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如何發揮學生現有經驗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如何發揮學生現有經驗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現有經驗;

新課程改革帶來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像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壹樣,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這場改革的潮流中。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我們更新觀念,更新知識,轉變角色,要有終身學習的習慣,改變課程中過於註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探究,自主學習,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在教學中尊重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它強調教學是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認知的主體,也是學習的承擔者。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參與教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許多教師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下面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壹些具體做法,與同仁們探討。

第壹,轉變思維,

明確學生發展的主體性

教師首先要透徹理解學生主體性的含義。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清楚地知道從哪裏入手,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更好地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那麽,什麽是學生的主體性呢?學生的主體性是指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處理與外界關系的功能特征。它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自主性是指學生要有“當家作主”的思想,要有獨立的意識和主見;主動性是指學生要有積極的態度和主動性;創造意味著學生要有創新意識、創新品格和創新能力。教師只有明確了學生主體性的含義,才能更好地指導教學,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張揚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思想已被大多數教師所接受,但在具體的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性的作用往往並不理想,主要是因為教師習慣於讓學生遵循自己的思維,使學生成為學習的機器,缺乏主觀能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只是壹種被動的接受,難以適應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因此,廣大政治教師有必要在教學實踐中真正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並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尊重和相信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二,追求和諧的課堂活動,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離不開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美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為,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師作為“平等者中的佼佼者”,應承擔起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責任,創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調動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教師應該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只有師生平等,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或者說學生敢於發揮自己的主體性。教學是壹種雙邊的、雙向的教育活動,是師生之間壹種積極的互動關系。壹個長期嚴厲威嚴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肯定是聽話的,但是這樣的學生卻是死氣沈沈,神經緊張,膽小怕事,缺乏創造力。可見,教學中師生關系的平等、民主、和諧、融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意識。政治教學是相當嚴肅的,但教師應該拋開所謂的“教學尊嚴”,到學生中去,聽聽他們的聲音,聽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想壹想他們的想法,深刻理解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的意義。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始終以民主平等的態度面對學生,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和討論,拉近師生距離,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進壹步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使學生樂於學習和運用政治知識。

1.在各種活動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體現。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出現,要在科學和諧的教學活動中進行。目前,在政治課的教學中,我們的教師仍然起著主導作用,並熱情地灌輸他們。即使允許學生發言,也不能有任何與自己意見不同的地方,這體現了壹群老師的主觀性。這種教學法的課堂往往充滿嚴肅的氣氛。為了打破這種沈默的氣氛,我們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將活動引入課堂。這種方法不僅為學生創造了壹個合作交流的空間,也讓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獨立見解。

比如三年級政治課,依法治國和思想道德建設是兩個重要內容。在課堂上,我采用辯論的方式,題目是“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哪個更重要”。把學生分成兩派,正面觀點認為依法治國更重要,負面觀點認為現代社會更需要以德治國。為了辯論賽,班上每個學生都必須收集材料。由於事先準備充分,很多同學都能提出耳目壹新的觀點,有的同學在初二就能很好地聯系法律與道德的關系。通過交流和討論,學生們不僅收獲了知識,也真正體會到了大師們的樂趣。

2.通過小組合作激發學生的主體作用。“獨學無友,是無知”。新課程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在課堂教學中,我盡力為學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講可持續發展戰略時,應組織學生研究中國水資源的分布特點和汙染狀況的相關信息。然後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確立壹個負責人,指導學生調查分析當地的水汙染情況。通過調查,每組學生從不同角度收集信息,確定主題,如“河流的變遷”、“飲用水狀況調查”等,並進行討論交流。每個小組必須完成壹份調查報告,所有的學生都喜歡這個研究成果。老師可以及時幫助學生解決討論過程中的問題。

第三,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觀念是行動的指南。有了正確的觀念,才能有正確的行動。作為老師,首先要明白誰是課堂的主人,自己是什麽樣的角色,不能以主人自居。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和主角。作為老師,我們要時刻註意擺正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的責任:老師是為學生服務的,而不是課堂的主人。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始終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始終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始終牢記教學要“壹切為了孩子,壹切為了孩子,壹切為了孩子”。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每壹個學生,讓每壹個學生健康發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由創新,主動學習。

