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可口可樂公司和統壹公司哪個好

可口可樂公司和統壹公司哪個好

潘伯頓醫生雕塑1885美國喬治來州的<Dr.John.Stith.Pemberton>,

發明了深色的糖漿稱為潘伯頓法國酒可樂(Pemberton's French Wine Coca)

同年政府發出禁酒令,因此潘伯頓發明無酒精的Pemberton's French Wine Coca

1886年5月8日他想發明壹種飲料,壹種讓很多需要補充營養的人喜歡喝的飲料,

那天,他正在攪拌作好了的飲料,發現它具有提神、鎮靜的作用以及減輕頭痛,

他將這種液體加入了糖漿和水,然後加上冰塊,他嘗了嘗,味道好極了,

不過在倒第二杯時,助手壹不小心加入了碳酸水(蘇打水)(二氧化碳+水)這回味道更好了,

合夥人羅賓遜(Frank M.Robinson)從糖漿的兩種成分,激發出命名的靈感,

這兩種成分就是古柯(Coca)的葉子和可拉(Kola)的果實,羅賓遜為了整齊劃壹,將Kola的K 改C,

然後在兩個詞中間加壹橫,於是Coca-Cola便誕生了,第壹份可口可樂售價為五分美元,

可口可樂原作為藥物出售(當時不少美國民眾相信碳酸飲料有助健康)當時顧客贊不絕口,爭取要這種“新配方”的可口可樂,

從此,可口可樂就是可口可樂糖漿與碳酸水混合的飲料風行世界,並且從1894年起,以瓶裝出售.

1903年,由於政府禁止使用可卡因作為飲料添加劑,所以可口可樂的成分中不再有可卡因,

可口可樂的配方,至今除了持有人家族之外無人知曉,可口可樂公司也會嚴密防止自己的員工偷竊配方,

至今,可口可樂雖然有了不少競爭對手(如百事可樂),但依然是世界上最暢銷的碳酸飲料。

但真正能使可口可樂大展拳腳的,還是兩位美國律師。他們到當時可口可樂公司的老板埃斯.簡道寧的辦公室

,提出壹個創新的商業合作方式,就是由可口可樂公司售給他們糖漿,他們自己投資生產的公司及售賣點,

將糖漿兌水,裝瓶,出售。按可口可樂公司的要求生產及品質保證。

可口可樂公司允許他們利用可口可樂的商標,做廣告,這個特別的裝瓶系統,從此產生可口可樂的工廠遍地開花。

1888年Asa Griggs Candler 看到了可口的市場前景,購買了其股份,掌握了其全部生產銷售權。

Candler開始把制造飲品的原液銷售給其他藥店,同時也開始在火車站,城鎮廣場的告示牌上做廣告,

1901年,廣告預算已達100,000美元。Candler在1899年以1美元的價格售出這種飲料第壹個裝配特許經營權,

因為他相信將來這種飲料主要是在飲料機中的銷售。1892年成立了可口可樂公司,Candler被稱為“可口可樂之父”。

在1919年,Erntst-Woodruff以250萬美元從Asa Candler的繼承人手裏買下Coca-cola公司,到了1923年,他兒子Robert W.Woodruff,也就是Coca-cola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壹,成為Coca-cola的CEO,Woodruff開始與公司裝瓶特許經營商壹起努力,無論消費者何時向地想要Coca-cola都能得到滿足,他推動裝瓶商使飲料“需要時隨手可得”並且強調如果Coke不能在消費者口渴時立刻得到,那麽市場將永遠失去。

