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申論雜文作為壹篇官僚文章,最基本的特點就是立意高、主題高。應用文寫作要著眼長遠利益,透過現象看本質,善於構建戰略地位,升華主題。所謂立意高遠,主題高遠,並非空穴來風,其判斷標準和尺度主要體現在政治方面,即文章的立意和主題要有政治高度。要保持壹定的政治高度,必須培養良好的政治素養。政治素養主要包括:政治理論素養、政治立場和政治敏銳性。
首先,要想寫出壹篇優秀的作文,必須具備壹定的政治理論素養。我們要高度認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牢記當前黨和政府工作的中心任務和政策。在當前社會歷史條件下,要認真學習和牢牢把握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熱點政治理論,密切關註與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密切相關的各種社會熱點問題。他善於在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理論的指導下觀察和分析問題,善於把社會熱點問題上升到科學發展觀的高度進行思考。
例如,農民工問題是當代中國社會的壹個熱點問題。我們在分析這個問題時,既要看到拖欠農民工工資、農民工社會保障不足、農民工子女上學難等具體問題,也要看到農民工現象中的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必然會影響社會公平。到更高的理論層面,它們會增加社會不和諧因素,不利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從而最終影響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科學發展。其次,正確的政治立場也是升華申論主題的基本條件。所謂政治立場,就是人們在政治生活中所占據的位置,是人們觀察、分析和處理各種政治問題的根本立足點。政治立場與人們的階級地位和政治利益密切相關。它來源於人們在政治實踐中的利益,反映了特定階級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是價值觀的根本前提和約束,決定著人們的價值選擇。寫征文時,壹定要立場堅定,堅定地站在人民和政府(政府就是人民政府)的立場上,從善意的角度為改善和提高政府的決策水平出謀劃策,提出客觀中肯的建議或批評,防止征文寫得過於偏激和嚴厲批評,甚至侮辱政府,把它當作情緒的發泄。其實我們在閱卷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可想而知,這種風格的論文自然得不到高分。
最後,透過現象看本質,保持對社會現象的政治敏感性,也是升華申論主題的必備素質。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泰勒從女性裙子長度的變化中看到了經濟的走向。他發現,經濟好的時候,女性會穿短裙炫耀絲襪;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女性沒錢買絲襪,不得不放低裙子。所以有學者提出了“裙擺理論”,可以說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絕佳範例。也說明我們把握社會發展的本質,對具體的社會現象保持敏感,具有重要的意義。還是以農民工現象為例。透過農民工現象,我們應該看到什麽樣的本質?透過拖欠農民工工資、農民工社會保障不足、農民工子女上學難等具體現象,我們應該看到,這些現象的背後,是經濟轉軌、社會轉型過程中的城鄉差距、社會不公等問題。
再比如,2007年6月以來,媒體關註的“山西黑磚窯”問題應該如何分析?當然,黑磚窯事件最讓我們震驚的是,現代文明社會還有如此不人道、血腥的壓迫和剝削。從這類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黑窯主的貪婪,暴徒的兇殘,被拐賣工人的可憐。對於閑聊和好奇心來說,這種理解可能是深刻的,但對於短文寫作來說,這種理解只能算是對表面現象的理解。透過這些現象,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樣的極端事件反映的是大部分農民工權益得不到保障、尊嚴受到侮辱、被控制、利益受到損害的狀況。總之,黑磚窯事件的本質是農民工的利益。因此,如果應用測試相關題目,應提煉出“有效杜絕黑磚窯事件的關鍵在於采取多種措施保護和維護農民工權益,這也是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科學發展的迫切任務”這壹論點。政治的概念上面已經多次提到。說到政治,我估計很有可能親愛的兄弟姐妹們,尤其是親愛的姐妹們會覺得有點不舒服。這種感覺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政治這個概念已經被妖魔化和汙名化了。
事實上,對政治產生恐慌和厭惡感既不合適,也沒有必要,因為政治本質上是公平和善良的。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不妨看看政治是什麽。在人類社會政治實踐的發展中,人們基於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對政治有不同的理解。價值理論、神學理論、權力理論和管理理論。價值論認為,政治是壹種社會價值追求,是壹種規範的道德。在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國,政治是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追求。在西方,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是代表。前者認為政治的本質在於“正義”,後者認為政治是追求“善”。神學認為政治是超自然的、超社會的體現和外化。在中國主要表現為“受命於天”的思想,在西方主要表現為“君權神授”的政治觀;權力論把政治理解為對權力的追求和運用。
