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窗外復雜的空客A319襟翼系統,記者壹直在想象劉的飛機應該是什麽樣子。這個造飛機的寧夏農民,剛剛成為“中國農民飛第壹”活動中的主角。
劉的家在銀川市紅花鄉北塔村十隊。這幾年土地被征用後,變成了銀川市興慶區城麗景街,但劉說自己還是農村戶口。他家院子裏有十幾間平房,租房是目的。
前者家庭的主要收入,但他自己的房間很簡單。飛機制造車間是在屋後的農田裏擴建的土坯房。屋頂用稻草鋪成,不到20米長。除了最近用過的壹架“蜂4”超輕型飛機,還有兩三個飛機部件,手工制作的痕跡非常明顯。只有從墻上像黑板報壹樣的剪報和照片,才能相信這些東西曾經飛過。劉的繼父崔鳳臺自豪地向記者解釋每壹張照片。
敏感性
和國內大多數對航空著迷的人壹樣,劉的航空啟蒙也來自於航空知識,是他在1988初二的時候接觸到的。1990劉初中畢業,回家務農。同時,他開始計劃制造飛機。
當時在他的印象中,飛機還是壹個“用翅膀飛行”的模糊概念。他不僅缺乏知識、場地和設備,連木工都是第壹次。壹年後,結果是壹個初中生手工課的作業。這個設計只是壹個簡單的三面圖。翼展11米的機翼,家裏鋪了兩塊板材,5米長的機身用鑄鐵自來水管和螺絲拼接而成。每個洞都要用手鉆使勁鉆幾十分鐘,三個輪子是滑板車用的。過了很久,他才開始考慮動力,花600元從農機公司買了壹臺機動農藥噴霧機的汽油機,用松木削了壹個直徑0.6米的螺旋槳,卻無法承受只有5馬力的100多公斤的鐵架。劉回憶說:“如果能轉,那就不是風了。”此後,他從廢品場買了兩臺舊發電機,用處不大。
崔老先生是1963寧夏醫學院第壹屆畢業生。他不知道飛機是否能造出來。他開始支持他的兒子,主要是因為他相信認真做壹些事情的價值。他開診所的收入壹直是劉的重要資金來源。母親無條件的支持,是基於農村婦女樸素的哲學:“這比打麻將有意義多了,妳可以把他綁在家裏,田裏的活有人幹。”
劉認識到的第壹個轉折點是知識的匱乏。他訂了壹堆航空工業出版社和國防工業出版社的飛機設計等專業書籍,有了壹個基本概念。最重要的是認識到首先需要壹臺大功率的發動機。根據《中學科技》雜誌介紹的壹個科普中心的線索,劉認識了無錫中國海運總公司702所退休工程師朱,得到壹臺15馬力的發動機,但無法啟動。1991年,他用結婚剩下的1000元,從當地高炮部隊的飛機模型組購買了壹臺15馬力的無人機發動機,但原來的發動機仍然只能在土路上彈跳。1993年,劉開始重新設計制造新飛機,1994年開始使用鋁合金。到1995,他已經花了壹萬多塊錢造了五架飛機,卻始終被權力所困。
1995,劉在航空知識上看到壹個三角翼滑翔機,用鋁管和尼龍絲花了壹個月的時間做了壹個。在唐來曲河堤六七米高的斜坡上,劉掛著滑翔機沖了下去,第壹次嘗到了漂浮的滋味,雖然離地面只有兩三米。6月,他將滑翔地點改到50公裏外的東山,高約30米。為了增加升力,尼龍布上塗了壹層漆,以降低透氣性。這次他飛了四次,最遠的壹次飛了100多米,也比較穩,但是感覺滑翔機不夠結實。
劉最大的轉折點是1995。這壹年,他出現在寧夏電視臺6月5438+065438+10月的“寧夏博覽會”欄目,吸引了很多人的熱情,其中最有意義的就是朱了。702所擁有壹臺來自美國的30馬力雲納430雙缸發動機,是專門為超輕型飛機設計的。只用了8個小時。劉立即湊錢趕到無錫。他被自己的堅持感動了,對方把4000元降價1000元。
有了發動機,劉開始設計他的第六架動力飛機,機身依然是鋁合金,機翼蒙皮是尼龍布,重心、俯仰穩定性、操縱可靠性都考慮得很詳細。三個月後,飛機完工,翼展9.65米,機長5.9米,自重120公斤,起飛重量200公斤,最大速度約80公裏/小時。
經驗主義
4月7日早上6點,1996,劉的飛機被推上了高速公路。7時30分,劉微微加油門,飛機速度加快,滑走100多米。操縱桿壹拉,機頭平穩擡起。飛機在距離地面1米的上空直線飛行,然後慢慢落回地面。
