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有些朋友嘗盡了失敗和成功的酸甜苦辣。但對於更多的朋友來說,攝影似乎很神秘,卻又遙不可及。
壹幅成功的攝影作品需要攝影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壹個攝影師應該是壹個“聖人”。
在這壹頁,我將向我的朋友介紹壹些關於攝影的知識。如果朋友們遇到攝影方面的問題,可以給我們寫信,我們會有針對性的解答。
照片中的形象是怎麽形成的?
拍過照片的人都知道,壹張完美照片的誕生需要經歷壹個復雜的工藝過程。
圖像形成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1.拍攝曝光
首先,攝影師必須通過相機的鏡頭,在相機內置的膠片上記錄下如畫的風景和色彩斑斕的景色。這壹步通常被稱為拍攝曝光,是整個攝影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壹環。這時,膠片上有壹個看不見的圖像,叫做“潛像”,顧名思義就是“潛像”。
2.底片的發展
拍攝的膠片必須被沖洗以將潛在的圖像變成可見的圖像。沖洗膠卷的工作可以由專業的沖洗店來做,也可以自己做。如果用的是彩色負片,經過顯影、漂白、定影等過程,我們可以看到膠片上有壹個與原場景相反,有補色的圖像。通常,我們稱這種形象為“負面形象”。有負像的電影叫做底片。
在此提醒朋友們註意:
膠片是壹種特殊的記錄材料,不同於畫家和作家使用的各種紙張。這種材料在沒有經過水洗處理之前,在明亮的房間裏是無法打開的,打開也看不到任何圖像。而且,如果這個時候打開卡帶,會毀了妳之前的拍攝成績!
不要小看小底片,只有它的質量好,照片裏的影像才能好。沖洗後的底片必須保持清潔,以防止灰塵和劃痕。所以濕膜幹燥後,要在幹凈的環境中冷卻,不要讓灰塵粘在膜上,也不允許用手或抹布隨便撫摸膜,這樣容易在膜上留下指紋或劃痕。洗好的膠片不要暴曬,要存放在專用的薄膜袋中,避免灰塵。因為壹旦底片上有劃痕,就會在照片上留下暗條紋,底片上有汙垢,就會在照片上留下相應的白色影像。
3.打印或放大
看到負像並不是攝影的最終目的。如果想看到和原場景壹樣亮度和顏色的圖像,需要通過打印機的鏡頭將小底片上的負片圖像放大到需要的尺寸,曝光後打印在彩紙上。放大的時候可以剪切圖片,校正顏色,復制多張圖片,復制成不同的大小。打印出來後,留在相紙上的也是看不見的“潛影”。
4.相紙的洗滌
相紙和負片的沖洗方法基本相似,但不完全相同。顯影後,相紙上會出現與原場景亮度相同、顏色相近的彩色圖像。
攝影過程涉及很多具體的技術問題。比如拍攝條件的把握,顯影條件的控制等。,每壹個環節都不能忽視,因為它們會影響畫面的質量。
攝像機的使用和維護
相機是壹種高精度設備,耐用可靠。如果妳操作正確,保養得當,這架照相機會很好地為妳服務。但是,如果妳不好好對待它,它往往會讓妳陷入尷尬的境地。所以在使用相機的時候,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壹樣愛護相機。
以下註意事項希望朋友們註意:
1.不要試圖用手打開自動相機的鏡頭蓋。鏡頭蓋只有在開關打開時才會自動打開,在開關關閉時會自動關閉。
2.如果相機有日期顯示模式,電池沒電之前不要拿出來,因為日期功能需要電池電量來保持持續。
3.全自動相機應該使用帶DX碼的膠片。購買膠片時,請確保磁帶上標有DX代碼。如果加載了沒有DX碼的膠片,感光度將自動設置為某個值,而不管膠片的真實感光度,這可能會導致不正確的曝光。
4.使用和攜帶相機時要非常小心。不要摔落或砸碎相機,以避免強烈的振動、沖擊或擠壓。在摩托車、汽車、船、飛機等上攜帶相機時。,妳應該用厚墊子保護它。使用三腳架時,壹定要站穩,尤其要防止三腳架被大風踢翻或吹倒。
5.避免將相機放在放有衛生球的壁櫥裏,或者放在放有會嚴重損壞相機的化學品的實驗室裏。應儲存在陰涼、幹燥、通風良好的地方。切勿使用油漆稀釋劑、酒精或苯來清潔相機。
6.如果把相機從低溫的室外拿到溫暖的室內,水蒸氣會在相機內外凝結成水滴。當妳把相機帶進溫暖的房間時,妳應該把相機放在盒子或塑料袋裏,使相機的溫度逐漸變化。溫差減小後,再打開袋子。
