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山東唱什麽戲?

山東唱什麽戲?

問題1:山東傳唱的戲叫什麽?劉孜戲是以菏澤、濟寧、徐州為中心,流行於魯、蘇、豫、皖、冀四省交界處30多個縣的地方劇種。又名黑仔戲,被稱為“皮毛沃沃”、“百調”、“黃河以北吹調”,是中國戲曲的古老曲調之壹。在中國戲曲史上,曾被稱為“劉冬、西浜、南昆、易貝”的“劉冬”是魯劇中的劉孜。

劉孜戲是以元明清以來流傳於中原的民間歌謠為基礎,吸收了高腔、青陽、亂彈、昆曲、羅羅、皮黃的壹些劇目和唱腔而逐漸演變而來的。因為曲牌裏有壹個劉孜調,所以叫劉孜戲。該劇與大黑仔劇、落子劇、席絹劇同出壹源,相互影響。樂器以三弦為主,笙、笛為輔,都屬於弦弦聲腔體系。

劉孜歌劇已有近500年的歷史,有200多個傳統劇目和600多首音樂唱段。調式分為越調、平調、下行、二八調、反宮絲、變調,壹般以前四種調式為主。主要伴奏樂器有、笙、小三弦,俗稱三大件。歌詞以長短句為主,以“序”(齊燕體)的方式交替唱出,綿綿不絕,豐富多彩。因宮調種類繁多,音樂優美,唱腔典雅古樸,清新醇厚,素有“九調十八調七十二咳咳”、“百調”之稱。再加上各行各業都有獨特的表演藝術風格,所以能在戲曲舞臺上淋漓盡致地展現各種性格各異的人物。

2006年5月20日,劉孜戲曲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問題二:什麽是魯劇?魯戲是山東省的壹個地方劇種——棗梆,流行於菏澤東部及河北、河南部分地區。山西上黨梆子在1880左右傳入山東,受當地方言影響。以前叫“本地●”,意思是本地的山西梆子。“●”音“棗”,故名。山東地方劇種——鑼鼓鑼鼓,清末流行於山東臨沂、藤縣壹帶,偶爾在鄒縣、徐州壹帶演唱。化妝只用胡子和包頭,媽的。伴隨著鑼、鈸和鼓,而不是弦樂。拉魂腔傳到藤縣後,所有的鑼鼓、火鉗藝人都改唱拉魂腔了。解放後,山東、江蘇的拉魂腔稱為“柳琴戲”,山東的拉魂腔稱為“泗州戲”,但保留了部分劇目和鑼鼓打擊樂。山東地方戲——北詞二弦北詞二弦,又稱“四弦”。流行於魯西北,以高唐、臨清為中心。音樂和曲目基本和二夾弦差不多。二甲弦分為南詞和北詞,其北詞相當於四股弦的大板。山東地方戲——大笛羅洛大笛羅洛,又名“羅子戲”、“大笛戲”、“羅羅頭”。流行於河南北部和山東西南部。它是劉孜歌劇院和大黑仔歌劇院的姐妹劇。卷積。現存民歌約100種,常用的有《娃娃》、《山坡羊》、《調》、《韭菜花》等。音樂比劉孜戲粗獷,有“精洛子,精劉孜”之說。保留壹些高腔和青陽腔。山東地方劇種——壹鉤壹鉤,又稱“四股弦”、“河西柳”。它是在山東高唐地區流行的花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清末流行於高唐、夏津、東平、齊河、濟南、冀南等地。受河北梆子影響較大。劇目主要反映民間生活。以四腳弦為主要伴奏樂器。曲藝山東省地方戲——山東鼓山東鼓,又名“梨花鼓”、“梨花鼓”。除了書鼓,樂器上還敲擊著兩個牧民的農具梨子的碎片。最後壹種用兩塊鐵或銅,配以三弦、四弦胡。壹個人唱或者兩個人二重唱,三兩個人伴奏。歌詞是七句或交叉句。平時只唱歌不說話。傳統歌曲有《黑驢段子》、《連環娃娃》、《王思福姐姐》。山東地方戲——山東秦書山東秦書起源於山東菏澤。形成於1780年前。後農村藝人進城講故事,自稱“山東揚琴”“的...文明琴書”。1934年,鄧九如在天津電臺演唱時,取名“山東秦書”。以唱為主,說為輔。歌詞壹般是七個字。歌手壹至五人,以揚琴為主。主要樂器有揚琴、古箏、掛件、軟弓、四胡、三弦、簡板、盤碟等。主要曲目有《打卡鎮關西》和《朱良下山》。山東省地方戲——山東快書山東快書,又名“吳老二”。流行於山東和華北地區。它形成於清朝道光和鹹豐年間。壹開始是兩張演員掌握節拍的照片,然後出現了竹板和銅板。現在銅板用的多了。壹般來說,站姿和唱腔是用來講究表演中的“手、眼、身步”和“負擔”的。“按鈕”的使用動作範圍很大。歌詞基本是七個字,演員背歌詞,用通俗易懂的英語說。劇目有《宋武傳》、《馬家店》、《捉俘虜》、《屠殺》等。

