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魯菜有三個最重要的時期:2500年前的儒家聖賢們奠定了中國飲食註重精細、中和、健康的審美取向;1500年前《齊民要術》中的“蒸、煮、烤、釀、煎、炒、熬、烹、炸、臘、鹽、豉、醋、醬、酒、蜜、椒”奠定了中餐的烹調技法框架;明清時期大量菜品進入宮廷,形成了眾多極端考驗廚藝的菜品和技法。
經典菜品有壹品豆腐、油爆雙脆、清湯三絲、白扒四寶、詩禮銀杏、奶湯蒲菜、烏魚蛋湯、黃魚豆腐羹、拔絲蘋果、蔥燒海參、砂鍋散丹、布袋雞、芙蓉雞片、九轉大腸等。
口味特色
鹹鮮為主,突出本味
原料質地優良,以鹽提鮮,以湯壯鮮,調味講求鹹鮮純正。大蔥為山東特產,多數菜肴要要用蔥姜蒜來增香提味,炒、溜、爆、扒、燒等方法都要用蔥,尤其是蔥燒類的菜肴,更是以擁有濃郁的蔥香為佳,如蔥燒海參、蔥燒蹄筋;餵餡、爆鍋、涼拌都少不了蔥姜蒜。海鮮類量多質優,異腥味較輕,鮮活者講究原汁原味,蝦、蟹、貝、蛤,多用姜醋佐食;燕窩、魚翅、海參、幹鮑、魚皮、魚骨等高檔原料,質優味寡,必用高湯提鮮。
以“爆”見長,註重火功
魯菜的突出烹調方法為爆、扒、
拔絲,尤其是爆、扒素為世人所稱道。爆,分為油爆、鹽爆、醬爆、芫爆、蔥爆、湯爆、水爆等,充分體現了魯菜在用火上的功夫。因此,世人稱之為“食在中國,火在山東”。
精於制湯,註重用湯
魯菜以湯為百鮮之源,講究“清湯”、“奶湯”的調制,清濁分明,取其清鮮。清湯的制法,早在《齊民要術》中已有記載。用“清湯”和“奶湯”制作的菜品繁多,名菜就有“清湯柳葉燕窩”、“清湯全家福”、“氽芙蓉黃管”、“奶湯蒲菜”、“奶湯八寶布袋雞”、“湯爆雙脆”等,多被列為高檔宴席的珍饌美味。
烹制海鮮,獨到之處
對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制堪稱壹絕 山東的海產品,不論參、翅、燕、貝,還是鱗、蚧、蝦、蟹,經當地廚師的妙手烹制,都可成為精鮮味美之佳肴。
豐滿實惠、風格大氣
山東民風樸實,待客豪爽,在飲食上大盤大碗豐盛實惠,註重質量,受孔子禮食思想的影響,講究排場和飲食禮節。正規筵席有所謂的“十全十美席”,“大件席”、“魚翅席”、“翅鮑席”、“海參席”、“燕翅席”等,都能體現出魯菜典雅大氣的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