在20世紀20年代,可口可樂進入中國市場,先是被翻譯成不知所雲的“蝌蝌啃蠟”,隨後被蔣彜教授翻譯的“可口可樂”所代替。

在1929年,Coca-cola和他的裝瓶商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向商店和加油站提供頂端開口的冷櫃銷售瓶裝Coca-cola,在1937年,該公司推出第壹臺投幣自動售貨機,Woodruff為Coca-cola發起了以生活風格(lifestyle)為主題的廣告,該廣告突出了該產品在消費者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不是產品本身的屬性,該產品在20世紀20~30年代最著名的廣告詞是“The Pause That Refreshes",該公司繼續擁有Atlanta附近原有的裝瓶線並且開始買回壹些經營不善裝瓶特許經營權。

Woodruff還開始發展Coca-cola的國際業務,主要是通過出口,他最知名的舉措可能是這樣的壹個決策,即響應二戰初艾森威爾將軍的號召,保證每個軍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以5美分的價格得到壹瓶Cola-cola",而不管其成本為多少。Coca-cola的裝瓶工廠,隨著美國軍隊推向全世界,這壹舉措使Coca-cola在歐洲和亞洲國家獲得了占絕對優勢的市場份額,,並且壹這壹優勢地位壹直保持到1991年。

在二戰後緊接著的幾年中,Coca-cola將他最接近的對手Pepsi-cola遠遠地拋在了後面,占有了近70%的可樂市場,上百家小型的地區性軟飲料公司繼續生產各種各樣的調味劑,瓜分了剩下的30%的市場。

在1954年,可口可樂的銷售和利潤有所下降,這是向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第壹次。1955年,該公司更換了1916年以來壹直沿用的瓶子,把其容量擴大至12盎司。50年代的後期,可口可樂推出更大容量的可樂瓶,可在食品店中銷售。1961年,可口可樂開始象銷售瓶裝可樂壹樣銷售其罐裝飲料。

1976年,可口可樂的CEO Paul Austin在壹篇文章中指出美國的軟飲料消費已經成熟(飽和),可口可樂的最大銷售量增長將來自國際市場。到1982年,國際市場的銷售量占可口可樂全部軟飲料產量的62%。

1981年,當出身於古巴的化學工程師Robert Goizueta被選為可口可樂公司的CEO時,行業觀察家對此感到奇怪。Goizueta上任後的第壹項行動,就是發表了1200字的戰略聲明,提出可口可樂公司要進行顯著的變革,把重點放在美國軟飲料市場的增長上。

Goizueta聲明,公司將把可口可樂的商標名作為競爭性資產,並不再將它當作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價格折扣策略將在必要維持可口可樂優勢地位時才被使用。1981年,行業價格折扣達到了新的強度水平,年底,在食品店中,接近50%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都是進行折扣銷售的。那壹年的尼爾森稽核表明,192盎司裝的可口可樂比百事可樂的成本略低。

Goizueta還聲明將提高可口可樂糖漿果汁的價格,為日益增長的廣告和促銷費用提供資金。為了取消糖漿的固定價格,可口可樂公司修改了已存在60年的特許協議,並同意向其壹些最大的裝瓶商出售濃縮品(無糖精),作為修改協議的交換條件。

1982年,可口可樂改變了廣告主題。Goizueta說:“用我們的新口號‘Coke is it ',自豪地表明我們是第壹的;我們以前的口號‘Have a Coke and Smile'非常好,但我們正處於激烈競爭之中,這口號象壹句民謠。競爭勢頭已從Purchase,New York(百事可樂的總部)轉移到了我們亞特蘭大。”

Goizueta戰略計劃還擴展了可口可樂的公司戰略。公司私營的咖啡業和茶業被出售,塑料制造公司和酒業公司也是如此。1982年,覺察到影視業的增長潛力及其與市場營銷的協同作用,可口可樂在1982年收購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Goizueta說,可口可樂將成為“在飲料業和娛樂業中都具備強勢的企業”。

