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達到預期的效果,培訓規劃無疑是最關鍵的第壹步。根據中和眾銀行長期的研究和實踐,總結出六個簡單的步驟,企業可以通過這些步驟制定培訓計劃。
第壹步:戰略/目標解讀。在這壹步,人力資源部門需要對公司的戰略/目標進行詳細的分解和解讀。簡而言之,就是要搞清楚公司未來想要達到什麽,想要達到什麽,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應該具備什麽。比如公司要開發壹種新產品,而開發這種新產品需要R&D人員具備壹定的能力,同時需要生產部門掌握制造這種產品所需的工藝和技術。這是對公司戰略/目標的解讀,這種解讀轉化為對相關部門和崗位的獨特能力要求。
在這壹步中,有時對應的能力要求不僅按類別分類,還按學位(等級)分類;能力的類別很容易確定,但有些能力的等級很難確定,因為沒有驗證就很難量化。然而,參考系統可以通過同行對標來確定,以便根據戰略/目標要求來確定對能力水平的要求。
第二步:人員狀態評估。基於戰略/目標要求確定能力項目和能力水平後,需要對企業現有人員的能力進行評估,從而確定員工是否具備以及具備多少相應的能力。
通常情況下,對員工能力的評估需要依靠資質管理系統,但由於大多數企業沒有完成資質管理系統的建設,所以只能使用其他方法,比如學校老師常用的自下而上的測試。通過自下而上的測試,對全公司員工進行相應的能力調查,找出存在明顯不足的能力項。鎖定了有短板的能力項後,人力資源部門就可以開始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了。
第三步:選課。企業中的培訓課程通常分為三類:企業文化課程、通用能力課程和專業能力課程。編制企業文化課程是為了讓員工了解企業的歷史文化,主要是提高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通用能力課程是指適合所有員工的課程,屬於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基本能力,比如辦公應用、溝通能力等。職業能力課程分為更細的類別,通常按照職位序列和職位家族來劃分,比如銷售、市場、財務、生產、研發、項目管理、人力資源等等。
課程的分類和選擇完成後,通常由人力資源部牽頭,配合公司各部門,分別確認這些課程的名稱和課程目標。
第四步:課程/教師發展計劃。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需要外聘講師,也不是所有的課程都要自己開發。關鍵看課程類型。通常財務、人力資源、項目管理類課程更適合外聘講師,因為這些領域專業性強,對講師的專業積累和經驗要求較高,而企業中的人通常不具備深厚的專業積累和豐富的經驗(尤其是跨行業經驗),所以這些類型的課程更適合外聘講師;生產、銷售、R&D的課程不壹定需要外聘講師,因為生產、銷售、R&D的職能高度個性化,外聘講師的經驗不壹定適合企業。更重要的是,如果壹個企業已經具備了優秀的生產能力、銷售能力和R&D能力,可以在內部進行復制和傳播,更容易被員工接受。當然,如果企業在這些方面與行業領袖還有差距,那麽最好的辦法就是聘請外部講師。
對於課程開發計劃,有的課程可以直接獲得外部講師,有的課程需要自己開發或者咨詢公司開發。從效果上看,自研/咨詢公司開發的課程針對性最好,但費用較高;外部講師的課程壹般針對性強但價格低,企業需要根據自身實際進行選擇。
另外,對於課程類型,聯合出版社的經驗和研究表明,多媒體教學+課堂教學+沙盤練習的效果是最理想的。這三種教學方式對課件類型也有不同的要求,具體如下:
多媒體教學最適合需要動手的生產操作課程:生產操作課程不僅需要教學方法,還需要演示動作和設備。所以這類課程最適合熟練/優秀的生產運營人員對每項工作/步驟進行分解講解,攝像機全程記錄。這種多媒體教學光盤最適合生產車間壹線工人的培訓,不僅效果好、成本低,而且可以統壹操作方法,克服了傳統師徒培訓效果差、時間長、成本高等缺點。這種課程開發方式對於招工難、勞動力短缺的制造企業,縮短合格操作人員的培訓時間,提高操作人員技能,降低招聘難度尤為重要。
課堂教學適用於所有知識、技能和管理類課程,但為了達到最佳效果,需要增加互動環節,讓學生參與小組討論。傳統的課堂教學只註重講師的講課和學生的聽講。這種單向的知識方法最大的缺點是不能讓學生參與思考,激發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因此,在開發課堂教學課程時,要有意識地增加互動環節,模擬壹些場景,讓學生轉換角色,以更好地吸收和轉化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沙盤演練適用於復雜的情景模擬/戰略推演課程。沙盤演練來源於軍隊,用於推演行軍和戰鬥中雙方的行動路徑、環境和戰術,戰略壹詞也來源於軍隊。所以沙盤演練其實更適合戰略管理培訓。考慮到這種培訓不是主流,這裏就不描述了。
第五步:建立培訓效果評估機制。評價培訓好不好有兩個角度,壹個是現場的反饋效果,壹個是培訓後提升員工素質和技能的效果。但是,後者才是企業應該重視的效果。
企業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對員工進行培訓,最終目的是提高企業績效或降低成本。從這個角度來說,培訓投入必須要換來壹些回報(產出),否則企業的培訓就變得毫無意義。事實上,培訓的回報可以分為三個組成部分:思想和行為的改變、知識和技能的提高以及績效的提高。
觀念和行為的變化很難被觀察到,也很容易被偽裝。所以很難也沒有必要去評價觀念和行為的改變。知識和技能的提高是可以觀察到的,也很容易評價,而績效的提高是可以直接觀察到的,但仍需要分解或轉化(比如生產部門有壹個質量通過率,客服部門有壹個客戶滿意度,營銷部門有壹個品牌知名度/美譽度等。).
培訓效果評估機制的建立需要依靠兩個途徑+壹個保障。兩個途徑是定期測試和績效考核,壹個保障是測試記錄。
定期測試是指企業定期舉行技能測試,測試員工所需的技能,通常間隔半年;績效考核是測試員工接受培訓後帶來的績效變化,直接關系到員工的收入和崗位。
人力資源部門還可以在員工檔案中增加技能測試檔案,以記錄員工入職以來所接受的培訓時間、培訓類型,以及培訓後參加的測試結果,並將員工的測試結果作為調薪和晉升的依據。
總之,只有把員工培訓和測試結合起來,把測試結果和崗位、收入結合起來,員工才會真正重視,否則培訓很容易流於形式。
第六步:制定實施計劃和成本預算。完成以上五個步驟後,妳就可以制定成本預算和實施計劃/時間表了。制定培訓預算的最大意義不僅在於方便人力資源部門統計培訓成本,還在於使企業能夠動態調整人力資源戰略、人才培養和薪酬策略。
培訓是壹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培訓課程如此多樣,需要分清輕重緩急。因此,制定實施方案的核心在於課程安排、教學時間和教學地點。制定實施方案的關鍵在於:急用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