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城市社區養老模式。

城市社區養老模式。

第壹,中國城市社區互助養老的實踐

(壹)青島模式

1.整合資源,不斷創新。為有效減輕養老問題給市民家庭、政府和社會帶來的負擔,青島市立足實際,重新整合資源,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等傳統模式的基礎上,創新建立社區互助養老模式,成效顯著。

在青島建立的這種養老模式中,在各個社區設立互助養老點,由政府負責為互助養老點購買娛樂設施和補貼水電費,並加強引導和扶持,組織活動,為經濟條件相對寬裕的老年家庭提供場地,或由社區內企事業單位提供閑置場所或贊助,有效整合了政府、社會和家庭資源。同時,養老中心本著“自願結合、相互支持、相互幫助* * *構建和諧”的基本原則和“為社區老年人創造健康快樂的生活環境”的理念,倡導年齡較小、身體健康的老年人對身體虛弱的老年人進行保健,使老年人的活動從以前的娛樂型向團結互助型發展,形成老年人之間的相互關心、相互照顧、相互關心。

2.和諧社區建設成效顯著。互助式養老中心在政府的指導下,經常組織撲克比賽等有益活動,參加鄰裏節、讀書節等區域性文化活動,有效提高了老年人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互助養老點還充分發揮老人們自身的組織協調能力,組織開展競技性文體活動,讓老人們重新體驗到趕上學習的樂趣,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豐富老人們的晚年精神生活。

3、互助養老,任重道遠。社區互助養老是現代社會養老模式的探索和創新。但由於經濟條件、觀念更新等主客觀因素的限制,當前社區互助養老的推進與老年人對社區互助養老的需求仍有較大差距。如何使其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總體目標,必須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完善網絡。

青島市四方區根據老年人的身心特點和特殊需求,以社區養老為重點,通過政府在政策、資金、環境等方面的支持和引導,探索創新了社區互助養老新模式,既滿足了老年人高層次的物質文化需求,促進了四方區精神文明建設,又體現了政府高度的公共服務意識。可以說,社區互助養老的模式是社區養老的壹種全新嘗試,非常值得肯定。

(二)江蘇海安模式

海安縣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職工110000人,退休人員29000人。在職人員與退休人員的比例為4:1。壹般來說,四個員工承擔1個老員工。隨著人口老齡化,再過30年,這個比例將下降到2:1。每年的4月份是海安退休職工到社區進行養老金認證的日子,退休人員的情況壹覽無余。我們發現大多數老年人普遍不太關註社區周圍發生的事情,很少參與社區的活動,也很少使用社區資源。

江蘇海安社區通過記錄服務時間和服務內容,將50-60歲的老人安排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家中,像鐘點工壹樣為老人提供家庭清潔、繳納水電費、心理保護、陪老人聊天、解悶等服務。服務器和客戶端之間沒有經濟關系,只有工作時間的節省和拿走,既解決了部分老年人請不起保姆的困難,又解決了部分低薪年輕人在家照顧老人的後顧之憂,體現了社會統籌老年人的精神。

(三)北京豐臺模式

北京市豐臺區西沃地小區是壹個老小區,建於20世紀50年代,常住人口1006人。60歲以上老人占社區總人口的31.2%,空巢戶占總戶數的46%,老齡化程度比較嚴重。西部窪地社區周邊生活設施不完善,服務網點少,老人生活困難多。2008年成立的居家互助協會受到了社區居民的歡迎。居家互助協會實行會員制,有兩個會員,即分紅和綠享。拿紅皮書的是誌願者,拿綠皮書的是受助者。考慮到社區老人不想打擾別人,自卑,社區決定讓需要服務的居民每年繳納10元的會員費,用於互助協會購買必要的服務用品。誌願者的貢獻也將作為“愛心儲蓄”,提供五年誌願服務,未來享受終身服務。

二、互助養老探索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互助養老模式已經在多個省市進行試點,很多地區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各社區居民對這種社區養老模式有反對也有贊成,在不斷推行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壹些問題。

(壹)老年人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

目前,我們發現很多老年人很少關註社區發生的事情,他們平時的生活大多局限於在家做家務和照看孫子孫女。因此,壹些老年人認為這種新的社區“互助”養老模式會影響他們的人身自由,使他們沒有時間照顧家庭事務。因此,這種養老模式需要改為自願,在不限制老年人人身自由的基礎上實施。

(二)“銀銀行”制度設計缺陷

江漢區銀行於2009年8月28日正式啟動。區老齡辦主任方三勤說,當時采取老人自願報名、社區幹部推薦的方式,根據社區最需要幫助的老人數量,按壹定比例招募社區老年誌願者,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服務。當誌願者及其配偶需要幫助時,可以向社區老協提出申請,老協會安排護理人員上門服務。

