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梨種植面積和產量的總體情況
江蘇省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屬於亞熱帶氣候和暖溫帶氣候的過渡地區。是我國南北果樹的交界地帶,果樹種類繁多。其中,梨樹是江蘇省第二大果樹。近五年來,我省梨園種植面積基本穩定。2019年種植面積近54.3萬畝,占水果種植總面積的16.2%,年產量約80萬噸,占全省水果總量的20.4%。
從全省梨種植面積和產量的變化趨勢來看,2005年江蘇省梨種植面積達到高峰,之後逐漸收縮,與全國梨面積收縮的趨勢壹致,表明梨產業已經從面積擴張逐漸向質量提升和效益提高轉變。從總產量的長期變化來看,雖然種植面積有所縮小,但總產量水平基本呈上升趨勢,這主要是由於生產技術的進步和梨園管理水平的提高。
目前,江蘇的梨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5%。近年來,由於新疆、河南、四川等其他產區產量的不斷增加,江蘇的梨產量在全國排名中不斷下滑,這也反映出我國梨產區的競爭格局正在經歷壹個從集中到分散的變化過程。
江蘇省梨種植面積和總產量的變化趨勢
(2)梨產區分布
梨在全省分布很廣。按主產區可分為蘇北、蘇中、蘇南梨產區,蘇北以中晚熟品種為主,蘇中、蘇南以早熟梨為主。
蘇北產梨區包括徐州、淮安、宿遷、鹽城、連雲港,占全省梨園面積的72.46%,是白梨和沙梨的環境適應區。目前蘇北梨產區主要栽培品種有碭山酥梨、黃冠梨、蘇翠1、黃原、翠冠、秋月。
蘇中梨產區包括南通、揚州、泰州,占全省梨園面積的12.19%。新建果園有的以酥脆系列、翠冠、黃金梨為主,有的以早酥梨為主。
蘇南梨產區包括南京、鎮江、蘇州、無錫、常州,占全省梨園面積的15.35%。近年來,梨園發展迅速,主要有酥翠65、438+0、翠冠、崔玉等早熟梨品種,以及風水、秋月等少數品種。
(3)梨品種的成熟度結構
我省梨品種豐富,涵蓋早、中、晚熟品種。7月30日前成熟的早熟品種主要是江蘇省農科院自主選育的蘇翠系列梨,以及翠冠、崔玉等品種。8月初至8月底成熟的中熟品種以圓黃、豐水、黃冠為主。9月以後成熟的晚熟品種主要是酥梨和秋月。
(四)梨生產和栽培模式
(1)樹管理
目前傳統的生產主要是疏幹和壓條的形式,近年來逐步發展了水平腳手架、雙腳手架、拱形腳手架、樹幹形等省力化樹木。其中,疏散層狀形態在生產中面積最大,約占全省梨園面積的90%;目前,水平腳手架樹在鎮江地區廣泛使用;連雲港、儀征等產區應用雙層腳手架,但發展面積不足5000畝;拱形腳手架成園快,管理方便,但設施投入高。目前泰興、太倉、奉賢等地有小規模示威。樹幹形是近兩年新推廣的樹形,設施投入相對少,結果早,產量高,目前在徐州地區發展面積近5000畝。
(2)花果管理
早熟梨主要是不套袋生產;中熟梨中,黃冠有部分紙袋,大部分不套袋;晚熟品種基本都是套袋,尤其是酥梨,套袋果占95%以上。近兩年,隨著市場對品質和輕簡模式的追求,非套袋的比例逐漸增加。
目前,我省大部分梨產區主要采用人工授粉。近年來,液體授粉技術已在生產中嘗試推廣,對提高授粉效率十分有利。但由於技術成熟度低,授粉效果不穩定,推廣應用的比例還很小。
(3)土壤管理
不同地區梨園施肥習慣和施肥類型存在明顯差異。在蘇南地區,大部分梨園使用有機肥,主要是雞糞、鴨糞和菜籽餅。蘇中部分梨園采用“生豬養殖—梨園種植”模式,梨園施用沼液作肥料;蘇北大部分果園基本都用化肥,有機肥較少。
蘇北大部分梨園仍選擇間作模式,幼樹期套種蔬菜、大豆、瓜類等作物,老梨園地面草相對較少,多采用清耕或免耕;蘇南的果園大多是新建的,基本采用梨園種草的技術。
(4)機械化操作
由於園區建成早,蘇北樹木結構復雜,園區管理只能使用簡單的植保設備,機械化率很低。蘇南和蘇中新建果園大多采用寬行窄株的機械化栽培方式,植保、除草、施肥都采用機械化作業,大大提高了效率。
(5)梨果實的生產成本和銷售。
(1)平均生產成本