在中國,以法家為代表,他們追求“法”、“術”、“權”的政治方式,而在西方,以馬基雅維利、馬克斯·韋伯為代表,他們把政治理解為奪取權力、維護權力、擴大權力;管理理論認為政治是壹種公共管理活動。不管怎樣,我們應該看到政治本身並不邪惡。但是,我認為馬克思主義對政治本質的解釋是最深刻、最準確的。恩格斯曾經指出:“國家是社會發展到壹定階段的產物;狀態意味著這個社會陷入了壹個無法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成不可調和的對立面,無法擺脫它們。為了防止這些對立面和經濟利益相互沖突的階級在不必要的鬥爭中毀滅自己和社會,就需要有壹種看似淩駕於社會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應該緩和沖突,使沖突保持在秩序的範圍之內;這種來源於社會卻又生活在社會之上,與社會日益疏離的權力,就是國家。“政治與國家密切相關。政治是指在壹定的經濟基礎上,各個階級圍繞國家政權,為了實現和維護自己在上層建築領域的階級利益而形成的特定活動和關系。簡單來說,政治就是與國家權力(公共權力)密切相關的各種活動。可見,國家的產生,即政治的形成,並不是為了激化矛盾,擴大鬥爭,而是作為壹個公正的裁判來緩和矛盾,減少鬥爭。從這個角度來說,政治是美好的,是善良的。
所以如果能有機會從事公務員工作,在官海裏遊泳,其實就是從事政治工作,也就是俗話說的政治。既然我們想從政,政治也很美好,為什麽我們不熱愛政治呢?公務員作為掌握和操作國家權力的工作人員,如果沒有高度的思維,沒有時刻牢記科學發展觀的樹立和落實,就沒有思想,沒有深度,沒有光明的前途。做公務員或者有前途的公務員,必須熱愛政治。所謂“愛政治”,就是要善於用黨和政府的指導思想和大政方針武裝自己,在思想上、工作上與中央保持高度壹致,在申論考試中善於把考題與當前具有指導意義的政治理論結合起來。如果做不到這壹點,公務員的夢想就很難實現。
比如2006年6月5438+10月北京市公務員申論考試就考察了招商引資的問題。閱卷的實踐證明,考生如果就事論事,不能從解決招商引資中的相關問題上升到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不能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角度進行論述,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分數。
再比如,表面上看,2006年浙江公務員報考考試通過對“社會差距”現象的描述來考察公平問題。但要明確的是,如果考生不能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理論的角度來分析社會公平,答案是不完整的,分數只能算中規中矩。再比如,2008年第1號試卷要求考生總結辯論焦點。如果不能從政治的角度把握生態文明的主題,那麽就無法概括出爭論的準確焦點,即水資源開發與生態問題的關系。
二、隨筆的“大”
寫作文要“大做文章,大出題”,不能像傳統作文那樣“小題大做”。
顯然,這是壹個非常規的想法。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應用寫作不同於傳統的議論文。現在側重於根據具體問題或事實分析原因、提出對策和論證的能力,考察綜合能力,不僅僅是寫作和論證的能力,還包括“應用”。
文章的“大”強調善於從宏觀角度全面、系統、深刻地分析和解決問題,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現代申論考試中的具體社會現象和問題,只有通過系統的方案和配套措施才能徹底解決。如果提出的對策僅限於某壹具體措施或政府某壹方面的能力,那麽解決這個問題是非常困難的。公務員要善於升華材料,從宏觀角度把握事物,制定宏觀政策。因此,考生在確定文章主題時,要善於總結提煉宏觀主題,圍繞“大”點展開。
比如200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就考察了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危機管理內容。題目的要求是讓考生就如何提高政府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發表看法。根據羅伯特的說法?根據希斯的危機管理理論,我們知道危機管理由“4r”組成:減少、準備、響應和恢復。第壹個“R”是指危機管理者要盡最大努力防患於未然,把危機的影響降到最低。第二個“R”是指在危機發生前,制定應對方案,對相關人員進行危機處理培訓;第三個“R”是指壹旦發生危機,微機管理人員要及時出擊,迅速遏制危機的蔓延;第四個“R”是指危機過後,管理者應該有效地管理恢復工作和重建工作。根據這壹理論,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政府要想有效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就必須在危機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不同的能力。自然,只強調四個方面中的壹個方面是不全面的。但2006年的考試,考生大多選擇小題目,討論危機管理的某壹方面,所以分數自然不高。
我們來看看考生在考試時寫的兩組題:
第壹組:
不要讓天災變成人禍,預測了就廢了,大自然的警報,處理突發事件的關鍵是及時,要未雨綢繆,如何降低解決突發公共事件的成本。
第二組:
開藥方抓抓藥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以人為本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關鍵在於科學發展,突發公共事件引發的反思,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危機管理。
