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清末,母女二人靠補眼睛成為長沙名士,並壹直保持獨身。

清末,母女二人靠補眼睛成為長沙名士,並壹直保持獨身。

羅氏這對無依無靠的母女,憑著壹雙補眼的手,成了“長沙名人”。

民國時期,長沙的縫紉行業逐漸使用縫紉機,但羅氏母女卻以其第壹次搶眼的技藝,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長沙200名人榜中占據壹席之地。

清末光緒初年,長沙織布巷(現已建成人民西路東段)有壹對母女。由於家庭變故,找工作極其困難,幾乎無法謀生。他們不得不在織布機巷的出租屋外靠墻坐著,靠給別人縫補衣服上的小眼睛為生。但這個補眼羅氏母是用針線幹活的,“巧手練絕技”,衣服上的小眼睛都是壹條線縫上去的。它織的衣服被人們稱贊,所以它很有名。從此,長沙的綢緞鋪、成衣鋪裏的名貴面料或衣服,不管是被刀剪戳破的,還是被煙頭燒穿的,都交給織布機巷的羅氏公司,要求彌補業績。羅氏開始修補昂貴衣服的破洞,價格是每個破洞400便士。然後,又分了洞的大小和材料的價格,確定了工資,甚至工資壹次比壹串多。

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裏,羅氏母女立刻繁榮了他們的家族事業。他們買下了Loom街租的整棟房子,又買了壹套房子。到1925,羅氏60多了,女兒40多了。羅氏的女性修眼術壹直都是傳給女兒的,別人也來學,但沒有教她的秘訣。況且,雖然發了財,母女倆始終堅守獨身生活,相依為命,但生意卻始終紅火。

藍顏通訊社1925采訪羅氏母女時,趙恒惕主政湖南,銅錢價格低廉。這個時候羅氏的眼貼只收現金,隨價格上漲而上漲。當時加了個小眼,起拍價壹元,有價無市。

羅氏母女自主創業謀生,成為壹些有特長的女性爭取獨立經濟地位的勵誌榜樣。

“行走的女人”吳有珍做的米粉是長沙北門最好吃的。

很多女性在民國時期的長沙很難找到工作,於是有少數長沙女性通過自主創業成為了這座城市的傳奇,她們的故事在這座城市廣為流傳。

這是長沙北門外吊橋附近和記粉店五爪臥龍金瓜的故事。據說在1929年,壹個叫吳有珍的女子和她的兩個兒子李義河、李在長沙北門外吊橋附近開了壹個粉攤,次年又改為粉鋪,取名和記。壹年後,商店後花園菜園裏的壹棵南瓜藤結出了18個金南瓜。整株藤蔓很像壹條臥龍,熱鬧的長沙市民紛紛前來觀看。和記黃埔也把它作為壹個商業景點,這使它變得著名和繁榮。

事實上,當時長沙的《大公報》和民國的《湖南民族日報》都有報道。然而,與傳說不同的是,所有的報紙都報道吳是壹個“離家出走的女人”(即為了反抗不公平的婚姻而離家出走的女人)。她先在坡子街雇了壹個商戶,然後在北門吊橋旁邊開了壹家粉店。夏天的時候,北門的學校放假,面館就會改成冰店。和記冰店後院菜園裏確實有壹棵南瓜藤,像臥龍。而吳的閑人,覺得好看熱鬧,成群結隊地穿過冰店,影響生意,壹怒之下扯下南瓜藤,而不是傳說中的餵好,為的是招攬生意。

其實抗戰前,長沙面館推薦的是楊裕興、仁和鄉等地,米粉味道不錯,而和記鮮為人知。抗戰勝利後,和記面粉店完全依靠吳父子制作的面粉贏得了廣泛的贊譽,湯汁鮮美,牛肉粒粒極其醇厚,蘑菇香甜爽口,因此受到媒體的關註,被譽為長沙北門最好的面館,聞名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