇差,生活環境封閉,臺灣特種作戰部隊很難吸引到優秀人才。團隊成員大多來自當地少數民族。這些艱苦地區的少數民族居民雖然身體素質壹流,但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明顯不足,難以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有的指揮員不專業,素質低,能力差,缺乏實戰經驗。這些因素大大降低了臺軍的特種作戰能力。
這是臺灣特種部隊使用的武器——t65k 2步槍,擋泥板下附有T85榴彈發射器。
長期以來,臺軍將特種作戰視為“決戰境外”的重要方式,對特種作戰寄予厚望。同時認為,特種作戰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壹系列戰略問題,直接關系到臺灣省的“根本利益”;大部分特種作戰任務對政治高度敏感,有生命危險,戰場環境、對手、任務性質、作戰目的和手段都很特殊。因此,臺軍對待特種作戰極為謹慎。專項行動的目的、時間、力度、規模和強度都由最高當局決定,統壹制定計劃,統壹劃分區域,統壹協調方式。
在特種作戰的指揮模式上,臺軍也強調集中指揮和分散作戰相結合。臺軍16特種部隊中,有3支“甲級特種部隊”由國防部副參謀長直接指揮,只有國防部下令才能出動;陸、海、空三軍的“B型特戰部隊”都歸這個軍種指揮。臺軍認為,特種作戰的戰場環境、對手、任務性質、作戰目的、作戰手段和方法都很特殊,政治性強,影響廣。因此,諸如特種部隊的使用以及特種作戰的目標、時機和手段等重大問題應由最高當局和軍方高層自己規劃,作戰過程應由更高的指揮級別集中指揮和控制。
同時,由於特種作戰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突變性,臺軍還強調靈活指揮,針對戰場情況和整體作戰意圖的變化,靈活運用各種作戰手段達到作戰目的。特種小分隊可以根據戰場情況修改原計劃,破釜沈舟,機動靈活,指揮果斷,配合默契,從而打贏特種作戰。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手(如恐怖分子)的武器裝備會更先進,對抗“特”的能力會更強,這就增加了特種部隊的作戰難度。在這種情況下,特種作戰中靈活的反應指揮就顯得尤為重要。
除了連體衣和雨傘,小背包和掛腿槍套也參與了反恐演練。
臺灣特種作戰部隊總兵力約5000人,占臺灣省正規軍1/1,具備陸、海、空、遠、中、近特種作戰能力。根據臺灣省的地理環境和作戰任務,臺軍組織了16特種部隊,包括三支“A級特種部隊”——空降特種部隊、陸戰隊特種部隊和憲兵特種部隊;陸海空三軍的“B型特戰隊”和警察的特勤隊。臺灣空軍有1航空特戰司令部和空降特戰部隊訓練中心;海軍由1兩棲偵察搜索大隊、兩棲水下爆破大隊、陸戰特勤隊組成;陸軍有1特戰旅3000人,下轄3個特戰營(B型骨幹特戰營、骨幹特戰營、特戰保障營,旅直屬通信連。
搜索連,工兵排,憲兵班等。
這是臺灣特種部隊使用的小型快速突擊車。臺軍不惜重金通過各種渠道從國外為特種作戰部隊采購武器裝備,大部分是根據需求從國外知名廠商定制的。
臺灣省陸軍新組建的機步營狙擊小組。
臺軍認為,特種作戰是在特殊情況下以特殊戰術實施的軍事行動,事關作戰全局,戰略意義重大,受到諸多制約,必須是成功的、決定性的。吉爾吾開展特種作戰的首要條件是優越的特種作戰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