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對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產業化、增強抵禦市場風險能力、提高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前段時間,科委組織的CPPCC委員對我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提出了今後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對策建議。
壹,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現狀
2007年以來,在政府部門的積極引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區農民專業合作社逐步發展起來。目前,全區經工商登記註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94個。其中365,438+0從事種植業,48從事林業,7從事畜牧業,3從事漁業,5從事農機服務。9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 * *擁有成員1315人,其中:農民1245人,占94.68%,掛鉤帶動3596戶;總資產3228萬元,其中總股本1936萬元。合作社連接的基地面積為11488畝,其中核心基地面積為4585畝。當年銷售額超過10萬元的合作社有12個,其中銷售額超過10萬元的合作社有6個。有19家公司實現按交易量返還可分配盈余。到目前為止,已有1和5個省市級示範農民專業合作社,25個區級標準化農民專業合作社。
總的來說,我區農民專業合作社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從無到有的數量發展階段,逐步開展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建設的萌芽階段。雖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起步階段還存在壹些問題,但是從江北區路演果蔬專業合作社的討論中,我們明顯感受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已經表現出四大功能:
壹是增加了農民收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進了先進的生產理念,組織農民群體進入市場,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江北陸燕果蔬專業合作社在加強管理的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安排生產,有計劃地組織收購和上市,使整個合作社1.600畝基地平均每畝產出效益達到1.25萬元,平均每畝利潤達到0.5萬元,社員人均年純收入比周邊非社員高出40%以上。
二是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改進種植方式,加強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兩年多來,路燕果蔬合作社共引進葡萄品種10多個,其中種植的夏黑葡萄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比賽金獎。去年,合作社引進了先進的種植方式,將18畝葡萄大棚由傳統的竹棚改為鋼棚,提高了大棚的密封性和保溫性,葡萄成熟時間提前了1個月,並引進了噴滴灌節水項目,加強了大棚的濕度控制。這些農業技術的引進和改進,促進了這個合作社葡萄品質的提高。
三是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目前,路燕果蔬合作社的種植品種已經從單壹向多元化轉變。不僅引進了葡萄、黃華麗,還引進了草莓、獼猴桃等大眾化品種,其中葡萄種植面積0.1.4萬畝。在其輻射帶動下,周邊葡萄等高效作物種植面積明顯增加,有力推動了唐紅街道萬畝精品水果基地建設,調整優化了農業生產結構,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四是提高農業服務水平。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六統壹”服務:統壹種子供應、統壹農業投入品、統壹生產標準、統壹培訓和技術服務、統壹品牌和包裝、統壹銷售。由於為成員統壹采購農膜、農藥、滴灌等農業生產資料,比市場價低10%左右,起到了專業合作的凝聚作用,促進了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於我區農民專業合作社起步較晚,其發展受到宏觀環境、農民自身素質等多種因素的制約。目前,仍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壹是業務規模小。壹方面,農民專業合作社認繳資本少,固定資產少,經營規模小。小規模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必然導致經營管理水平低下,無法有效增強農民抵禦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的能力。另壹方面,加入俱樂部的會員少,帶動農民,輻射範圍低。平均每個專業合作社只有13個成員,連接帶動38戶,連接基地面積只有122畝。
二是產業層次低,缺乏深加工。從產業覆蓋面來看,我區絕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集中在水果水稻、花卉苗木、竹筍、茶葉種植等生產領域,從事農產品深加工、貯藏的相對較少,缺乏向流通業務和新興產業的拓展。總的來說,帶動效益不夠顯著。
第三,操作不夠規範。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仍處於低水平的家庭作坊式經營,缺乏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很多合作社只是註冊,並沒有開展實質性的聯合生產服務,只是名義上的成立;有的還借名,方便自己的農產品進入市場(超市)或享受政府優惠政策。另壹方面,在組織體系建設和運行機制方面,缺乏有針對性的操作方法和議事規則,缺乏具體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即使有,也沒有嚴格執行,沒有約束力,導致成員對合作社的期望不高,社會影響力不大。
第四,經營管理人才缺乏。壹般來說,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有壹個或幾個“能人”起著關鍵作用。目前,我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頭人多為農村能人、專業戶,且多屬於傳統農民,學歷較低,缺乏專業知識。據統計,只有不到10%的合作社成員具有高中學歷,懂得經營、管理、開發市場的“能人”相對匱乏。同時,由於農業是弱質產業,很多經營管理人才不願意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所以缺乏專業化的管理人才和管理骨幹。此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技術管理存在諸多制約因素,缺乏相應的技術指導。我區農民專業合作社整體技術含量較低,仍處於農產品初級生產階段,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
三、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對策建議
基於江北的現實和發展要求,我們認為,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必須尊重農民意願,依法依規推進合作社組建;要以產業發展為重點,帶動農民增收;要通過政策引導推動、部門合作聯動,形成支持合力;要按照典型示範和引導服務的要求,加快標準化管理、標準化生產、品牌管理、會員技能和產品安全建設。為了將其付諸實踐,我們建議:
