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我國建設新國家的發展戰略,要把信息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主導產業,把作為信息產業核心的軟件產業列為重中之重。軟件產業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壹,中國軟件產業的出口現狀
1,中國軟件產業規模。據《中國電子報》報道,截至2005年9月,中國共有12458家軟件企業。從65438到0999,全國超億元的軟件企業只有38家,2004年超過200家。1999全國只有1家軟件企業通過了CMM2評估,到2004年底,已有100多家軟件企業通過了CMM2評估。其中有6家企業獲得了CMM5五級認證。2003年,國家在國家規劃布局中確定了172家重點軟件企業,2004年動態調整為164家。截至2005年9月底,全國* *共有企業1,713家,其中1級資質企業71家,二級資質企業315家,三級資質企業876家,四級資質企業4家。可以看出,中國的軟件產業已經初具規模,行業處於快速發展階段。
2.2001至2005年中國軟件產業總量。(圖1)從2001到2005年,中國軟件行業總量增長越來越快,這壹時期的平均增長率為36.6%,遠高於國內其他行業。
3.2006 54 38+0-2005年中國軟件出口總額。(圖2)2006 54 38+0至2005年,中國軟件出口總額大幅增長,期間平均增長率為55.6%。軟件出口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每年在10%左右波動。其中,2004年對日軟件出口總額達到約6543.8+039億元,占出口總額的60%。日本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軟件進口國。(圖3)
二,中國軟件出口產業的發展優勢
(1)穩定的政治環境和良好的基礎設施。毫無疑問,中國穩定的政治環境是外國投資者選擇中國企業作為合作夥伴的主要原因。中國軟件出口集中在東部沿海城市和北京,這些地方基礎設施完善,人才豐富,外資企業眾多,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基礎。
(2)中國政府出臺優惠政策,支持軟件外包和信息服務出口。中國大力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臺各種優惠措施支持產業發展。遼寧設立了電子信息產業制造業專項扶持資金,大連設立了東北振興專項資金,將電子信息作為五大重點扶持產業之壹。
(3)軟件園和軟件出口基地使軟件和信息服務出口形成高度的產業集聚。目前,我國已形成11個國家軟件產業基地、29個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和6個國家軟件出口基地,大量軟件外包企業在此集聚,產生了集聚效應。
三,中國軟件產業出口的不足
中國的軟件產業基礎薄弱。中國軟件產業規模與印度相當,但出口規模僅為印度的1/10;出口市場單壹,主要集中在日本,缺乏核心競爭力、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
(1)市場結構單壹。我國軟件產品出口市場結構不合理,其中日本是我國主要出口市場,占出口總額的60%,歐美占16%,東南亞占15%,其他國家占9%。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的軟件出口企業對日本市場的依賴程度很高,而在歐美等其他市場則發展不足。作為單壹國家,日本對軟件產品的需求畢竟有限,如果把日本作為目標市場,中國軟件產業的發展也會受到限制。與中國不同,印度以歐美市場為主,市場潛力巨大,為軟件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產品開發程度不深。軟件開發壹般經歷以下步驟: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單元測試→組合測試→綜合測試→系統試運行→正式運行→維護等。以日本的軟件開發為例:在日本的軟件開發模式中,日本的軟件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壹般會在接單後將壹部分項目再次發送給中國等國外合作企業完成開發任務。由於語言和地理的距離,壹般在日本的中國軟件企業都是在詳細設計書的基礎上,把編碼和單元測試工作交給日方。然後,日方會做組合測試等後續工作。由此可見,中國在整個軟件開發工作中,只完成了幾個中間步驟,集中在整個產業鏈的低端。
(3)人才流失率高,高端人才缺乏。軟件行業人員流動性大,很多企業經常給別人做嫁衣,員工經常跳槽。以北京為例,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企業人才平均離職率為18.28%;大連的平均換手率也達到了15%左右。離職率高的原因主要與不重視員工培訓、業務來源不穩定、獎勵機制不合理等因素有關。這與企業與員工簽訂的合同期限短(壹般為三年),企業間對高級人才的爭奪激烈有關。由於這個行業發展迅速,人才需求供不應求。雖然各個高校都開設了軟件開發相關的專業,各種培訓學校也層出不窮,但是中高級人才還是供不應求。企業對軟件開發人才的需求分為三個層次:最高層次是軟件架構師,要求精通外語,在IT領域工作8年以上;中層為項目經理PM、SE,要求精通外語,在IT領域工作3年以上,1年以上項目管理經驗;基層人才主要是PG,要求外語基礎知識,1年以上IT經驗。壹般這三個級別的比例是1: 2: 7。目前我國軟件開發企業高級人才比例僅為10%,遠低於30%的標準要求,遠不能滿足企業需求。
