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這句話哪裏來的“自視甚高的我從來沒有無知過”

這句話哪裏來的“自視甚高的我從來沒有無知過”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第七章:子曰:“我未曾自昧。”

子曰:“只要妳帶十塊肉幹來見我,我教他未嘗不可。”

註意事項:

(1)自助:自己準備。

(2)捆綁:小禮物。壹捆,十個壹捆。是xiū,壹小塊肉。字面翻譯成十塊肉,其實就是禮物很薄的意思。孔子第壹次見面就讓他的學生拿十多塊肉幹當學費。後來,學生交給老師的學費被稱為“捆綁”。

(3)以上:奉獻。

(4)教學:教學。

孔子的意思是,我不在乎妳是窮是富,出身是高是低,只要妳能約束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學識、品行,只要妳來了,我壹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西漢禮學家戴勝編的《禮記》說:“禮說學,不說教。”也就是說,按照禮儀,只有學生來了,才會被老師教,而不了解老師的時候,就會被學生教。

“克己復禮”符合禮儀制度,體現了學習者謙卑恭敬之心,既是為師,也是為道。沒有這種心,是學不好道的。

擴展數據

在古代,學生入校拜師,需要六種對學院或老師有特殊意義的禮物。

捆六禮通常指蓮子、桂圓、棗、芹菜、紅豆、幹瘦條。

蓮子,蓮子是苦的,指的是老師的“良苦用心”和孜孜不倦地教育自己的學生早日成才;芹菜,意為好學勤奮;龍眼指的是完整的學術生涯,意思是完整的功德;紅豆寓意“好運高照”;棗,意為初高中,希望學生早日成才;幹瘦肉條,以表達弟子的願望。

在古代,肉是奢侈品,人吃壹次肉不容易,不像現在,隨時隨地都可以吃。孟子生活的戰國時期,只有七十歲以上的人才能吃肉。所以在古代,有地位的人被稱為“肉食者”,就是這個道理。晉惠帝聽說老百姓沒飯吃,居然說出了“何不吃碎肉”這種令人震驚的話,成為千古笑柄。

古代沒有冰箱。曾經有壹種稀有珍貴的肉,用水煮透了,然後用鹽包起來,放在屋檐下的陰涼處曬幹。最後再十個紮成壹捆,收好慢慢享用。當然這些肉幹也可以用來祭祖,讓祖先保佑自己經常吃肉。

古人非常尊敬老師,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因此,當孩子作為老師上學時,人們通常會送壹個珍貴的“包袱”給老師,作為見面禮。早在孔子時代,就有送“書辯”給老師的習俗。

所謂禮,就是先向老師鞠躬,然後獻上壹個“鞠躬”,這樣孩子才算是正式進入學習。雖然東西不多,但已經可以表達對老師的尊重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給老師的禮物不壹定是“捆綁”,也可以用其他禮物代替。比如唐朝的時候,人們送酒、送肉或者送絲來代替“捆”。雖然物是人非,但作為給老師禮物的“捆綁”這個稱呼並沒有變,甚至後來給老師的學費、賞錢或工資也叫“捆綁”。

現在幾乎沒有人再把老師的工資叫做“捆綁”,也沒有人把它作為學費交給老師。當然,不建議給老師送禮。“束”字讓我們明白,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