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朗東商標

朗東商標

幾個月那麽長,不過轉眼間,在《南方周末》幾個月的實習今天正式結束。回想這幾個月,在磨練自己的同時,對電視新聞,尤其是民生新聞有了更深的理解,把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充分結合。我深深意識到,生活在象牙塔裏的大學生,不應該用簡單的觀念去了解和認識這個社會。遠不是紙上談兵,而應該步入社會,進行深入的探索。在學校多學點書面知識,在實踐中好好運用。接觸了解社會,從實踐中檢驗自己。

理想終究是理想,不知道以後會走什麽路。絕望的時候,我寫過壹段話:當別人的夢想已經被扼殺,我還有壹絲狂熱的眷戀。當我帶著榮耀和夢想離開時,我希望有壹天能回來。做決定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我必須接受自己的現實,努力在殘酷中保持睿智的頭腦和清醒的決斷。如果我們是壹群戴著腳鐐跳舞的人,就要努力跳出最美的姿勢!

首先,對新聞業的看法

記得壹個實習回來的學姐給我們做實習報告時說:實習徹底粉碎了我的新聞理想。我當時大壹,那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在南方周末實習的近半年時間裏,我是絕對沒有印象的。

這裏的大多數記者都非常敬業。他們對新聞孜孜不倦的追求令人欽佩。他們對每個題目都盡力做到完美;對於每壹個受訪者,他們都試圖挖掘更多的細節和關系;他們試圖核實每份報告的細節。

曾經有記者告訴我,新聞工作是了解社會最方便、最迅速、最全面的職業。我還想補充壹點,新聞是少數能給人榮譽感和自豪感的職業。在這裏,我真的覺得新聞是壹個值得我為之奮鬥壹生的事業。從職業到事業,新聞的每壹步、每壹個環節都值得深思、奮鬥、挑戰。每次任務成功後,挑戰者的滿足感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

帶我的記者對我說:要把新聞放在生命的高度。也許以後結婚的話,不要去想房子車子之類的物質,會制造更好的新聞。當然,他不是說要放棄正常的生活,而是壹定要全心全意做新聞。他指出我的缺點之壹是對新聞不夠關註。

可能很多人已經覺得記者只是壹個謀生的職業,我可以把她當成壹個可以為之奮鬥壹輩子的職業。新聞有價值,做新聞的人也有價值。妳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新聞更重要,在輿論中留下妳的名字。目前最吸引人眼球的恐怕就是時政記者了,比如通過網絡和南方周末成長起來的林楚芳。這是壹個很難做,也很難做好的領域,但也是壹個很有前景的神奇領域。

第二,對新聞的感知

雖然我學的是廣播電視新聞,但對報紙的執著似乎壹直主導著我。我喜歡開車(本文來自第壹模特網,轉載請保留此標記。)文字的感覺,雖然電視剪輯也是壹個需要動腦的工作,但是僅僅在學校的幾次實習總讓我覺得枯燥多於樂趣。我喜歡寫作,我直奔北京的目的是想找壹個足夠好的平面媒體來鍛煉和滿足我。

很幸運在北京遇到了壹圈好人,找到了壹份好報紙。享受新聞是有趣的。

新聞要有價值,做新聞要真實、客觀、快捷。我實習前對新聞的了解就這些。實習結束時,我對這些基本點印象最深。

當我剛到報社時,帶我去的記者吳晨光讓我寫壹份簡歷,並簡要寫下我對《南方周末》的看法。那時我被逼到了絕路。當然,我只是在著急的時候才挑了好詞。寫完後,記者給我更正了。壹方面,他糾正了壹些“誇張”的話;另壹方面,他為我改變了語言,讓我明白如何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更多的信息和最充分的意義。然後發給廣州的新聞部主任。

他訓練我的另壹種方式是規定我每周找壹兩個話題,寫下新聞的價值,培養新聞敏感度。雖然這種方式上報給編輯的個別題目從來沒有被采納過(這和南方周末的制度有關系),但是對於新手來說確實是很好的鍛煉。不幸的是,由於懶惰,我做得很糟糕。

《南方周末》的操作壹般是編輯告訴記者周四周五選壹個題目,截稿時間是下周二下午。報道緊急事件的截止日期或由於對被采訪者的審查,有時可以推遲到星期三中午。周三是編輯們匯集稿件的時間。在北京,該報於周四上午與讀者見面,網絡版也已推出。

北京記者站的主要工作人員是十幾名記者和兩三名編輯。接到題目後,記者讓我在網上搜集所有關於這篇報道的有用信息。收集信息的過程是壹個初步的把握話題的過程,同時也鍛煉了新手判斷新聞價值的初步方式。剛開始只是把網上的報道都搜了壹遍發給記者,沒有任何重點。但是慢慢的,我知道什麽是基本信息,以前的報道提出的比較好的想法是什麽,哪些可以進壹步挖掘,哪些應該用紅色標註,哪些應該用自己的想法寫出來。