這種模式三年來發展並不順利。有些服務只靠手寫記錄,記錄壹旦丟失就無法找回。而且,誌願者有“救”也有“取”,至今沒有壹個人接受過“愛心服務”。“銀行”的發展遇到瓶頸,並不代表它就是失敗的。但其組織體系尚未成熟,公民的養老觀念沒有改變。資金和技術也不足。民政、教育、工業、青婦等部門都要參與合作,必要時邀請企業、專業養老機構參與管理,讓這個體系得到很大的完善。

(三)互助養老缺乏穩定性

呼和浩特首家自辦互助養老院,讓第壹批空巢老人過上了集體生活。形成了集中養老、免費食宿、自主管理、互助互濟的養老院,真正解決了老人們最基本、最迫切的生活困難。互助養老院目前完全依靠社會愛心人士的捐助,但這鍋飯能撐多久還是個未知數。

令人擔憂的是,目前的互助養老模式並不穩定。如果有壹天養老院沒飯吃了,老人們就得先回家。妳不能創業,除非妳帶著錢和食物回來。這意味著,如果愛情的力量稍有放松,老人們就得回到從前的生活狀態。雖然如今的公益事業蓬勃發展,但僅靠愛心人士的支持,互助養老能走多遠,真的是個問號。

(D)缺乏從自發到自覺過渡的體制安排。

目前,城市社區的“互助養老”還處於探索階段,處於老年群體的自發探索階段。如何從老年人的自發轉變為自覺的探索和普及,我國的城市管理制度設計還處於制度設計的空白或缺失。比如互助養老的資金支持體系、設施投入體系、統壹內容、規範制度設計等,還沒有成為政府管理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至少在縣級層面是如此。

第三,日本互助養老的經驗

(壹)日本的“鄰裏互助網絡”經驗

在日本社會轉型後形成的現代城市社區中,居民之間* * *共性的減少,異質性的增加,使得社區內部無法實現均衡的* * *同壹性意識。培養公民(居民)的主體意識,更加關註個體需求,發展社區層面的個性化組織生活,構建公共社區生活,日益迫切。* * *構建和諧美好的社區生活,除了居委會等傳統地域組織的協助,還需要居民自身的積極參與和配合,比如自發形成的鄰裏互助網絡。這些團體在吸收誌願者成員後,進壹步組織和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從而形成新的人際網絡,促進社區組織結構的優化。

(2)互助活動制度化、規範化、歡樂化。

鄰裏互助網主要通過協會組織的各種活動,實現老年人之間的互助或幫助。從已經開展的活動來看,主要有聚會、聚餐、無障礙旅遊、健身等。而且活動開展時,主辦方融入了壹些醫療、生活預防、實際救助等關愛話題。這樣,老人們不僅減輕了孤獨感,還增加了自我保護等生活技能。

(三)日本互助養老生活方式的啟示

這種鄰裏互助網絡的建立得益於以下幾個因素:第壹,它來自於公民和居民的自覺性和主體性。第二,它來自於夥伴關系和平等民主的概念。第三,來自家庭主婦的生活智慧和靈活的處事方式。第四,核心人物的領導能力和“專業”態度。

第四,在城市社區推廣互助養老模式的制度設計和管理思路

(壹)普及老年人互助倫理。

1,普及老年人助人為樂的道德規範。老年人倫理觀念中最大的誤區之壹就是“以鄰為壑”。有些上了年紀的朋友總是在腦子裏收集不愉快的生活挫折。在社區互助養老模式下,普及助人的道德規範,鼓勵他們慈悲為懷,樂於助人,特別是其他需要幫助的老年人,讓他們明白助人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能增強老年人獨立完成某項工作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從而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這樣才能讓這種互助養老模式更好的走下去。

2.支持各類宗教組織的慈善教育。我們要教育老年人要有信仰,因為有信仰的人,不管是信佛、信主、信神還是信別人,都是信真善美的!因為信仰,我們可以放棄財富,花費精力,單純的幫助別人,不求回報。要教育老年人要有信仰,要教會他們在互助的行動中善待他人,這樣才能改變社會風氣,讓善良永存。

3.建立老人互助模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身邊的榜樣也是無窮的。互助組織定期評選健康向上、有老人風範、家庭和睦、在群眾中威望高的老人作為榜樣。互助養老的模式值得借鑒。社區可以定期評選年度或季度“老年人之星”,調動老年人互助的積極性,優秀典型的做法也值得大家壹起學習。

(二)建立城市社區互助養老機構

1,完全自願的出入境制度設計。城市社區“互助養老”模式應以民主自由為基礎,在不影響和剝奪老年人自身權利的前提下,照顧老年人的生活。完全自願進出的制度,是指社區老年人可以自願加入互助養老的隊伍,享受社區互助服務。妳也可以不參加這種模式,是否加入完全看老人的意願。

