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稅源監控呢?

稅源監控呢?

(壹)提高認識,重視、加強稅源分析隊伍建設。

各級稅務機關要進壹步轉變對稅源分析的思想認識,客觀評價稅源分析在稅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稅源分析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抓緊抓好。人是做好各項工作的主要因素。人員素質低導致稅源分析質量不高,各級稅務機關應在提高全體人員稅源分析意識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專業人員。

1,提高分析意識。稅收管理是壹個環環相扣、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有機整體,稅收工作的整體效率離不開廣大稅務幹部的支持。作為稅務幹部,註重稅源分析是經濟稅收理念的實際運用,不僅有助於服務收入中心,也有助於服務經濟發展大局,培育更多稅源。因此,要著力提高全體員工的稅源分析意識,齊心協力做好稅源分析工作。

2.培養專業團隊。稅源分析屬於更高層次的管理工作,優化工作、提高質量離不開專業團隊。專業人員除了掌握稅收計劃檢查分析的壹般方法和技術方法外,還必須具備政治經濟學、高等數學和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知識。市縣稅務機關要像壹些單位培養資產評估師和證券分析師那樣,重點培養專業人才,做好稅源分析師的配置工作,不斷提高專業分析師的素質。

(二)完善制度,加強管理,搭建稅源監控分析平臺。

稅源分析的目的是做好稅源管理,實現應收盡收。稅源分析是稅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之壹,它很好地服務於稅源管理。稅源分析的研究和分析對象不能脫離稅源管理的對象。沒有稅源管理,稅源分析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做好稅源分析,需要強有力的稅源管理作為保障。因此,必須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優化稅源管理,加強稅源管理。

1,開展稅源普查,建立稅源底本制度。為了全面掌握轄區內的稅源基數,建立和完善稅源基數制度是關鍵。稅源基礎書的內容應包括各稅種的納稅人數量和納稅情況。每套稅源基礎賬冊應反映連續的稅源情況<壹般應容納3-5年>,以便分析比較稅源變化情況。稅源基礎簿由各征管單位建立、使用和保管。為了有效實施稅源底本制度,在實施稅源底本之前,必須進行全面的稅源調查,將普查數據和情況經過分析確認後登記填入稅源底本。

2、加強稅源管理,重點落實五項措施。壹是實行分類管理。如果將年納稅總額細分為六個檔次,即:654.38+萬元以下、654.38+00-30萬元以下、30-50萬元以下、500-654.38+0萬元以下、654.38+00-500萬元以下、500萬元以上;按經濟區域分為發展區域經濟稅源、穩定區域經濟稅源和落後區域經濟稅源。二是創新管理方式。加強對稅源的全方位管理和監控,主要從稅源戶、稅源金額、稅源是否足額入庫等方面進行監控,實行稅源動態跟蹤和分類管理。再次,利用CTAIS現有稅源信息資源,按行業、稅種、稅目建立重點稅源統計報表,滿足歷年數據提取和分析比對的需要,形成按行業、監控區域的實時統計分析查詢系統。四是根據各類經濟稅源建立情況,按戶建立重點經濟稅源電子數據檔案卡和新增項目稅源監控管理卡,不定期更新。五是積極開發和提高CTAIS系統和“瑞思達”分析系統的稅源監控應用程度,真正依靠計算機對稅收征收管理和經濟稅源變化的全過程實施全方位監控和管理。

3.強化考核職能,實行問責制。新的稅收征管模式中的管理職能有所弱化,應通過建立稅源管理責任人制度予以彌補和強化。稅源管理責任人原則上分段設置,重點稅源按戶或行業設置。其職責主要包括:對納稅人進行稅務登記管理,調查了解納稅人生產經營情況,收集相關涉稅信息,督促逾期未申報納稅的納稅人,監督檢查納稅人發票使用情況。在制度上,要加強目標考核,對稅源分析材料的申報要求、申報時間、分析步驟、分析內容和方法等做出詳細規定,並建立日常考核臺帳;同時,將責任區管理和責任人納入目標管理進行考核,對考核成績突出的單位予以獎勵;對不達標的單位,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3)拓寬渠道,改進方法,提高稅源監測分析質量。

1.建立機制,實現稅收執法理念從稅收任務型向稅源監控型轉變。實施經濟稅源按結構、按行業分類管理,首先要在執法觀念和收入觀念上實現從收入任務到稅源監控的轉變。在基層管理分局的目標考核中,不能以稅收任務完成情況論英雄,而應更加註重對稅源管理水平和收入質量的考核,提高考核指標的實用性,采取人機結合的方法,對稅源監控管理質量進行細化考核,以稅源管理質量作為判斷稅收征管質量的主要標準,徹底改變稅源監控、統計、分析只由計劃統計部門來做的錯誤觀念。基於此,我們應該建立配套的評估機制,形成壹個完整的體系。

