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什麽樣的培訓對老師來說是滿意的,有品位的?

什麽樣的培訓對老師來說是滿意的,有品位的?

隨著教師培訓力度的不斷加大,國培、市級培訓、區域培訓、校本培訓的數量和次數越來越多,出現了“厭訓”現象,表現為教師缺乏參與培訓的內在驅動力,不願意、不願意和不願參與培訓,甚至逃避培訓。反思其現象,我們認為,當前的教師培訓中存在壹種理想化的培訓課程,“好聽但沒用”;師資的培養是學術性的,“能上天下而不能下地”;培訓形式單壹,不能調動參與者的學習積極性;培訓反饋滯後,無法提高評估質量。如何讓教師培訓更有吸引力和效果?為此,北碚區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開展了“教師行動研究”,實施“研修壹體化”,尊重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和成人學習的心理規律,豐富研修課程,遴選研修教師,創新研修方式,靈活運用反饋機制,開發出“灌根提升”的教師研修新模式。

"三貼近":重訓視野的導向。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平臺在課堂,主要方式是聽課。因此,他們專業成長和發展的關鍵在於實踐知識的不斷豐富、實踐智慧的不斷提高以及教育理論與實踐經驗的適當融合。教師培訓,只有貼近學校,才能凸顯“校本”的問題意識,增強教師培訓的現實性;只有貼近課堂,才能突出“以教為本”的專業意識,增強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只有貼近教師的內心,才能彰顯“以教師為本”的發展意識,促進教師培訓的發展。

“三化”:強調培訓課程的選擇。在培訓課程的選擇上,為了充分了解壹線教師面臨的具體問題和真實需求,必須很好地貫徹“三個面向”的思想。即構建以更新教育理念、追求教育智慧為核心的“創造型”課程;二是深化以提高教學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為重點的“體驗式”課程;倡導以閱讀反思、課題研究、經驗提煉為主的“反思性”課程。

“三結合”:強調訓練方法的創新。從“問題+課”的基本訓練模式出發,靈活運用任務驅動、課例討論、協作互動、話題引領、示範輻射等多種訓練模式,很好地實現了“三結合”。即“圈養”和集權文化與“放養”和自主發展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反思相結合;註重個性發展與追求階段發展相結合。這樣,每壹位參與的教師都能通過解決“真實的問題”而獲得“真實的發展”。

“三個服務”:強調培訓價值的實現。即服務教育,充分發揮先進教育理念的引領作用,幫助教師改變陳舊的教育觀、教學觀和學生觀,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服務教學,以教師專業標準為重要依據,努力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引領教師專業發展,著力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和矛盾;服務教師,將培訓內容和方法以有意義、動態的方式呈現出來,建立培訓者與受訓者的雙向溝通、相互對話、良性互動,關註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

做壹名“灌根和改進”的教師研究和培訓

開篇,重慶北碚師範學院院長朱芙蓉對“灌根提升”的解釋是:“灌根”是指教師培訓中教師職業情意和學科素養的“灌根”行為,即灌根的職業情意、人文情懷、學科文化和教育思想;“提高”是指全面推進教師培訓“依托課、對話課、課題研究”的“三課行動”,致力於通過提高教師個體的知識和能力,全面提振教師的精神和心靈,從而改善教師的行為。

學院認為,要做好“灌根式、改良式”的教師培訓,教師培訓機構必須實現“三轉”:從“我培訓妳什麽”到“妳要培訓什麽”;從“我要妳做什麽”到“妳真正能執行什麽”;從“我能給妳什麽”到“妳我能壹起解決什麽?”“只闡明妳想要什麽?妳能做什麽?* * *憑什麽解決?我們的研究和培訓可以有的放矢,學以致用,不斷發展,為教師教育創造價值。”

目標“活起來”:變“既定”為“需求”

“教師教育的根本點在於課堂教學,但教師培養的起點不應該是課堂本身,應該是課堂的上層價值——課程。”副校長黃繼元表示,課程是培訓的起點。“課程是實現高質量培養目標的靈魂,它決定著培養的質量和效益,關系到教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未來教師的教育思想和實踐。”基於此,學院從參與者的角度來設計和實施培訓,尤其是在課程設置上,顯示出其獨特的特點。

學習情境的研究是課程設計的前提。培訓前,通過深入學校交流、網絡訪談等方式了解學員的發展現狀和培訓需求,初步設計培訓方案;在組織上課前,建立培訓QQ群,學員在參加培訓前有壹個交流的平臺。細心的班主任會把培訓計劃上傳到群裏分享,讓學生提前了解培訓內容,答疑解惑;報名時,學院會舉行個別討論和區域研討,了解學員的個人情況,包括最喜歡的培訓內容、培訓方式、最需要提高的能力、培訓項目調整建議、對培訓的期望和關註、班級建設的思考等。“只有搞清楚這些問題,才能在培訓過程中抓住重點,從而設計和修改出有針對性的、務實的、令人滿意的課程。”做到“因為需要給培訓,因為老師給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