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比較參與式教師培訓與其他培訓模式的區別。

比較參與式教師培訓與其他培訓模式的區別。

為了使中小學教師盡快接受和適應新課程的新理念,各級各類教師培訓機構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中小學教師的新課程培訓中。他們的培訓機構多種多樣,但大致可以分為兩類:講座式培訓和參與式培訓。

在傳統的師資培訓班上,我們壹直遵循的是講課風格。在當前的課改培訓中,人們越來越提倡參與。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覺得這兩種訓練方式各有利弊。因此,我們進行了多角度的調查、比較和分析,從而對兩種培訓方式在教師培訓班中的應用有了全新的認識。

壹,演講訓練的分析

講座培訓是培訓者根據培訓計劃,將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以結題的形式系統地傳授給參訓教師的壹種教師培訓方式。這種培訓模式是單向的信息傳遞,參與的教師只需要接受和理解培訓者傳遞的信息。但對信息的接受和理解也有被動和主動之分:如果妳是被動聽課,那麽參與的教師對培訓者傳遞的信息缺乏興趣和動力,無法主動將所學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和行為體系。它們只是壹個接收信息的容器。很多參與的老師聽完講座後,往往會覺得“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就是不知道怎麽做”,可見這種培訓方式是不容忽視的。

壹是不利於調動參與教師的學習積極性。由於參與式教師在課堂上缺乏參與性,他們的心理容易疲勞,因此很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長此以往,會導致他們對參加培訓的反感。

二是忽略了參與教師的個性差異。參加培訓的教師有不同的經驗基礎和理論造詣,即有不同的理論需求。如果只是要求他們被動地接受培訓師事先安排好的相同內容,對大多數參與培訓的老師來說是不公平的。

第三,對參與教師未來的課堂教學有直接影響。如果參訓教師長期被動聽課,很容易忘記培訓內容,直接模仿教學形式。即使我們在講課中不斷提醒他們改變老師和學生的教學方式,他們也往往無所適從,最終會直接采用培訓者使用的教學形式。

而主動聽課是參與教師對培訓者傳遞的信息進行理解、選擇和加工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將新的理論知識融入到自己的理論體系中,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綜合思考,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所以,主動聽課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壹是有利於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人數的培訓。講座式培訓可以充分發揮培訓師對培訓內容和教學節奏的掌控,有利於培訓師按時完成培訓任務。而且講座式培訓對參加人數沒有嚴格要求,大規模培訓可以大班分散進行,加快培訓進度。

二是有助於參與教師快速、準確、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培訓師以最快的方式將最前沿的教學理論知識和教學改革動態準確、系統地呈現在參訓教師面前,讓他們開闊視野,領略現代教育的氛圍,為他們的教學科研提供有利的理論依據,避免他們在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中出現許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難。

二,參與式培訓的分析

參與式培訓是指培訓者通過創設情境或給予材料,充分調動參與教師已有的經驗和理論,在平等、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分享、生成新的經驗和理論的壹種教師培訓方式。這種培養模式的信息傳遞是雙向、多渠道的,優勢相當明顯。

第壹,參與教師的個性與個性相輔相成。參與式培訓不僅可以研究壹些必要的問題,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經歷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來選擇個性問題。而且參與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學習研究方式,用多元化的學習研究方式取代原來單壹的接受。因此,內容選擇和學習研究方法使參與教師的相似性和個性相互促進,和諧發展。

第二,促進參與的教師在活動、表演、體驗中反思過去的教學實踐,在合作交流中分享他人和自己獲得的經驗,從而提升為自己的教學理論。在這個過程中,參與的教師不僅獲得了理論知識,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教研能力和與同行合作交流的能力,對自己以後的教研具有範式作用。

第三,有利於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可以這麽說。我們的參賽老師也是應試教育的產物。長期受傳統教育文化的影響,他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真正接受大量的新理論,也不會在短時間內有根本性的行為改變。參與式培訓使培訓者和參與的教師展開理論與實踐的對話,他們聯系自己的實踐,* * *共同觀察分析案例或問題,最終達成* * *認識。理論的成分反映在現實中。參與的教師只有親身得到這種體驗,才能自然而然地接受理論,真正自覺地運用所學的理論來指導自己今後的教學實踐。

