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區是中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之壹。它的山水風光為世界各地的遊客所景仰,它的人文歷史吸引著學者們去探索。“大別山”這個名字有著深厚而濃厚的地理情節,是鄂豫皖黃岡、孝感、信陽、六安、安慶等地人民的驕傲。回想當年,有多少革命者在大別山的這片土地上灑滿了鮮血。淳樸善良的大別山人民與紅軍戰士肩並肩,在壹個又壹個血戰和日復壹日的艱苦奮鬥中,創造了大別山28年來“紅旗不倒”的歷史奇跡。
大別山新縣紅色教育培訓中心以弘揚大別山精神、傳承紅色文化為核心。以開展紅色文化系列培訓活動為載體;以大別山紅色文化的研究、宣傳和傳播為主要內容,積極推進大別山紅色文化的研究、傳承和發展。通過專家、學者、教授對革命鬥爭歷史和大別山精神深刻內涵的系統研究,提煉出影響深遠、具有廣泛教育意義的經典紅色文化,賦予時代意義後以多種形式傳播給社會各界人士,達到弘揚紅色文化、提振精神力量的目的。
大別山紅色教育中心以新縣為紅色教育基地。革命戰爭年代,新縣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紅四軍、紅25軍、紅28軍三支主力紅軍部隊,都在這裏誕生和孕育。這裏留下了老壹輩革命家的戰鬥足跡;出了許、尤氏、李德勝、鄭維山等43位開國大將;吳煥先、高敬亭等5.5萬名優秀兒女的寶貴生命也在這裏犧牲。中國工農紅軍第壹架飛機“列寧號”從這裏飛上藍天,中國蘇區第壹所學校“列寧小學”也在這裏創辦。紅歌《八月桂花遍地開》《三大紀律八項註意》從這裏唱響全國。大別山紅色教育中心利用烈士陵園、革命博物館、許將軍故裏、“紅田”慘案遺址等革命紀念地開展教學培訓,在歷史的地方講述歷史,讓紅色教育真正入腦入心。
大別山紅色教育中心加強紅色教育,培育大別山紅色文化。紅色精神可以凝聚黨員思想,提高黨性,激發黨員活力,激勵後來者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大別山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國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我們在感悟中傳承,在實踐中展現新的業績。作為大別山精神的傳承人,大別山紅色教育中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偉大的大別山精神煥發出更加燦爛的時代光芒。
大別山紅色教育中心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大別山精神。為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進壹步完善理想信念,不斷加強隊伍建設,省內外各單位走進大別山革命聖地,深入了解黨的光輝歷程,學習大別山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大別山紅色教育中心是大別山紅色文化的傳播者,是弘揚大別山精神的實踐者。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的大別山,是壹片紅色的土地。這裏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壹的紅四方面軍的發祥地。它是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第五師的根據地,是劉鄧戰略飛躍的落腳點,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轉折點。大別山是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為什麽能這麽說?我們可以簡單看兩個數字。壹是參加長征的四支紅軍部隊,其中兩支是從大別山發展起來的,即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第二,在1955至1965被封號的開國將軍中,將軍數量較多的縣被百姓稱為“將軍縣”,全國十大將軍縣中有五個位於大別山區,包括第壹將軍縣紅安和第二將軍縣金寨。
從1921建黨初期,大別山就有黨組織的活動。從大革命到土地革命,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28年來,大別山的革命鬥爭從未停止。壹批批大別山優秀兒女用鮮血和生命,鍛造了以“紅旗不倒”為特征、以“堅守信念、胸懷大局、團結奮進、勇當前鋒”為主要內容的大別山精神。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黨的重要黨建根據地,大別山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大別山紅色教育中心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讓黨員幹部在接受紅色教育中保持初心、承擔使命,把革命先烈為之奮鬥犧牲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大別山紅色教育中心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的教育培訓,通過泛黃的照片、珍貴的文物、感人的故事,全面展示了革命戰爭年代那段艱苦卓絕、崢嶸歲月,讓大家深刻體會到革命先輩對初心、信念的堅守。
大別山紅色教育中心充分利用大別山紅色資源,形成了以大別山新縣為中心,覆蓋大別山、湖北、河南、安徽四省的紅色教學基地。徐故裏、商城縣金剛臺紅軍窯洞群、信陽鄂豫皖革命紀念館、花山寨會議舊址、羅山縣何家沖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光山縣鄧祖居、王大灣會議會址紀念館、鄧軍第五師司令部舊址、鄧軍渡淮紀念館等著名紅色遺跡歷經土地革命戰爭、全面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紅色是壹種信念,是壹種資源,是壹種優勢,是激勵人們前進的強大力量。大別山紅色教育中心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傳統,利用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大別山精神激勵我們勇往直前。大別山紅色教育中心利用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紅色教育基地,講述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烈士的故事,加強對青少年的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讓大別山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