哪組問題有可能得到更高的分數?自然是第二組。雖然第壹組的搶眼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而利用這些話題的文章,主題過於狹窄,或者強調簡單的預防,或者簡單的反應。總之很容易漏掉重點內容,所以不容易得高分。第二組題目雖然平淡,但只要論述流暢,要點清晰,很容易得高分,至少不會丟基本點。遺憾的是,很多人,包括壹批導師,仍然認為第壹組題可能比第二組題得分高。
在這裏,妳可能還會擔心壹個問題,就是寫大題目的時候是不是容易犯空洞的錯誤?其實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但完全可以避免。首先,大題目不代表觀點不明確。比如“以科學發展觀引領招商引資”、“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是發展生產力”等題目,看似大了點,但觀點很明確,不會給人模糊的感覺;其次,大題目不代表模糊,作文可以寫得很實在。關於這個問題,下面的內容會做詳細的分析。
第三,隨筆的“全部”
申請文章的“完整性”包括兩個要求:壹是內容要全面;第二,思維要全面,善於運用辯證思維,不能以偏概全。
很容易理解,內容要全面,因為應用題前兩部分的閱卷壹般都是以標準答案為依據,按分給分,所以答案壹定要根據材料中反映的主要內容進行全面概括。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更多的分,才能拿高分。
思維要辯證全面。聯系和發展是辯證法的根本特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辯證法的精髓。第壹,思維要全方位多角度。寫作文的時候,要善於運用多角度的分析方法,綜合考慮問題。比如分析宏觀現象的原因,不僅要想到經濟原因、政治原因,還要想到文化原因,學會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不同角度去分析。分析具體的、微觀的社會問題,要學會從思想觀念、體制機制、監督執行、主體素質等方面尋找原因。評價事件,不能只看到問題的表象,更要考慮問題的本質,公正客觀地評價;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既要克服缺點,又要發揚成績,等等。
第二,要求學會進行辯證分析。我們每個人似乎都對辯證分析方法略知壹二,但很少有人能真正把辯證法運用到應用寫作中。先做個小測試:各位親愛的兄弟姐妹們,妳們覺得長壽“有用”還是“沒用”?如果妳的答案是兩者之壹,說明妳的思維不夠辯證。原因很簡單:有用的東西可能活得更久,沒用的東西可以活得更久。如果老母雞會下蛋,主人不會殺它,會長壽;樹林裏那棵彎曲的樹毫無用處。自然沒人會動他,他也能長命百歲。做這個測試的目的是告訴妳,在分析申請材料、構思申請文章的時候,壹定要養成辯證思維的習慣。由於考試角度和方法的靈活性、流動性和多變性,考生要善於運用發散思維答題,防止偏激思維。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符合文章平和溫和的風格。可以說,辯證思維對於我們解決實際問題,做好作文是很有幫助的,比如2005年國家公務員申論考試中的三農問題的考查(具體分析上下文)。所以,要想讓自己的思維更辯證,就要重新認識辯證法的三大規律(對立統壹規律、質變量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和聯系發展的八個基本環節(絕對與相對、必然與偶然、特殊與普遍、形式與內容、現象與本質、整體與部分、因果、理想與現實),這對妳的思維大有裨益。
第四,解釋文章的“現實性”
作文要“高”、“大”、“全”,但要“實”、“精”,防止“假”、“空”。雖然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強調“大題小作”,但是要杜絕“虛”字,防止和克服虛的問題,讓文章有血有肉。歷屆公務員閱卷工作都有壹個明確的要求,就是提出的對策要真實具體,否則泛泛而談毫無價值。所以,小品的“真實”有兩層意思:壹是豐富,二是真實。
所謂“充實”,就是文中分析的問題和提出的對策要具體可行。在本書後面,我會告訴妳很多應用文寫作的技巧和通用模式,但無論是總結主要內容的“通用框架”,還是提出對策的“通用八條”,這些都是框架或骨架的內容。骷髏是可怕的,但當骷髏充滿了血肉,就可能變成美女。所以在考作文的時候,要特別註意用實際內容填充通用框架。
具體方式是以材料為基礎,模塊化操作,後面我們會強調。材料是我們取之不盡的財富。隨著材料字數的增加,材料中可利用的材料也成正比增加。學會選擇和總結材料中的內容。壹般申論要求800 ~ 1000字,從5000 ~ 8000字中不難找到500 ~ 600字。在後面的部分,我們還會詳細討論直接從素材中提取和選取內容的技巧和方法。
所謂“真”,就是內容要符合材料和社會的實際。提出對策時結合實際情況很重要。5438年6月+2006年10月北京市公務員申論考試第三部分的明確要求是聯系實際,不參照材料和實際胡編亂造,註重對策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針對性。
第五,討論文章的“精髓”
小品的“精”主要是指小品的語言要準確簡潔,另外就是表達規範。首先,作文要求語言準確簡潔,切忌啰嗦和廢話。對此,請註意黨和政府的文件報告,其中每句話都不長,最長的壹句也只有20個字,其語言準確簡潔。同時,由於歷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閱卷老師大部分都是語文老師,所以壹定要特別註意語言流暢的問題,避免不必要的錯誤。
其次,要註意應用語言的標準化。作為壹種文學文體,申論的語言有特定的風格和要求,其內容也是規範的。比如“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之類的提法,不能隨意更改。所以短文的語言表達壹定要規範,避免短文中出現“做得好”“做得好”這樣的大實話,而這方面的範文可以參考《半月談》每期的半月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