但是,參與式培訓並不是完美的,其局限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參與式教師獲得的理論知識大多是由專家研究的,我們讓參與式教師重復理論探索和形成的過程,導致培訓難以在短時間內大規模推廣;參與的老師所獲得的理論知識是零散的、系統的,因為個人的理解不同。有些問題很難通過討論和交流達成* * *理解。

第三,分析兩種訓練方法的關系

講座式培訓和參與式培訓是兩種不同的培訓方式。

第壹,培訓內容來源不同。講座培訓的內容來源於近期教育研究成果、教學方法、教學改革趨勢等的廣泛收集。,結合培訓者的理解並形成系統的課題作為培訓內容,直接傳遞給參與的教師;而參與式培訓的內容往往是由壹個中心概念衍生出許多信息點,然後通過師生參與研究加以確認,或者壹個案例引發壹系列爭論,最後上升到某個理論知識。這些內容是隨著參與研究的深入而逐漸生成的,它順應了當前教育改革的新趨勢,既有共性又有個性,是參與教師的迫切需求。

第二,培訓機構不同。講座式培訓的形式只有壹種,尤其是被動的講座式培訓,就是整個課堂培訓師滔滔不絕,參訓老師匆匆記筆記;參與式培訓組織形式多樣,包括相互討論、案例分析、經驗分享、教學觀摩、角色扮演等。,強調“體驗”、“活動”、“討論”、“交流”、“個性”,體現多元化培訓機構的形成。

第三,老師和學生的角色不同。在講座培訓中,培訓師是權威,是信息提供者,是標準答案的發布者或驗證者,是傳達上級行政命令的“制定者”。參與的教師是信息和命令的接受者,他們是受訓者。培訓者與參與教師之間是“我→妳”的單向師生關系。在參與式培訓中,培訓者和參與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培訓師走下“神壇”,成為參與教師的“合作者”和“合作者”,與他們壹起學習研究,共同提高;參與教師是培訓內容和形式的主要創造者,是豐富的培訓資源,是培訓者的“夥伴”。培訓者與參與教師的關系是“妳←→我”雙向相互反饋的平等師生關系。

第四,培養理念不同。講座式培訓和參與式培訓建立了各自不同的基本概念。講座式培訓旨在通過適宜理論的傳遞,達到參與教師對理論的接受,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方法。就像給電池充電壹樣,給參與的老師“補充”壹些必要的理論知識。參與式培訓側重於教師觀念和方法的真正轉變。就像利用現有的風能、水能、原子能發電壹樣,讓它們經歷理論形成的過程,然後自然接受理論的結果。

參與式培訓和講座式培訓密切相關,相互促進。壹方面,講座式培訓是參與式培訓的基礎,沒有壹定的理論基礎,參與式培訓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壹方面,參與式培訓也是促進講座式培訓的重要條件。通過參與式培訓,促進參訓教師掌握和理解講座式培訓內容。

第四,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兩點認識。

其中壹個認識:在註重效率尤其是速度的訓練中,要把講座式訓練和參與式訓練緊密結合起來,不能把其中壹種作為唯壹的訓練方式。講座培訓有其優勢。特別是可以調動參訓教師主動接受講座,可以使參訓教師在短時間內接受到很多教育理論的精華,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參與式培訓可以使培訓課堂變得民主、活躍、個性化,使參與培訓的教師成為培訓的“主人”,使他們適應並熱愛培訓課堂,並樂於獲取和運用理論知識。應在參與式培訓中增加小講座,增強參與教師對講座式培訓的參與,使兩種培訓融為壹體,取長補短,提高培訓效率。

第二個認識:傳統的講座式培訓並不是完全否定的,參與式培訓也並非沒有瑕疵。每壹種都有自己的優點和局限性。關鍵要看參與教師的需求,研究什麽樣的問題,不同的參與教師,不同的問題,適合的培訓方式,這就需要我們因地制宜的選擇培訓方式。

總之,講座培訓和參與式培訓是非常重要的培訓方式,我們要靈活運用,對中小學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努力提高培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