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竹蓀怎麽種?

竹蓀怎麽種?

1.栽培原料的制備

1.栽培料種類:栽培竹蓀的主要原料有腐爛的幹竹、廢棄的竹塊、竹圈下處於腐爛或半腐爛狀態的竹葉、淶源土;木屑、蔗渣、麥麩;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將玉米稭稈、小麥稭稈、博萊稭稈等農副稭稈與竹材混合使用。榕樹和綠樹可用於剖面樹的栽培。

2.栽培料的處理:栽培前將原料攤曬3-4天,切碎成長度為ll-22cm(lm以下的竹片可截作室外森林栽培用)、寬度為1-2cm的竹片。然後用1-3%石灰水浸泡5-6天,撈起用清水沖洗幹凈,稍微晾幹備用。竹葉和土壤翻堆3-4天後,用L-1.5%福爾馬林和0.3-0.5%敵敵畏消毒。每立方米竹葉或土壤使用27-30升混合消毒劑,噴灑並攪拌。將藥材充分混合均勻,用薄膜覆蓋,覆土4-5天,竹葉1-3天後揭去薄膜,攤開,讓藥物揮發1-2天即可使用。森林中種植的覆蓋土壤可以不消毒。

2.蘑菇房和栽培容器的消毒

蘑菇房可用於普通蘑菇栽培。床架可以由鐵、塑料或竹子制成。塑料盒、木箱、花盆也可用於盒栽、盆栽。

栽培前,徹底清掃菇房,噴灑0.5%敵百蟲溶液和0.1%多菌靈或0.5%漂白粉溶液。床架內部用5%石灰水或5%漂白粉擦拭。用福爾馬林熏蒸,關門窗壹夜,然後開菇房壹周再用。用清水清洗培養盒和碗後,用0.5高錳酸鉀溶液擦拭內外表面備用。

三、培養方法

1.塊培:是將栽培好的竹蓀從瓶或袋中挖出來,壓成菌塊,覆土栽培的方法。其特點是出菇早,集中,所以栽培周期短,但用種量大。

(1)挖瓶壓塊:在成都,挖瓶壓塊的時間可以是上半年的4-5月。從瓶(袋)中挖出新長的竹蓀栽培種,用木架(規格為40×40×12cm,與壓菇用木架相同。使用前用5%石灰水或5‰高錳酸鉀溶液擦洗。)做成四周比中間薄壹點的栽培塊,每塊用種子約12瓶。註意不要壓的太緊,以免菌絲損傷太大。

(2)菌絲愈合:壓塊後,去掉木框,先蓋上L張滅菌的幹報紙,將菌塊放在滅菌的薄膜上,包好,放在床架上,間距4-5cm,保持濕潤約15-20天,菌絲再愈合。

(3)覆土:菌絲愈合後,用1-2厘米厚的竹葉覆蓋菌塊,繼續培養5-10天。當菌絲覆蓋葉層80%以上時,及時覆土2-4cm厚。

(4)管理:通過調節基質含水量、土壤覆蓋、菇房溫度、氣溫、通風、光照條件,達到竹蓀生長發育的最佳條件,達到高產穩產。壹般來說,在80%空氣相對溫度,16-20℃,覆土後3-105Lux的條件下,大約需要1-2個月(最早24天左右)後張開始出現。

(1)水分管理:覆蓋層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30%。如果土壤含水量過高,菌絲會在土層表面白白爬行,表面在土層中分化成原基,菌芽數量少,達不到高產的目的。蘑菇房的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0%左右。芽生長期空氣相對溫度提高到85-90%,否則空氣量過低,土壤水分易流失;溫度過高,容易導致雜菌繁殖,尤其是黏菌。澆水時,灑水車要朝上,以免損傷上面的芽。

②溫度控制:如遇高溫,通過打開門窗降低溫度,避免燙蘑菇芽;氣溫較低時,應緊閉門窗,有條件的可安裝加熱裝置,提高菇房溫度,防止菇蕾凍死。

③通風:每天打開門窗2-3次,每次通風65,438+00-20分鐘,讓新鮮空氣進入菇房,供孫蘇生長發育。

④雜菌、害蟲、鼠害的防治:這項工作應以預防為主。如果菇床上已發現黏菌(Ste-monitis her-batica)和鬼傘科,應及時清除,並在其周圍撒壹層幹石灰粉,控制其蔓延。如果發現蘑菇蠅、蠟、魔腦、線蟲,要噴灑敵敵畏消滅,但要註意不要傷害蘑菇芽。菇房要裝紗窗和紗門,防止老鼠進入菇房危害竹蓀。

2.直播床栽培:是指將處理過的竹材平鋪在菇床上,播種覆土的栽培方法。具有出菇面積大,充分利用菇架進行規模化栽培,菇房有效利用率比盆栽高,但栽培周期比壓塊栽培長的特點。

(1)下料播種:先在床架上鋪壹張大的消毒塑料薄膜,薄膜底部打幾個小孔,便於多余的水流出。然後在上面鋪料播種,鋪壹層料播壹層種子,播三層菌種。菌種塊應盡可能夾在竹塊中間,種料要貼緊,最上層要蓋壹層薄薄的竹葉。每平方米用材料20公斤,用3-4瓶。播種後澆水,覆蓋塑料薄膜,保濕栽培。

