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59歲。他從1982開始擔任村委會和農業技術員,從1987開始擔任村主任。26年來,他緊跟時代步伐,帶領村民致富。到2012年,西山村財政收入達到14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4.38+0.06萬元;2012年,村民從集體獲得的收入達到962萬元,人均收入4600元,村集體累計凈資產達到9000萬元。林被評為三明市第四屆傑出人才,全國、福建省、三明市勞動模範,三明市人大代表。
抓住三個機會
改革開放前,西山村是個貧困村,人均收入不足200元。不僅沒有村財收入,還欠下幾十萬元債務。林從65438到0987上任後,開動腦筋,抓住三次機遇,加快了西山村的經濟發展。
上世紀80年代末,西山村抓住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由單壹的水稻生產向柑橘生產轉變。他在擔任農藝師期間,帶頭種植柑橘15畝,帶動村民種植柑橘2000多畝,實現人均壹畝果。我們還聘請了三明農校的果樹專業老師,連續三年每月舉辦壹次技術培訓班。村裏柑橘銷售年收入400多萬元,占當時村民收入的50%。
90年代初,西山村抓住了舊城改造的機遇。1992經沙縣縣委、縣政府批準,他帶領兩個村委會組織規劃開發了占地33萬平方米的蓮花新村,新建房屋460多間,占農戶總數的79%,人均居住面積60平方米,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條件,為村集體經濟帶來了654.38+00多萬元的收入。
此外,我們還抓住地理和信息優勢,發展村辦企業和私營企業。他註重收集市場信息,尋找好項目,進行科學論證,召開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後再實施。西山村以村集體和村民個人入股的方式,積極發展村辦和私營企業。林率先創辦了柑橘保鮮袋廠。經過幾年的努力,全村個體和合資企業120家,工廠主或股東500余人,國外工廠主32人,小吃制作商253人。201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12375萬元。
讓村子財富越來越大。
近年來,西山村的財政收入逐年增加。林很清楚:“我們決不能把村裏的財富用完,而是要繼續發展。”在他的計劃下,西山村已投資數千萬元建設西山市場,入股沙縣五環公司和五華水泥廠。參與雲南平南縣、將樂縣等地水電站建設;沙縣公路北港項目和西山商務中心大樓的建設將促進村集體經濟的滾動發展和穩步增長。目前每年僅固定資產營業收入就達12萬元。
關註民生,全心全意造福人民
林把解決村民的看病、上學、就業問題提上重要議事日程。他主持制定了村民創業扶持措施:村民創業資金不足的,幫助每戶聯系銀行貸款3-5萬元,村裏提供擔保,解決村民創業資金不足的問題。
西山村還建立了保障機制:建立了村級醫療補助制度,每年累計補助60多萬元,解決了村民因病返貧問題。發放了生活補貼和養老金。2012年,全村發放的養老金和醫療補助總額達962萬元,使村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林熱心為群眾辦實事,解民憂。村民楊得了重病。他好幾年都不能躺下睡覺。他只能閉著眼睛站著休息。他多方求醫,壹病不起。林得知後,利用自己的社會關系幫她咨詢專家,並親自帶她到省城的相關醫院,做了大手術,徹底治愈。現在楊從事沙縣小吃,像正常人壹樣工作生活。這樣的事跡不勝枚舉。
公開公正贏得信任
林認為:“作為壹名黨員和村幹部,妳必須做到公正、公平、管理民主、村務公開、廉潔,才能贏得村民的信任。”
26年來,西山村堅持民主集中制,形成了壹套由書記、主任醞釀,村兩委討論,村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民主決策制度。多年來,西山村壹直是省市兩級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兩委幹部清正廉潔。林就是他們的代表。前幾年,壹個村民違反計劃生育政策,按照村規民約,他的孩子在14周歲之前,所有孩子本身不能享受村民的待遇,父母只能享受村集體分配給村民的壹半待遇。村民為此將林訴至法院,敗訴。後來,林找他談了談,村裏人都信服了。多年以後,這位村民不僅沒有抱怨,還感謝了林。去年,為了培養更多的年輕幹部,主動辭去林的候選人職務。這位村民給林發了幾條信息,希望他繼續當主任。絕大多數選民還是投了林的票,有90%的選票。(黃)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