壹是思想上高度重視,盡快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當前農村工作的重點。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產生和發展,是我國統分結合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完善,是農業專業化、產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把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成引領農民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的新要求。無論從其他地方的經驗,還是從我區的實踐來看,絕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越來越表現出降低生產成本和市場風險、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績效。同時,由於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我區畢竟是新生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和問題。因此,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提高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認識,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解決"三農"問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舉措,作為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戰略舉措,盡快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當前農村工作的重點。要改進管理方式和服務態度,幫助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全力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
二是發揮政府優勢,加強引導和服務。壹方面,要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運作。針對我區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運作不規範,部分農民合作意識淡薄的問題,政府部門可通過選派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等方式給予指導,積極幫助合作社建立健全成員(代表)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三會”制度,充分發揮“三會”職能,建立健全內部規章制度,強化執行,依法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建設。同時,可以開展樣板社建設,樹立壹批可比較的樣板,讓樣板社帶動農民。在典型示範的帶動下,農民的合作社經營意識會增強。
另壹方面,要發揮政府的優勢,在技術指導、營銷服務、法律咨詢等方面加強引導和服務。壹是充分結合農業領域“三萬三”和“田間流動學校”活動,組織農技指導員隊伍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對接,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葡萄無公害大棚栽培、楊梅高產穩產、水稻拋秧、精準定量、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等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緊緊依托當地優勢產業和產品,調整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模式和經營思路,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和經營範圍二是利用互聯網上的農民郵箱,幫助農民收集市場信息,尋找交易客戶,定期發布主要農林產品、畜產品、水產品的市場行情,搭建信息服務平臺,開拓產品市場。同時,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參加省市名優農產品展示交易會,打響農民專業合作社品牌。三是利用基層法律服務機構或農村法律顧問,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合作、購銷、配送等方面提供法律援助。
三是加強政策引導,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支持力度。在今年的《關於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進壹步增加農民收入的若幹意見》等文件中,區政府將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重點扶持對象。下壹步要對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全面督導檢查,落實好現有扶持政策,督促已出臺的政策落實到位。另壹方面,也要了解農民專業合作社對政策的其他訴求,研究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在標準化生產、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品牌創建、自營出口與農資超市對接、產品展示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活力和競爭力;出臺單壹農產品生產、交易向加工、深加工轉型的政策措施,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向加工生產合作社轉型,加大農產品加工項目引進力度;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專項扶持資金,重點支持營銷拓展、人才培訓、信息服務建設等內容。
第四,加強培訓和人才引進,緩解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問題。可以采取請進來、走出去、專題培訓等多種方式,分期分批對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財會人員進行培訓,重點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培訓,選派壹批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到專業院校進行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或者通過實地考察、觀摩學習、座談交流等方式提高管理素質,逐步培養壹批善於經營、會管理、會技術的農民。同時,通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作,積極實施“專家入社”行動計劃,千方百計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逐步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人才缺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