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65438+10月,北京科技大學《京杭大運河》調查報告獲得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與科學作品大賽壹等獎。本報現刊登“運河歷史文化”部分調查報告,以饗讀者。
研究方法
邀請國家文物局和北京科技大學的考古科技專家對研究團隊成員進行培訓。
■調查組通過徒步、騎行等方式對運河的水源、水質、水利設施及周邊環境進行了實地調查,並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
■調查團通過與運河沿岸民眾的交流,了解了運河的變遷和失落的民俗文化。
■調查組主動聯系運河沿線城市政府及相關機構,組織召開系列座談會。
在整個調查過程中,調查組* * *發放運河知識宣傳資料15700余份,調查問卷2581份,回收有效問卷2487份,開展了“保護運河,支持申遺”簽名活動,輻射近百萬人。調研組還采訪了70多位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並與天津市水利局、漳衛南運河管理局、滄州市文物局等26個政府部門進行了座談。
京杭大運河開鑿於春秋末期,形成於隋代,發展於唐宋。元代形成了完整的運河體系。經過多年的改造和改道,最終形成了壹條全長1794公裏的“黃金水道”,距今已有近2500年的歷史。
京杭大運河作為古代溝通南北的黃金通道,歷來是歷代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命脈,在促進經濟繁榮、融合南北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等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京杭大運河流域廣闊,文物古跡星羅棋布。
京杭大運河當年的輝煌是怎樣的?現在是什麽樣子?為什麽申遺之路這麽難?帶著以上問題,北京科技大學京杭大運河學生課題組成立了13研究團隊,144人,分赴京杭大運河沿線6省市和18城市,對大運河進行了為期半年的全面調研,同時在沿江發起了“保護運河,支持申遺”簽名活動。
京杭大運河南北情況差異較大,存在的問題也不同。目前,它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主要表現在水源減少,水量不足;汙染嚴重,水質差;水利設施管理失序,水利工程老化嚴重,大多年久失修,已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由於運河南北河段條件不同,同樣的設施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運河周邊環境不佳,大運河管理沿途各省市分割,給運河的整體保護和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難。再加上部分沿海居民環保意識不高,運河整治難度加大。現代交通的發展大大降低了運河的航運價值。
社會經濟功能退化
1.出貨功能不足。
京杭大運河曾經有過發達的航運,是南北物資運輸的重要通道,也是長三角經濟區的重要水路。即使是現在,運河上常年航行的船只約有65438+萬艘,年交通量是京滬鐵路的3倍。但從大運河的水位和水利設施的整體情況來看,整條大運河是不可能通航的,近壹半的河段已經停止航運。大運河年通航裏程只有800多公裏,季節性通航裏程只有1000多公裏。
2.難以滿足兩岸農業灌溉和生活用水的需求。
在調查中,僅有30.25%的沿海居民認為運河水仍可用於做飯、煮飯、洗澡、洗衣服等日常清潔,大部分居民基本沒有使用過運河水的概念。
■文化遺產流失驚人。
京杭大運河養育了壹代又壹代人,孕育了壹個又壹個著名古鎮,留下了壹個又壹個文物古跡。
各地居民對運河沿線的文物和習俗了解不壹,有必要加強對運河文化的宣傳教育。
損壞文物和歷史遺跡
運河沿線已公布登記文物保護單位654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9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9座。以北京通州為例。全長36公裏的運河沿線有100多處運河相關建築和2000多處可移動文物,如燃燈佛塔、柴犬碼頭等。此外,運河部分河段的文物保護規劃也在制定中,部分河段也進行了環境整治、文物搶救修復。比如浙江杭州的小河,直接編制了歷史街區保護規劃,杭州建了運河博物館。在江蘇蘇州的寒山寺,景點沿河而建,保護工作也很完善。導遊還在遊客參觀期間大力宣傳和介紹當地的歷史和文化。毫無疑問,在旅遊等行業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可以更好地呼籲大家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文化精神,但這些必須建立在統壹、完善、健全的保護措施基礎上。
調查發現,壹些地方的古民居、古街、古巷、堤壩、堤岸、碑刻等。在運河沿線幾乎沒有殘留物,沒有被挖掘或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相反,他們建造了大規模的建築來制造假歷史遺跡和兜售假古董,人為地破壞了運河的原貌。比如天津的古宅拆遷,泊頭段鄭泰茶樓居住區重建,蘇州西山的建築因為得不到有效保護,正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消亡。