2011 2019年江蘇梨生產成本年均增長3.06%,2019年江蘇梨平均生產成本為3675元/畝。
(2)生產成本結構
近年來,人工成本在梨生產成本中的比重呈上升趨勢。材料和服務成本占比下降,地租占比近兩年基本持平。
2017-2019江蘇梨生產成本結構
(3)銷售情況
近年來,傳統梨價格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低端散裝品種價格下行,高端精品、功能梨、特色梨品種價格上行。以2019徐州市場夏梨收購價為例:黃冠梨2.2元/斤,碭山酥梨1.2元/斤,秋月梨5.4元/斤,蘇翠梨1可達7.5元/斤。
目前,80後、90後群體已經迅速成長為鮮果的消費主力。他們對價格不敏感,只要“好吃”,不怕水果貴。整體消費趨勢是吃得健康,同時包裝精致化、大眾化、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功能化的消費特征更加明顯。
(壹)梨品種結構不合理,優質特色品種比例小。
目前生產上以中晚熟梨品種為主,導致成熟度過於集中,產後市場銷售壓力大,價格低。中熟梨品種很多,主要有‘黃冠’、‘豐水’、‘黃原’。晚熟梨品種以碭山酥梨、愛當、高鑫為主,管理粗放,果實品質差,種植效益低,不能滿足農民對"好價錢"的需求。相比較而言,早熟梨品種的比例較小。我省自主培育的蘇翠系列等新品種和近年引進的崔玉等新品種雖然在壹定程度上彌補了早熟梨品種結構的空缺,但栽培面積和產量所占比重較低,不能滿足消費者對“新、特、優”品種的需求。
(二)優良品種缺乏高效栽培技術,梨品質和生產效率低。
目前梨品種好的栽培方法不配套,不同品種采用相同的栽培方法,引進優良新品種的配套栽培技術沒有完全掌握,導致栽培過程中標準低,果實優質率提高慢,沒有品牌效應。總體來說,授粉、套袋、整形、修剪等栽培技術效率低,成本高。在土壤肥力方面,大部分果農沒有樹立“平衡施肥”、“因土補肥”、“因樹調肥”的觀念,水肥結合、平衡施肥難度大。過量使用化肥,忽視土壤改良,導致土壤養分比例失衡,對梨樹的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產生不利影響。另外,梨早摘現象非常嚴重,影響了梨的品質,損害了優質梨的品牌形象。
(三)缺乏適合機械化種植推廣的管理模式,機械化程度低
梨樹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大量的勞動力,但目前從事梨樹生產的勞動者年齡逐漸增大,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勞動力減少,導致人工成本不斷增加,人工成本更高。由於我省傳統梨園多為疏散分層形式,機械化作業程度低。這種樹的種植壹方面受限於額外的資金投入,更重要的是棚架造型技術要求高,生產慢,進入豐產期晚。北方適合機械化的樹幹樹在江蘇小,壹方面是因為南方梨樹生長量大,密度高;另壹方面,壹些燥性強的品種,如翠冠、秋月等,撐枝、拉枝工作量大,不能省工省力。
(四)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不到位,防治成本高。
病蟲害防治方面,綠色防控技術應用不到位,大部分梨產區缺乏病蟲害預測預報等相關技術手段。根據生產經驗使用化學農藥,過度依賴農藥,殺死了大部分益蟲,害蟲與天敵比例失衡,造成惡性循環,增加防治成本。
(5)應對自然災害能力差,抗風險能力弱。
我省梨園多種植在露地,受極端天氣影響較大。我省霜凍、高溫、洪澇、幹旱時有發生。產品的質量取決於天氣。梨農應對工業突發事件能力較弱,產量和價格波動較大。
(六)商品化不足,儲運水平低。
我省加工企業、流通企業、冷庫容量都較少,對外市場依存度高,商品化、保鮮儲藏能力低。目前,我省梨采後商品化率不到50%,分類多為人工分類;庫容僅占梨總產量的10%,且以冷庫儲存為主;加工規模小,加工品種單壹,加工與產銷脫節。大部分果農采摘後直接進入銷售市場,保質期長,對銷售造成很大壓力。
(七)適度規模經營困難,缺乏經營實體。
