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尋找職業錨點,構建職業目標體系很多培訓師不僅參與企業的培訓,還擔任企業管理者或高校教師。可以說,培訓師是壹個復合型職業,是個體多重職業身份之壹,更容易面臨職業選擇。在面臨選擇時,找到自己的職業錨來構建自己的職業目標體系,有助於提高個人成就,增加成功經驗,進壹步提高職業自我效能感。
職業錨是對自己的壹種深層次看法,職業錨也是從事職業的內在動力。對於培訓師這壹復合職業來說,找到自己的職業錨可以幫助他們在面臨職業選擇時,引導、約束或穩定職業,堅定職業信念,將職業變成事業,保持較高的職業自我效能感。
找到了職業主播,明確了做培訓師的動機後,就需要壹個完善的職業目標體系,為職業主播提供壹個清晰的外在標簽和可行的方案。因此,職業目標體系不僅要有與職業錨緊密結合的終極目標,還要包含壹系列適應當前形勢的具有挑戰性的子目標。終極目標是職業錨的外在表現,是清晰具體的願景,是整個目標體系的自我激勵裝置。它可以幫助有誌“教師”擺脫俗事的羈絆,將資源集中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上,在逐步實現職業目標的過程中不斷產生自我滿足感。這種來自自身成敗的經驗對提升職業自我效能的作用最大,是培訓師穩定職業自我效能的建設者。子目標是最終目標的基石,為培訓者的專業能力提供了客觀的參考標準。實現具有挑戰性的子目標,既能豐富專業技能,又容易激發個人的專業興趣。成功感和滿足感有時甚至超過高水平的目標,對職業自我效能感有很強的激勵作用。
在職場中獲得有價值的未來,最好的方法是用職業錨來引導職業目標體系,用長期誌向和短期自我引導相結合,用行為成就的持續提升來構建職業自我效能,用階段性進步指標來保證職業自我效能的持續成長。(2)積極歸因,貫徹感受成功的原則如果說培訓是有計劃地幫助員工學習與工作相關的能力的活動,[4]那麽培訓師就是幫助員工掌握相關能力,走出困境的人。他需要在培訓活動中給員工信心,讓他們感受到成功。所以培訓師自己才是最需要自信,最有成功感的人。而這種成功經驗是職業自我效能感最強大的信息源。
班杜拉認為,如果成功歸因於能力而不是運氣或他人的幫助,自我效能感可以得到加強。因此,訓練者要通過壹定的歸因訓練程序,有意識地掌握歸因技巧,理性對待成敗,強化對未來成功的預期,把“我做不到”的觀念變成“我能行”的信念。
每次培訓任務結束後,培訓師要主動獲取上級和下級、客戶和同行的反饋,並整理各種評價信息,與以往的評價縱向對比。當任務順利完成時,訓練者要把成功的經驗歸功於自己的能力或努力,堅信成功來自於訓練方法的合理運用,而不是壹時的油嘴滑舌;來自於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上級主管的提拔。積極歸因帶來的滿足感和成功的情感體驗,會與職業自我效能感形成良性循環,增強培訓師對這壹職業的信念。
當然,單純的歸因訓練對效率改變的作用不大。沒有事實支撐的歸因只會帶來短暫的效果。只有明確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加強自己的專業能力,才能避免信念成為幻想。說服變成了說教,可以幫助訓練者真正感受到成功。(3)加強同齡人之間的交流,尋找職業道路上的“榜樣”。培訓師需要有很高的溝通技巧。廣泛的人際溝通不僅可以鍛煉培訓師的溝通能力,幫助他們把握市場需求的脈搏,還可以讓培訓師從側面了解任務的難度,提前了解培訓任務和培訓客戶的特殊需求,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避免重復他人的失敗。更重要的是,人際交往,尤其是與同伴的交流,可以幫助培訓師提高職業自我效能感。
在與同伴交流的過程中,培訓師可以通過觀察和學習來提高職業自我效能感。在聽其他培訓師講課,學習其他培訓師的培訓筆記時,別人的成功行為就成了“榜樣”。因此,壹方面可以通過模仿掌握相應的職業技能,增強自身行為的有效性,從而提高職業自我效能感。另壹方面可以為自己的行為提供壹個客觀的評價標準。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理解談話中“舉例”的思維策略。用言語表達引導行為的思維技巧比示範行為本身信息量更大,觀察與行為相結合的思維示範比觀察簡單行為受益更多。因此可以建立更強的職業自我效能感。
“榜樣”的作用不僅限於傳授技能、誘導思維,還在於激勵。通往成功的道路漫長而布滿荊棘。“榜樣”克服重重困難、不懈努力的成功示範,可以幫助困難時期的培訓者保持自己的職業自我效能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