(2)覆蓋:當菌塊復活生長,菌絲基本覆蓋料面時,及時覆土,厚度2-4cm。

(3)管理:管理方法與壓塊栽培相同。

3.直播箱(盆)種植:利用塑料容器、木箱、花盆等容器進行種植的方法。

盒栽時,先在盒底鋪上塑料薄膜,預留水孔,然後在底層鋪上2-3厘米厚的鵝卵石,在鵝卵石上鋪上2厘米厚的園土,土層上鋪上菌種。包裝播種的方法與直接苗床種植的方法相同。如果規格是15×31×14立方厘米,則可以用4公斤幹重鋪料,2瓶/箱即可。盆栽時不需要薄膜。

栽培管理中的控水、調溫等措施與壓塊栽培相同。

4.森林替代栽培:在森林或竹林下,利用廢棄的竹子、鋸末和竹材加工後的農副產品(如甘草渣、農作物稭稈)栽培竹蓀。該方法適用範圍廣、投資少、用工少、管理方便、成本低、效益好。在廣大農村的竹林和林區栽培竹蓀是壹種有效的方法。

(1)選址:竹林、竹木混交林、闊葉樹林、針闊混交林、果園等。背風向陽,排水良好,土壤濕潤,無白蟻活動,可作為栽培竹蓀的場所。選址後,清除地面雜草,保持環境清潔,撒幹石灰粉消毒。為了防止外界人畜幹擾,播種後最好在栽培地周圍人工修建圍欄。

(2)播種時間:壹般來說,壹年四季都可以播種,但春秋兩季播種最好。

(3)森林栽培法:壹般采用苗床栽培。床寬80-100cm,長度不限。根據我們的做法,每0.5平方米最好有壹個盒子,隔間間距30-50cm,這樣可以增加邊際效應,增加竹香供菌絲擴散的範圍。使用2-6瓶/m2的栽培種子。播種采用層播法:先鋪處理好的竹葉、鋸末或枝葉,然後鋪壹層料,再鋪主層菌(如果是特殊片竹,菌要夾在竹芯裏),再鋪另壹層料,再量壹層菌料,這樣播種3-4層,壹般鋪厚15-20cm,播種後覆蓋竹葉和鋸末。根據地形,可采用兩種彎道:表層養殖和坑內養殖。

(1)地表栽培:這種方法用於低窪和潮濕的場地。也就是說,先在消毒現場畫出隔間線,插入竹塊標出邊界,然後在隔間邊界鋪材料,播種,播種後用土封住隔間。

(2)坑栽:當地面遮蔭不夠或地勢較高、土壤幹燥時,應采用此彎。先在指定車廂挖壹個坑,深度10-15cm。挖好後,將坑內及周圍的石灰粉清除消毒,然後用層播法播種。

(4)竹林培育方法:每種竹林每畝巢數為180-200。在空地上,最好挖壹個深15-20cm,長×寬50×35cm的坑,每個坑的采食量為1-1。如果晴天土壤幹燥,就要澆水(雨後耕作不需要澆水)。

壹般以雨後復生菌絲為好。在竹林栽培時,如果菌種夾在浸泡過的竹子裏,菌絲生長效果好。另外,在竹葉上撒些鋸末更好。竹林裏也可以采用苗床種植。

因為無論是竹林還是森林,尤其是老森林,它們的地下根系都是交織在壹起的,由於砍伐或自然死亡等各種原因,很多爛根都被埋在地下,而這些爛根正是竹子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在森林裏播種時,菌絲不僅生長在取食的地方,還會隨著養分擴散到其他地方。因此,在野外森林的空地上栽培竹蓀是最經濟合法的栽培方法。

(5)管理:只要選地得當,壹般不需要搭棚遮蔭。土壤潮濕時沒有必要澆水。春秋幹旱時,要適當給菇床、竹頭、坑邊澆水,補充水分。越冬後,溫度升高,菌絲開始向四態蔓延,形成菌繩。3-4月,菌繩頂端形成小菌芽。菌芽形成後,需要經常澆水。如果這個階段嚴重缺水,細菌芽就會因為未能分化而死亡。就算細菌芽形成了,也拉不開裙子。如果澆水過多,菌絲會白白生長,幼芽成熟後會全部斷裂,給病菌入侵可乘之機,導致芽體死亡。壹般在雨水較多的6-8月份,是竹子和蘇州脫裙的時候,要註意適時采收。

第四,收割

竹蓀的商業部分壹般指菇裙和菇柄。裙柄的完整性和色澤的白度直接影響竹蓀的產品質量。這就需要我們在采收加工過程中特別註意。

1.收獲期:竹蓀生長發育的形成期應進行適應性收獲期。竹蓀的子實體形態完整性好,呈白色,是因為竹蓀子實體的菌柄伸展到最大高度,子實體的裙邊完全伸展到最大厚度,子實體(覆蓋著果液的黑褐色組織)不自成壹體。否則,過早采收時菇裙和菇柄尚未充分拉伸展開,幹菇體積小,商品價值低;收獲太晚,菇裙和菇柄萎縮倒伏;而且生孢菌自溶,順著裙柄流下,汙染裙柄,嚴重影響產品顏色。

2.采摘方法:采摘時,壹只手握住團藻,另壹只手用刀將團藻下的木耳剪掉,輕輕取出,放入瓷盤和籃子中。千萬不要用手拉。因為用手拉會使裙邊和梗變脆,容易折斷,采摘時要小心處理。采收後,及時剝去菌蓋和草菇,保留菇裙柄。去除草菇表面的泥土,菇蓋可以用清水浸泡去除表面的擁抱,然後晾幹。如果裙柄有少量汙染,應及時用清水混合或清潔濕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