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好學生玩不代表好老師教。很多老師經常用的招數是:我的學生在某次競賽中獲得了金牌,所以妳要相信我教得好。乍壹聽,似乎很有道理,其實不然。第壹,他展示的學生獲獎照片真的是他的學生嗎(有些老師是借用別人的學生)?第二,就算是他的學生,跟他上過幾節課?很多鋼琴老師(尤其是機構)在各地選擇那些“天賦異稟”的孩子免費給他們上課,定期給他們介紹音樂學院的教授,私下和家長商量,說他們是自己帶出來的學生。讓學生們在每壹個重要的場合出來表演,展示這個機構的教學成果。這種現象在娛樂圈隨處可見。壹個名人出名了,壹夜之間全國各地湧現出很多自稱是這個名人老師的人。壹些人教過她,而另壹些人是他的老師。當然也有指導過他的,但也只是幾節課而已。這些課程讓他成功了嗎?只能說這位老師運氣好,像中了彩票壹樣遇到了未來的潛力股。這種現象經常發生在壹些年齡較大的老師身上。這很簡單。教齡多了,自然會有幾個有才華的老師,尤其是八九十年代,全省搞美術的老師很少。幾乎都是他的學生。就算學生不出名,總會有壹兩個好學生。然後他們說他們是他們的曾孫。中國人相信權威和年齡,藝術界論資排輩現象嚴重。不明所以,壹個家長,覺得年紀越大越有權威。其實大多數八九十年代開始教書的老教師,壹直用的都是老的教學方法,幾十年都沒有改進。而是忙著賺錢,養家,評職稱,等等,很容易被例證。目前在大學、高中、藝校等單位工作的老教師,在聲樂、鋼琴方面都不如剛畢業的大學生,但現在是。不要被藝術中心的規模和優雅的環境所迷惑:說白了,任何有錢的人都可以做得很漂亮,不是硬件,而是軟件(聘請的老師),就像壹個高端消費場所,環境很美,但同樣的東西比外面貴很多,羊毛出在羊身上。
我不反對向壹些水平差的老師學習。水平差不是妳的錯,而是和妳的學歷等等有關。但愚弄別人是妳的錯。如果覺得不想讓孩子走專業路,可以找個普通老師學(畢竟便宜,而且肯定便宜,水平差)。但是妳壹定要知道他值不值得他要的價格,家長找老師還是比較容易的。
三。中國業余鋼琴考級制度內幕:當記者請德國鋼琴教育家凱·莫林談及中國業余鋼琴考級制度時,他很認真地說,中國的鋼琴考級制度太差了,他不想提,孩子只練固定曲目去考考級也不是個好辦法。彈鋼琴應該是壹個持之以恒的任務,應該全面均衡的發展,而不是壹遍壹遍的背幾首歌。根據凱莫林的說法,歐洲沒有所謂的分級考試。相反,學校經常舉辦音樂會,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演,以此來檢驗學生們學了哪些曲目,達到了什麽水平。老師再根據學生的表現發現不足,提出改正的建議。按照筆者的理解,壹方面是由於家長急功近利,要求孩子快速學琴,只彈分級的曲子,主要靠背誦。我覺得只要考完了,就掌握了壹門技能,考完了就不學了。另壹方面,很多老師為了滿足家長的訴求,急於求成,不跟隨科學進步,片面追求應試。甚至花了壹年時間準備考試曲目,導致幼苗生長。而且,老師之間也互相競爭。誰能讓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考完試,誰的能力就最大。。因為分級考試不僅僅是單純的分級考試活動,它已經和經濟掛鉤了,這也帶來了相應的問題。近年來,參加考試的機構越來越多。現在有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地方藝術院校、中國音樂家協會等。真的很耀眼。有些人看中了考試帶來的巨大好處。隨著分級單位的頻繁增加,會出現相互排斥和競爭的情況。