民間工藝的消失
民間工藝美術是當地藝術家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審美視角創造的工藝美術,是當地民間文化的瑰寶。運河水孕育了心靈手巧的運河人,運河人創造了壹批又壹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工藝品。
運河沿岸有農民畫、剪紙、泥人、布戲、面人、風箏、燈籠、玩具、糖人、木雕、石雕、刺繡、木版年畫、草編、柳編和刺繡掛毯等民間藝術形式。其中,流傳於江蘇徐州的30多種民間藝術形式保存完好。東昌府區有許多民間工藝美術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是東昌年畫和水葫蘆。聊城(古稱東昌府)和濰坊楊家埠並稱為山東兩大民間繪畫城。
但是民間工藝正在消失。在“家家有蘇繡,人人知道蘇繡,家家戶戶都知道蘇繡”的江蘇名鎮蘇州滸墅關第壹鎮,原本流行的特色草編工藝在蘇繡的繁榮發展中消失了。手工業的發展無疑帶來了商業的活躍和城市的興起,但在市場競爭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更加困難和被忽視。隨著城市的大規模改造,運河沿岸的歷史文脈也變得模糊起來。老藝術家老了,技藝後繼無人。防護是和時間賽跑,救援工作迫在眉睫。
民間藝術的衰落
大運河吸收和融合了中國南北方的民俗、衣食、宗教信仰、官民禮儀,形成了獨特的運河風情和民俗文化。其最顯著的特點之壹是市場文化,即人們舉行各種節日,期望香火旺盛,風調雨順,萬事如意。比如每年春節期間,龍燈、旱船、高蹺、舞獅,大街小巷絡繹不絕,熱鬧非凡。此外,100多種曲藝也見證了運河人的文化生活。以天津為例,曲藝有評書、相聲、梅花鼓、樂亭鼓、西河鼓等近20種。
然而,隨著運河功能的衰退和價值的急劇下降,運河孕育的民間藝術也難逃衰落的命運。運河沿岸的壹些村莊處於自然發展狀態,很多地方連基本的娛樂場所都沒有。在大多數地區,特別是經濟落後地區,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文化沙漠”和“文化死角”。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運河歌》,它已被收入《中國民歌集》。常年居住在北運河沿岸的人們,依然會哼唱著世代相傳的運河號子,但由於缺水甚至運河中斷,已經聽不到船夫在河岸上拉船時所唱的真正的運河號子了。隨著漕運的衰落,這種在漕運中形成的民間藝術逐漸成為“絕唱”。令人欣慰的是,有關部門已經開始重視運河文化的傳承,通州、揚州等地的運河歌曲收集整理工作目前正在進行中。
京杭大運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然而,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中的諸多問題引起了我們的關註。我們認為,除了大運河缺乏統壹的規劃和管理,部分公眾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相對薄弱之外,主要原因有兩個:壹是對運河文化的研究仍然停留在表面,對文化、歷史等方面的研究,特別是對非物質文化的研究相對薄弱;二是當今社會壹些人對財富的認識僅限於眼前利益,忽視了對古代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導致文化遺產因缺乏經濟效益而逐漸消失。
■申報遺產的保護對策和建議。
盡管京杭大運河面臨諸多問題,但運河沿線各級政府也在加大對運河的保護和管理力度,相繼出臺了相關保護政策和方案,不斷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取得了壹定成效。隨著遺產申請和保護的不斷推進,大運河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註。
我們建議建立統壹的管理和協調機制,成立京杭大運河保護和應用的多方工作組。其參與者應包括文物保護機構、運河沿線地方政府、水利部、交通部及其相應的基層部門、運河相關工作人員、專家學者等。,以統壹管理和協調大運河在沿海地區的保護、管理、開發和遺產申請。
■旅遊資源開發負面效應太多。
調查發現,京杭大運河的旅遊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而且在有限的開發中也產生了許多負面效應。
(1)旅遊資源開發不足
京杭大運河沿線有廟樓、寺廟、古街巷等文物古跡,還有戲劇、彩燈、陶塑等民間工藝美術,旅遊資源極其豐富。在調查中,有人說:“我們有唐代的石板,宋代的瓦片,明代的門檻,清代的窗戶,裏面還有現代化的設施。”然而,京杭大運河的旅遊資源沒有得到充分開發,經濟產值低。
(2)不合理開發破壞旅遊資源。
沿海城市在運河旅遊開發中缺乏合理的規劃和保護,許多河段的旅遊開發盲目推陳出新,沒有合理劃分緩沖區和保護區。為了打造熱門旅遊景點,開發商花大力氣建設運河文化廣場和運河公園。大運河的原貌和沿岸的文化遺產因建築過多和隨意改造河道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運河的古老文化沒有與現代城市氛圍合理結合,也不利於和諧社會的建設。
部分受訪者對運河申遺的理解和支持。