問題3:山東有哪些劇種?山東流行的梆子劇種繁多,有豫劇、山東梆子、萊蕪梆子、棗子梆子、梁家縣、東魯梆子、河北梆子等。從說唱發展而來的歌劇有:

問題四:什麽是魯劇?山東流行的傳統戲曲有30多種,大致可分為梆子戲系、絲弦戲系、肘鼓戲系和民間歌舞、說唱形成的傳統戲曲。

山東流行的有豫劇、山東梆子、萊蕪梆子、棗子梆子、梁家縣、東路梆子、河北梆子。曾獲梅花獎的豫劇演員張瀾、朱、,至今仍活躍在山東各地的舞臺上。

弦歌是壹種民間歌謠,由於流傳地域和伴奏樂器的不同以及其他藝術的影響,形成了風格各異的各種戲曲。在山東流行的主要戲曲是劉孜戲、黑仔戲和羅子戲。劉孜歌劇被稱為“劉冬”,是弦子腔中最受歡迎、最有影響力的劇種之壹。代表性劇目有《四服》、《丟心四服》、《鶯鶯四服》、《李肘鼓調》等,它是以流行的秧歌為基礎,逐漸演變而成的,以娘娘腔為主調。

收錄的劇種有柳琴戲、五音戲、強茂戲、柳腔戲、鄧強戲和東陸肘子鼓。魯劇是山東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劇種,在山東很受歡迎。

魯劇是在民間說唱“山東秦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建國後,魯劇得名,經過改革創新,迅速發展到全省各地,影響北至黑龍江,南至江蘇,西至新疆。都成立了魯劇藝術表演團體,成為充滿生機的年輕劇種。廬劇曲調雖少,但種類豐富,歌詞通俗易懂,唱腔樸實無華,優美動聽,在人民群眾中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傳統的魯劇大多取材於民間故事,反映了下層人民的日常生活。內容表現家庭倫理、風土人情、愛情婚姻、兒女親情。經過藝術家們多年的努力,大部分劇的故事性很強,情節細致生動,群眾語匯豐富,表演簡單自然,沒有嚴格的程序規範,比較生活化。

由於魯劇用齊魯方言表現民間生活、民俗風情,充滿人民感情和生活氣息,所以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其部分優秀劇目,如《李二妻改嫁》、《姐妹易嫁》、《兩壟地》、《逼婚》、《小借年》等。,相繼被搬上銀幕,流傳到塞北河以南,流傳到港澳,在國內享有盛譽。山東是戲曲大省。以京劇為例。全國有80多個京劇團,山東有20多個,占四分之壹。

此外,山東是壹個多種戲劇的省份,如山東梆子、五音戲、劉孜戲和強茂戲。

問題5:山東屬於哪個省?

山東是中國戲劇活動較早的地區之壹。隋代齊在全國提倡功名運動,唐代山東盛行參軍戲。可以說,長期的載歌載舞、載歌載舞的流行活動,培養優秀者,是中國傳統戲曲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過程。宋雜劇形成後,也傳到了山東。金末元初,產生了元雜劇這種用北方音樂演唱的戲曲形式。山東是主要熱門地區之壹。元代鐘思成的《鬼錄》和明初賈的《鬼錄續》中記載了28位魯劇作家,其中有4位擅長演唱。中國傳統戲劇最繁榮的地方是東平。山東有65,438+00名元曲作家,如高文秀和張詩琪。最突出的是高文秀,他的作品《黑旋風雙祭》深得人民喜愛。中國傳統戲曲在明清時期進入了壹個蓬勃發展的時期。李開鮮的《劍》和孔的《桃花扇》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現代戲曲有30多種,可分為梆子戲、和弦戲、肘鼓戲,以及由民間歌舞和說唱形成的傳統戲曲。山東流行的有豫劇、山東梆子、萊蕪梆子、棗子梆子、梁家縣、東路梆子、河北梆子。曾獲梅花獎的豫劇演員張瀾、朱、,至今仍活躍在山東各地的舞臺上。

