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只是壹種語言工具,不應該普遍成為繼續教育和人才選拔使用的必要條件。
大學生英語學習圍繞著四六級,四年時間都花在學英語上,忽略了專業。從某種程度上說,現在的大學教育就是英語教育,工具性、功利性色彩越來越濃。
“我們的學生非常擅長應對考試。那些托福和GRE考試高分的同學,出國後發現自己不敢開口。這種考試有什麽意義?”
“目前的英語考試強調閱讀和寫作能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是解決問題的專家,但他們的實際溝通能力沒有太大提高,結果大多是‘啞巴英語’。”
作為國內權威的英語水平測試體系,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正受到質疑和批評。
壹方面是因為它已經成為各級人事部門招聘高校畢業生的標準之壹,本身就帶有功利性;另壹方面,由於教學行政部門習慣於根據考試對學校進行排名,作為校際教學質量評價的壹部分,壹些學校為了提高指標,將其與學生能否獲得學位和文憑掛鉤,進壹步強化了其效用。
近日,在北京市政協會議上,壹份“建議北京市教委取消學生學位證頒發與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掛鉤的做法”的提案再次成為熱門話題。該提案由科技部農村與社會發展司研究員劉永泰委員提出。
英語教育越來越功利化。
長期以來,無論職稱評定、升學考試、考研,如果英語不及格,那是萬萬不能的。據統計,中國各級英語學習者人數已達3000多萬。
“世界上確實有壹個國家如此動員去讀ABC。”在2004年的全國“兩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學教授謝克昌曾質疑:“現在的英語教育效果與其投入不相稱。英語教育在中國的學歷教育體系中對象最廣,持續時間最長,但與實際使用英語的人數相比,它當然浪費了大量寶貴的人力和財力。”
謝克昌認為,人才應該根據他們對社會的實際貢獻來判斷,而不是根據他們的學歷、職稱和英語水平。英語只是壹種語言工具,不應該普遍成為繼續教育和人才選拔使用的必要條件。英語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關鍵是怎麽學,學多少,需要多少人學。無論如何,英語教育不應該成為制約人才生成的框框,而應該成為促進人才成長的利器。
劉永泰指出,四六級已經成為大學的指揮棒。雖然沒有行政命令,但是大部分大學都是把四級證書和學位證、畢業證掛鉤的。學生英語學習圍繞四六級,大學學習圍繞英語。四年時間花在學英語上,浪費了他們的專業。從某種程度上說,現在的大學教育就是英語教育,工具性、功利性色彩越來越濃。
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進壹步分析指出,教學行政部門對學校的排名,作為校際評價的壹部分,很容易導致學校之間的簡單比較,產生不恰當的隱形壓力。“對於學生來說,目的是為了獲得證書,而不是為了提高自己使用英語的實際能力,熱衷於各種所謂的畫圈技能,而忽視了自身語言能力的提高,忘記了學習英語的根本目的。”
教育部從未要求聯系。
事實上,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從壹開始就是高校的自願性考試,而不是強制性的。至於四六級證書與學位掛鉤,完全是高校的自主行為。教育部明確表示,不鼓勵大學將四六級證書與畢業證、學位證掛鉤。
楊教授說:“組織四六級考試的初衷是為了充分利用每次考試提供的大量數據,分析我校和班級的實際情況,改進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但由於四六級考試的權威性,考試成績得到了社會的認可,成為各級人事部門招聘大學畢業生的標準之壹,使其具有壹定的功利性,這也是四六級考試社會性的另壹種表現。"
楊表示,考試涉及壹個國家的教育主權,國外各種考試機構紛紛進入中國,希望在中國教育市場分壹杯羹。據了解,ETS(教育考試服務)有2200多名工作人員,每年托福考生約84萬人。考生參加考試的報名費為1,000元以上。而四六級只有7名工作人員,15名教授,卻要負責每年600-800萬人的考試。而四級的商務成本只有8元錢,六級只有10元,需要完成考試從命題、試卷打印、機要發送到組織考試、閱卷、數據處理、公布成績的所有費用。高校早已各行其是。
目前高校對於四六級與學位的銜接與脫節早已各行其是。
北京東部某大學實行所謂的“假掛鉤”模式,即告訴學生四級證書要和學位證掛鉤,實際操作中並非如此。如果學生修夠了學分,即使沒有拿到四級證書,學校也會給他們頒發學位證。還有壹所大學采取的是“準掛鉤”模式,即學生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學校就頒發學位證。
北京工業大學從2004年新生入學開始,兩者脫鉤。工大教務處主任薛素朵告訴記者,從2004級開始,學生只要修完學分,就算四級不及格,也能拿到學位。薛解釋說,真正的英語水平不是通過考試達到的,而是應該在閱讀,寫作和聽力方面進行紮實的訓練。“我們的學生非常擅長應對考試。那些托福和GRE考試高分的同學,出國後發現自己不敢開口。這種考試有什麽意義?”
據了解,目前北京半數以上的市屬高校仍將大學英語四級證書與學位證掛鉤,未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不予頒發學位證。部分高校解釋,教育主管部門並未對此進行明確禁止,學校可以理解為屬於學校自治範圍。
改革勢在必行。
早在2004年2月,教育部副部長吳就表示,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將是2004年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四六級考試將主要評價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提升聽說能力。
中國加入WTO和申奧成功後,社會對外語水平的要求在不斷提高,這使得大學生交際能力弱的缺陷凸顯出來。研究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傳統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迫在眉睫。
根據目前的教學大綱,閱讀理解是我國大學生英語訓練的主要目標,還規定了要掌握的4200個單詞和進壹步要掌握的單詞。現在的四六級主要是測試學生對大綱規定的英語單詞和語法的掌握程度;重閱讀輕聽說,未能檢測到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結果就像華中師範大學的壹個學生說的:“學了那麽多單詞和語法,還是不會用,既不懂也不會說。”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清認為,目前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不是測試學生的語言能力,而是測試他們的語言知識和語言識別能力,這是本末倒置的。現在的英語考試強調閱讀和寫作能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是解題高手,但實際交際能力並沒有太大提高,大部分還是‘啞巴英語’。
對於四六級考試的出路,全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楊誌忠教授認為,應適當調整教學課程,努力糾正應試教學取代常態教學的地方;教學應註重學生的聽說能力;善於運用現代手段,如網絡、多媒體等。
但楊誌忠教授也預測:“估計四六年級的改革要到2006年才能初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