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基本信息
1。研究的主題或問題
(教科書版本、章節和章節的名稱)
2。作者和工作單位
兩個。教科書分析
1.課程標準中這壹部分的要求;本節的知識體系;本節在教材中的位置以及前後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
2.本節核心內容的作用和價值(為什麽要學本節),
三個。學習情況分析
1.教師的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的分析與反饋、問卷調查是學習者分析的有效測量方法。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目前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形成本節應走的認知發展線。
3.學生的認知障礙: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的最主要障礙。
四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要根據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來分析)
五個。教學重點和難點
六個。教學過程
(不需要詳細記錄師生的所有對話和活動,但要清晰地再現主要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和設計意圖。)
(1)教學環節(2)教師活動(3)學生行為預設(4)設計意圖。
七個。板書設計(需要壹直留在黑板上的主板書)
八個。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設計
設計壹個評估計劃,向學生展示他們將如何被評估(來自老師和小組的其他成員)。此外,妳還可以創建壹個自我評價表,讓學生用它來評價自己的學習。
九個。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反思教學設計的實施,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麽,如何解決等。,以免只談問題而不思考原因和解決方法。
3.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通過教學反饋的設計,對以往教學方法的改進,有什麽實際的改善效果?
4.如果讓妳再上壹次這門課,妳會怎麽上?有什麽新想法嗎?或者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怎麽評價妳的課?對妳有什麽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