是不是哪裏都不正常?考生的現象,比如會給多少同學相應的回扣。學生越多,回扣金額越大,通過率越高。畢竟考試下來的單位也是要吃飯的。這樣壹來,越是規模大、資金雄厚的培訓機構,通過率越高,對招生越有利。學生越有話語權。如果妳不讓我的學生通過,我會參加其他考試,其實不是。家長也很難判斷這個循環中哪個最權威,直接導致了不好的後果。存在降低考試標準的“怪現象”。比如8級不及格就給7級證書,甚至還要交報名費。表現好壞,都給證書。更為嚴重的是,壹些小的縣市琴行往往無法保證自己的教學質量,卻打著省級或國家級考級機構的牌子實施,實際上是在誤導孩子,從而完全失去了考級的意義。要知道,考級的真正意義應該是通過考級抓素質教育,促進音樂教育的普及和發展,考級活動不能成為賺錢的途徑。“父母的心態可以理解。重要的是老師的引導。很多課外美術教育老師熱衷於推薦學生參加考試,追求考試成績,為自己增加砝碼。原因很簡單。如果壹家琴行的學生等級考試率高,自然會成為他們招生的壹塊招牌。而家長不明所以,經常按照老師說的去做,被推薦去哪裏就去哪裏。業內人士指出,分級考試已經市場化,背後有利益鏈條。只有爭取生源,分級考試機構才能盈利。據了解,每個學生需要支付80至200元不等的費用。壹年後,只有這個城市是百萬元以上的市場。競爭的直接後果就是評分標準越來越寬松,通過率高達95%!“其實,目前我市有100多家藝校、琴行,有的是店前辦學。他們老師的課後藝術老師來源包括幾種:音樂學院鋼琴系畢業生(好的壞的),師範學校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都是在校期間接觸音樂,屬於大雜燴)。我勸妳找專業的老師,這樣可以少走彎路。基本上在各種機構兼職(尤其是全職)的都教的很壹般,因為真正好的老師往往口碑很好,家裏也不缺學生,所以不會兼職。而全職的根本沒找到正式工作,只能靠誤導孩子在琴行謀生。
這些年來,各類媒體和專家學者都在討論同壹個問題,音樂分級的所謂功利性危害和何去何從。在我看來,我們不應該回避音樂分級的效用。因為我們都是生活在世界上的普通人,學習音樂和學習其他種類的知識和技能的目的是壹樣的,要麽作為壹種職業,要麽作為壹種愛好,要麽作為壹種消遣。家長的初衷都是壹樣的:有的是為孩子未來的學業做準備;有的希望孩子能多學壹門技能,俗話說“多技能不壓身”;有的希望孩子以後以此為業;更何況,孩子有這個興趣,以後是不是事業都無所謂。但壹旦把升學考試和就業掛鉤,就很難逃脫“功利”二字。筆者只是想告訴家長,如何確立學琴的目標;如何鑒別壹個好的鋼琴老師;鋼琴怎麽學,怎麽學不半途而廢。
在我看來,解決這些基礎問題才是琴童家長最迫切的。否則不僅浪費了大量的金錢和精力,也浪費了孩子寶貴的童年。窮繼承風!家長們,付出了這麽多努力,為什麽有的人看不到壹點效果?畢竟,學習鋼琴需要獎勵,才能被認為是“值得學習的”既然花了這麽多錢,為什麽不反思壹下,是否能找到正確的學琴方法,真正掌握壹門技能,終身享受。其實這些家長只要多了解壹些,就可以避免這樣的尷尬局面。
最近看到壹篇文章,題為《劉詩昆批判中國鋼琴教育現狀》。文章提到了當前社會上“鋼琴熱”的壹些不良現象。鋼琴老師不夠專業,不合格。在劉詩昆看來,什麽樣的教師是合格的?“十幾年的專業訓練,這是最基本的。”劉詩昆的回答不容置疑。但現實遠非如此。如果妳深入到各種眼花繚亂的鋼琴培訓班,除了正統鋼琴系畢業的學生,妳會發現師資力量大多是這樣分布的:有的原本學二胡、琵琶等民族樂器,有的還學聲樂甚至樂理。有些老師,從來不在課堂上演示,讓學生拿著樂譜練習,課後打勾,讓學生帶回家練習。“我就是要處理事情,可能自己玩不了。”讓劉詩昆無奈的是,“鋼琴老師”越來越被賦予壹些符號——良好的社會地位、豐厚的經濟收入、輕松的自由職業者身份。自然會有越來越多的非專業人士,瞄準這個景點。鋼琴演奏者的數量正在迅速增長,但教師的數量卻遠遠落後。專業老師經過十年的學習,“只能壹個壹個教幾個學生。”在這種情況下,誰也無法避開那些湊數的人。"