2.互助社領導人的民主選舉制度設計。在互助型養老群體中,成為領導者是不可或缺的。根據民主原則,這個領導人需要由社區互助小組選舉產生。他們本身也需要有專業的態度,甚至為了這個事業繼續學習,取得專業資格。即便如此,他們在處理重要問題時也會將自己置於“渠道”的中介地位,在專家和專門機構的幫助下,尋求最快、最合適的解決方案。這樣選舉出來的老年領導就有了威信和說服力,在協調各種事務上更有優勢。

3.基金管理完全公開透明。社區互助養老模式的資金管理和來源應該完全公開透明,讓社區居民了解每壹筆互助養老資金的來源和用途。資金來源主要分為四部分:財政補貼或福利資金、慈善資金、社區居民捐贈、縣區社會捐贈。將這四種資金來源歸入社區網絡平臺,要充分有效利用資金,精心規劃老人生活娛樂補貼。同時,為了老人的健康,我們用資金為老人做定期體檢,為老人購買常用的醫療設備和藥品。

4、明確互助的重點對象和重點內容。要建立壹個群體支持模式,首先要明確重點支持對象。社區中需要幫助的老人類型有:空巢老人、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中老年人、失能老人、獨居老人。不同種類的老人需要不同的幫助。社區互助組織為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醫療、康復、護理、洗滌、購物、送餐、心理咨詢等生活照料服務;對於空巢家庭的老人來說,他們需要更多的生活服務,比如家政服務、醫療服務等,因為他們沒有子女照顧。同時,可以鼓勵他們參與社會公共活動,更好地體現自己的重要性,增強他們內心的存在感,讓他們身心愉悅。有自理能力的中老年人,可以為他們設立康復護理中心,白天在社區壹起開展康復護理活動,同時可以消除孤獨感,有益健康;失能老人和獨居老人需要結合政府救助,為他們設立急救電話號碼,組織其他老人開展壹對壹的救助活動,確保他們的安全。

(D)老年人互助技能培訓。

1,邀請醫療、心理等相關專業人士進行誌願者培訓。由於許多老年人缺乏醫療急救知識和護理知識,互助養老模式無法正常開展。對此,社區可以邀請專業的醫務工作者和專業的心理健康人士,為社區的老年群體提供誌願咨詢。

2.入駐企業免費與培訓基地交流。邀請社區內的企事業單位為互幫互助的老年群體提供閑置場所進行培訓,既能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又能提高企業的知名度,促進社區的經濟發展,有效整合社區資源。同時,要落實老年群體互助的培訓場所。

3、鼓勵和支持知識型老年人參加互助技能培訓。社區可以建立老年人才中心,讓有技能的老人自願報名,實現老年的教與學,鼓勵知識型老人為其他老人培訓學習。這樣,老人不僅能學到東西,還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彌補退休後的精神空缺。鼓勵大家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請教,定期交流學習經驗。

(五)完善社區互助養老服務設施。

1,老年人健康講座。為了讓社區的老年人了解健康生活常識,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提高生活質量,互助養老組織可以定期舉辦老年人保健知識講座,讓老年人在現實生活中學習相關保健知識,從飲食、運動、心態調整等方面對老年人進行科學指導,增加對疾病的認識,轉變觀念,改變過去的防病保健意識。教導老年人通過科學的方法、均衡的飲食和適度的運動來促進身體健康。

2.老年人心理咨詢服務。社區裏很多獨居老人、空巢老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問題,但很少有人能主動去咨詢心理咨詢師。因此,互助組織應該為老年人提供專門的心理咨詢服務。老年人心理問題的成因非常復雜,壹般是由環境、性格等多重因素長期作用形成的。很多老年人出現心理問題後,會出現壹些異常行為,如失眠、食欲不振、焦慮、易怒等。這些現象的背後,其實是心理疾病在作祟。因此,要防止老年人患上心理疾病。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社區應發揮互助組織的作用,通過互助的方式提供定期上門服務,並根據每位老人的情況量身定制個性化的服務菜單,讓他們感受到關愛。

3.老年人自我保護援助和預警教育。為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護和安全防範能力,保障其穩定和諧的生活,社區互助組織可定期舉辦“老年人自我保護知識講座”,結合當前針對老年人的詐騙案件,邀請社區民警以案例討論的形式向老年人講解安全防範知識。提醒大家提高警惕,加強安全防範。看病買東西壹定要去正規醫院和商場。不要因為小便宜被騙,切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組織大家觀看“安全註意事項”宣傳片。

4、老年人文體活動中心。互助組織應在社區多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老年合唱團、健美操、戲曲俱樂部等活動。堅持以活動為載體,開展社區文體活動,愉悅老年人身心,豐富精神生活。積極挖掘社區文化資源,從老年人喜愛的文化活動入手,利用社區活動廣場等資源,組織開展文藝演出、親子互動遊戲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使社區文化滲透到街道的每個角落。同時,社區內的圖書館、棋牌室、電腦室、健身室等活動免費向社區老年人開放,實現了社區資源的享受,讓老年人在健康向上的氛圍中接受現代文明的熏陶,有力地促進了社區精神文明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