壹開始,我能做的就是幫助記者收集信息,整理采訪錄音或筆記。有壹段時間,我甚至以為,在這如山般的報紙裏,我能做的就只有這些了。就算是我組織面試錄音,我也是很機械的。我總是把面試機器裏的聲音都整理出來,沒有任何側重。但是我們要真正了解哪些記錄是有用的,有多大的用處,這樣才能省去自己的麻煩,對別人或者自己以後的工作都有好處。

還好別人給了我很多機會獨立設計面試問題,承擔壹些相當重要的面試。更誇張的是,有壹次我做了壹篇關於事業單位改革的稿子,接觸了壹位國家行政學院的教授。他說我下午有時間讓我去。雖然當時看了壹些資料,但是事業單位改革還是比較亂的。記者輕輕的說了壹句“那走吧”,我只好硬著頭皮去找那個連出租車司機。

在好報紙裏,呆的時間越長,收獲越多。後來能完全獨立操作題目,我覺得很滿足。我是壹個不會說“不”的人,因為我覺得妳實習的時候沒有資格對記者或者面試者說“不”。別人叫我做什麽我就做什麽。不寫稿子去參加新聞發布會也是壹種體驗;在世界各地尋找合適的采訪對象也是壹種體驗;冒充另壹家報紙的記者來確定壹條新聞的真假是壹種體驗;我幾乎從未關心過的食物政策終於成了壹種體驗;為它通宵寫作也是壹種體驗;中國阿富汗工人遇害事件發生後,我正好電話采訪中國駐阿富汗大使孫玉璽,但剛說幾句就掛了,被記者罵了壹頓,也是壹次經歷...

好消息需要有光環的人來做,更需要勤奮的人來做。真遺憾,在北京的五個月裏,我還是太懶了。當我回頭看時,我浪費了許多好機會。

第三,對《南方周末》的觀感

北京建國門內大街8號中糧廣場B座705室-南方周末駐北京記者。這條街往西,就是著名的長安街。站在中糧廣場,雖然看不到十裏長街的繁華,看不到天安門廣場和故宮的輝煌,但可以仰望壹座近代中國報業的豐碑。

眾所周知,《南方周末》是壹份以深度報道著稱的報紙。它曾在90年代末風靡壹時,雖然由於種種原因報紙質量下降,但仍是中國頂級周報。

所以,當我在XX年2月13日踏進本報北京記者站的大門時,我內心充滿了壹種崇敬和困惑的感覺,我很擔心自己那點可憐的新聞業務能力,最終會不會在本報的聲譽和眾多優秀記者面前顯得非常幼稚和愚蠢。但我當時別無選擇。

後來事實證明,進入《南方周末》是我莫大的榮幸。小小的辦公室,足以成就哪怕壹個實習生的榮耀和夢想。

這裏的記者對自己的報紙有著深深的眷戀,我總覺得這是其他媒體少有的。我在的時候,甚至可以認為自己是壹個“南方周末人”。出去采訪的時候聽到部委的人用很警惕的語氣說“哦,是南方周末的人嗎?”——那是壹種叛逆的驕傲;我聽到老百姓贊嘆地說:“哦,是給南方周末的!”“——那是發自內心的驕傲。

南方周末確實有值得驕傲的地方。報紙的運作是西化的,對新聞的理解和生產是純粹的。這裏也有壹些好的做法:比如要在周會上對報紙進行評估——評估每壹版新聞做得怎麽樣,還缺什麽,這條新聞背後還有什麽可以繼續挖掘的,這條新聞的真實面目是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具體操作方法上要做哪些改進,能否用第壹人稱寫;頭條應該放什麽樣的稿件,南方周末的頭條是否有邊框(本文來自第壹模特網站,轉載請保留此標記。)邊緣化傾向,報紙第壹期同時有兩篇好稿,頭版應該放什麽,如果放了應該用什麽樣的操作方法等等。每壹篇評論都給了我很多啟發,大家不會過多的評判別人的稿子,而是看他們說了什麽。北京記者站的氣氛很民主。

這也是南方周末的文化傳統。報社發生壹些管理問題,被大家詬病的時候,每壹個底層記者都真誠地發表意見,和報社老板平等對話,這是我在其他任何單位都沒有見過的。在他們心裏,壹直認為《南方周末》堅持公正客觀的理念,這應該是報紙首先做到的。報紙是所有記者和編輯的家,這在其他報紙中很少見。在媒體越來越只是壹個職業的時候,這個概念真的很少見。

然而,經過20年的發展,《南方周末》的內部管理體制也暴露出諸多問題。剛開始看到這些的時候有點失望。中國最好的報紙似乎就是這樣。其實想想也很正常。社會在轉型,壹小分子出問題真的很正常。

實習結束,我把鑰匙交給負責行政的大姐,她說要走了?我們為什麽不聚壹聚?然而,我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離開了,就像我剛來的時候壹樣。

在這份光輝的報紙裏,我只是壹個小角色,但我總會想起那些好人,那些其他實習生來看時被稱為“天堂”的辦公室,我懷念他們的純真和帥氣,懷念那些可以壹起夢想的人。

有個記者在我生日的時候送了我壹套《光榮與夢想》,我還沒看完整本書,但書名已經足夠刺激我的神經了。當我背著她去火車站送壹個要回學校的同學時,沈甸甸的壹套書仿佛是我的全部體溫。