四。-機構和鋼琴老師太善於包裝自己:名人普遍沒有社會責任感,利用自己的名聲在全國各地設立中心,老師的實際情況根本不受監督。只要掛靠機構每年繳納加盟費,不管招到什麽水平的老師,經濟賬都算得很清楚:招到好老師,別人要求的班費就高,相對的機構反而賺。利用機構的關系和全國各地的名人合影,包裝壹下。據說某鋼琴家定期給中心老師做指導。老師的教學水平得到了師傅的稱贊。這是個商業社會,只要有錢什麽都可以操作,這和明星廣告太像了。只要給錢,大腕們才不管他代言的東西是真是假,只要相視壹笑,給金元添點甜頭,不笑也伸手。高手往往不會駁人面子,合個影,寫個話,提個話,等等。XXX大師逛壹家琴行,給機構極高的評價,自然出現在官方報道裏(只要文章現在發表,報紙不在乎妳的真實性,錢沒人有問題)。大連的大部分機構我都去過,對大連的鋼琴行業深感自豪。大部分都是國內幾位頂尖鋼琴教育家的學生,親密的照片就像家人壹樣和睦。我深深“羨慕”鋼琴教育工作者只有幾十人,但鋼琴教師卻有幾十萬。如果這些人長期跟師傅學(師傅怕累死),實際情況是只上過壹次課,甚至壹次都沒上過。參觀的目的是拍照,不是學機制琴。比如妳選的老師是100,妳可以把錢給機構。真正去老師家了解到100都是老師的意味著什麽?老師家裏學生太少,只能在業余時間去機構被剝削。為什麽學生少了?只是水平不好所以去機構就是這種情況。貧窮父母的錢被分成兩組。幾乎所有的機構都會請壹個當地的鋼琴權威做他們的教學顧問,顧問的教學水平往往不錯。邀請他的目的是:他也上課,課時費很貴,因為人家帶學生都是當地最高價的,比如200,機構裏壹般是300(機構會賺壹部分)。二、謊稱該專家長期培訓該中心教師,並帶領他們從事科研工作。其實能做到這種程度的人,根本沒時間做這些工作。即使最多壹個月進行壹次教研,對中心教師水平的提高也作用不大。另外,不要以為變老的人就壹定是權威。從武漢音樂學院鋼琴系畢業後,我回到了家鄉合肥。因為我是土生土長的,對當地所有的辦學機構了如指掌,對當地所謂專家的教學水平也了如指掌。從我們音樂學院的角度來看,方法太有問題了。像安徽省,沒有音樂學院。鋼琴教育水平難以達到國際標準。只有少數音樂學院接受培訓來支持整個教育市場。大部分有天賦的學生都被機構忽悠了,有實力的老師也只能接受壹般。素質差的學生,老師水平再高也達不到效果。惡性循環下去,機構會越來越強,越強越有吸引力。。。。。。
動詞 (verb的縮寫)-各類機構與培訓機構關系密切:目前以舉辦比賽為生的機構越來越多。在很多比賽中,金銀獎的比例高達30%。只要參與,就能獲得優秀獎。美其名曰鼓勵孩子。其實妳是怕妳下次回不來了,或者妳的孩子沒有學習的天賦。太可笑了。金牌和銀牌獲得者只有壹個證書,壹枚獎牌的總成本不到8元。選手報名費高達200-300,各培訓機構都願意合作。哪個機構會出更多的金銀獎,有人可能會說我參加的比賽都是國際賽區,會不規律?不知道只要交了托管費,金牌給多少比例不是主辦方說了算,然後把這些選手的獲獎照片放在他們的中心,無疑是欺騙了大部分業余家長。很多家長覺得看到自己的孩子拿了金牌就很了不起,但是真正到了音樂學院附中才知道水平差遠了。我不反對孩子參加比賽。孩子們在比賽中得到鍛煉是件好事。壹年參加1-2次很有意義。