現有果園以壹家壹戶分散為主,新建梨園發展意願較弱;大部分梨產區老弱病殘多,愛惜土地心態重,轉移難;集中經營的土地流轉成本高,管理壓力大;由於缺乏新的課題,新品種、新技術難以推廣。
(八)基層技術服務人才隊伍薄弱,缺乏科學指導。
我省果業基層專家服務隊伍人員少,老化,事務多,不能專心技術服務,服務力量不足,極大影響了技術的推廣;由於缺乏及時的指導,果農在生產中存在壹定的盲目性,品種和技術選擇不當,造成了壹定的經濟損失,挫傷了種植的積極性。
(1)優化梨品種結構和布局,調整早、中、晚熟比例。
針對我省梨生產結構和布局不合理的問題,在穩定現有梨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加大優質早熟梨的選育、篩選和推廣力度,優化各縣級區域特色優勢品種布局,調整早、中、晚熟品種配置比例,調整改造中低產梨園。
近年來,為優化我省梨品種結構,豐富我省優質早熟梨品種,江蘇省現代農業(梨)產業技術體系團隊引進了寶麗斯卡、優裏卡、珍珠梨等壹批可在南京6月上旬成熟的種質資源。自主選育出“蘇翠”系列梨品種6個,其中‘蘇翠1’近年來發展迅速,豐富了我省梨品種構成,鮮果供應期提前15天左右。‘蘇翠1’是目前我國主要早熟梨品種中成熟最早、品質最好的新品種。同時介紹了綜合抗性較強的尤魯和贛栗早8號種質資源。這些種質資源的引進進壹步豐富了我省極早熟梨的品種結構,為極早熟品種的選育提供了優良的種質。
(二)完善配套栽培技術,加大集成省力化推廣。
根據我省不同產區主栽梨品種的特點和生產管理中優質輕簡的需求,完善梨果實高效栽培配套技術,推廣省力化栽培模式,如發展輕簡修剪技術、液體授粉技術、果園生草技術、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梨適時采收技術等。通過優質高效生產配套技術體系的推廣應用,在生產優質梨的基礎條件下,采用先進的集約化、省力化栽培模式,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優質優價。
(3)推廣果園機械化管理,降低人工成本。
針對勞動力消耗大、投入成本高等問題,開展果園機械化推廣應用,創造了適合機械化作業的樹木栽培技術,研制了適合不同立地條件梨園的農業機械和機具。目前在我省推廣應用的拱形棚架樹,符合梨樹幹度強、形成快、早期產量高、商品果率高的生長需求,在高檔水果生產和休閑觀光果園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通過與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相結合,推廣應用了壹系列新型梨園機械,減輕了果園管理的勞動強度,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四)建設高水平示範基地,輻射帶動梨園技術水平提升。
為解決我省不同產區梨園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依托省梨園產業技術體系建立梨園產業示範基地,以農技人員培訓為龍頭,進壹步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設備等新成果的應用推廣,輻射帶動周邊梨園,打造壹批高質量、高標準的現代化梨園。目前,在該體系基礎上建立的江蘇葉嘉梨園發展有限公司示範基地、鎮江示範基地、徐州示範基地、南京佳田經濟林果專業合作社等示範基地,主要示範‘蘇翠1’、拱架樹、水平架、主幹樹栽培模式、高接換種技術等新品種。,以示範基地為中心,累計輻射示範推廣梨新品種近3萬畝。
(五)加強商業化,打造梨特色品牌。
積極引導果農樹立優質優價和品牌意識,提高果農組織化程度,提高貯藏加工等水果采後商品化能力,延伸梨產業鏈,多功能拓展,為產業化健康發展創造條件。在地方政府的引導下,依托龍頭企業或農民合作社,逐步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梨品牌,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適度溢價銷售效果。