四、大力發展軟件出口產業
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出口對中國意義重大。有利於推動我國軟件產業自主創新,促進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優化國民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1)宏觀調控和政策支持。商務部要繼續加強對現有6個國家軟件出口基地的服務和管理。此外,還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改善政策環境。盡快出臺《關於支持和鼓勵軟件和信息服務出口的指導意見》,規範軟件出口管理和統計方法。
2.積極推進自主創新。推動企業樹立品牌意識,著力開發自主品牌軟件;建立軟件技術標準體系,參與國際標準和國際標準的制定;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軟件和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監管。
3.鼓勵外國投資者投資中國軟件產業。在中國建立高水平的軟件研發中心;鼓勵國內軟件企業與外資企業進行合資或合作,開拓軟件出口的國際市場;加強與國際知名展會、論壇、會議的交流。
(2)開發多元化市場。對於日韓市場,中國有地緣優勢,中國東北地區有豐富的語言和技術人才。穩定日韓市場是壹條現實可行的發展道路。但也要看到,僅僅依靠壹兩個國家的市場風險很大,要開拓廣闊的國際市場。目前,中國巨大的國內市場空間對歐美企業極具吸引力,應借此機會在移動通信行業相關軟件的開發和外包、醫療器械IT軟件的合作開發、金融領域的BPO業務等方面開拓市場。
(3)延伸產品開發的深度。中國的軟件開發企業大多專註於低端產品的開發或低端產品的開發。在跨國軟件開發中,由於語言和業務知識的限制,很難向高端延伸。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提高BSE能力,充分發揮其作用。BSE的主要職責是整理並向中方傳達客戶的要求;培訓離岸人員、解釋業務等。所以瘋牛病是中國和外國之間的橋梁。對於軟件企業來說,BSE的質量決定了軟件開發的成敗。但是,其實很多BSE只是壹些技術知識的翻譯。由於瘋牛病的能力不足,中國與外國的交流受到了阻礙。因此,企業應該培養高水平的BSE,從以下五個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1)作為SE解決客戶需求的能力;(2)管理項目進度的能力;(3)提高海洋工程師的積極性和培養人才的能力;(4)與國外海洋工程師溝通的語言能力;(5)理解外國文化和概念的能力。
2.與國外合作企業長期交換員工。壹方面,中國企業與國外合作企業的員工交流可以讓中國員工充分了解國外對海工發展的要求;另壹方面,外籍員工可以指導離岸開發,幫助解決中國人因不熟悉商業知識和當地文化而犯下的錯誤。而且員工之間的交流也可以促進雙方的溝通,避免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沖突。
3.直接招聘外籍員工。目前,中國政府為外國人在我國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國的工資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我國巨大的發展空間吸引了很多外國人來我國工作。因此,軟件企業也可以抓住這個機會,聘請外籍人員,直接參與軟件開發。這樣可以減少語言和技術帶來的錯誤。
4.在國外開分店。在國外開分公司,更容易掌握要開發軟件的詳細信息,更了解當地的需求,同時增強客戶的信任感。因為直接接觸客戶,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客戶的意圖,深入開發產品,提高軟件開發的深度和廣度,進而掌控軟件開發的全過程。
(四)以多種方式培養人才。充分調動各種資源,培養軟件開發人員。高校師資資源豐富,軟件出口基地和外包企業有直接接觸市場的實踐經驗和敏感信息,把握培養方向。因此,高校、軟件出口基地和重點外包企業應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培養人才。目前很多高校開設軟件開發專業,加強英語、日語、韓語等外語,是適應市場的選擇。高校與軟件出口企業合作,由企業對學生進行軟件開發的實際操作培訓,高校認可相應的學分,提高學生的工作適應能力。除了整合國內各種教育資源,還要利用國外各種優勢資源。比如國內外相關外包服務培訓機構合作,引進國外先進的外包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