提醒妳註意孩子和別人的差距。不要只盯著獎牌,太水了。只有參加名為“XXX”的國際職業和國家級鋼琴比賽的人才會毫無意義。問題的核心是:誰派的學生多,誰就有話語權,他要多少金銀獎,跟主辦方打個招呼就行了,派學生少的老師,就算打得好,也拿不到好成績,就算成績好。這樣家長跟風,學生多的機構學生越來越多,教學質量卻停滯不前。
幾乎所有大型培訓機構的老板都是40歲左右的人。這些人大多是音樂教育專業出身(因為那些年進音樂學院相當困難),接受的鋼琴教育非常淺薄。再加上近年來忙於機構的日常事務,大部分人都放棄了練琴,這讓他們離鋼琴藝術越來越遠,漸漸成了“生意人”。但是,這群人社會經驗豐富。他是新中國第壹批出道的機構創始人,社會關系廣泛,與當地青少年宮、音著協、歌舞劇院等所謂政府機構關系曖昧,想要壹個“人民政府授予的優秀社會辦學機構”之類的榮譽。這是小菜壹碟。於是,他們的中鋒往往光彩奪目,各種榮譽滿墻都是。極度迷茫,父母腿都邁不動,經常是匆匆忙忙交了幾個月的學費。他們靠自己的名氣,上課費用往往和大學教授壹樣:(150-200)家長普遍有變態心理,壹是越貴越好,二是老師越老越好,三是中心越華麗越大越好。說到少年宮和歌舞劇院,妳不要以為它們是政府辦的,可以信任。其實目前都是私人承包,用什麽樣的老師由老板決定。
6.-不要因為是公立學校就覺得他們很正規。其實1,學校裏硝煙彌漫,早戀,網遊,賭博嚴重。就像黑社會壹樣。2.這類學校的老師大多是靠關系拿到編制的,多是紈絝子弟,在音樂學院讀書的時候都是閑的。沒有真才實學。無所事事卻又有真才實學的老師,往往會對這樣壹份漂亮的工作自嘆弗如,私立藝校更是想都不敢想。辦公室貼了歷年考上音樂學院的學生名單,都是假的。校長知道沒人會查,又不違法。我不知道為什麽這麽多人相信。
七。-不要試圖先學電子琴再換琴:鋼琴對手型和指法都有自己特定的要求。到時候就很難改了。
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楊軍談中國鋼琴教育現狀:壹名優秀的鋼琴教師需要多年的經驗和對這項事業的忠誠,我認為他是壹名合格的鋼琴教師。現在學鋼琴的孩子那麽多,我也相信有大量不合格的老師在那裏教。有的甚至教被別人誤導的孩子,有的甚至不知道五線譜上要求的知識要點就開始教,讓人心酸。我覺得這種現象很嚴重。不要以為我今天買了壹架鋼琴,然後隨便找了個老師學習,然後就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大成就。那些沒有接受錯誤指導的孩子比那些接受錯誤指導的孩子教得好得多。我們要照顧好孩子,尤其是這些學琴的,讓他們有壹個健康正確的學習環境。
八。——限於篇幅、時間和精力,各類問題無法詳細分析,文字也不精雕細琢,只為說明問題。本文旨在引起有良知的同仁的關註,揭露我國鋼琴教育的弊端,弘揚健康風尚。為了父母和可憐的琴童,他們跟隨壹些老師學習多年,壹心想考上音樂學院,在及格和比賽拿金牌的幻想中度過了寶貴的少年時光。他們以為壹切都會順理成章,卻在音樂學院鋼琴系的考試中落榜。十幾年的辛苦,家裏所有的希望,辛苦,汗水,金錢都付之東流。我相信大部分家長都不是抱著花錢讓孩子學會玩的態度。他們都學會了觀察。如果這個孩子天賦很好,進步比其他孩子快,他們會做出是否走專業路的選擇。但如果選錯了老師,孩子的水平會長期停滯不前。妳會誤以為孩子沒有天賦。多難過,我再次提醒家長:“不要看廣告。”
打字不容易。如果妳滿意,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