近年來,通過省梨產業技術系統等單位的合作,先後舉辦了多次省優質梨果實鑒定會。通過梨果評比,生產者找到了差距,吸取了經驗,既促進了優良新品種的推廣,又加大了梨果品牌的宣傳力度,打造了壹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梨果品牌,如大沙河果園、徐州宮品果、鎮江豐源、泰興酥脆梨等。
(6)延伸梨產業鏈,完善電子商務等多渠道銷售渠道。
梨果傳統消費增長空間有限。通過延長梨的產業鏈,可以開發梨相關產品,如梨醬、梨汁飲料等,充分挖掘梨產品的多功能性,增加梨的附加值。同時,通過文化(口味)、品牌、品質的宣傳引導,挖掘梨在文化、藥用、功能等方面的潛在價值,引導多元化消費市場,促進梨文化的發展。其中,宿遷示範推廣基地在梨產業體系的帶動下,大力發展梨休閑觀光產業,建成梨文化博物館,每年4月舉辦梨觀光節,7-8月舉辦梨果實采摘節,遊客絡繹不絕。並在原有銷售的基礎上,改變銷售模式,打造梨醬坊、梨酒坊、梨醋坊、梨汁坊等“七梨坊”特色產品。預計酥梨年加工量將達到3000噸,將顯著促進梨產業鏈的延伸。
同時,要適應社會發展,改變傳統的營銷觀念。積極打造本地專屬電商銷售平臺和品牌,增加線上銷售渠道,增加農產品流通,提高市場認可度;積極采取各種營銷手段,推進梨的品牌營銷,成功將優質梨推向市場,增強市場競爭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該省梨產業系統通過與全國系統對接,與電商平臺合作,成功將基地和果農的滯銷梨通過網絡銷售出去,大大減少了果農的經濟損失。此外,鎮江、泰興等示範基地、示範點也在積極搭建微信銷售網絡,讓果農足不出戶就能完成梨銷售。
(七)提升產業組織化程度,打造新型農業主體。
培育壹批規模適中、相對年輕、能接受新技術的新型農業主體,特別是家庭農場,既能降低勞動力成本,又能保證區域內產品質量得到大幅提升;與此同時,政府需要加強對新主體的技術支持,為他們的培訓投入更多資金,提高他們的技能。依托省梨產業體系,成功培育了江陰市月城鎮臥龍村梨園、阿紅水果專業合作社、江蘇葉嘉梨園等新型農業主體。通過系統專家對生產管理的指導,使主栽品種、栽培姿態、果園環境、收入得到了多樣化的提高。
(八)加強專家和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科技能力。
通過建立梨產業專家庫智囊團,為區域產業發展提供合理化建議和技術咨詢服務;及時補充基層專業人才隊伍,培養壹批農業創新、管理和實用人才,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通過加強農業推廣人員的培訓,加強對品種的了解,掌握核心技術,可以更好地服務於本地區的產業。目前通過農技APP組建了梨產業專家群,在線為農民和生產者解答產業問題。梨系統專家和基地主任團隊通過定期線上線下授課、及時發布產業技術指導方案,提升了產業技術服務能力。
典型案例1:泰興示範基地核心示範園江蘇葉嘉梨園梨新品種新技術應用。
(壹)系統集成創新在江蘇葉嘉梨園的應用
(1)果畜結合,打造高效生態果園。
江蘇葉嘉梨園是省工業技術體系泰興示範基地的核心示範園區,其母公司陽宇集團專註於生豬養殖。在省工業技術系統專家的指導下,引進梨樹作為主要種植對象,解決畜禽糞便排放問題。根據“樹木生長規律和不同生長階段需肥規律”,制定了沼液水肥壹體化精準施肥技術,節約化肥用量60%,開創了“豬-沼-梨”綜合體系,開創了現代梨園資源綠色高效循環發展新模式。
(2)整合三種產品,打造高效果園。
葉嘉梨園種植的品種主要是翠冠和黃金,經濟效益不高。自被接納為省工業系統示範基地以來,引進了省系統專家林箐團隊自主選育的蘇翠1、蘇翠2號等梨新品種,不僅提高了果實品質,栽培效益也顯著提高,梨園面積也由原來的500畝有所增加。公司註冊了“蘇翠”梨商標,已成為泰州當地著名品牌,公司正在全力打造江蘇名優產品。