7.壹般相機正常工作溫度範圍是40℃-10℃。要註意避免將相機長時間放置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比如夏天的汽車。
8.滲入相機的汙垢、汙物、灰塵、濕氣、有害氣體或鹽水都會損壞相機,使其無法運行。在海邊,既要防止相機接觸鹹濕的空氣,又要防止相機濺到任何液體和雨水。當相機被雨淋或受潮時,應擦幹水分。
9.更換電池時,所有舊電池應同時更換,不同品牌、型號、商標的電池,或新舊電池不能混用。不要損壞電池或給電池充電,也不要在火上烘烤電池,因為這樣會造成電池漏電、自熱、爆炸等。應根據所示的正極和負極安裝電池。
10.千萬不要試圖拆卸相機。
因為鏡頭質量對成像質量影響很大,也是最精細的部分之壹。所以它的使用和保護更為重要。
首先,保持鏡頭清潔。
當妳將相機掛在脖子上時,鏡頭必須蓋上鏡頭蓋或透明的UV鏡,以保護鏡頭不受灰塵、油汙或其他碎片的汙染,也不要意外地在鏡頭上留下指紋。不要將鏡頭與其他物品堆放在壹起而不遮蓋,不要隨意用手觸摸鏡頭,或者讓硬物接觸鏡頭,不要養成亂放的習慣。因為鏡頭臟了,會降低畫質。例如,用布滿灰塵的鏡頭拍攝的圖像會出現低對比度和模糊。如果鏡頭上有指紋,會如實反映在打印出來的照片上。在妳的相機包裏,要有鏡頭刷、吹風機(也叫洗耳球)、鏡頭紙等。如果發現鏡頭臟了,可以用專門的鏡頭刷去除灰塵等幹燥物質,而油漬和指紋則需要用專門的清潔劑和專門的軟布擦拭。千萬不要用硬物刮擦鏡頭,因為這不會清潔鏡頭,反而會對鏡頭造成更大的傷害——刮馬路。輕的要送去維修,重的要報廢。
另外需要註意的是,鏡片壹般都是玻璃材質,每個鏡頭組中鏡片的軸線以及鏡片之間的位置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和安排的。在使用過程中,要註意防止鏡片受到強烈的震動和磕碰,以免鏡片玻璃破碎或移位,影響成像質量。當妳把相機放在三腳架上時,這種問題很容易發生,所以要更加小心。
攝像機的類型和選擇
在攝影器材市場上,有很多款式的相機和配件可供選擇。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相機是貴重物品。也許最初的搶購相機是令人興奮的,但也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尤其是在選擇被證明是壹個非常浪費的錯誤選擇之後。所以建議朋友們在購買相機時根據實際需要和經濟情況來決定型號,不要盲目購買有很多“額外功能”的高端相機。
雖然有廠商嘗試過生產壹款可以滿足所有攝影需求的單個相機,但結果令人遺憾。沒有壹款相機能滿足攝影作為理想精品的所有需求。所以,要麽妳得根據妳選擇的相機所能承擔的工作來限制妳的攝影工作,要麽妳得買幾款不同類型的相機來滿足妳可能遇到的所有需求。
照相機有很多種。相機按畫幅大小可分為大型相機(如影樓座機,可用於拍攝散頁)、中型相機(如120相機,用於拍攝6cm′6cm、6cm′9cm等畫幅)和小型相機(如135相機,用於拍攝24mm′36mm畫幅)。按取景方式可分為同軸取景(單鏡頭取景)和旁軸取景(取景器位於鏡頭上方或斜上方)兩大類。根據曝光自動化程度,可分為手動、半自動和全自動(稱為“傻瓜”)相機。
目前,135相機是家用相機的主流型號。從體驗來看,型號為135的相機體積小,便於攜帶,方便取景和對焦,方便沖印彩色膠卷,而且相機的品牌很多,有中、高、低檔。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購買。
如果只是用來拍紀念照,或者帶著去旅遊,可以買壹個135的側視相機。這種相機有全自動、半自動、手動三種,壹般帶閃光燈,在黑暗環境下也能使用。這種相機操作起來比較簡單。如果想用來進行藝術創作,還是需要買壹臺中端以上的單鏡頭反光相機,但不能是“傻瓜”型的。應該有手動調節裝置,根據創作需要手動控制曝光和景深。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搭配自己需要的不同焦距的鏡片。
在眾多品牌中做出具體選擇時,我建議您考慮以下因素:
1.這個相機有什麽功能?這些功能正是妳所需要的嗎?主要技術問題有:取景方式、對焦機構的工作方式、鏡頭的焦距測光和曝光方式、卷片方式和閃光方式等。
2.用起來方便嗎?