2.強化措施,實現稅源由分戶監控向行業監控、鏈條監控轉變。壹是選擇產業,確定重點,實施“梯級稅源”戰略。為樹立適應市場經濟的現代稅收管理理念,我局逐步建立了基於信息化的收入管理系統框架,強化重點稅源管控,優化收入核算管理,建立科學的稅收收入預測預警機制;將全市稅源劃分為現實支柱稅源、新興稅源、潛在優勢稅源三個“梯隊”,實行分類培育、承上啟下的梯級稅源監控管理策略,形成現實稅源-新興稅源-潛在稅源循環遞增、動態連續的垂直稅源組織體系。對於真正的骨幹稅源,我們已經嚴管窄管,應收盡收。在對全市稅源進行普查的基礎上,選擇稅源相對集中、行業特點明顯、征管薄弱或容易出現問題的行業作為經濟稅源分類管理的重點行業。二是探索行業規律,分析經濟指標,開展各種典型調查。為了掌握我市各行業的規律,我們在每個行業選取了幾家典型企業開展調查;同時,通過參與企業生產經營,了解不同地區、不同規模、不同性質納稅人的生產經營規模、工藝流程、投入產出比、能源消耗、財務會計信息、行業標準等情況。在典型調查、實際測算、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找出稅源變化的內在規律,針對“為什麽稅收收入的增長遠遠趕不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長?”“為什麽有的企業稅負極低?”對以下問題進行了特別調查。通過調研,對全市各行業稅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為掌握整體稅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三是整理分析信息,找到主控和輔控指標。在實施經濟稅源分類管理的同時,經過壹段時間的跟蹤監測、分析對比,我們發現,對於某個行業,企業的生產經營往往可以用1-2個主要信息指標來衡量,我們按照確定性和真實性的原則確定了各個行業的主要控制指標;同時,根據行業實際情況,確定2-4個指標作為輔助控制指標,對主要控制指標進行補充和修正,實現微觀監控和宏觀監控的有效結合,真正掌握壹個企業乃至壹個行業的經濟稅源變化情況。四是推動工業經濟稅源管理向產業鏈管理轉變。企業之間,行業之間都要有固定的產業鏈。為了真正管好稅源,及時掌握經濟稅源,我們高度重視國家出臺的各項經濟政策對行業稅源的影響,在已經實施的經濟稅源分類管理中,將企業放在產業鏈中進行全方位管理。即利用產業鏈中的相關信息了解和掌握企業信息,采取交叉比對措施,構建立體化稅源監控分析管理機制。

(四)因地制宜,分級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1,加快稅源分析信息化建設步伐。在擁有了廣泛的經濟稅源信息後,如何將這些數據應用到分析工作中,計算機的應用成為壹個突出的問題,稅源分析工作的信息化建設應該加快。首先要加強硬件配置,保證專業分析師擁有壹臺性能好、質量高的電腦;其次,要普及運用計算機技術分析稅源的程度,運用計算機處理大量的經濟稅源和稅收信息,通過分類和綜合比較,產生及時、準確、全面的稅收分析報告;再次,要開發稅源分析軟件,與高平臺軟件對接,與防偽稅控系統配合,實現信息共享。

2.加強橫向和縱向的聯系和信息溝通。加強橫向聯系,就是稅務機關要加強與其他經濟管理部門的聯系,與各級經濟、計劃、統計、地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建立密切的信息網絡,掌握經濟動態和發展趨勢;加強縱向聯系,是指加強稅務系統內部職能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的聯系,及時準確地報告稅源變化,保持信息暢通。

(五)充分運用科學分析,為組織稅收工作服務。

1,堅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註重數據的可靠性和真實性。稅源的變化是通過數據來體現的。數據真實與否直接影響稅源分析的成敗,不真實的數據最終會導致誤導。要做到數據的可靠性和真實性,既要重視稅源變化的實際情況,又要重視書面表述的真實性,既要有定性的說明,又要有定量的證據,用真實的事實數據確認稅源變化的發展趨勢,做到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2、堅持動態數據和靜態數據相結合,重視經濟和宏觀數據。經濟決定稅收。在分析稅源時,不能只講稅收收入,不能只看靜態數據不看動態數據。隨著經濟的發展,納稅人的納稅行為也在不斷發展。稅源分析要結合宏觀經濟信息,重點分析經濟發展對稅收的影響,並在此基礎上分析稅制和稅收征收的原因,註重動態數據和靜態數據的結合,堅持從經濟和納稅人發展的角度看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