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只是歷史真相的壹部分。陳琴在《北洋時代》壹書中指出,對軍閥混戰、人民疾苦、動蕩不安的描寫實在過於簡單化。陳琴認為,其實在北洋時期,除了軍閥混戰帶來的政治動蕩之外,當時留下了很多積極的東西,呈現出壹個生機勃勃的歷史特征:北洋時期是中華王朝政治解體走向憲政民主國家的過渡時代。當時中國開始嘗試民主,經濟發展迅速,民主和科學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清華、北大的學術自由也是北洋政府時期奠定的。正是因為北洋政府的包容和人性,北大和清華在20世紀。
陳琴在《北洋時代》中還原塵封歷史的學術態度,講述了中國歷史上第壹支近代新軍如何在北洋時期誕生。中國制造的第壹架飛機是如何誕生的;中國第壹艘萬噸船如何生產;如何頒布實施第壹部民主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重大歷史事件的產生和演變,向世人展示了北洋時代充滿活力的壹面。在這些重要的歷史敘事中,我們分別聚焦袁世凱、李、馮、徐世昌、曹錕、段、張等北洋英雄如何在國家歷史轉折和個人命運大洗牌的戲劇性時期施展神通,也為中國的進步做出了壹定的貢獻。1931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侵華日軍希望段能成為傀儡政權,想盡辦法把他趕出大山,但都遭到了強烈的批判。1937七七事變後,靠賄賂當上總統的曹錕與日本亡國勢力勢不兩立,揚言“就算天天喝粥,也絕不出去給日本人打工。”日本侵華後,吳因堅決拒絕日本人的求醫,在求醫途中被日本人殺害。
除了袁世凱、段和張,書中特別關註了壹個鮮為人知的人物——連德武。1910公元5438+00年6月,中國東北爆發大瘟疫,各國列強以單獨主持防疫為由,企圖對東北主張主權。疫情鋪天蓋地,列強野心勃勃。此時,醫學博士連德武奉命趕赴重災區付家店,主持東北防疫工作。他冒著生命危險進行了中國第壹次人體解剖,發現了比以前危險百倍的新鼠疫——可通過飛沫傳播的肺鼠疫。接著,連德武借鑒隔離、消毒、阻斷交通等西方科學防疫方法預防災害,大膽撰文指出朝廷必須“焚屍”,徹底制止肺鼠疫的蔓延。“焚屍”嚴重挑戰了中國人的傳統倫理,但清政府卻以開放的心態同意了“焚屍”。肆虐哈爾濱半年之久的大瘟疫被中國人民徹底遏制,讓世界各國對中國刮目相看。
這場大瘟疫戰爭不僅成功遏制了日俄侵略者在東北的擴張野心,而且在政治外交上也具有歷史意義。與此同時,以連德武為首的日本醫務工作者在防疫方面采取的科學措施,促進了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現代化,特別是火葬這種方便衛生的新型喪葬方式的出現,成為人們科學文明觀念克服喪葬觀念中愚昧迷信的時代標誌。可見自由多元的北洋時代崇尚新文化、新文明,在人文思想、科技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實現了振興和進步。從這個角度來說,反思北洋時代,正如作者陳琴所說:“挖掘和發揚北洋時期思想自由的人文精神,使北洋時代的這段歷史重新照亮民族未來之路,具有重要的當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