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舉措。近年來,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的實施,在改變農業生產結構、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為了進壹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決策提供依據,我們對賈汪區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進行了調查。
壹,產業管理的發展現狀
賈汪區位於江蘇、山東兩省交界處,徐州東北38公裏,總面積690平方公裏,其中耕地44萬畝。距徐州市區38公裏,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轄7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賈汪是農業大區,旅遊水果資源豐富,地形復雜,平原面積少,山區和塌陷區數量多。境內有大小山丘283座,占山地面積的52%。農業人口33萬,占全區50萬總人口的66%。近年來,基於農業人口比重大、種植結構單壹的實際,我區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為調整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的重大舉措,作為農民增收、富民興區的重點工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自願為原則,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抓好大棚蔬菜、辣椒、杏子、香菇、石榴、大蒜、養殖、加工等特色產業培育,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和專業市場。農業產業化成效顯著。
1,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務求實效”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四個農業園區:
(1)紫莊設施蔬菜示範園。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園區引進了徐州王嘉農林牧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0多萬元,建設了400個高標準智能大棚和蔬菜交易市場,占地1000畝,成為全市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設施蔬菜基地。黃瓜、番茄、哈密瓜、蕓豆等優質蔬菜均達到無公害標準,並註冊了“紫劍牌”無公害農產品商標。2007年產品銷售收入10萬元,利潤218萬元。菜農人均收入僅6000元,經濟效益明顯,對塔山、汴塘等東部城鎮設施蔬菜的持續發展起到了帶動作用。
(2)姜莊優質食用菌產業園。園區依托徐州龍興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吸引3000萬元建設300個標準蘑菇,占地300多畝,為全市最大。產業園集科研、制種、生產、加工於壹體,是集菌種供應、技術指導、加工銷售於壹體的高效農業示範基地。2007年,優質高檔食用菌產量1200噸,產值1600萬元,帶動周邊村莊建設了70個菇棚,栽培面積5萬平方米。
(3)、塔山生豬規模養殖基地。由徐工集團投資3600萬元,園區已建成年生豬5000頭、種豬2000頭、瘦肉型豬20000頭的養殖基地。目前,受此項目影響,大悟九九牧業有限公司、青山泉百草園生態畜牧養殖場、姜莊四通萬頭豬養殖小區等生豬養殖小區決定加大投入,擴大規模。2008年,全區發展規模養殖戶329戶,年產量7.83萬頭,占總數的52%。
(4)大東山農業休閑旅遊區。大東山觀光農業園,以徐州第壹峰大東山為中心,依托周邊的鹿樓石榴園、莊宗桃園、十裏花溪、儒艮湖等旅遊資源,占地1.8萬畝,榮獲“江蘇省農業觀光園”稱號。園區已申報“大東山”品牌,主要特色水果石榴被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年產無公害石榴2.05萬噸;2008年產值5300萬元,利潤3220萬元,項目區人均收入3200元。目前,已引進徐州王嘉農林牧生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上海龍奧集團投資建設大東山農業休閑旅遊區。今年將投資2億元啟動儒艮湖、珠玉寺等重點項目開發。
2.龍頭企業在成長。目前,全區已建成5家農業龍頭企業。其中,徐州於風飼料加工有限公司年產值、創利、帶動農戶,成為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徐州龍興實業公司占地3000畝,擁有2500座菇房,年產值6000萬斤。形成了5000萬斤食用菌加工核心示範區,形成了輻射1萬畝、8000座菇房、年產2億斤的食用菌產業帶,使食用菌產業成為山區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建成了大悟九九牧業有限公司規模養殖基地、青山春天大鵬生豬養殖基地等萬頭生豬規模養殖場,年產生豬5萬頭以上,初步發展成為帶動作用強的龍頭企業。
3.服務體系初具規模。鄉鎮以城市建設為基礎,催生了壹批綜合市場、專業市場和集貿市場。如吉梗的大蒜市場、塔山、賈汪鎮陸樓的石榴市場、紫莊鎮的菜市場等都已初具規模,並影響和輻射到周邊其他鄉鎮。我區積極落實引領作用,加強科技培訓,創新服務體系。目前,全區“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的產業化格局基本形成,小生產與大市場有效銜接,農業結構進壹步優化。
4.管理機制基本完善。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產業化工作,切實加強領導,整合各類支農資金,組織專業人員深入調研,制定產業化發展規劃,確定未來3-5年全區農業產業化工作目標、產業布局和實施措施。每個鄉鎮有壹個分管農業的副書記和副鎮長,主抓農業產業化生產。目前,全區工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和制度平臺已經建立。
二、主要問題
從總體上看,由於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區農業產業化整體發展水平很低。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經濟作物在農業中的比重較低,農村經濟特色不明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且不穩定。2004-2008年,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496元、1.530元、1.645元、1.736元和281.00元,比上年分別增長5.6%、2.3%和7.3%。