主要有劉孜戲、大黑仔戲和洛子戲,這些都是流行的民間歌謠。劉孜戲,被稱為“劉冬”,是弦腔中最受歡迎的劇種之壹。

肘鼓子腔,以“娘娘腔”為主調,逐漸演變為傳統戲曲聲腔。收錄的劇種有柳琴戲、五音戲、強茂戲、柳腔戲、鄧強戲和東陸肘子鼓。

由說唱發展而來的傳統劇種有:廬劇、黨劇、裕固劇、東廬鼓戲、八仙戲、蘭關戲等。

問題6:山東有哪些劇種?目前山東流行的傳統戲曲有30多種,大致可分為梆子戲系、絲弦戲系、肘鼓戲系和民間歌舞、說唱形成的傳統戲曲。

山東流行的梆子劇種很多,有山東梆子、萊蕪梆子、棗子梆子、平調、東魯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等。其疫區包括菏澤、濟寧、臨沂、棗莊、泰安、濟南、聊城、德州、萊蕪、濱州等10多個城市。這些劇種,除了河南梆子和河北梆子,都是地方梆子劇種。

肘鼓子調是以流行的古畫秧歌為基礎,以娘娘腔為主調的傳統戲曲調。收錄的劇種有柳琴戲、五音戲、強茂戲、柳腔戲、鄧強戲和東陸肘子鼓。柳琴戲流行於魯南蘇北壹帶,因以柳琴為主要伴奏樂器而得名。流向膠東和魯中北部的肘鼓分為東西三路、肘鼓等不同支流。西路發展成為以章丘為中心,西至濟南、歷城,東至張店、周村的五調戲。北路形成光腔,流行於惠民、濟陽、博興、廣饒。東路肘鼓是壹種獨特的劇種,流行於濰坊、臨朐、臨淄、沂源等地。而這個手肘鼓就分別發展成了“手肘鼓”——強茂和劉強。強茂主要流行在諸城、高密、安丘、交縣。劉強主要流行於即墨、青島、平度、交縣、萊陽、葉縣等地。

問題7:山東省的地方戲曲有哪些?魯劇,也被稱為“偽裝揚琴”和“秦腔”,流行於山東和部分江蘇和安徽。它發源於山東北部的黃河三角洲,由山東舒勤演變而來,距今已有65,438+000年的歷史。山東省東營市是魯劇的發源地,東營區牛莊鎮石家村的民間藝人石殿元是魯劇的主要創始人。原來的呂劇班大多是走村串戶,在田間地頭演出,影響不大。1910左右登臺。1953山東魯劇院成立後,魯劇成為流傳山東各地、享譽全國的劇種。

名字的由來

關於魯劇名稱的由來,有很多故事,大致如下:壹是1915左右,廣饒縣牛莊石家村(現劃入東營區)的老藝人石殿元也用紙糊驢。

德州呂藝術團

假唱《王曉捉腳》受到群眾歡迎,所以人們稱之為“驢戲”。因為這個稱呼不雅觀,所以經過壹些學者的深思熟慮,音譯為“魯戲”。二、1923年,這種驢戲進入濟南府,主要劇目是《呂洞賓大瑤》。當地人並不了解這出戲的來歷,只聽說叫“驢戲”,又因主戲以“魯”字開頭,觀眾稱之為魯戲。三、魯劇作中的“魯”字,原是以25戶為壹路的“魯”字。意思是鄰裏劇,家鄉劇。後來在輾轉反側的過程中,“呂”被簡化為“呂”。第四,過去的琴書大多是情侶或家庭演奏,演唱的內容反映的是男女之間的愛情。兩個人都叫“魯”,所以叫魯劇。5.魯戲原名“樂戲”。原因有二:壹是因為唱歌時主要伴奏樂器是鋼琴,彈鋼琴的手指上下移動,所以叫彈;因中國十二樂律中有六種陰律,合稱“六”,故將“樂戲”改名為“魯戲”。還有壹個傳說是,這種劇起名的時候,有老藝術家說,這種劇唱出來的時候,叫中風。樂與魯諧音,故名魯戲。編輯本段的傳統劇目分類

魯劇劇本大致可分為兩類:壹類是小戲,如《小孤仙》、《王借》、《小節年》等,這是它的基礎戲;另壹種是蓮臺本劇,多改編自鼓詞、小說、琴書的劇本,如《金鞭》、《金鐲玉環》、《五姑娘盛世唐朝》。戲曲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運用生動的大眾語言,善於表現不同的人物形象,富有強烈的感染力。魯劇的旋律簡單、質樸、優美、靈活,易學易唱。基本音調是四平和板兒,有時使用其他曲調。主要伴奏樂器有大鍵琴、揚琴、二胡、三弦。《魯戲與世界文化遺產》2008年25個分組編輯的《這段的起源與演變》。

[1]魯戲雖然是新中國成立後命名的新劇種,但其表演藝術形式卻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早在