(3)安全生產,打造綠色果園
示範基地在系統團隊專家的技術指導下,開展果園種草、懸掛殺蟲燈、吐絲等防治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措施;同時,生產中科學使用化肥和藥物。公司水果通過綠色食品認證,園區通過綠色食品原產地認證。目前,葉嘉梨園嚴格按照體系的技術要求進行生產示範,生產的優質果品在滬、寧等城市獲得好評。
(4)機械化作業,建設現代化果園
目前,拱棚省力化栽培模式已在全省梨產業技術體系中的葉嘉梨園得到應用和示範。這種模式既符合梨樹生長規律的需要,又易於整形修剪,便於機械化作業。生產的水果質量高,商品果率可提高到90%,在高檔水果生產和休閑觀光果園建設中也可發揮重要作用。目前,葉嘉梨園新建拱棚省力化栽培模式為130畝,是全國最大的連片面積。同時,示範園機械化管理涵蓋開溝、施肥、噴藥、疏花疏果、采摘等多項果園機械。,貫穿整個果園機械化作業流程,占比62%,大大提高了果園作業效率,節約了約50%的人力成本。
(5)技術指導和培訓
為了保證梨園的健康生產,梨園產業技術體系的專家和團隊成員在關鍵生產季節多次為葉嘉梨園提供技術支持,如拱架整形修剪技術、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蘇翠1’生產管理技術等,保證了梨園高效栽培技術的落實到位,對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B)取得的成果
(1)推出泰興酥脆梨品牌
由於系統集成創新成果的應用,葉嘉梨園的梨產量顯著增加,從原來的1000公斤/畝增加到2000公斤/畝。在品質上,葉嘉梨園生產的‘蘇翠1’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坐果率高達90%,獲得了江蘇省綠色食品認證。
(2)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目前梨園種植的‘蘇翠1’市場價格為16元/斤,寶園價格為8元/斤。同時,‘黃冠梨’的市場收購價為2.2元/斤,‘碭山酥梨’的收購價僅為1.2元/斤,高於品種更新前梨園的年收入。‘蘇翠1’遠遠超過其他梨品種的銷售價格,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為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3)輻射帶動效應增強,社會效益顯著。
以江蘇葉嘉梨園示範基地為中心,“蘇翠1”種植面積已推廣到泰州、南通、鹽城等周邊地區8000多畝,帶動農戶600戶,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近654.38+00萬元。依托省梨系統,“豬-沼-梨”養殖循環綜合體成為現代梨園生態農業的典範,集種養結合,資源循環利用,已在全省及周邊省份推廣。
(4)建設國家高科技農業園區,培育區域公共品牌。
在葉嘉梨園的帶動下,周邊的梨園得到了大面積的發展。泰興市政府於2019年成功申報以葉嘉梨園為主體的國家高新園區,著力打造優質安全農產品,培育本土品牌。未來,泰興示範基地葉嘉梨園將在省梨產業技術體系的支持下,在農旅融合發展中探索觀光休閑農業的綠色世界,更好地展示省梨產業技術體系的技術成果,讓科技支農的產業鏈不斷延伸。
典型案例2:江蘇梨產業技術體系助力睢寧縣梨產業升級。
(壹)梨系統集成創新成果推動遂寧梨產業提檔升級
綏寧縣加入省級梨產業技術體系以來,梨示範基地建設力度加大。目前已建立核心示範基地102畝,建立示範功能強、示範效果好、成果相對穩定的試驗示範點5個,共計2850畝。主要示範推廣‘蘇翠1’梨新品種、樹幹栽培、梨液體授粉、殺蟲燈防治、粘蟲防治等高效栽培技術。,帶動了古黃河沿岸近3萬畝梨產業生產,實現了古黃河沿岸果樹產業帶升級,給睢寧縣果農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人均年收入4500多元,從業人員4000多人。