3.有沒有相應系列的配件?如果有不同焦距的鏡頭與機身不匹配,連接合適的濾鏡以便在必要時添加。
4.價格是否合理。
決定購買某壹型號後,您應謹慎選擇:
1.外觀檢查:無論是金屬外殼還是塑料外殼、皮革,都應平整,無劃痕、變形、磨損痕跡。鏡頭與機身的連接要牢固緊密。後蓋和機身也要無縫。沒有重復拆卸的跡象。
2.鏡頭檢查。鏡頭的好壞直接影響成像質量,所以妳在選擇的時候要特別註意。如果鏡頭是可拆卸的,可以拆卸。如果是固定鏡頭,可以在B門設置快門速度,打開後蓋,將鏡頭對準亮處,檢查是否有黴點、大氣泡、裂紋、劃痕等。在有透射光的透鏡上。也用反射光從側面檢查塗層是否有傷痕。相機的光圈葉片應能自由伸縮,不應有鐵銹或油汙。調光圈的時候手感要順滑,不要太澀。
3.檢查對焦裝置:對焦時,對焦環要讓人感覺到壹點阻力,但不澀,均勻。取景器中的圖像應該清晰明亮。如果是自動曝光相機,要在取景器中央做出不同的場景,試試自動對焦系統是否靈敏。在手動對焦系統中,對焦環上無窮遠處的刻度線應與基線對齊。在旁軸取景器中觀察時,無窮遠處的圖像應在取景器中心完全重合,單鏡頭反光相機取景器中的分割圖像應對齊。對焦近距離物體時,可以用卷尺測量場景與相機的距離,檢查對焦環上的刻度是否準確。
4.檢查曝光裝置:打開後蓋,拍攝並曝光不同亮度的場景。如果是全自動相機或者自動曝光相機,試試自動光圈和自動快門的響應。對於手動曝光的相機,在場景亮度不同時,檢查曝光表顯示數據是否有變化,在不同快門速度下曝光時,聽快門打開時間是否有差異。
5.對於帶閃光燈的相機,檢查閃光燈。在確認電池狀態良好的前提下,將閃光燈開關轉到“開”。當充電指示燈亮時,按快門。閃光燈要連續閃亮試幾次,註意閃光燈的充電間隔,不要太長。
6.檢查膠片輸送結構和其他機械裝置:自動卷片的相機在裝片和拍攝曝光後,應能自動卷好膠片。手動送片相機在送片時要感覺到壹定的張力。計數器應正常工作,並在蓋子打開時自動歸零。
7.顯示屏檢查:對於全自動相機,安裝電池看屏幕上是否有顯示,按照說明操作,檢查顯示的符號與操作結果是否壹致。
最後提醒各位朋友,以上選擇方式要經過銷售人員的認可,不可輕舉妄動,以免惹禍上身。
養成拿相機的好習慣。
首先,在拍攝景色的時候,無論要拍攝的畫面是水平的還是垂直的,取景框的底邊都必須與地平線平行,否則,房子、樹、人看起來都要倒了。
正常的建築(圖片),搖搖晃晃的亭子(圖片)
另外,用相機拍攝時,要雙手握住相機。以橫式相機為例。壹般妳左手拿相機,左手拇指食指對焦,右手食指按快門。盡量保持照相機不動。按快門時,屏住呼吸,輕點移動。如果用力過猛,相機可能會振動,膠片上記錄的圖像可能會模糊。妳可以把手肘夾在身上,或者把相機放在堅固穩定的物體上,比如三腳架、膝蓋,或者靠在柱子或墻上。尤其是快門速度低的時候,最好找個支撐點,否則很難得到明確的結果。
使用三腳架時,壹定不能粗心,將相機放在便攜式三腳架上後,往往頭重腳輕,刮風時可能會翻倒;人們走過時可能會絆倒。所以,人永遠不要離開鏡頭。需要註意的是,當經過三腳架附近的車輛震動比較大時,圖像也會不清晰。
還有,不要用手拿著變焦頭,因為變焦的時候鏡頭是來回移動的!