可口可樂還對裝瓶網落做了改變。公司鼓動經營不善的裝瓶商出售其經營權,並通過桿杠兼並的方式賣掉自己的大部分裝瓶點。1980年至1984年間,特許經營中所有權發生改變的相當於50%的可口可樂產量。可口可樂的管理人員指出,公司在購買中起了壹定的作用,並且在不少情況下,為潛在買主提供資金。公司有時在新特許的裝瓶商那裏占有壹部分股分,但牢記保持壹個獨立的裝瓶網絡。到1985年,可口可樂屬下的裝瓶廠只生產可樂產量的11%。

對於可口可樂的裝瓶網絡,這種從80年代初Robert Goizueta開始的變化壹直延續。在80年代中期,可口可樂的350個特許經營商中,有150_200個提出轉讓其特許經營權。在1986年,可口可樂公司購回了他最大的兩個特約經營權,他們由Beatrice和J.T.Lupton公司所擁有,J.T.Lupton公司是壹家私有的可口可樂裝瓶商,占有美國可口可樂產量的15%和Dr.Pepper產量的40%。這兩家公司的獲得,使得可口可樂自身的擁有的裝瓶產量從11%提高到38%。

這些兼並在創立可口可樂企業集團(CCE)和1986年11月售出51%股份給公眾時達到了頂點。CCE創立後和其供應商與銷售渠道重新進行了新的談判,鞏固主要市場,削減20%勞動力,並通過統壹分銷和原材料采購降低成本。1986和1987年,CCE每箱可樂的凈售價降低了2.5%。在1989年,CCE買出的蘇拓比1986年多了20%,CCE的利潤在整個80年代末期來說是不穩定的。

80年末,可口可樂公司建議它的特許協議應該由“Master Bottle Contract"來代替,降低固定的糖漿價格和可口可樂商標特許權費。到89年底,新合同覆蓋了大約70%的美國可口可樂產量。78年到89年之間,新合約下的裝瓶商經歷了可口可樂糖漿價格約60%的上漲。

[編輯本段]

可樂相關

全世界每壹秒鐘約有10450人正在享用可口可樂公司所出品的飲料。

在巴西,西姆斯集團裝瓶廠為將可口可樂運到偏遠地區的銷售點,需要用小船,沿亞馬遜河流域航行30天才能到達。

日本擁有最多的自動售賣軟飲料機,全國***有200萬部,其中超過三分之壹帶有可口可樂商標。日本最暢銷的非碳酸飲料喬治亞咖啡,就是可口可樂公司的產品。

在哥斯達黎加的阿蜜,壹個大市場和壹個公***汽車站都是以“可口可樂”命名,該處是原來的可口可樂裝瓶廠所在地。如果妳坐計程車,告訴司機妳要去“可口可樂”,那麽司機很可能送妳到市場,而非可口可樂真正的可口可樂裝瓶廠。

可口可樂灣在洪都拉斯的科爾特斯港。四十多年前以可口可樂為這個海灘命名,因為這個海灘就在壹家可口可樂裝瓶廠前面。那間可口可樂裝瓶廠現今已不復存在,但名字卻留給了海灘。

巴西馬卡帕裝瓶廠位處赤道,因此我們可以在街的壹邊即南半球買壹瓶可口可樂,然後立即到街的另壹端即北半球再買壹瓶可口可樂。

如果將至今所有出廠的可口可樂,以8盎司可口可樂曲線瓶,將其首頭尾相連地排列,沿著地球周圍的衛星軌道環繞,所形成的距離將花費壹個衛星11年10個月又14天內的時間繞行4334圈。

如果可以制造壹個大的足以裝下所有曾經生產過的可口可樂的超級大瓶子,則這個瓶子的瓶高將會有3.2公裏,寬達2.4公裏。若有個與這個瓶子成同等比例的人,這人將會是壹個身高超過27.2公裏,體重達到3億2千萬公噸的巨人。

如果將所有曾經出廠的可口可樂以8盎司弧型瓶送給全世界所有的人,則每人將可獲得678瓶(或42加侖以上)。如果將所有曾經生產的可口可樂,以8盎司曲線瓶裝頭尾相連排列,他們將可來回月球1057次。若以每天來回壹趟計算,則須花費2年10個月又23天的時間。

