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尋甸牛幹巴是哪裏的特產

尋甸牛幹巴是哪裏的特產

尋甸牛幹巴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尋甸牛幹巴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尋甸回族群眾素有飼養菜牛腌制清真牛幹巴的傳統手工藝,由於牛幹巴味道鮮美可口,易保存攜帶,食用方便,因而,頗愛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尋甸回族群眾長期飼養牛羊,積累了豐富的養牛經驗。要腌制色佳味美的牛幹巴,必先餵養壯牛。每年農歷正二月間,回族群眾開始購買老牛,或將自家即要淘汰的牛關起來餵養。先以嫩草催膘,同時根據牛的牙口和體質,適當采用中草藥進行打癆除疾,以健脾胃,增強食欲。這樣,牛的體質漸漸好起來了,再增加蠶豆面,蠶豆稭粉制的糠等精細飼料餵養。有經驗的回族老人,還經常給牛梳皮毛,用幹草墊廄,讓牛睡得舒適,他們常告訴年輕人說:“廄幹食飽牛長膘。”經過精心餵養,再瘦弱的老牛,在他們手中,也會逐漸變得毛光水滑,膘肥體壯。進入寒露節令時,便開始宰牛、腌制牛幹巴。

宰牛,按照傳統習慣都由阿訇下刀,經放血、剝皮、開膛、分前、後兩半截上掛,然後順著肉逢,剖成24塊“骨施特”(即凈肉),並將割下的肉鋪在通風處涼透。之後,再進行腌制。壹般按6%至8%的比例,將鹽撒在肉上搓揉,再放入陶制的大甕缸內腌,缸口須用硬紙或麻布蓋緊紮好,腌20天至30天便可以出缸晾曬,直至肉面幹硬,呈板栗色。

每條牛宰後可腌24塊牛幹巴即12對,每對都有名稱:飯盒、裏襠、鐮刀、火扇、外白、碓嘴、搶口、胸子、骨梆梆心,瓜子以及兩對肋條。肋條又分頭道肋和二道肋。其中“飯盒”、“裏襠”為上品,肉質細嫩,容易切片,食用時煎煮均可,尤以香油煎吃為妙。煎幹巴片味香醇酥脆,油而不膩,實為酒席上的佳肴。其余次之,如助條,油多筋多,燉吃鮮美。

尋甸牛幹巴,秋冬時節大量上市,遠近聞名。1991年,縣食品公司進行開發,開始加工生產小包裝牛幹巴,以滿足市場需要。先後投資41萬余元,購置陶制甕缸240個,半自動切片機1臺,包裝機2臺,修建了車間及冷庫,開始精加工制作成“仁德牌”清真袋裝牛幹巴。由於采用塑料袋真空包裝,保鮮衛生、外形華美精致,食用方便,壹上市,便得到消費者認可,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