2.基地建設滯後,規模效益不明顯。長期受傳統家庭式生產經營模式影響,產業規模小而分散,難以形成規模化養殖,客觀上制約了產業化發展,不利於形成規模和基地。發展大棚蔬菜,雖然種植面積654.38+0萬畝,但3000畝以上連片的很少。同時,各鎮之間產業基地建設不平衡,部分鎮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產業基地,規模效益始終未能顯現。
3.帶動能力弱的龍頭企業少。壹方面,龍頭企業產業化程度低,反哺農業的能力有限;另壹方面,缺乏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大型骨幹工業企業。現有的工業化龍頭企業多為規模小、設備差的企業,沒有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龍頭企業,客觀上影響和制約了工業化的發展。
4.資金投入明顯不足,產業啟動速度緩慢。由於我區的獨特性,不屬於縣級,也不屬於徐州郊區,不享受省級財政轉移支付,也不享受徐州市的待遇。地方財力薄弱,工業化投入明顯不足。民間資金還沒有真正啟動,還沒有形成壹套聚集和聚集社會閑散資金的機制。這在壹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區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和規模,阻礙了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
5.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善。農戶與龍頭企業、龍頭公司、中介組織關系松散,尚未形成規範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註冊的專業中介組織少,農民經紀人多為高中以下,素質低。銷售渠道不暢,導致豐產不豐收,不同程度地挫傷了群眾發展農業產業化的積極性。以至於很多市場前景廣闊的行業無法有效發展,往往開局良好,發展不利。
三,建議和對策
針對我區產業化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在今後的發展中,我認為應重點關註以下幾個方面:
1,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把農業產業化發展提升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增強緊迫感,樹立支持產業化經營就是支持農業、支持龍頭企業就是支持農民的理念。要正確認識和科學對待,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掃清思想障礙。努力解決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問題。
2.大力發展龍頭企業。貫徹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思想,壹切為了人民,壹切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通過龍頭企業,引導農民有組織地走向市場,有效克服農民小生產大市場的矛盾。壹是把龍頭企業的發展與區域主導產業的培育結合起來。二是企業要確定立足農業求發展的經營思路,避免不切實際、盲目上項目、擺攤設點。使龍頭企業向大(帶動面積大)、高(科技含量高)、長(產業鏈長)的層次發展。第三,用產業化的理念謀發展,用工業化生產的方法管農業企業,用市場引導生產,用流通促進生產。按照誰有能力誰當帶頭人的原則,實行定點培育、重點引進,盡快培育壹批特色龍頭企業。
3.抓特色產業培育,擴大生產基地規模。要堅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相對集中、高產高效”的原則,以提高質量、優化結構為重點,把溫室蔬菜和食用菌產業、養殖業、飼料加工業、農業觀光旅遊業作為全區產業化發展的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盡快建成壹批3000畝以上連片大棚種植區,發展壹批蔬菜種植大戶、基地村和重點鄉鎮,不斷提高產業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因地制宜培育和建設壹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產品和產業基地。通過3-5年的努力,農業產業結構將得到優化,規模將擴大,農業產業化將繼續向縱深進軍,力爭在兩年內建成以瑞克斯旺有限公司和徐州龍興公司為龍頭的萬畝蔬菜基地和食用菌基地種植區。
4.完善組織體系和機制建設。通過有意識地建立經濟合作組織、中介組織和專業市場,把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聯結成壹個有機整體,保證產業向壹體化方向順利發展。以小城鎮建設為載體,大力建設農副產品直銷市場,實現千家萬戶分散生產與千變萬化市場的有效對接。積極組建各類專業化中介經紀人,鼓勵更多有經營才能的人參與產業營銷體系,實現農副產品的轉化增值。通過組織體系的完善,推動基地建設,促進產業發展,最終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
5.加強支持和引導。農業產業化的主體是企業和農民。政府的主要任務是做好規劃和政策支持,幫助解決產業化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重點做好引導、扶持和推動三個方面的工作。要加大產業宣傳力度,定期發布產業信息,引導重點產業發展,防止盲目生產給農民帶來損失。通過資金投入、優惠政策和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重點產業發展。做好科技服務和技術指導,為產業化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設立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將金融扶貧、以工代賑、農業發展、扶貧信貸等資金捆綁投入產業化運營。要進壹步規範市場秩序,調整產業結構,促進重點產業發展。
6.強化保障機制。建立農業經營風險保障機制,保護農民合法經濟利益。以農民專業協會為基礎,逐步建立由政府支持、協會成員自願參與的生產風險基金,幫助農民自我保護,調動農民參與農業產業化的積極性,促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