如果將所有曾經生產的可口可樂以8盎司曲線瓶頭尾相連排列,他們將可從水星通過金星、地球、火星,壹直到木星。

如果將所有曾經生產的所有可口可樂倒進壹個平均深度為1.8公尺的遊泳池,則這個超級大遊泳池的長將35.2公裏,寬為12.8公裏。這個遊泳池將可同時容納5億4千8百萬人。

全球最大的墻畫之壹是以可口可樂罐為主題,面積為200英尺乘180英尺。這幅手繪的墻畫設置在香港的太古可口可樂裝瓶廠,由畫師花了三個半月的時間精心創造。這棟十八層高的建築物亦是世界上最高的可口可樂裝瓶廠。

中國最大的外墻廣告是以可口可樂弧形瓶為主題,由可口可樂公司於1999年2月份制作完成,這個面積超過87892平方米,重量達2900公斤的巨型廣告位於上海人民廣場附近,由4幅畫面組成。這個廣告正申請成為吉尼斯世界最大的外墻廣告。

全世界最大的球狀可口可樂廣告位於日本的名古屋車站樓頂,以超過46噸鋼鐵、940米長的霓虹燈管及1870個燈泡構制。

世界上最大的可口可樂廣告牌在智利的艾爾哈切山上,它高131英尺,寬400英尺,由70000個26盎司的可樂罐壘成。

世界上最大的可口可樂瓶在紐約時代廣場。這個20米高、13.7米寬的纖維玻璃瓶放置在兩座大樓間的霓虹燈廣告上。在電腦控制、馬達驅動下,瓶蓋會“啪”地壹聲打開,同時壹支粗大的吸管從瓶中伸出來。隨後瓶裏的可口可樂神秘消失。

世界上最大的可口可樂卡車在瑞典,它長79英尺,有4個車鬥。世界上最大的球型可口可樂廣告牌位於日本名古屋車站樓頂,以超過46噸鋼鐵、940米長的霓紅燈管及1870個燈泡構制。

澳門是全球唯壹擁有壹系列與人差不多大小由混凝土制造的可口可樂瓶。這些瓶子在1940年建成,用來抵禦經常把可口可樂招牌吹倒的臺風。

可口可樂這四個中文字的意思是"可口"和"快樂",用普通話讀起來與"可口可樂"的英文發音相近。

雖然全世界消費者都喜愛飲用冰凍的可口可樂,然而在香港,熱騰騰的可口可樂常被視為醫治感冒的良方。

澳洲擁有最長的可口可樂分銷路線,由西澳洲的柏斯出發,需要駕駛1093裏的路程才可到達偏遠的兩個分銷點Karratha和PortHedland。

德國紐博格林賽道尤以可口可樂彎道最為著名,賽車將會在此飽受轉向不足之苦,車手也以發揮最大駕駛水平享受駕駛樂趣

上世紀20年代,某品牌的國外飲料開始引入上海生產,其中文譯名為“蝌蝌啃蠟”,這種飲料的銷售狀況非常差。於是該品牌專門負責海外業務的出口公司公開登報懸賞350英鎊征求譯名。當時身在英國的壹位上海教授蔣彜,便以“可口可樂”四個字擊敗其他所有對手,拿走了獎金。現在看來,這個翻譯堪稱經典。可口可樂,壹直被認為是廣告界翻譯得最好的品牌名。不但保持了英文的音譯,還比英文更有寓意。更關鍵的壹點是,無論書面還是口頭,都易於傳誦

統壹

品牌理念

統壹企業自從創業以來,即遵循企業創始人吳修齊先生所秉持之「三好壹公道」的經營理念,以多角經營、宏觀眼光、重視人才等方針,兢兢業業地塑造出「誠實苦幹、創新求進」的立業精神。

