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那時候的茶,其實就是用茶梗沖泡的‘排骨茶’。”李瑞河回憶說,“那時候種茶的人多,買茶的人少。我們家和普通農民壹樣窮,連家裏都舍不得喝茶葉泡的茶,那些都留著賣。這就是所謂的‘燒瓷人缺碗’。”
更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有壹次壹個茶商來他家買茶。當時天快黑了,正好是晚飯時間。見茶商不置可否,李瑞河的母親撇下客人,含淚宰了壹只壹直呆著下蛋的老母雞。茶商們吃飽喝足後,從李家買了400斤茶葉。茶農賣茶難,李瑞河對母親哭著殺雞的畫面記憶猶新。
長大後,李家為了生計放棄了農業和商業,舉家搬遷,開了壹家小茶鋪。作為長子,李瑞河承擔起家庭經濟的責任,開始創業,騎著自行車走遍高雄和臺南。每到壹個陌生的村莊,李瑞河都會“弄個民願介紹,進山看看山情,見了農民就談農業。”有時候看到主人的孩子做作業,他會關心書是怎麽讀的,孩子有什麽不懂的地方,他也會拿起紙筆指導。“我反對強力促銷。在把東西賣給別人之前,我們必須學會關心別人。”李瑞河說。
慢慢的,李瑞河用自己的勤奮和真誠打開了當地的市場。當然,商場如戰場。隨著市場的發展,李瑞河觸動了壹些同行的利益,甚至被威脅要“再找他們”。在這方面,李瑞河的父親壹直教導他要珍惜和平。
21歲,李瑞河參軍,軍旅生涯又給了他壹課。最苦的時候,他21天沒洗澡。但他把苦難當作補藥,把“被管理”當作“學會管理別人”。他說,“在妳送別人之前,妳必須學會送妳自己”。成年後的李瑞河身材挺拔,五官端正,相貌端正。然而,他壹直沒有找到伴侶。25歲,連續三次相親都以失敗告終。售票員和代課老師都以“賣茶的沒前途”、“家裏不富裕,弟妹負擔重”為由拒絕了他。李瑞河解釋說,當時兄弟姐妹9人,全家就靠壹個小茶鋪吃飯。人家壹問就震驚了。當然,相親失敗和他埋頭工作,不主動追求對方有關系。
26歲,壹個戰友實在受不了了,我給他介紹了壹個對象。起初,女方父母壹聽說他家的事就拉下了臉。然而這壹次,李瑞河沒有退縮,而是大膽求婚:“我們家祖祖輩輩都在種茶。雖然兄弟姐妹很多,但是我打算以後讓大家開個奶茶店。我們有九個兄弟姐妹開壹家,那九家茶店可以組成壹個大公司,讓妳女兒當老板娘……”準嶽父聽後哈哈大笑:“小夥子,有膽魄!”
就這樣,李瑞河定下了終身大事。婚後1961年1月1年1日,26歲的李瑞河率先在臺南市西門路開了第壹家茶葉店——“任天茶”。開店費用4萬臺幣中,1.2萬臺幣是嶽父給女兒帶去李家的,8000臺幣是妻子賣首飾的錢。肩負著那份親情和責任,李瑞河破釜沈舟,誓要“汗流臺南”,以“逢山開道,遇水架橋”的軍人精神履行諾言。
14之後,李瑞河真的在臺省開了九家“任天茶”。後來隨著臺灣省經濟的發展,他的店鋪遍地開花,創辦了任天茶廠、任天茶園、陸羽茶藝中心。當他的競爭對手感受到他的威脅時,他勢不可擋,奇跡般地創立了資本超過40億元的任天集團。他是壹個成功的商人。他十多年前從臺灣來到漳浦創業,現在是任天和天府的總裁。他也是壹個熱心的臺灣省親。從林到,從連戰到,很多臺灣同胞都是在他的幫助下找到了自己的根。他也是壹位走遍海峽兩岸的茶文化使者。從種茶賣茶到培養茶人才,他都不忘推廣茶文化。現在他的願望是在閩南創辦壹所茶文化的“黃埔軍校”。
對於臺商天府集團總裁李瑞河來說,他為自己在大陸創業十年間成功創建天府集團而自豪,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設有400多個銷售處,為他贏得了“兩岸茶王”的美譽。他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祖國大陸商機無限。
任天茶葉等相關企業持股近30%,債務全部清償。他辭去了任天茶業的董事長壹職,將其交給了他的堂兄李勝誌。