手指和頭發、相機背帶和其他東西不要接觸鏡頭、自動對焦窗口、傳感器窗口、閃光燈等。,也不應該站在這些部位的前面,因為這樣會使照片的某壹部分被遮擋而無法記錄圖像,還會弄臟鏡頭,從而影響照片中圖像的清晰度。
相機鏡頭被擋住-照片草圖
攝影過程中要註意人眼的適應性
瞬間曝光留下各種各樣的東西,方寸之間有千言萬語。幾乎所有人都想用自己的相機留住美好的瞬間。但是,有些朋友可能註意到了,在某些場合,我們似乎感覺光線很亮,但我們能拍攝的圖像卻相當暗。有些景色,對人的眼睛來說明亮耀眼,但在屏幕上拍攝時卻無法辨認。這是為什麽呢?
拍過照片的人都知道,如畫的風景,五顏六色的運動物體,經過相機鏡頭後記錄在攝影膠片上,這純粹是壹個物理化學過程。但是,我們的視覺體驗並沒有那麽簡單,因為人眼的生理功能在起作用,還有記憶功能和心理因素。所以對風景的感覺並不像電影那麽“客觀”。人類視覺的這種特性被稱為“視覺適應”。人們往往對這種“視覺適應”視而不見,導致某些情況下的攝影失誤。
“視覺適應”表現在很多方面。
首先表現為“全亮度適應”。比如,人們從外面走進室內,往往會覺得室內的景色和室外的景色壹樣明亮。但是,如果妳用和室外拍攝壹樣的光圈和曝光時間拍攝室內景色,妳會發現室內的照片會因為曝光不足而顯得又臟又暗。這是因為當人進入室內時,室內的低照度會使人眼的瞳孔擴大,靈敏度提高,從而使進入人眼的光量增加壹倍,有時可達十倍,因而不會意識到照度的變化。這是人眼?亮度完全適應。“但是,膠卷沒有這樣的調節功能。因此,從攝影的角度來看,由於人眼調節範圍較大,往往無法正確估計實際的光照強度,對攝影不利。解決的辦法是在按下快門前用曝光表測光,對相機的光圈和速度進行必要的調整,以補償膠片所不具備的“亮度適應”。
相應的,對顏色的感覺也存在“色覺全適應”的現象。對於陽光和光線、晴天和陰天、早晨和黃昏等不同的光照條件,雖然光源的光譜成分發生了變化,但由於人眼視網膜上感光細胞的靈敏度具有自我調節功能,人們看不出物體的顏色發生了多大的變化。此外,人們對白光下物體的顏色有記憶。因此,當光源發生變化時,由於心理作用,人們並沒有意識到物體的顏色變化。這時候壹定要記住,膠片沒有這樣的適應性。因此,應根據不同的光源選擇不同類型的薄膜或相應的濾光片。否則。會有不同的偏色。
視覺適應的另壹種表現是“局部亮度適應”。比如視野裏有壹個相當亮的物體。長時間盯著看,這部分視網膜的敏感度會因為疲勞而降低。當我們將目光移向另壹個淺色的反射面時,我們會留下壹個深色的物體“殘像”。相反,當我們看著壹個黑色的物體,並將我們的眼睛移到另壹個淺色的反射表面時,我們將會看到壹個白色的物體。後像”。隨著感光度再次調整,殘影會逐漸消失。如果妳長時間盯著壹個有色物體,當妳把視線轉移到另壹個平面時,妳會產生壹個與物體顏色相反的“後像”。比如妳盯著壹個紅色的物體,留下的殘像顏色幾乎是青色的。這種現象被稱為“色覺的局部適應”,也稱為“色彩後像”。
理解這種適應的實際意義在於,如果妳長時間盯著壹張圖片,然後觀察下壹張圖片,上壹張圖片的“殘像”就會疊加在下壹張圖片上,對其亮度和色彩產生影響。這可謂是有利有弊。在第二張圖出現之前,顯示前壹張圖中的補色,會使第二張圖中的顏色更加鮮艷。校正照片顏色時,應盡量避免長時間盯著壹張圖片看,防止因視覺疲勞而導致靈敏度下降和顏色誤判。
第三種視覺適應叫做“橫向適應”。在彩色攝影中,也要註意視覺的“橫向適應”。在圖片中,如果相鄰區域的亮度或顏色不同,人類視網膜不同部位感光細胞的靈敏度調節會改變視覺。規則是亮的物體在暗的背景下顯得更亮,暗的物體在亮的背景下顯得更暗(見圖1)。前景對象的顏色將向背景的互補色變化。參見圖2、3和4。圖1為人臉正常膚色,圖2為紅色背景下的人臉膚色。很明顯,膚色偏向紅青色的互補色;在圖3中,藍色背景上,人臉的顏色偏向藍黃互補色。因此,在拍攝人像時,壹定要有意識地註意背景顏色對人臉膚色的影響。
參考/照片/技能/2003/452.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