第四,對社會的看法

做記者到最高境界就是做人,做社會關系。

如果要做面試,首先要聯系面試官。尋找合適的受訪者的過程是壹個很好的人類學過程。特別是那些部委和官員,並作出批評性的報道。如何讓那些固執的面試者接受妳的面試,如何在最快的時間內縮短妳們之間的距離,這是書本和面試課所不能教給我們的。經驗和社會關系的積累尤為重要。

帶我去的記者讓我把采訪的人都按職業記錄下來,這樣下次還可以繼續用,至少通過他們我可以找到新的目標。參加了壹些記者會沒有寫,他就讓我和那些領導交換名片。有時候采訪部委領導真的是“欺人太甚容易見,小鬼難纏”。如果妳能直接聯系我,那就方便多了。

多參加壹些學術講座,或者壹些學者的內部沙龍,會提高知識,豐富采訪來源。

這些工作上的人際關系相對好處理,因為北京記者站是比較純粹的同誌關系。但是面試中遇到的各種事情,讓妳感受到了世界的復雜,也感受到了自己的簡單。

也許只是壹件小事,但是當事人為了讓妳報道社會影響,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會請妳吃飯,給妳各種暗示事成之後的好處。我遇到的客戶都不是壞人,但那壹刻,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麽壹個簡單的工作關系會被很多人搞得這麽復雜。那天下午,我去人大找同學。吃飯的時候,大家說的都只是學校的事情。反差太大,腦子有點不夠用。

在社會上混不容易。但是毛澤東曾經說過:和別人戰鬥是有趣的。有時候,人們會很刻薄。

我在北京的五個月,實習期間學習不是很努力。有空就去各種地方玩,見各種人。那些朋友有時候能給我生活上的幫助,有時候能給我工作上的直接幫助。

實習不止是實習業務,其實只是壹種人生體驗。

我壹直覺得,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來北京,要麽上學,要麽工作,總有學校或者單位為他們安排最初的生活。但是剛到壹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我們到北京的第壹天甚至不知道住在哪裏,也找不到要去的地方。我們說著標準的普通話,和老北京人(也許是在北京多呆幾天的人)“交流”,忍受著出租車司機拉著我們到處跑,忍受著去各個地方找便宜的房子出租,忍受著絕望的滋味。

所以我在北京特別感動,感謝每壹個幫助過我的人:剛來的時候收留我的哥哥,幫我聯系實習單位的朋友,對我真心的記者,現在沒錢借給我錢的朋友,幫我聯系采訪對象提建議的記者,帶我去玩的同學朋友。我真的很感謝他們。有了他們,我在北京的生活也不是特別孤獨。相反,我極其懷念那種孤獨的自由。

奇怪的是,每個在北京實習回來的同學,不管是找工作還是考研,還是想去那個不適合愜意生活的地方。我不確定首都的魅力是什麽,但我是其中之壹。

(本文來自第壹模特網站,轉載請保留此標記。)

“壹位記者曾經告訴我,新聞工作是了解社會最方便、最迅速、最全面的職業。我還想補充壹點,新聞是少數能給人榮譽感和自豪感的職業。在這裏,我真的覺得新聞是壹個值得我為之奮鬥壹生的事業。從職業到事業,新聞的每壹步、每壹個環節都值得深思、奮鬥、挑戰。每次成功完成任務後,挑戰者獲得的滿足感是難以用語言來形容的。”

當我看到這些文字的時候,壹股突如其來的情感湧上了我的胸膛。高中時期就牢固樹立的新聞理想,就像壹捆堆在角落裏壹直等著燃燒的幹柴,突然遇到了期待已久的火焰,迅速而不可抗拒地蔓延開來...半個月前,米色采訪周南的時候,那種劇烈的跳動頻率再壹次席卷我的內心,告訴我:妳應該是這樣的人;不然妳站在這片土地上,怎麽會覺得腳底融入了泥土,怎麽會覺得全身像太陽壹樣透明。

現在,我已經跟隨記者外出采訪20多次了。每次采訪,我都會把記者問的問題記下來。等我回來,我會主動寫稿子。我寫完之後會拿給記者看,指出我的不足。以前很少寫稿子,現在第壹次看到自己寫的稿子就想笑。感覺就是幹巴巴的,特別生硬,口頭介紹太生硬,沒有引起觀眾的註意。解說詞也寫得像流水賬。感情片,解說幹巴巴的,不夠感人,同時又太啰嗦,不夠精煉。。從後面的手稿可以看出,妳的寫作能力也有了相應的提高。我發現電視新聞的語言越簡單越好理解。同時句子要優美,要有親和力,讓觀眾有壹種輕松對話的感覺。

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壹定會更加努力,因為這次我學到了很多,我不知道的更多,這需要我的努力。

我相信我能做好,我堅信我的明天會更加輝煌!