教育家陶行知說:“教師的責任不是教,而是教會學生學習。教的方法必須以學的方法為基礎。”以前我們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往往對學生的能力不夠信任,總怕學生聽不懂。在講壹些重難點的時候,由於對學生潛力的低估,老師講的比較有道理,而學生就不多說了,更不用說自學了。壹些學生的自學能力在長期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下被埋沒了。

在這方面,我的經驗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是讓學生掌握課堂的真正解決方案。讓學生從“我要學”“我要學”變成“我能學”“容易學”。

1.教學生“讀”書。基於政治學的特點和近年來中考的發展趨勢,我認為學生應該先學會看書。

閱讀課本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學生只有真正理解教材,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把枯燥的內容變成自己的閱讀體驗。學生在閱讀時,首先要從宏觀角度把握當天所學內容,在頭腦中構建壹個基本框架。讓學生知道今天要學什麽,它們之間有什麽內在聯系。

2.教學生提問。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啟發學生,引導學生,引導學生逐步走向真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地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很多同學在考試中面對問題和材料時往往會手足無措,這說明他們平時缺乏這方面的鍛煉。

3.教學生回答問題。中考政治有多種題型,有選擇題、分析題、解析題和各種試題,有的是文字形式,有的是漫畫、圖表形式。縱觀近幾年的中考政治,學生答題的通病是不會提取有效信息,甚至失分過多。

第四,為學生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

創造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傳統的課堂教學過於突出教師的權威形象,無形中課堂成為教師主導的場所,抑制了學生的自由發展。因此,教師應該改變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狀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這就要求教師創造壹個相對獨立的環境,讓學生參與教學,自主進行創造性學習。為了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師的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為出發點,分層次設置教學目標,以學生的學習為立足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盡可能為學生創造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讓師生平等參與課堂教學。在營造民主氛圍時,教師應調動全體學生在平等的基礎上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營造教學氛圍的過程中,教師要註意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及時運用激勵性評價,讓學生體會成功。總之,教師的教學應該註重學生的主觀參與。

第五,讓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並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探索、發現、創新。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讓學生根據壹些知識點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的獨立性和主動性,真正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要求教師成為指導者、支持者和幫助者。教師不僅要保證學生有必要的自學和探究時間,還要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老師在批改學生作業時,經常會發現很多新奇的答案。這時,教師要及時與學生平等交換意見,傾聽學生的想法和意見,正確評價學生的觀點,壹定要鼓勵學生,肯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只有這樣,學生的自主性才能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充分的調動。

第六,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

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這是我們政治學的壹個重要規律。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能動性是在他們與外界(包括教育)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發展的。因此,在政治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壹些新的模式和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資源”,包括自己的學習經歷或其他經歷、書籍和各種參考資料、社會實踐活動、網絡信息知識等。,並鼓勵學生把自己掌握的各種知識和經歷的壹些事情帶到課堂上來。比如在“樹立正確消費觀”的教學中,老師給學生提供了兩套背景材料:(1)壹些名人不坐頭等艙——富人的消費心理;(2)大學生普遍透支消費——“負翁”的消費心理讓學生結合現實生活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可以作為其中壹員提出自己的看法,讓大家評論。這種方式往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使他們積極參與學習,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老師可以通過這樣的討論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只有這樣,才能在政治教育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正確觀察社會,分析社會現實,讓學生在觀察和分析中有所發現,有所收獲。在政治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結合現實生活中學生關心和熟悉的壹些事例,如新聞剪輯、時事素材、國內外重大時事熱點等,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分析素材和事例,建立知識與素材的聯系,從而引發學生的靈感,培養學生的科學和邏輯想象力。此外,教師可以通過設置疑問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問問題要合理恰當,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壹定的啟發性,要面向大多數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所發現,從而提高自己的各種能力。這種政治教學是我們的目標。

法國著名作家孔巴茲說:“未來的學校應該培養靈魂,鍛煉精神,優化情感,使學生成為熱愛世界的主人。”也就是說,教育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作為21世紀的思想政治教師,我們要充滿“為了學生”的真情實感,努力讓每壹個學生都有挑戰的勇氣,感受到生命的尊嚴和智慧的價值,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總之,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以學生為主體是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只有充分調動“教”和“學”的積極性,著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