(1)梨新品種示範效果
圍繞全縣梨產業布局,改造老果園近1萬畝,同時吸引新型經營主體入駐基地,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建成了壹批品種優良、技術集約、管理先進的標準化梨生產基地,全縣優質梨產量達到12萬畝。
(2)梨標準化栽培技術示範效果。
在系統專家和團隊的指導下,睢寧縣從傳統栽培技術模式轉變為推廣梨標準化配套技術,促進梨果實品質提升。壹是新園引進適宜品種,應用適合機械化生產的寬行密植樹幹模式,提高成活率。第二,幼兒園的管理主要是培育樹形,改良土壤。三、盛果期梨園管理以樹勢穩定、優質高效為主。加快推廣應用疏花疏果、增施有機肥、綠色病蟲害綜合防治、節水灌溉等標準化生產技術,生產無公害、綠色、有機梨。四是水果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實施市場產品檢測,落實市場準入制度,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檢測體系,做好梨果質量安全建設。
(3)綠色生態建設的成效
全面實施“壹控兩減三基”生態發展戰略,推廣綠色生產模式,促進梨產業綠色生態和產品質量安全。壹是推廣梨園節水節肥生產模式。新建規模100畝以上梨園全部應用水肥壹體化技術,實施測土配方,根據梨樹需求補充水肥。二是改變梨園土壤管理制度,推廣施用有機肥,開展梨園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在梨園推廣施用農家肥、畜禽糞、商品有機肥和沼液,推廣梨園生草管理模式,不斷改善土壤結構和理化性狀,增強梨園有機肥含量和保水保肥能力。三是推廣梨園綠色防控技術。示範應用殺蟲燈、性信息素等物理防治技術,普及生物農藥和低殘留農藥化學防治,確保無公害水果生產,不斷擴大綠色梨生產,探索有機梨生產。
(4)提高科學技術的有效性
通過梨產業技術體系平臺,與南京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開展了廣泛的交流合作,試驗示範了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為該縣梨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通過建設江蘇現代農業(梨)產業體系遂寧推廣示範基地,邀請省梨系統首席專家、崗位專家、示範基地主任進行現場技術指導,組織當地梨農進行梨新品種、新技術現場觀摩,發放生產技術手冊;通過培訓和推廣現代梨產業的新理念和新技術,更新果農的觀念和市場意識,提高認識水平,用現代發展理念和科技武裝頭腦,培養新型果農成為梨產業發展的帶頭人,增加收入。已培訓65,438+0,200多人。
(5)品牌推廣效應
近年來,睢寧縣著力打造“古黃河”、“徐沙河”等特色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在打造綠色有機梨方面取得突破。通過建立對外宣傳平臺,進行全方位、多層次、持續的宣傳推廣,提升綏寧縣品牌水果和品牌企業的市場認知度,擴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積極做好“古黃河”整體形象包裝設計和推廣工作,爭創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以打造“古黃河”公共品牌為龍頭,創建1個國家地理標誌商標,打造睢寧縣果業展示中心(依托縣農業展覽館)和1個梨產業微信平臺,加快睢寧縣梨果向高端市場推廣,提升產業效益,助力果農致富和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