[編輯本段]

三好壹公道~「企業心靈」的起點

吳修齊先生所揭櫫的「三好壹公道」,就是品質好、信用好、服務好、價錢公道。

「品質好」指的是要開發以『消費者利益』為導向的優質產品,讓統壹的每壹項產品都能達到國際壹流的品質標準,甚至領先政府的合格標準規定,成為業界標竿,獲得社會肯定,成為消費者最安心的選擇。在集團內部以『全員參與品質創新,持續改善創造價值,滿足顧客期許。』為品質政策,集團每壹位員工都很清楚知道「當品質與價格不能兩全時,以品質為先。」這就是吳修齊先生經營事業的初心,內化成員工壹體的決策依歸。

「信用好」是要以誠懇、信實態度參與競爭與合作,獲得關系廠商信賴;不違背良心制造有害健康、偷工減料的產品,不以不實廣告欺騙顧客;落實正派經營,「遵守君子協定,只要和人有約,就必須履行」之態度,讓所有與統壹企業集團有接觸者,都建立起對統壹品牌的絕對信任。

「服務好」指的是滿足顧客的期望,抱持只要顧客有需要就要服務到的服務心,建立***存***榮、穩健的經營夥伴關系,提供優質的產品服務,贏得顧客喜愛。

「價錢公道」則是要以賺取合理利潤為理念,提供合理的產品價格,以追求童叟無欺的社會公道;並秉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態度經營,有盈餘就要回饋社會。

這份素直簡樸「三好壹公道」經營理念,由小到大、由內而外地落實於公司每壹個經營環節,使組織內外均能徹底執行,而背後更深層的意含在於啟蒙每壹位統壹人的「正念善行」。

[編輯本段]

誠實苦幹~「企業心靈」的基石

現任統壹企業董事長高清願先生以「誠實苦幹」師法傳承了「三好壹公道」,成為統壹企業最為重視的經營信念,這股力量推動統壹企業同步、超越臺灣經濟成長以及奠定日後創新求進的基石!

以「誠」立身,以「實」待人,是「誠實」的內涵。每個崗位的統壹人都自然流露出凡事正面、積極、肯定的態度,能以善為念、以德為心、以材為用,以德立業、以德服人,只要心念對了,所做的事也就沒有偏差;對外堅持正派經營,與利益關系人建立並維持長久的友善關系,並以愛和關懷出發,關懷員工、消費大眾以及地球環境,在追求利潤之餘,更要回饋社會、員工和股東。

「苦幹」就是敬業精神,由創業者以身作則,感化每位統壹人發自內心地以認真、負責、合群、守紀律、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終身學習和無私付出的正面人生觀來迎接每壹項工作的挑戰。團隊合作時,無論是上對下、下對上、或同事間,均能相互信任與尊重,真誠互動,常懷感恩心,在遭遇到工作的種種難關時,這股敦促的力量自然讓全體腳踏實地、穩紮穩打地從容面對,發揮出團隊的最大潛力與效益。

除此之外,高董事長的「貧窮教我惜福,成長教我感恩,責任教我無私的開創」之信念,不僅是高董事長個人的人生體悟,亦潛移默化地影響每位統壹人的思維氣度,無時無刻提醒誠實的態度、苦幹(敬業)的行事,珍惜每壹個的機緣,感恩每壹次的萃煉,無私每壹代的相傳。

[編輯本段]

創新求進~經營統壹大家壹起來

1989年林蒼生先生(現任統壹企業集團總裁)傳承吳修齊先生及高清願董事長之基業,在統壹企業創立廿周年時,審視觀察時局變化,體認出企業經營務必以創意、創新來面對全球化的競爭,進而提出「創新求進」的理念,為統壹企業集團創業以來之「三好壹公道」、「誠實苦幹」的企業文化本質,加乘了具時代行動力的成長素質,是統壹面對變遷與挑戰所更進壹步探索人們內在深層需要的精神思維。

