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是培養中小學生壹定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是指在信息社會中,通過教育獲得信息、利用信息和開發信息的壹種素養和能力。作為信息社會的人,不僅要有獲取、理解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還要有創造和發布信息的能力,這是信息社會對每個人的要求。要迎接社會的挑戰,人們必須具備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而信息素養是現代人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時代學生必須具備的信息素養包括: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信息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分析和理解信息內容的能力——科學分析思維能力的培養;運用信息的能力——融入信息社會與生存能力的培養。在學校教育中,學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養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其培養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提高教師自身的信息素養,積極營造信息素養環境
教師的信息素養是影響中小學生信息素養的關鍵。信息技術教師需要不斷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及時轉變教育觀念,讓信息技術課堂充滿活力。在課堂實踐中,教師應註意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獲取知識的欲望。同時,教師也要給學生壹種成就感,即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來獲取知識。為了營造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良好氛圍,首先要求教師做好課堂設計,盡量把壹些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學生的感性知識,讓學生了解這些抽象知識的動態。比如,在講“計算機病毒”的內容時,不要籠統地講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和類型,而是向學生展示病毒攻擊的特點。當然,我們可以找壹些圖片資料或者做課件,展示病毒攻擊的場景和危害,讓學生對計算機病毒有壹個感性的認識。
因此,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信息素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壹是教師能夠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如利用軟件和互聯網資源備課,能夠根據教學需要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並應用到教學任務中。第二,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自己的信息技能讓學生進行自己的建構性學習。
第二,利用主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把握教學過程中結構關系要素的轉換:教師由知識的講授者轉變為學習的指導者;學生從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發現者;教科書從學習對象轉變為學習資源之壹;計算機媒體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的展示工具和認知工具。
采用主題教學可以增加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創造互動交流的環境,使學生初步樹立合作精神,學會與人合作,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步驟:
1.確定主題:確立本節課要完成的實際內容,展示實際完成的作品,讓學生從整體上有壹個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創作或創造欲望。
2.提問:圍繞主題,提出本節課的中心內容,考慮用什麽知識解決具體問題,選擇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3.問題分析: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的問題做壹個簡單或詳細的過程演示,讓學生大致了解解決的步驟。
4.自主探索:解決方案明確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處理問題。老師可以提供壹些解決問題的線索或步驟。
5.評價與反饋:教師可以通過個人評價和集體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可以通過對某個學生的點評來對其進行評價和總結,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評價。
第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信息素養的培養
在信息技術教育中,要特別註重培養靈活運用信息的能力,即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如何分析問題,如何根據問題的分析尋求解決問題的算法,如何評估和改進解決問題的過程,比掌握工具更重要。在靈活運用信息能力的培養上,相對於具體機器和軟件的操作能力,更應該註重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課堂時間短。為了給學生更多的培養和提高信息素養的機會,我們應該結合教學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從而延伸課堂,讓學生創作創新出好的作品。
1.結合學習內容,讓學生自己創作作品,讓學生互相交流,也可以挑選好的作品展示。
2.開展系列信息技術應用競賽,培養學生探索和掌握信息技術的能力。
3.學以致用,提倡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壹些問題,鼓勵學生使用計算機。
4.積極創造環境,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並成為壹種習慣。
第四,促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包括兩個方面,壹是信息技術課程,二是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前者是基礎,後者是靈活運用和練習。
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在內容上必須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使信息素養的培養顯性地、隱性地貫穿於學校所有學科的教學中。只有這樣,信息技術才能真正起到推動教育變革的作用。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整合包括兩層含義:壹方面,用信息技術促進其他課程的學習,即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如多媒體、互聯網等學習其他課程的相關內容;另壹方面,通過其他課程的學習,充實、完善或補充信息技術課程的不足,使學生更全面、具體、生動地學習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不僅有利於其他課程的學習,也有利於信息技術的學習。不僅如此,它對學校的教學改革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非常重要。目前信息技術與語文、數學整合比較好。比如數學,老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將難以動態演示的幾何狀態和函數形象化,學生也可以用自己的知識制作課件,促進數學學習。
五、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1.學習基礎知識和理論,掌握技能。有人認為信息技術就是操作機器,使用軟件,這是壹種錯覺。在信息技術中,要特別註意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的學習,要在壹定的理論指導下選擇完成壹定的操作。操作技能只有在壹定的理論指導下才能發揮作用。
2.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信息技術教育中,要特別註重培養靈活運用信息的能力,即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壹臺電腦和壹些軟件。這只是壹個解決問題的工具。我們不能用工具的操作來代替解題能力的培養。
3.完成任務,帶動知識的學習。在信息技術教育中,應采用主題教學(任務驅動)的方法實現情報學知識的學習。不僅要看任務的完成情況,還要看是否帶動了知識的學習。任務驅動就是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探索和發現相關的情報學知識。在任務驅動中,他們不僅要完成任務,還要通過完成任務來驅動知識學習。
信息技術教育是壹種素質教育,不是針對某項技能的技能培訓。信息素養是信息社會每個成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目前,信息技術教育正在中小學普及,但如何用有效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需要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壹步探討。要把學生的信息素養及其培養作為學校素質教育和學校教育信息化的壹個重要問題來高度重視,認真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推進學校教育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