北京至天津段:
39.42%知道杭州大運河現在正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當被問及京杭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必要性時,24.24%的人認為沒有必要,42.42%的人認為有必要,33.33%的人認為不清楚。
92.65%支持京杭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2.21%不支持,5.15%不確定。受訪民眾了解保護大運河的重要性後,大量民眾表示支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徐州至宿遷段:
近60%的人不知道京杭大運河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當然,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京杭大運河有必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並給予支持。
吳江至杭州段:
54.93%知道京杭大運河現在正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當被問及京杭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必要性時,1.465,438+0%的人認為沒有必要,94.37%的人認為有必要,4.23%的人認為不清楚。98.59%支持京杭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1.465,438+0%不支持,不確定性為零。
部分受訪者對運河歷史和運河文化的理解。
北京至天津段:
12.78%對京杭大運河歷史沒有了解,57.89%壹知半解,25.56%基本了解。41.67%不知道當地與運河相關的文物,58.33%知道壹些。關於對當地民間藝術、舞蹈、戲劇、文學、曲藝、民俗、民俗的了解,53.85%不知道,46.15%知道壹些。
天津至滄州段:
50.2%的受訪者選擇對京杭大運河歷史“有點了解”,18.7%的人選擇“基本了解”,15.6%的人很了解,完全不了解。采訪對象中,很大壹部分能說出關於運河的傳奇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運河的具體歷史,甚至有相當壹部分人不知道他們家門前的溝渠就是京杭大運河。
徐州至宿遷段:
大多數人對京杭大運河的歷史有所了解,但對秦淮河、瓜州古渡等與運河相關的文物古跡卻知之甚少。大約30%的人了解藝術和民俗,包括安徽柳琴戲、安徽黃梅戲、越劇、豫劇和古畫戲。
走在運河裏的日子
北京科技大學學生張
在暑假即將到來的前壹個月,我壹直在苦苦思索這次實習要做什麽,要做壹些有意義的研究成果,要珍惜這次機會,把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到壹個新的水平。
有壹天,看到京杭大運河暑期社會實踐隊招聘的海報。我眼前壹亮,思路也開闊了。於是去實踐部門咨詢,確認這個項目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我開始“收集”身邊的人才加入我的團隊。根據招聘要求,需要接觸本地學生,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DV等。,以及記者、財經、安保、調查、布道等方面的人才。我調了我的傳播人才庫:山東同鄉會,壹起創業的朋友,兼職的朋友。經過壹番折騰,壹個來自幾個學院不同班級的優秀團隊誕生了!我是這個團隊的頭。
準備,討論,面試,然後等到結果通過。經過協商,實踐部讓我們負責山東聊城壹段。隊員們異常興奮,我們對這次練習充滿了信心。
由於天氣和其他因素的巨大影響,我們幾乎所有的日常行程都不得不臨時調整和計劃。炎熱的聊城,夾雜著江北水城的味道,極其悶熱,經常被細密的水汽覆蓋,從早到晚黏糊糊的。由於徒步面試消耗大量體力,隊員們低估了實際工作強度,導致體力透支,個別隊員出現懈怠和畏難情緒。好在團隊每個成員都有很強的自控能力。小的不和諧不影響團隊的工作進程。有時候,形成壹種競爭,讓團隊在這樣的條件下克服很多困難。
實際操作中,徒步四天下基層,做問卷,非常辛苦。然而,隊員們並不擔心。他們結對工作,深入采訪,認真記錄,為大運河的保護和應用肩負著壹份責任。有時候看到大家分組努力的場景,心裏有壹種觸動。隨著問卷的增加,民間故事的整理,采訪稿件的完成,運河照片的積累,大家每天都是帶著笑容回來的。但我壹躺下,就聽到隊員們在打呼嚕。
除了實地考察,我們還需要采訪相關單位和政府部門。當地政府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無論我們去哪裏,大門都會為我們敞開。當時壹種輕松愉悅的感覺湧上心頭。
我們做了9個噴板,介紹我們的實踐活動、活動和運河情況,用來吸引群眾,做講座,把講座的簽名和問卷調查結合起來。在聊城市中心的臨清市民公園和廣粵樓,我們進行了成功的宣傳和簽名活動。
與困難作鬥爭的日子很累,但很快樂。如果再來壹次,我們每個人都會欣然接受。
(本文選自北京科技大學征文《運河,我想對妳說》。標題是編輯加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