「創新」的意涵是要以領先的思惟及做法,因應時代需求趨勢,要對新想法與新觀念保持開放態度,對變局的反應保持彈性,提升企業經營的競爭力,參與國際競爭,達永續經營之目的。同時發動組織全面與全員的創新,在追求既有領域創新的同時,更要領先同業,尋求突破性、破壞式的創新,讓“創新”深植在每位員工的工作信念中。

創新不是口號,是要徹底執行,是壹種觀念思維上願意改變、選擇改變、敢用改變去貼近滿足社會大眾除了物質、形體、質量上的需要之外,進壹步提升到精神、文化、心靈的需要的精神意誌。觀念思惟、經營範疇、營運模式上的勇於突破,必須周全計劃(做對的事)、執行力與速度(效率)三者的全力配合,以達「求進」之目的。

“經營統壹,大家壹起來”,同心協力、完美合作,秉“誠實”為處事信條,“苦幹”為工作精神,不斷地在產品、經營上“創新求進”,以求提供消費者最體貼完善的產品與服務品質,為達到『滿足消費者』的最高目標而努力,贏得所有消費大眾的信賴和尊敬,作為企業永續經營發展的基石。

[編輯本段]

開創健康快樂的二十壹世紀

跨入廿壹世紀之際,消費者的需求已由追求生存、追求生活的滿足進步到重視生命的價值,統壹企業更期許以「壹首永為大家喜愛的食品交響樂」、「千禧之愛」及提升「企業心靈」的經營哲學,強調“享受生命美好價值”,提供能夠滿足消費者身、心、靈健康的產品和服務,集結團體***生之願與力,實現為全球消費者開創健康快樂的明天的企業承諾!

統壹企業自壹九六七年七月壹日創立於臺南永康以來,本著「嘉惠地方」的創業精神,以員工八十二人,資本額三千二百萬元,為日後的食品王國奠定基礎。除了致力於食品制造本業之外,同時不斷拓展新的事業。在成長的過程中,也直接或間接促進了社會的繁榮與國家經濟的成長。

[編輯本段]

創業時期

(1967~1973年)

臺灣社會狀況逐步進入工業化。統壹企業創業,采用無缺點、高效率的大量生產,擴大經濟規模,以符合當時生活消費之所需。

[編輯本段]

茁壯時期

(1974~1982年)

臺灣經濟成長快速,人民的購買力大增。統壹企業適時地全面開發產品去滿足大眾消費的需求,同時大量地引進優良設備與學習國外先進技術,朝向高質高值的經營策略運作。

[編輯本段]

集團化時期

(1983~1989年)

臺灣經濟持續穩定成長,進入商業化與社會多元化時代。統壹企業全面投入通路大戰,多角化經營並結合社會需求,使企業持續成長,展開集團化經營模式,並開始往海外投資發展。

[編輯本段]

國際化時期

(1990~現在)

國民所得(GNP)突破壹萬美元,競爭者水準的提升、以及臺灣市場的飽和,使統壹企業深刻體認到必須朝國際化發展來突破成長障礙。迨政府大陸政策允許,開始往大陸發展,並在亞太地區幾個新興市場,如印尼、泰國、越南、菲律賓等展開投資計劃。

***擁有二十四家分子公司的統壹集團,涉足食品、金融、外貿、商業、娛樂、廣告、電子等業,以形成橫跨制造、服務二大產業的格局。統壹企業從傳統食品出發, 走向高科技食品, 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前提之下,壹直都以健康、快樂、愛心、關懷做為最高指導原則。在“國際化”與“多角化”兩大策略下,未來統壹企業除持續與國際知名企業***同投資合作,以吸收國際化經營的觀念與技術之外,也將藉由大陸與亞洲市場邁向全球,朝向成為世界最大食品行銷公司之壹的目標而努力不懈。北京2008年奧運會方便面獨家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