北京呂藝術團

清代中葉,魯南農村出現了壹種二人轉藝術形式,名為“小曲子”。因其主要伴奏樂器為揚琴(揚琴),故又稱揚琴、揚琴。歷史上,揚琴廣泛流行於河南、江蘇、安徽北部、河北南部及東北個別市縣的古黃河下遊地區。最早流傳於魯西南,逐漸向北方(濟南、惠民地區)和東方(青島、煙臺)延伸,約有200年歷史。在發展過程中,受不同地區語言和風俗習慣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南路、北路、東路三大流派。他們的名字也不壹樣。比如東陸秦書的藝術家尚業興,把這本書叫做《改良揚琴》;北麓秦書的創始人鄧九如自稱是“文明的揚琴人”。直到1933年,鄧九如在天津廣播電臺播音時,山東秦書才被命名。光緒初年,廣饒縣(原名樂安)北部的農民為了生存,經常隨身攜帶彈琴、打節板等樂器。從唱鋼琴書的小片段開始,或者流暢地編壹些有趣的故事,邊彈邊唱。後來,他們不斷吸收戲曲唱腔和民間曲調,以豐富其表演內容和形式。如東村的張蘭田、張誌田兄弟,有壹次去安徽鳳陽拜師學藝。當地流行的鳳陽歌對舒勤的表演藝術有很大的影響。藝術家在長期的歌唱實踐中不斷追求新的藝術形式。壹些擅長唱歌的藝術家在。

問題8:魯劇是山東省最著名的戲曲藝術,是山東省地方劇種之壹。曾被稱為“變相揚琴”、“秦腔”。它是由民間說唱藝術“山東舒勤”(坐在鋼琴上)演變而來。發源於山東以北的黃河三角洲,流行於山東及江蘇、安徽部分地區。原來的呂劇班大多是走村串戶,在田間地頭演出,影響不大。1910左右登臺。1953戲曲改革中,魯劇被改編命名為魯劇。1953山東魯劇院成立後,魯劇成為流傳山東各地、享譽全國的劇種。

問題9:山東有哪些種類的戲劇和歌曲?山東是中國戲劇活動較早的地區之壹。其戲劇藝術的孕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齊魯國。

漢代,山東流行白戲。從山東出土的畫像石中,大概可以推斷出漢代白戲的流行。沂南縣北寨村漢墓的畫像石和臨沂銀杏山9號漢墓出土的彩綢畫,都記述了上百場戲的表演。

隋代齊在全國提倡功名運動,唐代山東盛行參軍戲。可以說,長期的唱、跳、唱、跳的流行活動,培養優秀的表演人才,是魯劇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過程。宋雜劇形成後,也傳到了山東。金末元初,產生了元雜劇這種用北方音樂演唱的戲曲形式。山東是主要熱門地區之壹。元代鐘思成的《鬼錄》和明初賈的《鬼錄續》中記載了28位魯劇作家,其中有4位擅長演唱。中國傳統戲劇最繁榮的地方是東平。山東有65,438+00名元曲作家,如高文秀和張詩琪。最突出的是高文秀,他的作品《黑旋風雙祭》深得人民喜愛。

明清時期,魯劇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李開鮮的《寶劍記》和孔的《桃花扇》成就突出,影響最大。演出方面,專業劇團增多,活動頻繁。

到清朝中期,幾十種不同的戲劇同時活躍在山東。大致可分為梆子戲、和弦戲、肘鼓戲等。

目前山東流行的傳統戲曲有30多種,大致可分為梆子戲系、絲弦戲系、肘鼓戲系和民間歌舞、說唱形成的傳統戲曲。

山東流行的梆子劇種很多,有山東梆子、萊蕪梆子、棗子梆子、平調、梁家縣、東魯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等。其疫區包括菏澤、濟寧、臨沂、棗莊、泰安、濟南、聊城、德州、萊蕪、濱州等10多個城市。這些劇種,除了河南梆子和河北梆子,都是地方梆子劇種。

和弦調是壹種民間歌謠,它經過大合唱階段,然後發展成為壹種傳統的戲曲調。由於流傳地區和伴奏樂器的不同,並受其他藝術的影響,絲弦樂器形成了不同風格的傳統戲曲,其中劉孜戲、黑仔戲和羅子戲在山東很受歡迎。劉孜戲,被稱為“劉冬”,是弦腔中最受歡迎和最有影響力的劇種之壹。代表劇目有《李雅賢四服》、《丟西姆四服的故事》、《鶯鶯四服》、《李三娘四服》等“十佳四服戲”,以流行的古畫秧歌為藍本,逐漸演變成以“娘娘腔”為主調的傳統戲曲聲腔。收錄的劇種有柳琴戲、五音戲、強茂戲、柳腔戲、鄧強戲和東陸肘子鼓。

由說唱發展而來的劇種有:廬劇、墜子戲、裕固戲、八仙戲、蘭關戲等。

問題10:山東梆子是個什麽劇種?山東梆子是山東省的地方戲,流行於山東菏澤。因其古名“曹州”,故又稱“曹州梆子”。這個梆子體系是由鄯善梆子經河南傳入山東後形成的。主要劇目有《墻的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