無奈之際,李瑞河看到很多臺商投資祖國大陸,重獲生機,於是決定向祖國大陸扔石頭問路。1993年,他從100多個親戚朋友那裏拿了5000萬臺幣來中國大陸投資。原本他計劃10年內在中國大陸開100家連鎖店,沒想到5年就實現了目標,事業如日中天,再次登頂。為此,他逐步回購了臺省任天25%的股份,並成為最大股東。2013年,任天公司海內外網點114個,天府網點400個。天府和任天在兩岸茶葉中牢牢占據著龍頭地位。為此,他被稱為“兩岸茶王”李瑞河在中國大陸創業前,李瑞河是臺省任天集團總裁,其關聯企業橫跨茶藝、人參藥材、旅遊等11產業。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臺灣省股市在1990暴跌,指數從12600點跌至02500點,跌幅達80%。任天證券遭受了這壹巨變,損失了近30億新臺幣。面對如此沈重的打擊,李瑞河沒有回避,而是以“成功榮譽歸* * *所有,失敗是我的責任”的精神,勇敢地站出來承擔責任。他賣掉了所有的股票和房子,還清了所有的債務。證券危機平息,李瑞河再出發,開啟了事業和生活的第二春。作為茶人,李瑞河當然知道茶的根在中國大陸;作為茶商,他當然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茶葉市場在中國大陸。早在1988兩岸解禁前,他就“冒險”到祖國大陸考察茶葉市場。在尋求向外發展的過程中,李先生也去過日本、菲律賓、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但相比之下,有著相同語言和血緣關系的內地做事更方便。
李瑞河在臺灣省主導茶產業,並非常成功地打入海外市場的時候,壹直夢想著來大陸,拜訪家鄉,在家鄉發展事業。李瑞河說:“不是我愛臺灣省太少,而是我更愛中國。”李瑞河祖籍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成功是小優點的積累,失敗是小缺點的疏忽。
茶葉是壹個古老的行業,在近代壹度成為夕陽產業。很多茶農和茶商都在虧損。而李瑞河卻逆流而上,敢於闖出自己的壹片天地,壹部分是因為他40年的茶葉經營理念,壹部分是因為他對市場的準確把握。天府集團采用老工業、新管理的方法經營茶葉。李瑞河認為,現代茶產品最大的特點是突破傳統茶店的賣茶方式,打造自己的品牌,並賦予產品精美的分級包裝進行營銷。天府的經營理念是以人為本,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讓每壹位員工對公司充滿信心。
李瑞河經營的天府集團的品牌理念,很大程度上是標準化管理造就的。他經常教導員工“成功是小優點的積累,失敗是小缺點的疏忽”。品牌經營不同於個體經營,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需要非常講究。天府的茶都是過去的茶,絕對不會摻老茶。店裏五金容器的擺放,茶幾的擺放,茶壺嘴的朝向都有壹定的規矩。茶針斷了,無柄杯邊緣有缺口就不能繼續用了。同時,李瑞河也非常重視培養員工的個人氣質。茶樓裏經常舉辦“傳統文化工作坊”,聘請老師給員工講授《三字經》和《弟子規》。走進天府,總能看到自然的笑臉,聽到“早上好”“歡迎光臨”等禮貌用語。李瑞河認為茶是最有文化的飲料,是文明的象征。天府茶葉店要帶領每壹位顧客充分體驗這種茶文化。培養人才是李瑞河壹直想做的事情。初中畢業後做過小學代課老師,後來創業成功。所以他非常珍惜人才,不分出身。
天府集團非常重視員工培訓。全國每壹個主管在上任前都要去漳浦總部進行幾周的培訓。壹位即將成為北京茶文化中心主任的員工對漳浦的培訓印象深刻。“我們壹起住職工宿舍,門都不用鎖。”她說,天府集團在招人的時候非常註重性格。同時在茶食品廠和茶博物館的影響下,對企業文化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和理解。
李瑞河的特別助理沈指出,天府集團對店員進行了標準化的培訓,從著裝、待客之道到走路姿勢。“經過培訓,店員的氣質和服務態度都有了徹底的轉變。”他說,連怎麽刷洗馬桶都是壹門訓練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