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即墨地方傳統戲劇劉強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
乾隆年間,“肘鼓”傳入即墨,後與當地民間曲調、秧歌融合形成柳腔,主要流傳於即墨地區,後流行於膠東地區,並傳入青島市區。劉強現有傳統劇目120余首,移植劇目80余首,現代劇目40余首,表演風格清新、質樸、有趣、生動。
乾隆年間,即墨以西水旱蟲災此起彼伏,許多人背井離鄉來到即墨。因為乞討困難,他們乞討時用當地小調唱歌。當時災民唱的曲子流傳到民間“肘鼓”腔。傳到即墨後,與當地民間小調、秧歌融合,形成了新腔——劉強。
文化特征
劉強配以民樂,分為文場和武場。
文昌由弦樂和管樂組成。弦樂器主要有胡俟、二胡、中胡、琵琶、月琴、三弦、揚琴。管樂包括笙、嗩吶和笛子。管樂主要用於演奏門和曲牌,起到過度和營造氣氛的作用。
武術場上的主要樂器有銅鼓、鑼、小鑼、掛鈸、小鈸、啞鈸、編鐘、鼓,用於攻擊伴奏。樂譜和鼓點大多借鑒自劉孜和京劇。
劉強的曲牌包括演唱曲牌、弦樂伴奏曲牌和打擊樂曲牌,大部分是從當地民歌和小調發展而來,也有壹部分是從其他劇種移植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