根據他的經驗,劉意識到尼龍絲布料的透氣性和升力不足。粉刷加固後,三四天後再測試時,能飛到三五米高,200 ~ 300米遠。此時,劉的飛行技術剛剛起步,路上空間有限,壹邊還有電線桿。為了確保安全,劉理智地停止了飛行試驗。
在接下來的六個月裏,劉通過使用朋友的遙控模型飛機逐漸實現了飛行動作。公元65438年2月,距銀川20公裏的方圓西湖結冰了。65438年2月8日,劉又在冰上開始了試飛。前三次著陸,飛機能以每小時60公裏的速度直線飛行,高度約50米。在第四次著陸時,劉第壹次試圖轉彎,但發動機在空中突然停止,被迫降落在湖面上。到65438年2月29日,劉終於轉了四圈,完成了封閉飛行。1997《航空知識》第三期刊登了《農民的飛天夢》壹文。據考證,劉是中國第壹個制造超輕型飛機的農民。
1997 65438+10月1左右,劉和沒坐過飛機的父母壹起體驗了天堂的滋味。這次飛行壹度引起銀川空管中心雷達的註意。飛控室主任張到現場調查,對這個膽大包天的年輕農民采取了寬容的態度。
1998,劉陷入了財務困境。再加上那年的壹次事故,打斷了壹個價值2500元的螺旋槳,他不得不停飛,在村治安聯防隊幹了壹年多。但是這個時候,他已經出名了。他受邀在1998銀川舉辦的全國模型飛機錦標賽上,用他的第八架飛機表演了壹次起降。2000年6月3日,他在閉路電視攝像機前表演。同年8月,去福建東南電視臺錄制節目時,劉生平第壹次乘坐大飛機。航空愛好者終於在航空知識上近距離見識了12的波音737,但他的感受很簡單:“民航客機就像豪車,開小飛機就像騎摩托車。”
憑借直觀的飛行經驗,劉於2001在北京國家體委華聯飛行俱樂部花了三天時間考取了動力傘飛行執照,並於654 38+2003年2月在國家體委保定航校用三天時間通過了動力傘翼飛行執照考試。未來,他打算再考壹個輕型飛機駕照。
2003年3月,劉還通過北京飛行俱樂部從東莞購買了壹架澳大利亞動力三角翼飛機。在銀川培訓了十多天,在通胡草原旅遊區待了壹個多月,每人收費150元。7月,他用這架三角翼飛機航拍了甘肅白銀廣電局的壹部專題片,壹周就拿到了6000元。2004年2月14日,劉駕駛甘肅白銀市平川區農民白自制的懸浮翼超輕型飛機,首飛成功。
象征主義
2005年,劉的生活再次發生巨大變化,“中國農民飛行第壹”活動成了他的頭等大事。以前三四個月就能造出壹架飛機,現在要“考慮上樓梯,註意安全和技術。”事實上,官方的幹預使他的飛機制造完全脫離了原來的狀態。
他在樓頂和家門口造飛機的時候,晚上要睡在門口守著飛機。半夜風很大,全家人都要起來給他拉飛機。平時他的飛機只能拆解存放,每次都要飛,然後用拖拉機運到空地上組裝。沒有幾十個朋友的幫助,他壹年只能飛兩次。
現在,劉的所有飛行活動都是由銀川文化公司策劃的,他的10飛機也不再用土辦法發射了。該機預計售價30萬元以上,參考美國GT500和S6超輕型飛機。翼展9米,長6.2米。采用全封閉式雙座艙設計。發動機進口奧地利ROTAX 582,設計時速65 ~ 160公裏,飛行高度不到4000米,最長續航時間5小時。為確保安全,飛機將配備GPS衛星導航設備和進口彈射救生傘,必要時可打開降落傘,使全機隨飛行員安全墜地。
然而,記者在劉的家裏並沒有看到這架最新的飛機,因為公司要加強“中國農民首飛”活動的轟動效應。2005年6月19日上午,劉在銀川訓練時,駕駛著從河南某單位購買的價值10多萬元的“蜂4”超輕型飛機。能夠擁有壹架更好的飛機,飛更遠的距離,對劉來說無疑是有吸引力的。他與管群公司簽約三年,但他對未來某項業務前景的表述也很簡單:“走壹步看壹步吧。”
劉性格隨和,愛好不多。摩托車賽是他在飛機之外的最愛,曾經在這壹帶100多公裏的拉力賽中名列第三。最有意思的是,他還沒有駕照,也許是因為汽車沒有摩托車便宜,沒有飛機刺激。銀川經濟不算發達,但地處省會郊區。劉的知識面並不狹窄。他可以上網,了解美國實驗飛機協會(EAA)的民用飛機事件。不幸的是,他沒有時間學英語。更現實的目標是造出更好的飛機參加明年的珠海航展。劉也帶著他12歲的兒子飛過壹次。“他現在對飛行感興趣。如果他喜歡,我可以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